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像天才一样说俏皮话?

老喻 孤独大脑 2022-05-09

本文是《俏皮话的力学原理,以及麦克斯韦妖》的2.0版,

有较多更新。


开始


语言本身的样子,我们未必看得见。它不仅用于理解、误解这个世界,也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被理解、被误解。

文字本身,倘若具备了一点点如数学般对世界的解释能力,便呈现出某些经典力学结构,为这个愈发虚无的世界,带来些许安稳、和趣味。


1、


一句话基本的样子:

“高盛、Visa、耐克(作为好公司)刚入选道指成分股。所以看起来是不是该买点儿他们的股票。”

这句话是大部分话的样子,体现了一种逆来顺受的姿态。其结构大致如下:


95%的人,和95%的句子,都是使用这种“因为...所以...”的基本结构。

其中,有些因果关系成立,有些因果关系只用于自我说服,有些因果关系尽管成立,但是被当事人所不知道的、其它的因果关系覆盖。

寻常的样子,基于某种递进,也能呈现不寻常的力量。例如:

巴菲特说:

如果你在小事上无原则,那么大事上一样没有原则。


类似的,爱因斯坦说:

态度上的弱点会变成性格上的弱点。


以上两句话的内在结构是“如果...那么...”。“小事”与“大事”对立,“态度(表面)”与“性格(内在)”对立,像两名对抗的橄榄球运动员,中间被一个大弹簧隔开。

巴菲特和爱因斯坦轻轻拿开弹簧,对立的概念撞击在一起,咔哒一声,犹如相机的机械快门,戏剧性和真理就这样迸发了。

智者、或者聪明人,话语呈现以下力学原理:

1、具备一个基本的静态结构A;

2、通过施加作用力,达到某个静态结构B;

3、在结构变化中,释放出逻辑的能量,或者构建了观念的张力;

4、形式上,以对称、相似性,实现话语的趣味性。


2、


跳回来。

2013年9月,道指在其成分股中增加了高盛、维萨和耐克,换掉了美铝(Alcoa)、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惠普(Hewlett-Packard)。

结果,在这三只新加入的成分股中,只有耐克的表现优于被挤掉的三只股票中的一只,其股价上涨10%,高于美国银行7.5%的涨幅,而美铝暴涨66%,惠普暴涨59%。自9月23日被列入成分股以来,维萨上涨了7%,高盛则下跌了近2%。

由于道指传统上会增加表现出色的股票以替代股价走低的股票,只要一有迹象表明事情并没有原先担心的那么糟,那么那些被替代的股票的股价往往会迅速上涨,这一趋势让惠普和美铝这两只股票深受裨益。

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 他将自己作为基金经理在聚会上的待遇,分为由冷至热四个阶段,从无人搭理(该涨了),到被围观,到被吃瓜群众推荐股票(该跌了)。


以上两段,是极其带来低成本思考愉悦感的、关于逆向思考的案例和故事。

然而本文和投资、以及逆向思考都没关系。首先,作为用于投资的名词,逆向思考并无意义。

逆向,并不因为其名字牛B,就能真的牛B一点儿。

其它热乎乎的概念也是。

例如:美国小盘股在1928年11月见顶,到12月损失54%,到1930年12月又会损失38%,到1931年12月又将损失50%,最后到1932年6月再损失32%。假设1928年11月30日财富乘数是1倍,到1932年6月30日,财富乘数仅剩余0.1倍。

最喜闻乐见的逆向思考,是抄底。浪花套尽多少英雄。

Swensen认为未经思考就轻率做出逆向回应的投资,会和顺势而为方法一样不尽如人意 。仅有少数具有价值鉴别能力的管理人加上具备经得起考验的资金配合才能使逆向投资避免尴尬处境。

顺势,是逆向的逆向。

大多数人会陷入痛苦的“逆向”--赌徒谬误与处置效应:赚的人卖得太早;亏的人持有太久。

赌徒谬误(The Gambler's Fallacy)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误(The Monte Carlo Fallacy),是一种概率谬误,主张由于某事发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发生;或者由于某事很久没发生,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赌徒谬误的思维方式像是如此:抛一枚公平的硬币,连续出现越多次正面朝上,下次抛出正面的机率就越小,抛出反面的机率就越大。

事实并非如此。

行为金融学中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是指投资者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认为,逆向思考并不难,难的是逆向正确思考

很多时候,当你周围的聪明人都不认同你的创业想法和模式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他们为什么不认同,有没有你所了解的东西/价值点被他们所忽视。

当你确认那些被忽视的价值点时,你就很可能是对的。LinkedIn的起步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他的朋友圈超过2/3的人都反对,不认同它的发展前景,而他确认看到了被忽视的专业人士社交网络的需求和价值点。

问题在于,当你知道你的思考是正确的时候,还算是“逆向”吗?(“正确”犹如一个黑匣子般的控制阀门。下面会提及这个位于原点的阀门。)


3、


逆向思维的三种类别:

1、反向思维----a、想下相反的事;b、用对立面来替代;c、假设反面是对的。

2、雅努斯式思维----使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存于大脑。

3、黑格尔式思维----融合、混合、结合、整合、综合两个对立面使其产生出第三种实体。

简而言之:1反、2并、3合。 

雅各比的一句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1、圆珠笔问世之初,漏油麻烦。一般的思路是提高其耐磨性来解决,但最终都失败了。后来,根据圆珠笔写20000个字开始漏油这一点,减少装油量,使其写字范围局限于15000个字左右,搞掂。

(如上,我们大约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创新者都是混球或者刺儿头。)

2、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试图修正麦克斯韦的电磁定律,以便它能够符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然而爱因斯坦却转了个180度大弯,修正了牛顿的定律,让其符合麦克斯韦的定律,结果他发现了相对论。   

3、达尔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有悖于痛苦法则,而且还特别强调逆向思考: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他已有的理论,无论他对这种理论有多么珍惜,无论这种理论是多么得之不易

上面三个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弓箭高手,他们能够将困难、阻力,形成巨大张力,从而射出完美一箭。

雅努斯式思维--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艾伯特·罗森伯格在他的题为《崛起的女神:艺术、科学及其他领域的创造性过程》一书中提出该概念,他把这一过程描述为“同时积极地构想出两种或更多的反题”,并把这种方法称作雅努斯式思维。雅努斯是古罗马的门卫神,他头上长有两张脸,分别朝着对立方向。  

在他所研究的艺术及科学领域里,几乎所有突破主要都是由于同时思考到两种或更多对立面后的结果。例如:

1、沃森和克里克发现脱氧核糖核酸是由呈对立的螺旋状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相同分子结构链所组成。即两个东西是可以互为对立的,但又可以同时并存

2、诺贝尔奖得主埃德温·麦克米伦正是因为考虑到粒子可能在同一时刻既可处于高能状态也可处于低能状态,于是才萌发了制造同步加速器的想法。同步加速器是一种高能粒子加速器,通过它人们得以发现亚原子粒子的存在。

又如:在旅店行业,“五星级大床,一星级大堂”的价值曲线变化曾经开创了快捷酒店的一片蓝海(如7天、如家、汉庭,不过后来只有大堂达标了)。


关于黑格尔式思维:融合、混合、结合、整合、综合两个对立面使其产生出第三种实体。举例如下:

爱因斯坦说:

物理学家们说我是数学家,数学家们又把我归为物理工作者。我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人,虽然所有人都认识我,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所以,爱因斯坦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名“数学物理学家”。

巴菲特说: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投资人;而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人,所以我成为更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所以,巴菲特成为首富,因为他是一位“企业家型投资人”。


4、


再跳开一下。

关于自相矛盾的妙语,爱因斯坦和巴菲特都说过类似的话。

爱因斯坦说:

这世界最费解的,是它竟可被理解。

巴菲特说:

我在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东西就是:大众从未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与其说上面的话是“自相矛盾”,不如说是“互为弓箭”。

第一步:拉开弓;

第二步:射出箭。

爱因斯坦可以只是这样说:这个世界竟可以理解。

巴菲特可以只是这样说:大众从未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即使同样100%表达了,即使他们是超级名人,这些话语也可能不再流芳百世,更糟的是,也不再有趣了。

这方面的高手,莫过于王尔德。他说:

我可以抗拒一切,诱惑除外。

人生的悲剧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上面这句话,几乎可以作为金句万金油,例如,罗曼.罗兰说:

一个人的痛苦,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个性,另一个是个性太强。

类似的万金油有几瓶,实乃居家必备。

王尔德还能将“矛盾”说得更加浑然一体:

一个人总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乎的人。

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逢场作戏稍微长一些。

自相矛盾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于弓箭逻辑,即,将弓拉得更开是为了将箭射得更远;也不仅仅是王尔德式的对读者的调戏,还可能来自力量的反转。

罗曼.罗兰说: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他还曾经反过来说:

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幸运的顶点,往往是厄运的开端。

罗曼.罗兰的“自相矛盾+现实主义+乐观精神”,集中体现于下面这句话: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昭示我们,美妙的句子是美妙思想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他的流传世间的话语,是深挖地底最黑暗之处后突现的光亮,仿佛命运交响曲狂风骤雨后的顿悟,如巨大铁锤般砸出硬核之内的秘密。

而王尔德则是在放烟花,他的手术刀精确地划过凡世,毫厘不差地指向心脏,却不打算、也不屑于深入下去。

人生本来充满了悖论。就像超级英雄最伟大的时刻,是那些脆弱、或者牺牲的瞬间。

罗曼.罗兰和王尔德既是解构者,又是绝境中的构建者。


5、


悖论是王尔德的看家武器。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破解科学史上最复杂的9大谜团》一书说:

悖论( paradox,亦可译为诡论、谬论、诡局、佯谬、吊诡或矛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难度出现。

有些只是简单的逻辑矛盾,没有深入探讨的价值。例如:

“这句话是假的。”

假如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这句话为真;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是假的。

有些则像是冰山的尖顶,底下是整座冰山的科学知识。

许多悖论可以透过谨慎思考,找出基本假设当中一个或多个漏洞来攻破,这种严格来说算不上是悖论,因为症结点一旦突破,它就不再是悖论了。

“每一位南下到英格兰的苏格兰人,都提高了两个国家的平均智商”。

这句话真的是自恋的苏格兰人对英格兰人有趣的羞辱。

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

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παράδοξος ,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摘自维基百科)

人生的焦虑,大多源自对悖论过于执着。小说或电影,可恣意放大这悖论以求消解现实。

电影《致命ID》的开篇:

"我走上楼梯,看见一个不在那儿的人。他今天也不在,我希望他离去。”

这开场让我头皮麻了很久。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的开篇:

“...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

电影有时比文字更易剪辑时间及分裂。


6、


王尔德在碎片时代因为“段子手鼻祖”而再度走红,既不幸又幸。

他绝非所谓俏皮话专家,也不只是以悖论魅惑人心,他深刻揭示了人类为世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虚构的文化、文明之荒唐、笨拙、乃至虚伪。他说:

每个人生来都是君王,但大多数在流亡中死去。

圣人皆有过往,罪人亦有未来。

从王尔德对庄子的推崇,可以看出他的内心:

“庄子毕生推崇‘无为’的伟大信条,并且指出一切有用之物的无用……将行动化为思考,将思考化为抽象,这就是他狡黠而玄妙的目标。”

他推崇庄子对追求功利的反感:“世上的奖赏像世上的惩罚一样使人们堕落。崇拜成功的时代就是堕落的时代。”

在《王尔德眼里的庄子》一文,肖聿写到:

庄子面对世俗的污浊,敢于等生死、齐万物,颠倒正统的价值观念;王尔德则敢于以他的机智与佯谬,使道貌岸然的“体面人”如芒在背,出乖露丑。

王尔德是人性的预言家。千年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令世界面目全非,然而人性似乎只是放大而已。这一悖论在数字化碎片时代加速传染开来。

即使如此,大师与普通人之间的文字差距有多大呢?

在史蒂芬.平克看来,极小。

语言是一种本能。他在《语言本能》中写道:

语言并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能力的获得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模式(如学习辨认时钟或了解美国联邦政府的运作模式)。相反,语言是人类大脑组织中的一个独特构件。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就能掌握语言这门复杂精专的技能,不用刻意学习,也无须正规教导。人们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而不必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而且每个人的水平都大致相当,没有质的区别,这显然有别于其他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或智能操作的能力。

史蒂芬.平克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精密复杂的语言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属性,它并非源于父母的教导或学校的培养......”

他引用了王尔德的话:“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要时刻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被教会的。”

史蒂芬.平克写道:一名学龄前儿童所具备的隐性语法知识远比最为厚实的写作指南或最为先进的计算机语言系统复杂得多,而且,所有健全的人都具有这一特征,即便是那些说起话来支离破碎、含混不清的职业运动员或者不善言辞的滑板少年也是一样。

换而言之,人人都是语言天才。

在外星人看来,任何人之间的差别,就像沙漠中沙子间的差别那么小。

但在沙子眼里,西施沙子和东施沙子实乃天壤之别。


7、


让我们像小孩儿玩儿泥巴一样,来探寻文字的趣味结构。


第一类:平行递进式

我妈妈喜欢说:逢翘不撵,逢贱不丢。(意思是不要追涨杀跌)

其结构如下:

又如王尔德说:

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第二类:打破平行

你的“好事儿”大多是因为运气好,但你的“坏事儿”大多不是因为运气差。

“造成巨大损失的,通常是一手看起来相当不错的牌。”一位德州扑克爱好者在谈论股票时说。

其结构类似,但打破了平行的推理,令人猝不及防。

一正一反,从而有了某种跳跃趣味。



第三类:魔术般

王尔德是这方面的高手。

他说过:

一个男人只要和一个他不爱的女人在一起,就会很快乐。

他做了一个45度的思维劈叉。如下:


王尔德的套路是:

先一个动作,让你以为他下来会怎么样,其实出其不意--不按理出牌,但又击中要害。

他纯熟地应用: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一个人总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意的人。”


“永远宽恕你的敌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他们恼怒的了。”



再进一步。例如:

“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则绝对是致命的。”

其结构如下:

45度思维劈叉+人生死活都这鸟样。

45度思维劈叉,负责跳跃和出其不意;

人生死活都这鸟样,负责毒舌和解构。


下面的魔术更近一步。

魔术师的秘密是障眼法。前面一大段,都是迷惑你,引诱你,让你确认自己的“以为”是正确的。

随后再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这是魔术师的障眼法;

“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这是魔术师的抖包袱。


“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还要糟糕,那就是不被议论。”


下面几个一样如上结构:

  • 美好的肉体是为了享乐,美好的灵魂是为了痛苦。 

  • 人生就是一件蠢事追着另一件蠢事而来,而爱情则是两个蠢东西追来追去。

  • 恨是盲目的,爱亦然。

也有非王尔德这么毒舌结构的。

例如,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是45度思维劈叉,但表达的是“本人死活都是很牛逼的”意思。


王尔德还有如下句式:

  • 只有两种人最具有吸引力,一种是无所不知的人,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

  • 男人结婚是因为疲惫,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结果双方都大失所望。

  • 结婚是想象战胜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战胜了经验。

  • 我喜欢有未来的男人和有过去的女人。

你只消画出上述话语的力学结构图,稍加练习,很快就可以如王尔德般说俏皮话、并泡妞、或者泡帅哥了。(王尔德是两种都泡的。)


如果你足够智慧的话,你还可以双重使用这一结构。就像爱因斯坦说:

任何一个有智力的笨蛋都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复杂,也更激烈。往相反的方向前进则需要天份,以及很大的勇气。

爱因斯坦这句话够复杂的,其结构图如上。

好吧,我以身试法,亲自作为有智力的笨蛋,以一种更大更复杂的方式,来示范了爱因斯坦的名言的力学结构。


8、


文字适合抒情,但并不适合思考。我本人并非文字爱好者,而是用文字来表达思考爱好者。

文字是符号、工具、偶然发生器、逆向灵感赋予者、催稿人,更多的时候是思考的负累。

这方面我和爱因斯坦一样。他说:

我很少用语言来思考。想法产生后,我才会设法用语言来表述。

基于以上,写超短的句子,是我沉溺于思考游戏、又逃避文字负累的有效手段。

同时,那些短句子最初从来都不是语言的样子,而是作为某种结构、冲突、悖论、振动、危机、绝望,如蝙蝠般在脑海中掠过。我捕获它,随后才用句子描绘出来。

思维游戏,和文字游戏,全然不同。即使思维游戏以文字游戏的面貌呈现,也有巨大的智商与趣味上的差异。

例如我的这句话:

人像照片分四种:比本人漂亮的,比本人还漂亮的,比本人丑的,比本人还丑的。

两个“还”字,精确地绘制出下面这个结构:

又例如我写的这段:

心灵开放度有8种。

其结构:外层是花园,中间客厅,里面卧室。

有人花园花枝招展欲醉人,但你压根难进大门;

有人一路开放到沙发,卧室则紧锁;

有人花园里养狗但不咬人,大门厚重但不上锁,卧室门还虚掩着,看似拒人千里,一旦进入犹如老房子着火。

开关×开关×开关,是为8种。

可每种最后都还有个保险柜。

这段不是短句子了。我自己是个社交白痴,经常看不出别人脸色,听不懂话后的话。不过这段对人的社交属性剖析,不可谓不精彩。

有人问:为什么是8种呢?如下图:

寥寥数语,绘出一个结构完美、逻辑缜密、精确量化的模型,并且重温了排列组合,为计算概率奠定了基础。


9、


语言本身的样子,我们未必看得见。


首先,它们普遍具有某种力学意义上的结构。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们当然不是靠依照某个力学结构而创造言语和思想,但就结构而言,那些言语和思想都符合某种经典力学原理。


其次,字眼本身并无生命,惟有当其运动时。

看王尔德魔术师般,1、2、3(咔啪一声)。好玩儿的句子,经常可以用非常简单的词汇,好比剑神只用木枝。


虽然,大多时候,从“可操作性”看,似乎毫无用处。

但它们可以让真理更为鲜活、有趣。而且,若没有它们,我们就只剩下用处。


但是,它们在这虚妄的世间比绝大多数事物更久远。

仿佛飘浮在人类思维星空的永动机。


10、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说:

“一流智商取决于头脑中同时存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想法而继续思考的能力。”

比如,人们应当在看到事情已经没有希望的时候,仍然决心扭转局势。

这个概念可以再延展开去。

例如:亦正亦邪的魅力。可爱的傻B,温柔的刽子手,绅士是有耐心的狼,诸如此类。又如我的大脑碎片的句子:

女人偶尔会迷惑于白玫瑰或红玫瑰的角色定位,可现实中最终搞掂男人的,都是泛红的白玫瑰,或发白的红玫瑰。

小说《飘》里写女主角:

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

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

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 西血统的海滨贵族。

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

这是一种有弓般张力的结构。

例如:仁慈的暴君,慷慨的小气鬼,等等。

如爱因斯坦说:在混乱之中发现单纯。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举例如下:

“最高境界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极端不幸的个人素质是不断妥协却还不能适应现实。”--齐美尔


“Think like a man of action, act like a man of thought. 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亨利·柏格森

“男子的美在于刚中有柔,女子的美在于柔中有刚。”~苏珊.桑塔格


这一模型呈现了一种稳定的十字结构,比星座、八字、门户、家产,更能决定一对情侣的牢靠程度。

即:一方是外表S,心底实则M;另一方是外表M,心底实则S。

S型M + M型S = 真爱到永远。

那些虐来恋去的爱,最坚不可摧了。

然而,还不够。


11、

 

四格结构+弓形张力,能产生智慧与幽默。

丘吉尔擅长利用该结构张力,营造扭转的戏剧性,或构建了某个结构,或解决了某个问题。他说:

“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到机会。”

至暗时刻的丘吉尔,并无多少支持者。是牺牲万千英国青年的性命,去打一场明显处于劣势的战争,还是主动求和获得“和平”?

支撑他的,除了洞察、信念、坚毅,还有上面句子里蕴含着的强大张力。丘吉尔将这力量种植于演讲当中,通过演讲复制开来,成为人类危难时刻最伟大的抵抗势力。

又如张爱玲说:

“男人总是在一夫一妻的法律下寻求着一夫多妻的痛苦;女人总是在一夫多妻的事实下维护着一夫一妻的道德。”

丘吉尔擅长在四格结构中穿梭自如。他的套路是:

第一步:顺势接球;

第二步:原地旋转360度,犹如铁饼运动员;

第三步:甩回去,砸向抛球者。

巧妙,幽默,借力,像太极张三丰。例如:

阿斯特女士:如果你是我老公,我就在你酒里下毒。

丘吉尔:如果你是我老婆,我毫不犹豫喝下去。

他教我们如何生成深刻的俏皮话:

  • 他的美德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的坏他也都没有。

  • 伟大的事情总是简单,最伟大的事情只有一个词:自由,正义,荣誉,责任,仁慈,希望。  

 

12、

 

无论王尔德们的文字手术刀有多么精确,毕竟仍属定性范畴。为什么丘吉尔、巴菲特这些要以重大决策决定生死的高手,也要玩儿这种看起来“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文字游戏呢?

回到“逆向思维”这个话题。

反过来其实并没有用。因为反过来是反过来的反过来。

一条真理的背后也是一条真理。人们通常都是被这一正一反两条真理夹死的。

四格结构,大多时候似乎只是一种智力的炫耀。然而,天才如王尔德,也未能游刃有余于世间。

人生的一部分烦恼来自不懂得放弃,一部分烦恼来自过早放弃。而人生的主要烦恼来自如何识别以上二者。

真理并无说明书。

例如本人胡扯之真理:S型M + M型S = 真爱到永远。如图:


解释如下:

1、平时男性霸道总裁,女性小鸟依人;

2、总裁有时很脆弱,小鸟瞬间变母鸡。

道理大家都懂,现实很残忍:霸道总裁总是遇见凶残母鸡。

即:即使男女双方完美符合“S型M + M型S”,但在现实中,如果男方的外S,撞到了女方的内S,就会爆发战争;如果女方的外M,遇见男方的内M,就会性冷淡;

多不容易啊,双方茫茫人海中,不远万里走到一起,八字相合,星座匹配,SM内外和谐,可是,还是要苦心经营,他S时你赶紧调节到M,她M时你硬撑也得S。

(认真看了上面这两段并懂了的,智商在135以上。)

这就是爱啊。

所以,如上图,一段持久的爱,不仅需要十字锁结构,还需要:


位于原点的调节阀。


1867年,麦克斯韦设想:一个能观察到所有分子速度的小精灵把守着一个容器中间隔板上小阀门,当看到右边的高速分子来到阀门时就打开让高速分子进入左室,当看到左边低速分子来到阀门时也打开让低速分子进入右室。设想阀门无摩擦,于是一个小精灵无需做功可使左室越来越热,右室越来越冷,从而使整个容器的熵降低了。

这个小精灵被人们称为麦克斯韦妖。


该模型似乎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1929年,希拉德分析妖精若想控制开关,必须获得信息,而为获得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系统熵的产生,而这额外的熵的产生抵消了整个容器的熵的减少,总的说起来,总的熵还是增加的。此时信息表征为负熵。

在上上图中男女sm真爱四格结构的原点,亦存在这样一个“麦克斯韦妖”。男s时将女调为m,女s时将男调为m。

智者的名言里,从来不提供这个黑匣子里的操作指南。

如上图,在彼得林奇的鸡尾酒理论中,简单的逆向思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无人搭理,你也可能因为抄底而死。

凯恩斯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

你仍然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原点黑匣子。你和麦克斯韦妖一样,需要“信息”。

完美的真理,生动的案例,激动人心的经验,假如没有“麦克斯韦妖”,对你毫无帮助。

所以,当下的各种学习,只是制造幻觉、缓解焦虑罢了。哪里有什么认知升级。连电脑都不换芯片了,落伍了只会被扔掉。

上帝并不提供一个你无需参与的真理。这可能是某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如布尼尔祈的著名祷文: 

上帝,

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赋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需要一个调节阀,有一妖。

上帝不予我们这具体的智慧,即赋予我们以人类的意识。

我们的大脑,就是那只麦克斯韦妖。


最后


语言本身的样子,我们未必看得见。它不仅用于理解、误解这个世界,也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被理解、被误解。

它不该陷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堪泥潭,不该是我们卑微欲望的喋喋不休。它如世间万物,符合宇宙间最伟大的定律。

它用于阐述一切阶段性真、阶段性伪的真理。

我们用它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用它的虚无,来化解虚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