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年,1000+项目,长宁区倾情帮扶红河州实现“蝶变”

上海长宁 2024-01-2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与越南接壤,辖4市9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1996年,长宁区与红河州金平县结对,开启了东西部协作的“友谊之路”,2017年,长宁区再度携手红河州的红河县与绿春县,开启“山海协作”新篇章。



红河州全州经济总量自2020年以来持续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1位,全州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居云南全省第2位,“十三五”以来全州经济总量保持云南全省第3位,2022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70万人,居云南全省第4位,当地人经常用“1234”来概括红河州的特点。
长宁区和红河州结为并肩战斗的战友,携手战贫困、促振兴,至今已共同走过27个守望相助的春秋。27年来,长宁区对红河州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帮扶,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累计投入红河州及对口县各类帮扶资金13.8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劳务协作、干部人才交流、消费帮扶等项目1117个。长宁区一如既往的倾情帮扶,让红河州感受到了“上海力量、上海温度、上海真情”。

近年来,红河州取得的发展硕果既要归功于全州人民共同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长宁区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红河县位于红河州西部,于1951年建县,全县面积2028.5平方公里,县域地势中部高、南北两翼低,96%的面积为山地,辖5镇8乡,总人口35.23万人。世居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6.61%。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0.58%,有28.62万人,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19亿元,同比增长4.2%。

红河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素有“歌舞之乡”“棕榈之乡”“江外侨乡”“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和“马帮侨乡•山巅城堡”的美誉,森林覆盖率为60.48%,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县。这里拥有独具一格的哈尼“奕车风情”,历史悠久的哈尼长街宴、万人长街歌舞、仰阿娜(姑娘节)、开秧门等民族节庆活动。
红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地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培育一种近年来流行的网红水果——牛油果,今年就有一家来自长宁的企业在红河县大羊街乡建立了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牛油果种植示范基地。上海桔龙和是一家由亚尔安(Eran Yaron)先生于2003年成立的以色列企业。2015年以来,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农业领域,希望可以将以色列尖端的农业技术引入中国,并于2018年成立了云南桔龙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重心聚焦在牛油果的育苗及种植上,致力于牛油果专业化育苗及标准化种植。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形成落地投资1000余万元,已完成土地流转216亩,其中,已建成50亩为高标准牛油果育苗苗圃,配备尖端温室、网棚及水肥一体化系统,其余150亩将作为牛油果品种研究中心及红河地区的牛油果示范种植区,向种植户展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及管理理念。
据桔龙和介绍,接下来将充分利用红河热区气候资源与土地资源,依托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牛油果品种研发中心和高标准牛油果苗圃,并计划把牛油果种植面积扩张到2000—3000亩左右。

除了主打绿色健康的牛油果之外,梯田鸭养殖也是红河县的一大特色产业。位于红河县宝华镇安庆村有一处大型梯田鸭养殖基地,这里正是由来自长宁的帮扶企业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及销售的。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990万元,其中包含上海援滇资金490万元。该项目总体计划流转梯田168亩,年鸭蛋孵化能力达60万枚、养蛋鸭(老鸭)1万羽、肉鸭3万羽,已建成集孵化、脱温、养殖、回收和开发富含虾青素的红心鸭蛋及自动化清洗、自动化清洗、分拣流水线、全程冷链系统等为一体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形成具有办公生活区333.30㎡、成品鸭舍区432.99㎡、幼鸭区432.99㎡、脱温室520㎡、孵化室230㎡,仓库和包装车间260㎡。

该项目完全建成后,将不仅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基地的效应,而且配套设施和延伸产业也将做到科学合理,循环高效。该项目立足示范基地,与合作社联动,并以村为起点逐渐扩展到乡、县,辐射带动周边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展专业化生态养殖。同时借助各平台、渠道优势,搭建红河优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直通车,探索一条集养殖、管理、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形成完整的扶贫产业链条,促进红河脱贫户实现增收。
创建于1952年的红河县第一中学,在去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外援”,来自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上海市西郊学校、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等4所学校选派的4名优秀教师来到红河县开展支教工作,其中1名任职学校校长。通过一年的帮扶工作,使得学校各部门职责更明确、学生作息时间更合理、制度流程更高效、组室管理更细致、教学行为更规范。在今年的高考中,红河县第一中学再创佳绩,充分体现了长宁师资团队帮扶的效果。

除了贡献师资力量,今年长宁区还投入区级帮扶资金140万元建设红河一中智慧学习云空间服务项目。该项目是集成在线语音教学服务、在线视频教学服务、透明课堂课程资源服务、云网络教学平台、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学应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在线教育的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建设。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学生能够享受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教育福利,惠及未来更多的红河县学子,并组建一个能够熟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团队,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教研队伍和专家组,让学校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外部教育教研的优质资源和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绿春县原名“六村”,俗称“东仰”,1958年建县时,根据境内绿水青山、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得名绿春。全县辖4镇5乡、92个村(社区)、80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民族,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97.32%、哈尼族占比86.45%。有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牛孔村,有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心认证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天下最长的宴席”和《最长的哈尼族民俗画主题街——“绿春十里长街”》两项纪录。

绿春县按照自身特点,发展橡胶、茶叶、草果、八角、胡椒、梯田红米等绿色产业130余万亩,其中茶叶面积25.25万亩,居红河州第一位,2019年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2020年绿春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88亿元,同比增长2.6%。

茶叶是绿春县的支柱产业。云南哈尼高原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累计总投资1.05亿元,建设绿春县“一县一业”茶叶加工标准厂房,占地总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分二期,一期标准厂房建设总投资5278万元,其中包含沪滇帮扶项目资金2950万元。占地面积24.5亩,建成19737平方米。另外,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引进三条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包括2000吨产能CTC红碎茶生产线、2000吨精加工拼配生产线、1000吨普洱茶渥堆筛分生产线。今年3月23日,绿春县“一县一业”茶叶加工标准厂房已正式投产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将依托绿春县24.5万余亩茶叶,以一号桥特色园区茶叶精深加工项目为抓手,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县域范围内茶叶初制所、茶农、茶企、茶叶协会等,着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绿春高原特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推动绿春“一县一业”重点产业,茶产业亩产值可由1500元增收至2000元,可直接带动农户6000余户,户均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牛弄村隶属于绿春县大兴镇迷克村委会,全村76户342人,世居哈尼族。2022-2023年,长宁区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070万元,实施大兴镇牛弄村功能提升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产业发展、进村道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工程等。

该项目以“出则繁华,入则桃源”作为村庄基本建设和发展的定位,在现存“森林、茶园、梯田、水系”立体四层次的生态基础上,把牛弄村造就成为一个“天然氧吧”。通过“保护、修复、改造、新建”四种策略,将村巷文化、民俗广场、儿童娱乐小花园、文化墙、村史馆、红色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设计融入到党建文化和哈尼传统文化中,并以茶文化产业为抓手,把牛弄村打造为产业兴、人才聚、文化久、生态优、组织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金平县地处红河州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502公里,全县面积3677平方公里,拥有 63万亩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400 毫米左右,居云南省第一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9.3%—100%之间,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金平县蝴蝶类资源丰富,有11科320多种(中国有12个科),是世界上蝴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被授予中国唯一的“中国蝴蝶之乡”。土壤中富含有硒、锗等长寿微量元素,是中国第82个、云南省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金平县也是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施“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重要通道。

长宁区自1996年对口帮扶金平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3663亿元,组织实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等12类485个项目,累计受益6.12万余户27.88万余人次,带动减贫8.72万余人,成为金平县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滮水岩村隶属于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寨村委会,位于“中国·红河蝴蝶谷”核心区内和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缘,是“长寿之乡”和“天然氧吧”的集中体验点,也是滇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地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共有73户314人,是一个汉族、哈尼族、彝族和谐共处的民族大家庭。2017年被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并成功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云南省绿美村庄”,具有“春有山林悦色、夏有蝶舞花飞、秋有稻香田美、冬有雾升云腾、四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独特村情。

2022年,沪滇协作资金投入1400万元,实施滮水岩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夯实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多村联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经过提升改造,如今的滮水岩村群山环绕,潺潺溪流静静穿村而过,翠绿的梯田层层延伸,一座座蘑菇房错落有致,呈现出一幅集森林、瀑布、彩虹、蝴蝶、蘑菇房、梯田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马鞍底乡石板寨村在2017年遭遇泥石流灾害后,整体搬迁安置到中越两国界河河畔,共有81户353人。先后获得“云南省卫生村”“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县级文明示范村”“乡级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2022年,沪滇协作资金投入资金470万元,实施马鞍底乡石板寨边境村功能提升建设项目。经过提升改造,家家户户从拥挤的“小方盒”搬进了“小别墅”,告别了“脏乱差”,进入了“绿美好”,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样板,并被列为2023年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调研考察点。

同时,石板寨村坚持产业、就业“两条腿走路”,依托沪滇协作平台,引进上海企业成立红河云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种植火龙果2260多亩。投入360万元建设石板寨新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吸纳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务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保底售卖获底金、资产租赁拿贴金、就地务工得薪金等,群众收入节节高升,年人均纯收入达1.54万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长宁区与红河州通过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书写了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新篇章,这份情谊必将跨越山海、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长宁店,在龙之梦试运营
赞!长宁区这10个基层团组织和个人受到市级表彰这个人气“IP”,带你寻找爱长宁的理由……长宁区庆祝第39个教师节,向一批优秀教师和集体颁奖勇当“品质城市”建设主力军,长宁国有企业展现新作为!| 凝聚30年


部分资料来源于区合作交流办

撰稿/摄影:吴佳倩

编辑:竺嘉茹

责编:李晶莹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7年,1000+项目,长宁区倾情帮扶红河州实现“蝶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