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菜价飞涨的夏天

千篇一绿
2024-1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方周末 Author 林方舟


▲ 今夏,黄瓜等蔬菜价格飙升。(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479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 涨价的不只是黄瓜。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

    土壤吸饱了水,任盈盈在河北承德种植的玉米地突然形成了“泉眼”,水“咕噜咕噜”地涌出。这里原是一口荒废多年的井,想不到又重获生机。

    由于管理得当,张立志的小葱没有减产,而市场价格翻了两三倍,他迎来了丰收之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金晶

责任编辑|汪韬


盛夏、秋收时节的蔬菜,居然比冬季都贵?当北京的网友吐槽2块钱一斤的黄瓜涨到9块钱时,他们可能不知道,种黄瓜的农民更着急。

2024年7月底,王叔(化名)在北京顺义的蔬菜大棚里反复种下4轮黄瓜,苗没“出齐”,只能稀稀拉拉地收获两三筐。而一年前,种下三四天后,就长出“倍儿齐”的苗,一次能摘十多筐。

涨价的不只是黄瓜。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均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7月22-28日这一周,菜价达到4.91元/公斤,为近10年同期最高值。

菜价攀升,异常的气候难辞其咎。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据中国气象局数据,2024年7月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热、历史同期降水第三。东北的白菜、大葱、玉米,华北的豆角、黄瓜等在积水的农田里挣扎,西南的橙子、玫瑰花则在烈日下煎熬。

1

蔬菜溺水

雨水决定着农作物的命运。

除了黄瓜,王叔还种萝卜,本来三天就能瞅见芽,却迟迟没动静,扒开一看,烂根了。种豆角,籽臭在地里了,村里有人种了六回也没出多少苗。种香菜、茴香,尝试了两次,产量还是让人不满意。

“今年有点邪门儿。”经验丰富的王叔也没遇到过类似的气候。以往北京雨水多的年份,都是几场暴雨“下透”,随后立马转晴,蔬菜受了灾还有机会补种;但2024年夏天,北京的雨水连绵不断,隔几天就下一场,雨量还不小,阴天多于晴天,空气潮湿,仿佛在南方。

大棚里的积水有三十多公分高,漫过了田垄,淹没了植物的根系。水不是从棚顶漏下来,也不是从旁边流进来的,而是从地下渗出的。

土壤吸饱了水,任盈盈在河北承德种植的玉米地突然形成了“泉眼”,水“咕噜咕噜”地涌出。这里原是一口荒废多年的井,想不到又重获生机。

大棚积水,难以种植蔬菜(视频截图)。(受访者 / 图)

刘福松也遭遇了类似的天气。他来自辽宁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这里是蔬菜产区,最出名的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民屯白菜”。

7月底是白菜栽种的时节。但连日的阴雨让肥沃的黑土地变成烂泥地,根本种不了。偶有地势高点的土地,好不容易种下后,却又涝死了。刘福松说,“有人连自己家院里的菜都涝没了,更别提地里的了”。

田里的其他作物也无法掌握命运。刘福松种的旱葱几乎绝收,玉米减产了80%。

农田旁边的鱼塘也“开了”,鱼儿跟着漫灌的雨水冲出池塘,游到了菜地。它们以为自己获得了自由,却不知只是进了另一个更大的牢笼。

2

荔枝遇冷

北方人还能勉强实现“黄瓜自由”,南方人则几乎失去了“荔枝自由”。

相传因杨贵妃喜食而得名的妃子笑,是荔枝中最广为人知的品种之一。上市之初,妃子笑身价暴涨10倍,部分地区甚至“按个卖”。直至五六月大量上市后,价格才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常年。

妃子笑的果实个头饱满、肉多核小,略酸涩的口感被认为有“荔枝味”。而在中国荔枝发源地之一的广东湛江廉江市,妃子笑只是“基本款”,当地人更偏爱清甜的“白糖罂”、带有桂花香气的“桂味”等品种。

林子杰的家里种了约1000棵荔枝树和600棵龙眼树。2024年,妃子笑的产量下降了2/3,白糖罂的产量下降了1/3,桂味和龙眼几乎绝收。

这背后是一串异常的气温,首先是暖冬。

2023-2024年冬季,广东持续晴暖,不少地方气温一度超过28℃,民众重新穿上短袖,打开空调。

往年,林子杰和家人要在室内烤火,以抵御湿冷的冬天,而刚过去的暖冬,他们家里没有生过一次火。反而春天来临后气温降低,又烤了好几天火。

桂味和龙眼开花有一个共同的条件:较低的温度。

当温度不符合开花的条件,植物会发芽,这批新芽被称为“冬梢”,并不受果农的欢迎。人们喜欢的是头年9、10月份长出的“秋梢”,它们是来年挂果的母枝,长势会决定产量。而“冬梢”冒出的时节,秋梢正在“备孕”,二者抢夺能量,后者更不可能开花。

有果农看到冬梢茂盛的长势后,干脆放弃收成外出打工。他们没有多少试错的空间,提前决策,才能维持家庭开支。

到了春天,不多的秋梢终于开花,但寒冷的气温和连绵不断的阴雨,不仅使植物授粉不良,还造成大面积落果。扒开果核看,里面尚未发育健全。

虽然荔枝的收购价格涨了,但产量严重下降,往年能靠荔枝和龙眼赚近20万元的林子杰一家,2024年要亏本约5万元。这已是他们连续亏损的第三年了。

3

橙子熬暑

北上1500公里,远在重庆市奉节县的孙源(化名)一家,正靠种植橙子谋生。

眼下正是橙子的生长期。而大“火炉”重庆市有13天气温突破40℃,橙子树的叶子被晒得卷边,摸起来干干的,似乎要掉下来,果子也皱巴巴的,捏起来软软的。

干枯的橙子树。(受访者 / 图)

植物的每个部位都在喊渴,但土地也没有办法,树木之间的稀疏之处,缺少树荫遮蔽,土壤甚至龟裂开一道道缝隙。

孙源家里还养了两头猪,猪圈太热,泼水已不解渴,人搬来电风扇给猪降温。鸡舍则没那么多福利,有三只鸡扛不住酷热,倒在地上,灌中暑药也没抢救过来,没一会儿鸡冠从红色变成紫色。“我们就赶忙放血,杀了吃了。”

天气太热,孙源读的大学延迟一周开学,他正好能帮家里干点农活,任务主要是照看抽水灌溉果园的机器。

孙源家的果园离江水有五百米,输水管道由金属制成,烈日下成了免费热水器。“中午抽上来的水是烫的,要加冷水才能冲凉。”不停地灌溉之下,萎靡的橙子有了好转,机器撑不住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了10天左右,传送皮带终于磨断了。去县里一看,修机器的店铺生意火爆。

收成应该是保住了,但近几年橙子价格走低,成本能不能收回来,还是未知数。

环球同此凉热。巴西是全球最大的橙子和橙汁生产国,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4%。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地气温疾升,在橙树开花后,出现三波热浪,地表蒸发严重,土壤湿度降低。

根据巴西当地橙种植业组织的预测,2025年橙子产量将下降24%,将是自1989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4

蜜瓜开裂

不仅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农民也困在持续的雨水中。

得益于充分的光照和高昼夜温差,内蒙古阿拉善盟生长的蜜瓜积累了充分的糖分。但遇到多雨的秋季,高糖分的蜜瓜更容易裂口。2024年秋季,当地每隔两三天就下一场雨,聂民元种植的近一半蜜瓜都开裂了,没法采收,只能白白扔掉。

蜜瓜价格从往年的6-8毛/斤,上涨到1块多/斤。但由于产量下降了一半,聂民元还是要亏钱。

农民的感知也被气象数据印证。2024年“七下八上”汛期,北方地区降雨量达到历史级别。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辽宁累计降雨量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内蒙古历史第二,北京历史第三。

但雨水只是蜜瓜成长历程中的一道坎,还有一个“拦路虎”是沙尘天气。

马彦伟感受到,2024年阿拉善的沙尘暴来得更频繁、走得更晚。往年沙尘天气只在春季出现,2024年8月上旬还刮了一场猛烈的沙尘暴。

2024年7月下旬,阿拉善罕见地出现沙尘天气。(受访者 / 图)

马彦伟的朋友圈记录:4月21日,第一批蜜瓜苗搭棚膜,突然刮起沙尘暴;5月17日,刚种下第三批蜜瓜,发现沙尘暴已经把第二批刚长出的瓜苗刮断了将近一半。

马彦伟此前入选了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开展的“玲珑计划”,该计划支持公民气候行动。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的气候都让他印象深刻。2024年是沙尘暴,2023年是干旱,2022年是多雨。

马彦伟在阿拉善生活了20年,发现沙尘天气和降水通常此消彼长,一个强,另一个则弱。但2024年,这个规律也被打破:雨水多、沙尘天气也多。他觉得气候好像紊乱了,摸不清规律,“不知道明年会出现啥情况”。

5

适应气候变化

农业工作者的工作周期以年计,头年的经验,次年得汲取。

2023年6月的一天,河北承德气温超过40℃,太阳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把任盈盈的西红柿晒坏了(详见南方周末报道《提前放暑假的鸡,晒化的西红柿,漫长的夏季》)。

有了去年的教训,2024年春天转暖后,任盈盈特意没有把冬天覆盖在大棚上的棉被收起来,在太阳最毒的那几天,铺上棉被,给西红柿遮阴,扛过了2024年初夏的酷热,西红柿迎来丰收,品质上乘,汁水多到“一口咬下去,要做好换衣服的准备”。

新民市大民屯镇的张立志在大棚种植小葱,2023年他花费四万多元,给自己的100亩地建设了防水设施:土垒起小半米高的围挡,铁锹拍实后套上塑料膜,就成了小水坝。汛期,他雇工人每天抽出棚内的积水。

由于管理得当,张立志的小葱没有减产,而市场价格翻了两三倍,他也迎来了丰收之年。

张立志的小工程属于未雨绸缪,他建设防水设施的2023年,是偏旱的年份,谁也没预料到第二年就是历史级别的多雨。“你要是临上轿扎耳朵眼儿,那就不赶趟了。”(东北方言,上轿指出嫁)

但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

在廉江,为了阻止荔枝树长出冬梢,林子杰和勤劳的乡亲们使出浑身解数,有人尝试新的农药,有人找来不同的化肥,甚至有人把冰块挂在树头降温。但结局都是一样:无济于事。

村子里来了很多农资推销员,不断给农民推广各种药物,但效果也很难跟气候大环境相抗衡。林子杰说,当地有一句话:“卖农药、化肥的肯定赚钱,但果农不一定赚钱。”

普洱掌控着不少城市白领的“命根子”,这里的咖啡产量占全国50%以上,吸引了雀巢、星巴克、瑞幸等国际、国内资本巨头采购。返乡创业的罗文堃说,咖啡对气候非常敏感,冬季的低温冻害或夏季的极端高温都可能让咖啡遭遇灭顶之灾。虽然近年来气温稳定,但极端的例子并非没在普洱出现过,1990年代,罗文堃就曾听闻咖啡遭霜降而绝收的故事。

2017年,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到2050年,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上升等会导致咖啡豆最大产区——拉丁美洲适宜种植咖啡豆的面积减少73%-88%。雀巢公司的战略业务部全球负责人纳夫拉蒂尔指出,如果不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估计30年后,今天所知的咖啡种植地当中,基本上有一半不再适合种植咖啡。

6

反思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夏季过去,气候的影响还未停息。阿拉善的聂民元种植的洋葱,马上要进入病害暴发的时节,多达几十种可能出现的病害等着它们,聂民元心里没底,不知道洋葱的收成会如何。

而承德的任盈盈本应该在8月初栽种的蔬菜,由于下雨,直至9月初才种上。华北的气温马上就要转凉,她也不确定,延误一个月后,蔬菜的生长状态会怎么样。

罗文堃决定发起更长期的行动,他正在反思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他种植的玫瑰花亩产量从2018年的260公斤下降到2024年的180公斤。除了气候的影响,过度耕种导致的土壤活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干死的玫瑰花。(受访者 / 图)

普洱四季如春,分为雨季和旱季。最近几年,罗文堃感到两极分化:旱季越来越旱,雨季越来越涝。罗文堃也参加了玲珑计划,他了解到,原来土壤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土壤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还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着显著影响;反过来,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土壤的储碳能力。

然而过多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植物根系弱,一旦发生集中降雨,植物很容易倒伏。如果改良土壤,采取保护性耕作、增加有机物料还田等,不仅能增加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同村的其他农户不理解,觉得太麻烦:长了杂草花十几块钱买瓶除草剂就解决了,长势不好施点化肥就行了,投入这么多精力图啥。而罗文堃正在玫瑰花田开展土壤改良试验,不过工作刚起步,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效果。

(感谢自然之友、食通社提供的帮助)

校对 | 吴依兰 
本文首发于2024年9月4日南方周末
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
更多阅读 ↓↓
最高43.6℃,高温考验下的重庆细节
南方正在“印度化”?藿香正气水“包治中暑”?
这个夏天,破纪录的天气遍布东南西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篇一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