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20亿吨钢铁变绿,从“买买买”开始丨绿色世界观
我们也在跟踪绿色钢铁技术的成本。下游企业可以调整公司内部的商业模型,筛选一个更绿色的供应商,补偿绿色溢价问题。比如沃尔沃汽车就设置了内部碳价来应对这个问题。
之前我们通过高炉用焦炭达到高温,现在需要向绿氢过渡。当前绿氢的成本比较高,很多基础设施暂不完善。但降低成本还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很多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
我们将需求方聚集在一起,利用这种集体购买力和影响力,向钢铁生产商、投资者和决策者发出强有力的需求信号,以加快净零排放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南方周末记者 | 汪韬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nfzmgreen@126.com
“我们是海里的小鱼,需要一起游泳,掀起涟漪,创造规模,从100万、1000万,到1亿,直到拥有相当比例的影响力。”面对钢铁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8%,全球钢铁产量接近20亿吨的现实,Jen Carson仍充满信心。
2024年4月22日,地球日,上海气候周在上海浦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全球各界人士齐聚,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路径。应邀参与开幕式的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特别代表、全球工业系统脱碳带头人Jen Carson在致辞中,希望通过清洁钢铁、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和高能效,助力气候行动。
气候组织2004年在伦敦成立,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该组织关注高排放领域,曾联合发起几个全球性倡议,例如RE100,加入的机构须公开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苹果、谷歌等四百多家机构已经加入,中国企业金风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也已加入。
近年来,气候组织将目光聚焦特定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于2020年推出全球倡议SteelZero,加入倡议的企业和机构需公开承诺,到2030年使用50%的“低碳排放钢”,到2050年100%采购和使用净零碳钢。Jen Carso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SteelZero倡议号召汽车等下游用钢行业开展负责任采购,从需求侧撬动上游减排,下一步,还将关注混凝土等高排放行业。
但一家车企、一栋建筑的钢铁用量远小于钢企的产量,如何四两拨千斤?4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访问了Jen Carson。
从买方开始,推动上游减排
南方周末:关于企业的碳减排,已有很多的倡议,比如RE100、SBTi等,除了聚焦钢铁行业,SteelZero与其他倡议的区别是什么?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加入其他类似倡议,再加入SteelZero是否有重复性?
Jen Carson:四两拨千斤是SteelZero工作的核心。我们从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开始倡导,目前四十多成员每年的钢铁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而全球钢铁产量接近20亿吨,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是海里的小鱼,需要一起游泳,掀起涟漪,创造规模,从100万、1000万,到1亿,直到拥有相当比例的影响力。现在只是开始,我们需要扩大信息传递和对供应方的支持。
南方周末:对于处于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比如一个准备买车的普通人,为了可持续产品而支付溢价的意愿不高。如何提高这些最末端的需求?
Jen Carson:是的,我们普通人往往不会考虑汽车、洗衣机或电视机中的钢铁。消费者在有意愿承受绿色溢价之前,也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钢铁,与他们沟通、提高认知。
目前我们的会员大多是B to B方式采购钢材,企业先知道市场上有多少绿色低碳钢,从而撬动需求,再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型,向下游传递。比如,瑞典在公众广告推广氢基钢铁,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从供应链到消费者端的改变。
南方周末:但绿色标签在促进消费者埋单上不是特别有效。比如电动车销量上升,并非因为电动车更环保,而是这些年的技术发展,终于实现物美价廉。类似的,如何降低成本,让钢铁更绿色也更便宜?
Jen Carson:回顾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典型历程,过去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更高,目前钢铁的价格自然也是如此。我们也在跟踪绿色钢铁技术的成本。
例如,下游企业可以调整公司内部的商业模型,筛选一个更绿色的供应商,补偿绿色溢价问题。比如沃尔沃汽车就设置了内部碳价来应对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是企业采用绿色钢铁的创新举措之一,更多、更广泛的创新与解决方案,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持续地交流与分享。
南方周末:企业设置内部碳价似乎是为了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等政策,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企业先于政策而行动?
Jen Carson:不只是沃尔沃汽车,其他公司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开发反映未来高碳产品成本的方法。他们主动地适应变化,而不是等待欧盟碳关税等政策落地之后,再被动应对。
这是企业高层领导决定的战略决策。除了内部碳税,车企还需要在发动机电气化、材料等方面采取行动。
降低成本需各利益方合作
南方周末:大部分行业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减排,而高炉炼钢是钢铁生产的特有碳排放,也是碳排放最多的环节之一,这一过程如何减排?
Jen Carson:炼钢工艺主要有两种:生产新钢,又叫长流程炼钢;以及回收钢,又叫短流程炼钢。回收钢的二次炼钢使用电弧炉,能量来自电力,可以将燃料从煤炭发电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
生产新钢铁需要从铁矿石中还原,它需要更高的温度,仅依靠电力无法达到。之前我们通过高炉用焦炭达到高温,现在需要向绿氢过渡。
南方周末:长流程和短流程炼钢的碳减排,技术上是否都不存在障碍了?
Jen Carson:技术都有,但只在试验阶段,现在需要熟练的从业人员,将其商业化。
南方周末:如何降低这些技术的成本?
Jen Carson:我们把关键参与者和决策者聚集在一起。不仅是钢铁生产商,还有能源供应、发电、输配电、基础设施、钢铁生产商、钢铁买家、消费者、政策制定者、银行、投资者……甚至保险公司,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开展试点。
比如当前绿氢的成本比较高,包括绿电、电解氢的水槽、运输等,很多基础设施暂不完善。降低成本还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很多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
南方周末:SteelZero如何联合各利益相关方,推动降低这些技术的成本?
Jen Carson:我们通过了解需求,往上推导,推动价值链一步一步转型。钢材的种类非常多,有特种钢,还有高强度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游企业需要哪一种钢材。比如马士基集团是做集装箱集运的公司,我们要知道它用哪种钢,之后去产业链上游找哪一家公司提供这种钢,再去找哪一家银行为这一类绿钢的生产提供金融支持。
已有的成功案例是,SteelZero邀请沃尔沃汽车、SKF(轴承制造商)以及Thyssen Krupp AG(钢铁生产商)共同参加研讨。三者作为钢铁产业的利益相关方,分享了各自的观察和经验,探讨了转型对各自业务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一行业趋势。这种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各企业完善自身的商业模式。
南方周末:假设没有SteelZero这样的平台组织,这些相关利益方会自己主动聚集研讨吗?为何要SteelZero作为粘合剂?
Jen Carson:SteelZero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与其他走在前列的企业走到一起,并向他们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对净零排放钢铁的需求。需求方确实需要联合起来,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脱碳行动。我们将需求方聚集在一起,利用这种集体购买力和影响力,向钢铁生产商、投资者和决策者发出强有力的需求信号,以加快净零排放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南方周末:目前加入SteelZero的是哪些中国企业,他们有何共性和特征?你们在中国推进的阶段性目标是怎样的?
Jen Carson:目前加入的中国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深圳中集同创供应链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企业;以及恒隆地产,这是中国第一家加入SteelZero的地产企业。在中国“3060”双碳目标下,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同行业的公司加入。
这两家公司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内部关注运营,还关注供应链。他们都想知道,供应链中谁是最具前瞻性、创新精神、竞争力的钢铁生产商。
接下来,我们将从购买方的需求侧和制造商的供应侧两方面入手,为以钢铁为中心的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支持,支持更多的中国公司看到绿色钢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