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剧场里跟少年们聊聊“法”这件事儿 | 参与式剧场编作记录



“防犯剧场”


2017年善导与启创开始合作,结合“教育剧场”经验研发了新型普法形式“防犯剧场”,并于2018年4月进入到校园进行实验性的普法活动,成效显著。2018年末,两个机构深化合作,设计出“新型参与式普法‘防犯剧场’服务及培力计划”(后文简称防犯剧场)。该项目获得和的慈善基金会资助。2019年,防犯剧场继续探索并扩大服务,并打磨出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普法教育模式。


从今年1月-6月,防犯剧场先后进行了8场的服务演出,服务人数约350人,志愿者和协作者约有72人次。因应着服务校区从小学到中学、中职校,同学们年龄的升高、经历的改变,我们也调整了剧场的形式和演出方式,从 “不知道如何拒绝为‘义气’而犯罪”为主题的“防犯剧场1.0”教案,改为以“校园欺凌、聚众斗殴”为主题的“防犯剧场2.0”教案。

 

“不知道如何拒绝‘为义气’而犯罪”为主题的“防犯剧场1.0”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图 by昌烨 @ 广州市第五中学)


防犯剧场1.0版本,讲述主角小天因在学校受同学排挤,跟家人也缺乏良好沟通,校外打游戏时被大佬荣招揽。原本以为跟着帮派大佬有吃有喝有玩,不料被指使入屋盗窃,并以吃喝消费欠债、暴力、兄弟义气等方式要挟,小天拒绝无法下无奈答应帮忙在偷窃现场协助“把风(通风报信)。最后被警察发现,大佬荣逃脱,而小天被警察捕获。


防犯剧场1.0 主要面向初中、小学高年级,互动方式有罪名讨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论坛剧场、写信反思等。

 

“校园欺凌、聚众斗殴”为主题的“防犯剧场2.0”教案。

(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图 byJW鲸蔚 @ 广州潜水学校)

 

防犯剧场2.0版本剧本讲述了好朋友陈薇与小天两人在学校遭受同学刘丹等人的欺凌勒索,小天在被胁迫下几度掏钱求平安,随后二人为自保,选择“拜码头”——认了“大佬荣”为帮派大佬。本以为交了保护费后便相安无事,不料大佬荣拉陈薇、小天去打群架,打架时二人再度遇到死对头刘丹,刘丹对两人进行攻击侮辱,陈薇一怒之下拔刀刺伤刘丹,陈薇被捕入看守所。


2.0版本剧本主要面向职中等学校,融入了校园欺凌、打架斗殴等元素,互动方式有罪名讨论、读信、环形剧场(参与者创作演绎主角父母在看守所外奔走的场景)、两难选择、改变建议、写信反思,2.0版本中也更多呈现了主人公父母这一视角。



本文是我们与防犯剧场项目负责人李健青(健健)的访谈记录,希望从演出现场、剧场修改的过程、参与式剧场的应用等方面给大家呈现这一段时间来我们在剧场中的经历和思考。

 

问:连续做了多场校园演出,剧本也从1.0到2.0版本,这些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2018年初(防犯剧场刚开始筹备项目时)的经验,社工、教师和校长普遍认为小学毕业会成为分水岭,青少年走入歧途的机会会升高,因此原计划把面向对象定位在高小(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但是在2019年进一步的调研中,发现职中部分学生的行为偏差比例远高于普通中小学,项目随即把后面5次服务锁定在职中进行。


职中的同学年龄大一点,同学们的经历和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一开始就有碰壁了,原先计划的剧本对于他们来说太浅了。


我还记得,在其中一次职中做“防犯剧场1.0”版本时,我明确从职中同学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可能比这个剧情艰难很多。例如在防犯剧场1.0剧情里有妈妈给主角打电话责备不上学的情节,也有主角天真地觉得不知道怎么拒绝的时候,那时我从台下参与者面上看到一种讲不清楚的、很复杂的表情:有漠然,但也有悲伤。这个时候,老师过来跟我说“唉,他妈妈还会关心他,还会打电话,还知道他没有上学,算是好的了。”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他们的眼神跟身体给我一种无力感——“我怎么会不知道这种是犯罪,我哪怕知道犯罪,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在后面的环节,学生们还是比较“配合”地跟我们一起讨论,尤其是在如何拒绝“义气绑架”的讨论,这些同学们的想法、建议的可行性远超过我们一起参与的社工,我们看到他们真实社会经验出来的社会智慧(例如“重大会议召开期间,不要惹事”)。同时,我们也看到“如何拒绝以‘义气之名’的犯罪”已经不是他们生活最紧迫面对的问题了。


如果我们真的期望用“防犯剧场”跟他们对话,剧本和策略是必须调整的。


 

问:2.0版本的剧本是以“校园欺凌”、“聚众斗殴”为主,这个主题是怎么出来的呢?


答:我还记得在一次职中访谈中,校长助理看了我们的介绍,直接说:“盗窃在我们学校不是最重要的,建议改一下剧本。”当时,我们16名社工18名演教员都全部完成了培训,也能熟练演绎“防犯剧场1.0”,校长这个建议其实让我们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是追问了校方“那现在学校在防止青少年犯罪最关注的主题是?” 校方说:“校园欺凌!”


这位校长助理跟我们介绍现在的“校园欺凌”非常隐蔽,学校知道有,却难以干预——“例如在厕所围堵一个学生”、“例如拉微信群十几对一的辱骂威胁”这些校方来到都已经散了,无法干预。关键是面对很明确的杀人、盗窃,很多学生知道是犯罪是不会去做的,但是校园欺凌、聚众斗殴这些比较灰色行为,很多学生没有看到他们在犯罪边缘,这个让学校担忧。


这一次的谈话让我们非常震惊,同时也明白学校为什么觉得这个主题如此紧迫,而后来我们到其他地区和学校调研,都发现“校园欺凌”和“聚众斗殴”出席率非常高。



问:确定了主题后,你们是如何进行剧本修改呢?


答:我们主要是三条线,1、学校、学生访谈;2、一线社工访谈;3、未成年刑事犯罪案宗查阅及律师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非常多有血有肉的故事,行为很多都是表面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是访谈过程,在一次次的追问中,让我们一步步贴近这些青少年的处境,例如可怕的微信欺凌方法、在广州认大哥是要付款的、作为人头去撑场子打群架是有收益的,但是每一个人获得的利益又与违法成本有巨大距离,过程中了解他们做一些决定当刻的心理挣扎、例如看重友情、存在侥幸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改变的机会。经过取舍,我们就有了“防犯剧场2.0”的初稿,随后我们把这个初稿带到给律师、社工、还有目标群体中,让他们给我们意见,更好的修改。


问:在修改、反复调试剧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观察和发现?


答:修改剧本过程中,我找到一位在职中因打架被“留校察看”处分的同学A对谈,这个过程也是特别有意思。前面无论问什么问题,A的回答大概只是几个字:“没有”、“还可以”、“不会”、“不记得”。于是,我们把剧本拿出来,跟他说:“我们怕跟学生有代沟,写了个剧本,不知道对不对,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然后,发现仅仅是看难以交流,我们就问他:“你想看还是我们演一次给你看?”A马上表示要看演的,然后我和另外的社工分配角色演读剧本,读着读着,发现这个剧本我们还缺一个角色,就问他能不能帮忙读一下其他的角色,他点头了,想不到A不仅读了,语气演得还挺好,那是我们第一次共读剧本。


读完整个剧本,他就说剧本还可以。我就接着问“你有没有经历过啊,要被欺负会不会找大佬罩?你们这里大佬收不收钱啊?”他说“会,哪有大哥不收钱。”“500一个人。”我说你们“哇!你们物价很高哦!”,突然话题就打开了,我们就开始谈起来,问了很多东西,他愿意说的也越来越多。过程中,我们惊讶发现,A是有法律知识的,例如剧本最后一个画面中4个人,有人持械有人没有,有人参与斗殴有人只是组织不下场,有人持械但是没有伤人,我们就问他4个人是否犯罪,各自犯了什么罪?4个人的情况,他全部答对了,而且他对犯罪有他自己的一套见解。



那一次我明白,他们不是因为“不懂法”而犯法的,而是更多个人需求和恐惧没有被满足和看到。只有涉及到这些,普法的工作才能找到突破点。而戏剧恰恰可以满足。


问:防犯剧场不止是演出,还有演出后跟同学们一起的讨论的环节,这些环节是怎样使他们打开头脑、甚至是防备心,引发他们思考的?

 

答:我觉得关键是能找到他们的痛点,能先共情他们的处境和需要,在找渠道让他们共情到角色。


我们从一些案例里面了解到,很多初犯的青少年,会在2个点会后悔,或者产生恐惧、担心这些情绪,一个是初初进看守所:对下一步未知的恐惧,一个是通知父母,原来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还是会害怕父母生气和伤心。我们就抓住这个点,在“防犯剧场2.0”增加了三个环节,让参与者去体验,也类似过程戏剧的环节。

 

【看守所日记环节】互动中,主角捅人后被抓,主持人为大家你们知道后面他会去哪里?有人说监狱,有人说派出所,有人说看守所,主持人说答对了,再问:你们知道看守所要经历什么样的事?这里大家会一起闭着眼睛听“看守所日记”,(这个过程)会有六个社工在六个角落读出六天的日记。

 

前面是“觉得大哥很快就会来救我,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之类的,后面就开始有一种不稳定,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来找我?不是马上就可以出去?为什么没有出去?”然后后面就是经常被审问,“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跟不该说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跟错”,警察问了我爸妈的弟子,我觉得这次肯定要被他骂死,为什么没有人来就见不了人,为什么电视上东西为什么不是真的,然后在后面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出去。到最后一天,就说“他们是不是已经放弃我了”?

 

我们用这种方法,让大家尝试理解在看守所中那种迷惘、恐惧和无助。同时,我们又让大家思考:“你们觉得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大佬荣在做什么呢?父母呢”有人会说大佬荣也进去了,有人说父母在打麻将,还有其他答案。下一个环节就是让他们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去看犯罪后面的影响。

 

【环形剧场】这一部分我用的是环形剧场形式,把所有参与者分成六个组,每个小组拿一张纸条,上面有需要演出的六个不同的场景,主题都是看守所外的世界。他们需要填写关键台词,自行排练,然后每组相接得在环形里面演绎完所有剧情。

 


第一个场景是陈薇的一个朋友小天跟大老荣他们逃脱了,小天跟大佬荣求救说你一定要把他救出来,大佬荣的反应就是说陈薇坏了规矩,给我造成了很多麻烦,而且我是救不了他。

 

第二个场景呈现陈薇的家庭,原来陈薇的家庭是做制衣作坊,家里三部缝纫机的,靠父母一天工作15小时,来供养全家吃喝房租及三个孩子的学费,这一天他们接到了陈薇犯罪被拘留的通知,非常的伤心。

 

第三个场景就是父母要去看守所去送衣服跟银行卡,但因为规定被拒绝见面,这个时候法援律师就出现告诉他们,当务之急是要先去给伤者付医药费3万多,另外再主动赔偿,希望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争取减刑甚至缓刑。

 

第四个场景就是他们拿着东西去看望伤者,并跟对方的父母道歉赔钱,陈薇父母承受了很多指责,谈赔偿金额时,对方给了一个价格,他们觉得是承受不了。



第五个场景就是他们到处借钱想换取谅解书,亲友各有困难借得不多,有一部分表示是愿意救急救穷,但如果是救那个犯罪孩子就不愿意借,陈薇父母很苦恼。

 

最后一个场景是,为了凑这3万块,陈薇父母决定把这三台缝纫机卖了,但因为时间非常紧,而且是二手的,这三台共值3万的缝纫机,现在被压价至4000块/台。但他们还是想卖来筹集这笔钱,亲戚出来反对,表示全家生计比较重要,陈薇已经长大,应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不应该为了陈薇把全家生活都毁掉。

 

以上这6个场景是有生活原型的,因此经得起推敲和更能共情。但是要求参与学生参与到创作和演出,其实是比较冒险的,但是也是为了让参与者付出更多生活经验来共创剧情,也让他们更投入到剧情中,为下一步准备。

 

实践过程中,想不到很多学生演得很精彩,哪怕有些学生是颤抖着讲完了台词,但也比起单向看演出,更能共情到主角父母的困境,加上而且连环画般的演出,也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用脚投票】环形剧场演出后,主持人问大家:如果你们是陈薇的父母,你们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卖掉缝纫机,筹这笔钱去换谅解书;另外一个是不卖,让陈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们会怎么选择?

 


我们在两面墙贴上两个不同选项的问题,让他们用脚走动在两个选项之间表态。这个环节每次都让我们非常惊喜,也是多个学校的老师记忆最深刻的环节,本来安静的学生也可能会在这个环节抢麦克风表达,双方辩论更是每次都会出现的画面。

 

我们在这个过程除了听到很多不同的观点,更深刻是看到学生的状态,有的学生发言前要靠深呼吸调整状态,有的人说的时候整个脸都红了,拳头紧握,我明白肯定是剧情跟他的生活经历有触动了。这些细微的观察,让小组的协作者可以在后面跟他们有更多对话的机会,也有因此转为个案的例子。

 

以上三个环节是“防犯剧场1.0”到“2.0”最大的改变和冒险,都为参与者创造了体验,也丰富了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引导他们作更深入的思考,目前来看这是一非常成功的冒险。

 

问:前面你也提到了解案例的时候,看到很多改变的空间,上面这些环节都是体验为主,如何让参与者看到改变的空间呢?

 

答:是的,在用脚投票辩论完后,我们跟大家分享无论哪个结局都是在弥补过错,无论缓刑与否,主角都是无法开出“无犯罪证明”,而这些都是违法的代价,并非犯过错一辈子就完了,但是为此,我们需要花更多努力去弥补。因此我们邀请参与者思考,如果可以回到最初,我们有多少方法可以扭转解决?

 

随后我们跟同学一起复盘整个剧情:因为被欺凌,所以寻求保护——寻求保护成为大佬荣小弟——为了获得团队里面认同,参与斗殴——因为控制不了情绪,捅伤曾欺凌自己的人。

 

然后把关键时刻锁定在三个提问——

“面对欺凌,我们可以怎么做?”

“面对有人组织打架,不想去可以怎么做?”

“情绪即将失控时,可以怎么做?”

 


我们让同学们分组聚集其中一个问题,头脑风暴各种方法,再一起贴出来展示。

 

每一次我们都会从答案学到很多,例如讨论情绪失控的时候,学生会说留意身体信号,例如如果发现自己握紧拳头,呼吸会急速,整个脑袋是要炸的,就证明要爆发了,应该马上把自己拉离这个场景,其他人也提到打游戏、或找人打电话,甚至是深呼吸三次,也可以把自己(从冲动的情绪中)弄开。这个环节也是参与者反馈最有收获的环节。



问:如果最后让你总结一下的话,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因素?让这些青年人他可以全情投入去探讨真正的问题?

 

首先是要让他们的生活被看见,这就要大量真实接气地气的访谈跟调研。

 

这一次的剧本前面有一段是关于买球鞋的,是为了呈现陈薇跟父母关系不好的引子。某程度上,内容上它是可忽略不计的,但这一段剧情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展现出一种“政治不正确却有贴近生活”的感觉,可以帮助我们跟同学拉近距离、快速地打成一片。

 

这个点的发现就是来自我们事前的调研访谈,我们需要在调研中充分了解,他在经历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纠结是什么?他最痛的点跟他的弱点在哪里?他的软肋在哪里?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才能发现渴望和恐惧,才能有机会和他们发生对话。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当下的聆听跟沟通。这一次,我们所有协作者都有共识,流程为辅,对话为主。

 

我们不要讨论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形式参与,而是尽力表达出我们的真诚与开放,信任以及问“真问题”:我真的觉得你的想法有用,我才问你的!我觉得协作者的这种态度很重要。其实这些参与者非常聪明和敏感,我们是抱有目的的形式参与还是真诚地交流,其实他们是很容易察觉的,另一方面,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很在意和需要真实。

 

如果大家的发言能回到流程要讨论的内容,这样很好,但是如果其中有一些参与者透露出困扰和一些过往的经历,或者大家依然有强烈的情绪在上一个流程,协作者也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灵活地处理。无论如何,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的交流,比形式上配合地表达更重要。

 


第三个,传递出一种思维,问题是值得被思考的:

我们在了解大量案例后,我们发现大量不好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冲动或者当时想得太少,因此发现,能对问题的解决进行长远一点的思考,是一种能力,其实也一种习惯培养。

 

在一些群体,培养思考模式是特别容易的,例如主流教学方式里面获得高分的学生,他知道他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所以他会持久不懈的去做,“我是聪明的人,我会想方法的”,因为有大量成功经验支持自己,所以这种思考模式会巩固而且循环。但是有很多在主流教学里成绩差的学生,就没有在问题思考上获得太多成功经历,也许他会总是被打压,甚至说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就算自己想到一些方法也会出现自己出来反对自己的情况,这会让他放弃想清楚才去做的思考模式。

 

防犯剧场的过程,一直在提问,在迫使参与者回答,在迫使参与者拿出他的所有精力来,把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智慧投放进去。过程中他们会被看见,被肯定。再往深入提问,再迫使想办法。

 

我们期望参与者能从列出来的一个个可行的答案中看到,他们身上本来就有很多方法,当他独自面对困境时,能够有不一样的选择,你也有自己的经验,你自己的经验本来就很有用,你不是废物。

 

我们希望在防犯剧场,给大家创造出一次好的学习思考体验—— 一个循环里面的好开始。



了解更多关于防犯剧场的信息点击:

要来一场戏剧+协作的实践吗?“防犯剧场”演教员火热招募

工作坊回顾 | 成为一个更好的“防犯剧场”志愿者


——End——


整理及编辑:健健 英俊 天空

排版:天空

摄影:JW鲸生  昌烨

 

善导是一家为公益组织、公益行动者提供参与式培训、会议协作、团体成长及课程开发服务的专业支持性机构。作为扎根于中国公益行业的协作专家,成立十年来,善导专注于研究、运用及推广以协作技术为主的参与式手法,促进个人的转化、团体的培力及社会的前进。


自2011年开始,我们一直研究、运用及推广以协作技术和应用戏剧为主的参与式手法,促进个人的转化、团体的培力及社会的前进。


2015年,我们通过教育剧场到各个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探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2018-2019年,我们将继续探索应用戏剧在社会服务上的更多可能性——其中“防犯(预防青少年犯罪)剧场”作为一种创新普法教育手法,已获和的慈善基金会资助,未来一年“防犯剧场”将进入更多的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在案情中探讨人性和法理,创造更多推动社会改变的机会。


“启创社会服务团队” 由八个核心机构组成,最早成立于2008年2月,是一个追求卓越及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以诚信及公义为核心价值,结合内地和香港的资源和优势,扎根广东及四川,服务分布在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汶川县及绵阳市等地,携手各界人士致力建设个人自助互助能力、促进家庭关系、发展社区支持网络、倡导政府及服务改善,追求达至“人人可以过有尊严的生活”,共同建立关爱、平等、公义的社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善导公益发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