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客乡爱情】客家女性的“爱情观”与客家山歌中的“情与爱”

2017-04-17 客家圈


推荐阅


客家女人有情欲吗?

看你奶大就腰疼——客家乡村爱情故事

【周末放送】新版刘三姐对山歌!太接地气,太咸湿了

睡目爱睡乳菇下——客家半荤斋山歌

陈乔恩:就是爱吃还丰胸!客家名菜哦~~

好吃的客家佳肴来了~

客家美女 秘而不传的美容秘笈

客家故事;山歌尾驳尾:有缘有份共一箩

客家山歌戏《屋场风波》

客家剧场:《花心丈夫》

客家山歌,透视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

客家人:用山歌撩妹

客家山歌擂台赛:丰顺队PK五华队,蕉岭PK梅县队

客家山歌,是调情还是“调戏”?




作者:刘雪玲  陈菊芬


 

(一)追求真爱客家女子与社会主流追求物质上的爱情不同,她们要求感情应真心真意,对情专一。在客家情歌中最能体现这种心意。“讲金讲银妹不贪,膝头无肉贴唔生。双手挖出清泉水,辛苦做来水也甜。”[2] 即使面对富贵之家的追求,如若客家女子觉得志不同道不 合,也会婉转拒绝:“妹系是路边草一丛,郎系园中四季葱。妹就贫穷哥富贵,贫穷富贵讲唔同。”客家女子不好高骛远。只希望阿哥有上进心。正如歌曲中唱到的:“新做烟卷一条龙,老妹唔怕哥哥穷,取你人好心肠好,取你人穷志不穷。”





 

(二)专一执着爱情讲求专情相守,而客家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程度则令人佩服。正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生藤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这首情歌本意是表达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生死相依,但通篇不见一个“爱”字,而以山区常见的藤树相缠为意象,突出“缠”字,把真挚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等诗文显得苍白无力。客家女子的爱情观实在感人至深。她们有着令人叹奇的才智。她们出口成章,句句饱含感情,给我们演绎了一段段经典的爱情故事。

 

山歌中体现客家女性的情与爱

 

 在广东,20 世纪50 年代以前,粤东地区客家男性为谋生计,往往出洋海外,一去十余年,甚至 几十年.家里生计的重担,要落在女性肩上。 光绪嘉应州志枠有记载:“自海禁大开,民之趋南洋者 如骛,始至为人雇佣,迟之又久囊橐稍有余积始,能自为经纪,其近者,或三、四年,五、七年,始一归家;其远者,或十余年,二十余年始一归家。甚有童年而往,皓首而归者。”

 

乾隆大埔县志风俗篇枠也说到:“妇女装束淡素,椎髻跣足,不尚针刺,樵汲灌溉,勤苦倍于男子,不论贫富皆然。” 长途跋涉的迁徙,炼就了妇女们的体力和意志,加上南方劳动生活习俗的影响,客家人来到南方后,中原地区流行“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形式逐渐改变。客家人“崇文重教”,尤其男子为摆脱贫穷,立志读书求仕途渐渐形成风气。所以在新居地,男人不是漂洋过海,就是外出谋生,或 是读书求官。 这样,客家女人就要承担起农田耕作和家庭劳务双重的任务,并且承担起生儿育女 和侍奉公婆的责任。 许多客家山歌描绘了客家女人的艰辛,更是赞扬了客家女性刻苦耐劳的精神个性。

 

从山歌中,我们可以感知出在艰苦的岁月里客家女人在承担社会生产任务和维系家庭生活中和男人承担着一样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甚至比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如哺养儿女,伺候爹娘长老。 下面这首山歌就是十分形象而真实的写照:客家妹子系唔差,割橹打柴满山爬; 客家女性是汉族女性中唯一不裹脚、不束胸的女性群体。客家女性不缠足虽然与长途迁徙有密切关系,与其需要承担生活和家庭的责任也不无相关。但本质上,她们也远离了礼教的约从客家歌谣里,我们还明显看到,客家人对女性角色的认知是十分深刻和重视的,并以此教育下一代,尤其是对女孩灌输伦理规范和美德教育。

 

客家哺娘(妇女)叙述客家妇女勤劳贤惠的代表作之一:客家哺娘,鸡啼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煮好早饭,天才大光。洒水扫地,挑水满缸。盲(未)有食朝(早饭),先洗衣裳。讲究养猪,煮汁拌糠。灶头锅尾,光光张张。田头地尾,种菜种粮。针头线尾,绣织在行。爱子爱女,惜肝惜肠。唔生是非,敬重爷娘。捡樵割草,山歌飞扬……丈夫出门,家事敢当。刻苦耐劳,唔风霜。 短短一首歌谣“全方位”地描绘了客家妇女日常生活中的勤俭、贤淑、聪慧的风采。早起煮饭、扫地、担水、洗衣、砍柴、种菜、织布、耕田、粜谷……昼夜辛苦,得到的却是:吃要“粗茶淡饭”,穿要“老实衣裳”,累了只能“辛苦自当”,甚至晚上往往只好“肚饥上床”。

 

 在封建文化和现实条件的交 织中,在家中,女孩与男孩的待遇毕竟不能一样。 因此,女性更要勤苦和自强,更要知礼内敛。 家山歌里这样的歌词俯拾即是,比如:一岁娇,二岁娇,三岁砍樵爷娘烧,十岁带子带女转外家。  再如:老弟上树捉鸦鹊,阿哥拿铳打飞鸟。对岁离娘卖畀人,六岁打柴受苦辛,七岁落田学耕种,九岁挑担无时停。  客家妇女也常常以上述的“

 

妇功”来要求自己。这远远超出通常意义的女子“习女红”的品质,而以其嘉言懿行塑造出“客家好姑娘”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客家妇女除了从事传统对妇女所要求的所谓“家头教尾”(养育子女)、“灶头锅尾”(家务劳动)、“针头线尾”(浆洗缝纫)外,还要承担起“田头地尾”(耕种田地)职责,所以可 以说,客家妇女是担负起了客家族群经济生活中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角色。

 

勤劳重孝、知礼内敛的妇道受到颂扬,而违背这种妇道的“懒妇”则社会不容,人人讥讽。比如,客家童谣懒尸嫲枠从负面勾画了妇女角色的认同:懒尸嫲,睡到日头斜;缸里无点水,壶里无点茶;走到河边,拱拱竭竭,到两勺嫲;伸下腰,挺下肚,啊姆哀,真辛苦。 正是这种妇道文化,熏陶了客家女性的品质,使她们双肩挑起了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双重任务,在家庭中发挥着支柱作用,从而也就奠定了她们在客家族群社会里的地位。

 

 

客家山歌,透视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

客家人:用山歌撩妹

客家山歌擂台赛:丰顺队PK五华队,蕉岭PK梅县队

客家山歌,是调情还是“调戏”?

山歌讴歌客家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客家女性在男人闯南洋或外出后,便承担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健妇把犁”在客家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这与传统社会的女子“话莫高声,笑莫露齿”,困守深闺截然不同,与强调中庸之道,讲究过犹不及亦不一样 客家人虽然一直处在迁徙和移动当中,总是客居他乡,寄人篱下,但从来没有产生依附、仆从、雇佣的心理。这种自尊自强的文化性格在客家女人的身上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你莫嫌耕田嫲,耕田阿妹唔会差;犁耙碌轴都会使,会划会算会当家。客家人因为初到岭南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多事农耕劳作。但客家人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又激励着他们不甘现实,力求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于是,读书求取功名,外出寻求出路,成了男性客家人追求的目标。

 

 由于男性外出,女性为生活,要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和 社会生产任务:山货瓜菜摆满场,猪鸡鹅鸭一行行;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哥莫为妹分心。创业年华莫虚度,惜妹更爱惜光阴。光绪嘉应州志礼俗卷枠是这样描述客家妇女生活和赞誉她们的:“州俗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人。故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织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洁之于吉,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古乐府所谓‘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不啻为吾州之言也。” 事实上,除了农活外,还有些妇女要出入于村镇市场,赶墟采购,也参与宗族庙会,就是小生意小买卖客家女也不逊色。在传统社会里,“扬男抑女,突出父权的地位。妻以夫荣,母以子贵。妇女没有机会搏取功名,以事家务和田问劳动是她们的天职。这里没有男耕女织的分工,妇女什么活都干。”客家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顺从,却是因为她们都能独立生活。她们这样做,纯然是真挚的爱和传统的对丈夫的崇敬。

 

 对于客家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客家地区流行一句俗语:“没有老婆不成家”。这个 “家”,既有婚姻和生儿育女的概念,更是指出客家妇女在家庭中的特别地位。客家妇女在家庭中是“主妇”,是家政的主持者。女人在家庭和社会生活生产中扮演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婆婆的角色,会受到社会极大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崇尚的文化。正是客家妇女的“双肩挑”,才得以使崇尚读书走仕途和外出谋生打天下的客家男子无后顾之晚清诗人黄遵宪在山歌题记枠中记载:“无论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太姆,操作亦与举史所称纯德懿行,人人优为之,而习安之。”…“吾行天下者多矣,五洲游其四,二十二 行省历其九,未见其有妇女劳动如此者。”

 

 

由此可见,传统客家妇女,即使经济状况不同、阶层不同,都要不同程度地担负着家庭劳作和社会生产双重责任,从而也养成了勤劳、刻苦和俭朴的美德。二、客家山歌对女性精神个性的塑造客家山歌描述女性生活的特别多。通过对她们现实生活的描述,刻画了她们的群体个性,透析了她们丰富而又独有的精神生活。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忠贞是客家女性最鲜明的精神个性之一。情歌是客家山歌的主要成分之一。 山歌中对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的塑造在情歌中尤为突出。

 

过去,客家女大多数未能享受到童年的欢乐,未能得到受教育的权利,未能因生理因素得以免去或减轻力所不逮之劳苦,未能体验到婚姻自主的幸福,总之,她们没有人生选择的自由,人性深受压抑。在生活与精神双重压迫泥淖中挣扎的人,自然迫切需要有一个通气孔以喘息和放松。在苦难面前依然乐观的客家女选择了唱山歌。 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了客家山歌文化。

 

 世世代代的客家女性都特别擅 长唱山歌,唱山歌是她们的秉性,是她们的生存方式。 她们与千百年来普天下的女性一样,多在爱 与欲中释放郁积与寻找自我,因而情歌成了她们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宣泄口:山歌唔唱唔风流,猪肉唔煎唔出油。梧桐落叶心唔死,不同哥嬲心唔休。 短短四句山歌,就形象地把客家妇女追求爱情的渴望之情刻划得入木三分。 这种歌唱如岩浆 喷涌,不可阻遏,其缠绵旖旎和浓烈炽热当在其他地域和民系的情歌之上。

 

 对于客家女性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忠贞的精神个性的刻画,确是客家山歌最感人的部分,十分令人喜爱。 比如:日映红花满山坡,岩下花前等阿哥。石头生须马生角,担竿结子牛唱歌。生爱莲来死爱莲,两人相好一百年。漫人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客家妇女歌唱爱情是如此情真意切而火辣直率,表达出至死不渝。 她们表达爱欲则更是超越 世俗,“爱”“恨”交加: 妹子约郎榕树下,月出嬲到月西斜;夜静三更露水大,有情你爱脱衫遮。与深院才女的断红题诗不同,与贵族小姐的矫情忸怩相反,客家女性通过这样的山歌,毫不掩饰、理直气壮地宣示自己被社会传统所压抑的饥饿之爱欲了。人类情爱的本质离不开情欲,客家女唱的与性有关的山歌,反映了人的个体情欲是何等顽强,表现出她们以野性的生命活力向道德束缚挑战的无畏勇气。








图文视频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放心阅读原文

内容已经通过微信团队审核

并采用严密的安全技术认证


点“阅读原文”,完整阅读全文,不给自己留遗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