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中国经济最大红利,不幸的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
岛 君 说
回头去看改革开放40年,企业的成长跟大的产业趋势、重要的人物推动、重要的事件节点是紧密相关的。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企业抓住了重要发展机遇,也有些企业身处迷局,做出了一些战略性失误的决策……梳理清楚历史的发展脉络对企业决策未来尤其重要。
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上,方向是清楚的,只是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当中,在战略战术的选择上,企业还是要学会把握大势,规避风险,敏锐地抓住机会,保持一个客观冷静的判断能力。企业想要基业长青,还是要抓住商业的本质,穿越经济周期、政治周期和货币周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先生近日在与企业家交流中,分享了他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的清晰梳理。岛君重点整理了管清友先生对最近二十年的关键回顾,和站在新时代起点对未来的重要判断。
口 述:管清友
编 辑:晓静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999-2008
受益四大红利的十年
参加工作初期,我从镇江基地坐直升飞机,在巨大的噪声中飞到转井平台,石油平台的大工业大型装备尽收眼底,所谓大国重器,就是这种感觉,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果不身临其境,这种感觉很难形容。这种大工业,还是值得我们去体会的,可以加深我们对国家经济成长的历史,对于一些企业成长的历史的理解。
1999-2008年,这十年我把它定义为工业化时代,之前我也和独角兽企业说过,我说你们大部分都是互联网企业,做的很好、很年轻,但是亲身去体验一下大工业的震撼场景其实很有帮助。
我们看看这10年究竟都发生了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2001年我大学毕业,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2001年“911”事件,改写了整个世界历史。今天我们看到特朗普总统一定要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其实在大概90年代末期,美国已经开始准备要遏制中国了,只不过是“911”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也就是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从2001年到现在,应该说中美关系的所谓蜜月期又多了将近20年。
很多人说美国遏制中国这是冷战,其实不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必然如此。大家知道,早在19世纪末期美国就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直到二战之后,美国才正式取代英国。所以,即便是像盎格鲁撒克逊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在所谓的大国国家地位交替的时候也会发生激烈的摩擦,更不用说中国和美国这样文化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国家了。
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在新千年初期是比幸运的,当然我们今天也看到,中国当时下决心加入WTO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确实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3年,国务院正式将房地产定义成支柱产业。2003年的背景是什么呢?当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起点年份。而当时的2003年就开始什么呢?宏观调控、去产能。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大牛市启动。在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实施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会进入牛市。2005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721会改”,我们由固定汇率转变成浮动汇率,这对出口的影响是很大的。
那么回过头来简单做一个总结,在这10年里面,我们经历过什么?
1.劳动力红利
很多制造业企业是直接的受益者,劳动力红利,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增长。所以有很多人讲,我们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劳动力红利,今天大量的企业开始往东南亚地区迁移,确实劳动力年轻、便宜。
现在不光是年龄问题,现在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基本上都是“iPad一代”、“互联网一代”。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现在如果还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确实是难,这对于制造业企业影响很大。我们的智能化水平和劳动力水平其实是在赛跑,很多流水线现在都是机器人化了,管理也智能化了,这既是主动的选择,也是被动的选择。
这段时间中国成为全球的劳动力支柱,而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整个全球经济的变化,因为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如此巨大的劳动力红利,印度不行,文化信仰上,他们更相信诗和远方,基础设施也差一些,所以要堵上中国的劳动力红利下降缺口是很难的,越南的规模还不够大。
中国劳动力的这种变化推动我们转向东南亚、转向非洲、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现在成为中国对外投资非常重要的目的地,所以一带一路是恰逢其时。
2.全球化红利
中国确实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美国人民怎么也没想到,中国人如此能干。我们有很多出口企业,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享受全球化红利。
从宏观经济面上讲,文化的出口也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贸易战,对中国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一定不要小看这个贸易战,大概率它要打起来。川普总统确实和以前的总统不太一样,你根本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之前发一条推特就把一个国务卿免职了,国务卿是很重要的人物,相当于总理加外交部长的那种角色,我们也不知道他走没走固定程序。
3.城镇化红利
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讲过,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情,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这个是非常厉害的,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我经常讲“巨国效应”,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阶段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人口群体进入到全球化、城镇化,所以这个巨国效应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
而且我们的城镇化是在升级的,还是梯度升级,先东部、再中部、再西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个红利仍然会成为我们未来20年重要的支撑。
过去,企业家其实是处于这种红利过程当中的,但我们有点忽视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家电业如此繁荣?因为我们需求大,而且我们在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4.互联网红利
第一代互联网,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太行了,比如一些第一代门户网站。但后来我们看到网易、新浪他们又抓住了2.0版本的机会。比如新浪抓住了微博的机会。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2.0版本,通过BATJ我们看到什么现象?叫胜者全得,赢者通吃,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现在,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到了首富群体,大家也看到了,腾讯、阿里、百度、京东、360。当然这些独角兽里面是不是有泡沫?我们要专题再讨论了,这涉及到资本市场具体的交易制度。我这里就做个简单的结论,不能这么搞。搞CDR这种方法也不行,如果把中国投资的门市打开了,可以投资海外市场,但是境外股市高涨,很多独角兽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可能性不大,很容易出现上市之日就是48块钱中石油的情形。这种资本盛宴,投资者流血的情况不能再发生了!
按照目前回归A股和快速IPO的思路,让中国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善良愿望很可能适得其反、一地鸡毛,甚至血流成河。独角兽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而不是靠几个僵化指标筛选出来的。让独角兽回归,既要考虑存量、也要考虑增量,要与资本市场改革结合起来。
2008-2018
经济繁荣但杠杆攀升的十年
我们接着往后看,2008年以后发生 46 39791 46 18423 0 0 7458 0 0:00:05 0:00:02 0:00:03 7458了什么?
首先是金融危机,我们不再去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看它的演进过程。2009年,中国开始4万亿。
2008年底,2009年初,全国房价进入一个低谷期,2009年底全国房价进入一个加速上升期,一直涨到2013年年初。有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的。
一种错误是在4万亿的时候拼命的扩张产能,头脑不清醒,跟着国家政策走。
一种错误是错失了机会,有很多房地产企业本来做的不错,不做房地产了,觉得房地产没有希望了。正好错过了10年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和一些企业家交流,很多还是大型企业,他们说我们过去10年出现这种判断失误真的太多了。比如你在2007年的时候开始搞煤矿,这是明显的重大战略失误。
2012年全球量化宽松开启,我党十八大召开。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五年宽松时代开始。2015年在中央层面已经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2015年是特别重要的,股灾让政策制定者开始意识到金融风险,意识到我们对金融这个领域,还知之甚少,斗争经验是不足的。
过去这么多年,富豪排行榜开始转向金融、互联网。今天我们重点谈一下金融。
金融1.0版本是什么搞法?他其实是模糊的政商关系,把资产在二级市场上包装,股价上升、套现退出,简单的模型是这样的。
然后开始进入2.0版本,关键词是拿牌照。现在出事的企业大部分是2.0版本的。拿牌照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拿到牌照,就相当于拿到了钱袋子,可能是信托牌照,可能是银行牌照,可能是证券牌照,拿到以后就可以对社会募资。
在金融泡沫化的时候,资产端也涨价,募资很容易。然后我们募到了钱,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等这些方式,加到资管产品,层层嵌套,就是层层杠杆,1块钱可以干100块钱的事儿。然后我们就开始收资产,收到好的资产还是很值得的,1块钱能收100块钱的资产,为什么不收呢?然后再在资产端,再收一些小的资产,再装到大的资产里面,它本身可能是个上市公司,股价又上升,又能安全套现退出。
同时,期限上,因为债务规模、融资规模足够大,足以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谁知道10年以后能不能还的了钱,反正现在没问题,我融资能力很强。但是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资产价格开始收缩缩水的时候,这种2.0版本的玩法就出现了它致命的风险,不但对企业会有风险,对整个国家都会有风险。
也可以这样说,过去10年由于金融的泡沫化、过度金融化,全民加杠杆,从金融风险上来我们看到,你拿的全是国内的钱,你收的资产很多都是外面,你这个资产能不能覆盖你的负债成本,这是不知道的,即使你的单笔业务都没问题,但是如果资产端出现问题呢?特别是收购的地产、金融、文化类产业,它这个资产波动性很大,它和美的收购库卡不是一回事,它和做实体不是一回事儿。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2015年以后,实际上金融监管已经开始准备要整顿了。所以过去这些年,边收着实业资产,同时很低调,这些企业比较安全。凡是很高调的企业,就很危险。因为它要维持所谓资产负债的平衡,有很多所谓虚征资金、虚征利润,安邦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家,大家看两会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企业,同样一笔业务,1个亿的业务,他注册了10家、8家公司,看起来好像有十几个亿的营收,有几个亿的利润。然后在资本市场上股价上升,就开始套现,这个玩法行吗?不行,它有不合法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所以,我一贯主张,这些财我们不要发,风险太大,企业还要穿越经济周期、政治周期和货币周期,要活下去,要传之于子孙后代。不管大家对李嘉诚先生如何评价,至少从他对于企业投资的这种时点的把握,他对于他子女的培养、孩子的培养,我觉得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而且东方企业家基本上都要干到不能干了,干不动了,也别想着退休,也退不了休。
所以,它的动力实际上是全民加杠杆:
1.央行加杠杆。货币的这种,我们叫超发,这表现在利率水平上,就不详细说了。
2.政府加杠杆。4万亿,2015年开始搞PPP,PPP的热潮现在已经过去了。
3.企业加杠杆。国企、平台公司,所以加杠杆要适度,特别是在疯狂加杠杆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所有的投行找到你,让你做这种债务融资,让你干这个、干那个你都要做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金融加杠杆。非标和通道业务大幅发展。金融杠杆也是出现股票牛市,我们说股市泡沫是债券牛市的一个主要推手,2015年股灾,股市泡沫破灭,2016年底,债券市场的泡沫破裂,就是这样来的。
家庭都能加杠杆,买房,2016年初,鼓励家庭买房,2016年9月份开始限制,所以中国的政策就是这样的,这是个常态,中国的企业经营很大的风险来自于政策风险,个人房贷激增,买买买,凡是买的都对了,这是作为普通老百姓个人来讲,最后的加杠杆的过程。
外部也加杠杆,欧美国家,大家看看过去10年,互联网崛起,这是最近10年以来应该说载入史册的这种行业变化,中国因为我们的监管也比较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监管没跟上,这些监管跟上了,这些企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我们现在说,好多企业都是因为中国的电信企业、国有体制很滞后,很多都是漏出效应,最初很多业务都是做的那些电信、移动、联通的这些业务。所以,中国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你说互联网企业有没有原罪?也有。但是你要按照国有企业当年的那套管理模式,这些企业根本发展不起来。
所以,我们看2007年市值最大的是工行、中石油这样的企业,2017年已经是BATJ这样的企业了,现在动辄融资、估值就几百亿、上千亿,也是个大头。
关于新时代的3大判断,6大机遇
最后简单说一下新时代,我们的基本判断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化基本完成了。
第二,房地产存量盘整。房地产行业确实进入新的时期了,看它今后怎么变化,总体上对于未来10-20年,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主要是刚需+改善性需求,其实没有太大分歧。但是我们的政策面对这个行业影响太大了,限购、限贷、限售。不要期望房价会出现什么大幅下跌,没有那种可能性,中国也不会出现日本那种情况。
但是,再像过去10年那样高速的增长也不大可能了。那么这几年的变化我们确实出现了老龄化+刚需人口不足,改善性需求现在起来了,城市里而且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称之为叫新三线城市,大家都在换房,那么政策面的这种变化现在不确定性很大,我估计坚持这种政策面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地方政府基建压力已经很大了,PPP收紧了,过去几年在地方上能引进的PPP,能引进的就引进了,没有引进来的已经很难了。从几个指标——金融占GDP的比重、金融监管的政策等等来看,金融化的过程宣告终结。
所以,我们去年讲金融王气、黯然收场,实践证明,像过10年特别是最近5年,这么过度金融化确实是不行的,金融风险增加、贫富差距拉大,大家都无心做实业了。
金融监管趋严,从粗放走向规范,新的产业机会给大家在那个课件里面也总结了几条,我觉得来自于两个层面:供给侧实质性的改进和需求侧边际的增长。
简单分析一下:
1.突破供给管制
我们还有很多管制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凡是政府鼓励的,一定不要去干,凡是政府限制的,要想方设法干,两个方式,这因为什么呢?它管制领域很多,我不具体说了,中国的很多事情很有意思,明明是大家对于医疗、教育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供给不足,这不是问题吗?改革就要改这样的领域,所以改革红利具体是体现在这些领域的。教育,这个大家都深有体会。
2.提高供给效率
什么叫提高供给效率?比如说苹果手机、特斯拉,为什么大家原来觉得马斯克是个疯子,后来发现他很牛逼,就在于他提高供给效率,没有胡思乱想,怎么创新?我们很多制造业企业,未来研发团队要允许人胡思乱想,制造业要升级,没有科学技术、没有胡思乱想,怎么升级?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企业家要有这种社会责任,要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负责。
3.淘汰落后的供给
产业集中之后,我们说强者恒强,这个表现在家电、食品、饮料、包括传统产业上,美的、格力都是受益者,产业集中度实际上进一步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市值进一步扩大。
4.创造新的需求
这个真的是需要胡思乱想,需要新的商业生态。我们看到过去这些年,无论淘宝、微信、单车的崛起,我们也看到这种被创造出来的新的需求,它的迭代很快,波动性很大,各领风骚就几年。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企业要关注技术,如果我没有对技术超前的研究,如果我们仅仅立足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那这个企业传到儿子那一代,基本上生命力也就差不多了。
大家去看通用的教训、看IBM,如果没有对最前沿技术的关注、研发、投入,这个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当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是当1.0版本的问题解决了之后,2.0版本必须要解决技术储备这个问题,没有我们自己的研发是不行的。
5.老龄化
大家现在也看到了这种高端养老,其实现在商业模式已经很清楚了。但是能不能赚到钱其实大家还在探索,我不主张大家一股脑地涌入到这个行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从需求这个角度来讲,肯定这是一个庞大的需求,成了新型城镇化的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雄安新区现在完全按照素质化城市的标准来建设的,很多城市都需要智能化改造。
6.房地产存量的机会
比如说像租赁市场,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链家的自如。需求仍然无限,中国的新中产最低也有2亿左右的规模,这是非常庞大的。
所以,从投资方向上来讲很简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企业经营的方向,就是我们投资的方向,所以回过头去看改革开放40年,我们企业的成长其实跟大的产业趋势、重要的人物推动、重要的事件节点其是紧密相关的。
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点上我们看到其实方向是清楚的,只是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当中,我们在战略战术的选择上,要学会把握大势,规避风险,敏锐的抓住机会,保持一个客观冷静的判断能力。
管清友用了几个月时间,精心打磨了一套几乎适合所有人的最专业的投资课程,用40周的时间,帮助所有对投资感兴趣的人:
1.提升思维、形成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理解投资本质、掌握投资逻辑。面对虚假机会时,不跟风,不盲从;面对真正机会时,不犹豫、不错过。
2.解决日常投资中遇到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买过股票、基金却亏得多赚得少?
——专业的投资方法,提升常见投资品的收益率;
问题二:遗憾10年前没买房、5年前没买币?
——站在高处看趋势,抓住未来几年的最佳投资机会;
问题三:后悔2015年炒股、2016年买e租宝?
——专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指南,让你躲开陷阱、免成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