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最大!国内首个!天大这个“国之重器”建设有新进展

天津大学 2024-03-31


作为“国之重器”

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天津大学国家大型

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的核心设备

大型振动台台体

1月13日完成吊装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天津新闻》1月13日报道视频



台体长20米、宽16米,高5米,重800吨。投用后,研究人员会在振动台上,放楼房、桥梁、大坝等实体模型。


《天津新闻》1月13日报道视频


最高载重可以达到1350吨,相当于七层建筑物的重量。通过测试,可以对既有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加固,同时为新建建筑物提供安全验证。


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实验中心内部效果图


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效果图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的整体航拍图


从2017年着手研究

到2021年设计定型

项目团队

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

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

进行了多轮论证

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

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

反复试验

终于取得成功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介绍。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天大制造的“地动山摇”

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内容综合 / 天津发布 TJTV新闻频道 新华社

    摄影 / 刘雨晴 黄维旻

    视频、动图来源 / 天津大学电视台

    编辑 / 胡晓雪

    底图制作 / 罗晨尹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大国重器”点1000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