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绮丽)

2017-01-23 王家葵 桑莲居艺术馆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9 绮丽


/


绮丽



以绮丽论艺,贬语居多,李太白句“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是其证也。“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如何敌得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譬如山水,金碧最称绮丽,而论高致,则逊色水墨多多。以次五人皆非俗庸之辈,叶誉虎雅富收藏,马夷初眼高于顶,吴倩庵、张大千、谢稚柳精通绘事。五人眼界虽高,作字亦追求完美绮丽,而总嫌执著实相,缺乏内美。



叶恭绰(1881-1968)



  叶遐庵有古仁者之风,可举两事以概一斑。张大千少好博戏,居沪日,江紫尘创诗钟博戏之社,陈散原、郑太夷、夏吷庵皆常在局中,大千腹笥虽俭,亦乐之不疲。奈何每战皆北,乃以祖传曹娥碑质押。又十年,太夫人病笃,索观此帖,遍寻不获,后知已转辗入遐庵手。因商之叶遐庵,甘愿以所蓄书画恣其检选,不计件数以易之。遐庵曰:“予一生爱好古人名迹,从不巧取豪夺,玩物而不丧其志。此既大千先德遗物,太夫人又在病笃之中,欲一快睹,予愿以原璧返大千,即以为赠,更无论值与以物易也。”故张大千序《叶遐庵书画选集》感叹云:“先生风概,不特今人所无,求之古人亦所未闻也。又叶遐庵慰启元白母丧,执手曰“我亦孤儿也”一语,令元白铭感终身,其事见于启元白序《叶恭绰书画集》。


叶恭绰书老子


叶恭绰书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


  遐庵雅富收藏,著名书迹若王大令鸭头丸帖、褚河南大字阴符经、高闲上人草书千字文、黄山谷伏波祠诗、赵松雪胆巴碑等,皆矩园长物。迭经战乱,渐次失出。晚年追记,作纪书画绝句如干首。卷首题诗云:“藏真本意供研索,聚散奚烦苦刻舟。著录烟云聊鉴影,本无一物更风流。”又云:“神州文物散如烟,大地纷流费简编。惆怅吉光搜片羽,白头把笔尽忘年。”遐庵书法为世所珍,楷书学褚、学颜、学赵,尚有踪迹可寻,行书则如神龙入云,首尾难辨。启元白云:“遐庵文章浩瀚,韵语丰穰,书法则天骨开张,盈寸之字有寻丈之势,谓非出于异秉,不可得也。”老来喜画竹枝,以写胸中逸气,吴仲圭论画竹言:“笔如神功,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遐庵得之矣。


赞曰:

高风古道,菩萨心肠。

文辞浩瀚,韵语丰穰。

过眼云烟散尽,残墨倦写沧桑。

叶恭绰行书对联



马叙伦(1885-1970)



  马彝初于书法自视颇高,时人字皆不入法眼,自称作书不涉唐以后一笔。论书有句云:“唐后何曾有好书,元章处处苦侵渔。佳处欲追晋中令,弊端吾与比狂且。”所著《石屋余渖》对时人书画痛下贬语,谓王福厂作字如描花,已见前条。又云康南海、于右任书虽不弱,康尤胜于远甚,二人恃其善书,有玩世之意,所作随意为之,遂入恶道。黄晦闻学米南宫,但得其四面,即筋骨风神,无其脂泽,将入枯木。又论张善孖画虎少韵致,大千画仕女非古非今,不过闺婢而已。有谓:“大千画负当世盛名,然气韵不厚,模古有余,自创不足,骇俗有余,入雅不足。”彝初于沈尹默稍有好感,谓其功力不出米虎儿之上,又云:“尹默于书,正清代所谓三考出身,于右任尝比之为梨园之科班,而自比于客串,亦非轻之也。余则若清之大科耳,盖余抱不临之旨,偶事临摹,终页即止也。”


马叙伦篆书扇面


  彝初作论书绝句二十首,颇有精到之语,如云:“为文结构谨篇章,写字何曾有异常。布白分间如画理,最难安排要参详。”“北碑南帖莫偏标,拙媚相生品自超。一语尔曹须谨记,书如成俗虎成猫。”“名迹而今易睹真,研求莫便自称臣。避甜避俗须牢记,火候清时自有神。”所论皆高,而览其书作,名实殊未相符。揆其原因,大约三端:太执着皮相,龂龂于肘腕之高悬,使转如何全身力到之类;不喜临摹,则古人精髓领会不深;彝初评溥王孙画云:“初出问世,自具虚中,俄为流俗所赏,不复自抑,则反朴无期,骄气日盈,天机自浅矣。”此未必是王孙之病,反观彝初书法,骄气盈而天机浅,好作高论,无自知之明,弊矣。


赞曰:

眼生于顶,晋唐比肩。

万毫着力,意存笔先。

著真实相,挂误蹄筌。

马叙伦 行书词、楷书唐诗册



吴湖帆(1894-1968)



  若论家学渊源,近世艺术家无有能出吴倩庵之上者。倩庵是吴愙斋文孙,沈韵初外孙,潘伯寅侄婿。吴家本富收藏,潘静淑夫人于归时,携大欧九成宫、化度寺、皇甫君宋拓本为嫁资,倩庵旧有愙斋所授宋拓虞恭公碑,合此为四,颜所居曰四欧堂。倩庵有子女四人,亦各以欧为名字,依次为孟欧、述欧、思欧、惠欧。以愙斋别号郑龛、韵初号郑斋、伯寅亦号郑龛,故叶遐庵赠联云:“积学源三郑,奇珍集四欧。”


吴湖帆行书扇面


吴湖帆跋昭仁寺碑


  郑逸梅与吴倩庵为苏州草桥学舍同砚,相知甚深,作《吴湖帆小传》,评论其艺术成就尤详。其略云:“君初事铁笔,仿让之、牧甫,粹然正宗。书法欧楷及大篆,转为瘦金,具萧衍所称插花舞女援镜笑春之妙。厥后摹米南宫,遒秀恣发,尽海岳之能事。为擘窠大字,则天骨开张,气势磅礴。笔冢墨池,固非一朝一夕之功候也。画则挥洒任意,入化造微。红莲翠竹,如宛洛少年,风流自赏。山水或叠嶂崇峦,而不觉其滞重;或遥岑荒沚,而不觉其寥简。烟云缥渺虚实,均饶笔墨托兴。作金碧楼台,错采镂华,极其缜丽,却一洗俗氛市气,而别含古趣。兼作人物,容态衣冠,俨然入古。偶临内府走兽,虬髯胡儿控一骥足,雄迈超越,比诸韩斡之照夜白与玉花骢,毋多让焉。时张大干画名驰大江南北,与君邂逅海上,切劘之馀,乃自叹弗如。人益重君艺事之高,而益推大干之虚怀若谷,为难得也。”倩庵绘事,广溯宋元诸家,博采南北两宗,气度之雍丽,品格之高标,宜其为大千诚心服膺。而其书法则非至善,曾观其临赵松雪、沈石田、唐六如、文衡山画,题字亦模拟其体,纤毫毕肖。而平昔所作行书,多用米法,兼瘦金笔意,于米之八面圆融体会未深,线条单薄,略欠风采。


赞曰:

家学渊源三郑,奇珍荟萃四欧。

协恰南北宗派,跻身宋元一流。

萧疏梅景,世罕其俦。

吴湖帆 篆书题笺、隶书轴




张大千(1899-1983)



  张大千曾与溥心畬并称南张北溥,与齐白石称南张北齐,与吴湖帆称南吴北张。若论绘事功夫,溥齐吴实难与之抗衡。徐悲鸿言“五百年来一大千”,洵非虚誉。大千书名为画名所掩,讨论者不多。其书法本出于曾农髯之门,继由农髯之介从李梅庵问道,拜师经年,梅庵即归道山,受教之日虽浅,所得则多。梅庵行书本以黄山谷为根基,糅入北碑雄强之势,至于用笔颤掣,乃是皮相,李梅庵条论之已详。玉梅花庵诸弟子,若胡小石、李仲乾辈,错会师意,于一波九曲之法亦步亦趋,不异缘木求鱼。个中消息唯大千探得,所作行楷字体,骨力嶙峋,中宫紧峭,正得乃师不传之秘,所失者在造型太过夸张,习气重,则天趣少矣。


张大千黄山诗卷


张大千书苦篁斋


  大千于国变时不留大陆,不走台岛,只身赴印度。居印未久,尼赫鲁承认新政府,大千暂留大吉岭,有诗云:“寄命聊为虱处裈,饱寒来换一朝暾。疾雷声碾饥肠过,老雪光摇秃鬓存。落抱崚嶒宁自大,因依培塿寂无言。略与拣择投林处,露白烟青认梦痕。”盖当时尚作观望态度。又数月,大陆亲友奉命征召大千回国,大千婉拒,并作七绝云:“子弟门生载后车,盈余满巷斗鲜华。要知翻手为云雨,腐鼠犹能灭汝家。”诗翻手云雨句最是深刻。不数年,在大陆老友若叶遐庵、吴倩庵等,相继以言语罹祸,设若大千返国,下场亦复如是。此举尤可看出大千具诸葛之智,非一般浅俗画人所可比拟者。高阳作大千传记《梅丘生死摩耶梦》,集李义山诗为结语,其中一首云:“自有仙才自不知,月中流艳与谁期。回头一吊箕山客,尽日灵风不满旗。”真可称大千传奇一生之总结。


赞曰:

苍崖云树,玉界琼田。

须弥芥子,三千大千。

沦谪阿罗汉,应世大罗仙。

倪迂云林阁,米老书画船。

张大千 隶书题画、行书对联



谢稚柳(1910-1997)



  武进谢仁湛二子皆有艺术天分,长觐虞字玉岑,次稚字稚柳。玉岑书法最有名,稚柳作《先兄行状》,称其书法如有宿慧,幼时涉笔即茂密恣肆。篆书气局闳博,不名一家,行草则俊朗如其人。苏仲翔出玉岑门下,《钵水斋谈丛》云:“词人谢玉岑名觐虞,风神秀朗,今之六朝人也。工倚声,出入玉田、白石。尤善钟鼎文字,识者谓不在缶翁下。偶临甲骨坠简,下及晋帖,亦复清隽可善。砚余作画,格致奇绝,在石涛、八大之间。张大千谓:外行画海内推玉岑第一。”


谢玉岑临书四屏


  玉岑作画是书家之画,稚柳作书是画家之书。谢稚柳与陈老莲恰为偶语,其绘事初学陈章侯,并书法亦规模之,颇得神似,故张大千以“老莲后身”相许。民卅一年应大千之召,赴敦煌考察壁画,画风遂变。“文化革命”闲居家中,忽有会心于古诗四帖,刻意影摹,于是书风一转。弃陈章侯之矜持冷隽,而保留遒逸潇散;有钱名山之振迅,复增以矫健。笔势疾能驰,缓能疏,锋倾逆势,控制得体,书法遂入新境界。古诗帖真伪不必问,谢稚柳从中参得草书秘奥,则此帖即是谢之不二法门。吟咏甚多,选录数首:“墨痕盘郁古藤萦,行迹回翔大翼轻。直立毫锋倾逆势,始知新格负奇名。”又云:“后时狂素盛书名,蕉叶挥残得意新。苦向人前求笔法,更无毫发有遗情。”又有调寄《少年游》云:“蓦然想见舞腰支,笺上几行诗。郁结盘藤,勒缰怒马,奇崛醉风姿。寻消问息狂僧素,恨不与同时。退笔如山,残蕉成帙,直是未曾知。”又谱《蝶恋花》云:“意兴偏随沉醉好,墨未浓时,书被催成早。舞袖临风杨柳袅,鸾笺笔阵蛇茅扫。揾发飘烟成一笑。无尽流光,总是抛人老。头上霜丝梳更少,酒痕应褪狂颠草。”


赞曰:

江左小谢,文采风流。

只眼独具,前身章侯。

锋倾逆势,墨惊凡俦。

苦篁鱼饮,壮暮未休。

谢稚柳草书扇面


谢稚柳行书诗册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