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百姓都来发币会怎样? 天朝这段历史够奇葩 | 文帝的战略穿透力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 呦呦鹿鸣 2018-09-26

先分享一个私人阅读经验:当觉得没什么书可以读下去的时候,翻翻《史记》,常读常新,它总会给你惊喜。


比如,我们会看到很多奇葩的巧合。


《本纪第十》,讲的是汉文帝刘恒,刘恒获谥号“文”,评价极高,按照《逸周书·谥法解》 ,“文”,是“经天纬地”的级别,似乎没有更高的了。 


文帝登基,纯属巧合。


汉文帝的母亲,姓薄,民间称薄姬。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薄姑娘有两个闺蜜,分别叫做管夫人、赵子儿,三人约定——“先贵无相忘”。还记得吗,也在那时,首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反秦烈火的陈胜,曾和穷哥们也做了一个约定——“苟富贵,勿相忘。”看来,这是当时的一个很常见的小习俗,大概是走进新时代了,抱团取暖的意思。


战乱连天,打来打去,姐妹三人,命如薄纸,雨打风吹去,成了大流氓刘邦的战利品。管夫人、赵子儿先后被刘邦宠幸,有一天,两人聊起当年和薄姬的誓约,互相戏笑曾经的年少无知和被遗忘在角落的薄姑娘。恰好,给刘邦听见了,忽生慈悲,就召见了薄姬, 也就见了这一次之后,仅此一次,有了儿子,就是我们的主角刘恒了。按照惯例,封为代王,从此以后,薄姬也没见过刘邦了……直到这里,都还是一个极其露水的杀马特故事。



现在的影视剧把薄姬演得很美,这大概是偏离史实的,以刘邦的流氓性格,不大可能长期无视身边的美女


刘邦去世后,吕后称制,从幕后走上前台,甚至有自己的年号“高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实上的女皇帝出现了。吕后是一个狠角色,对刘邦宠幸的妃子,空前残忍,比如,她把戚夫人砍掉手脚、割去舌头、拔掉毛发、弄瞎眼睛、灌聋耳朵、灌哑喉咙,扔到厕所……名为“人彘”,隔三差五带人去观摩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文化景点”。戚夫人有什么罪过呢,也就是得到刘邦的喜爱罢了。


幸运的是,大家都知道刘邦是不喜欢薄姬的,吕后也就把他们母子俩发到代国。又这么过了很多年,张牙舞爪的吕氏一族,各种王各种将军,在吕后去世后,立即就怂了,被周勃等人政变干掉。难题来了: 谁来当皇帝呢?刘邦这时其实还挺多儿子。但是,众大臣被吕后外戚专政吓得留下很大阴影面积,一合计,几个王的母亲都不是善茬,只有在边境的代王刘恒,他的妈妈薄姬,不是一个强势的人,也没啥背景,应该不会成为又一个吕后,就选他吧。与其说是选代王,不如说是选薄姬。


所以,汉文帝登台,是一系列巧合下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不是两个美女戏言闺中约定,如果不是刘邦偶遇,如果不是偶遇又抛弃,如果不是吕后专政太甚,如果不是政变成功,如果不是其他几个兄弟都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刘恒都不可能从边地代国入主中央。


历史,就是这么的,无常又有常。


汉文帝入主中央,无为而治,什么都不舍得干,衣服不舍得穿,宝马不舍得买,连一个相当于几十万人民币造价的庆典台都不愿意搭,过得很寒酸,怕给老百姓负担,隔三差五变着法子给大家发福利,一会大哺5日,一会全民加爵一级。


他的厉害,是藏起来的。比如,他做过的最狠的一件事情,放在全世界几千年范围,再也没有人干过的一件事情——允许老百姓自己铸币发币。今天,各种比特币流行全世界,说是去中心化,技术赋权云云,严格说起来,这是人家汉文帝玩剩下的。


话说,有一天,汉文帝开会:同志们、同学们,先生们,女士们,现在市面上的钱币,劣小轻薄,不值钱啊,太坑爹了,高祖、惠帝、吕后三朝,先后发了榆荚半两、三铢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这都什么呀,很乱啊,通货膨胀了。我想把铸币的权力下放给所有老百姓,大家都可以自由铸钱、造币发行,让吃瓜群众不再吃瓜,人人平等,实现大汉核心价值观,众爱卿怎么看?




一般人呢,皇帝都已经说了,就老老实实照办就好了,毕竟,正如彭蕾所说,“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但是,汉文帝身边有两个人跳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使不得啊!


一个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贾谊,中国历史上少间的才子。他说:开放民间自由铸钱,这是诱惑人民犯罪啊!大家自己制钱,都会去掺杂铅铁,岂不是犯法吗?虽然贾谊没说出来,但暗藏了一个经济学逻辑“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可以说是很有道理了。当然,作为建设性的批评者,贾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朝廷把铜金属材料控制起来,市场上铜钱多而轻贱时,朝廷收钱为铜,市场上铜钱少而贵重时,朝廷铸铜为钱。朝廷随时调节市场上的钱币流通总量,使市场上流通铜钱的价值保持合理稳定。


老实说,贾大才子这个方案还蛮有前瞻性的,今天天朝的中储粮不就是干这个事情么。没毛病。



另一位是颖阴侯期贾山,也是个调门很高的同学。他高喊,圣上呀,这是要违背祖制啊,万万使不得。


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历朝历代皇帝,哪个完全按照先帝的制度走?而且,那么多先帝,按照哪个先帝的走?所以,汉文帝听出弦外之音,派人私下里去问贾山:到底是为什么不行?你小子怎么想的,说人话!


贾山说:钱币,是专属于君主的权力和工具,可以用来改变贫贱富贵,不可与人民共享。如果开放民间自由铸钱,人民与君主共同享有这种权力,是不能够长久的。 


这句话真是命中要害。直到今天,美帝的大学者弗里德曼也认为,鉴于货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必须由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


但是,汉文帝之所以是汉文帝,就在于他有开创性的思维和视野,一眼看穿本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铸币总是呈现减重趋势,钱里的含金量越来越少,越来越薄。要打破这个规律,需要有非常手段。




在登基的第5年(公元前175年,距今两千多年),汉文帝宣布货币新政:

第一、铸造新币,名为四铢(每铢的重量=0.651公克);

第二、放铸(开放铸币权),根据《除盗铸钱令》,民间可以自由铸造,私人铸币无罪。


中国货币史上惟一的放铸时代出现了。会不会天下大乱呢?


然而并没有。


把秦朝铸造的12铢钱、西汉早期的3铢钱、吕后时期的8铢钱、文景时期的4铢钱、武帝时期的4铢、5铢钱,以及东汉时期的5铢钱,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含铜量,竟然是文景时期的4铢钱质量最佳。 




什么,竟然是良币驱逐劣币,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西方经济学的大佬们棺材板恐怕都要按不住了。但这是事实。 


自战国期间秦国秦惠文王2年始铸半两钱,半两钱的质量就开始出现问题。根据对出土战国半两钱的考证,半两钱铸行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大幅度的减重,流通中的官方钱币大小轻重不等,差距悬殊。此后直至汉文帝公元前175年开放民间自由铸钱的一百多年里,一直如此。考古学家发现,同一墓葬或同一窖藏中的半两钱,大小轻重相差数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合并行流通的现象?


这时,竹简研究派上的用场。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的《秦律》和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的《汉律》里,学者注意到:秦、汉法律均保护朝廷铸造的劣质钱币的流通。如果各级官府或民间拒绝接受劣质钱币,就违反了朝廷的法令,必将受到制裁。所以,朝廷在各个不同时期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不一,却能够混合并行流通。


乱!


汉文帝开放民间自由铸钱之后,法律变了,民间自由铸钱,朝廷制造了检查钱币质量的天平及法钱砝码,监督质量,禁止不符合标准的钱币进入流通。因此,钱币质量空前提高。 


中央银行变为质检总局。


1975年,湖北省江陵市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了“天平”和“法钱砝码”。同墓葬出土有简牍,经考证,下葬时间为汉文帝前元13年(公元前167年)。天平横梁刻有文字,大意是,里正为市阳户民和商人颁发了称钱用的天平,法钱为砝码,刻着“四朱”、“两”,编号第十。挑选轻重,及称量准确时拒绝使用,根据“黄律”要到里正处服行徭役十天。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还引出一段故事。


一次,文帝做梦想上天,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看到黄头郎穿了一件横腰的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梦醒后文帝前往未央宫,偶然看到一人,衣带从后面穿结,正如梦中所见。及至召问他姓名,姓邓名通,音近“登通”。文帝听后十分高兴,从此宠爱他。 


有个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的命,最终穷困饿死。”文帝说,那怎么可能?有我在!文帝将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铸钱。


当时,很多人都在铸钱,比如吴国仗着铜山多,富得流油。邓通年已古稀的父亲十分感念皇上的恩德,带领几个女儿和女婿雇工匠在铜山采铜、烧炭、铸钱,严格遵照邓通的嘱咐,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又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制作出的邓通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吴国钱以发行量大占优势,邓通钱以质地优良取胜。 在今天的收藏界,邓通钱也有“古钱币之王”之称……




几年后,文帝去世,太子一即位,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落难的邓通,身无分文,最后竟真的饿死街头……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铸币权,禁止民间私铸。放铸政策只维持30年,四铢钱的寿命总共约55年。今天的学者,对比出土的汉代各种钱币,放铸政策下的四铢钱,质量最佳(含铜量最高)。所以,大陆北大的学者管汉晖、台湾的学者赖建诚由此均认为:在自由铸造的环境下,透过产品(即民间自由铸造的钱币)的竞争,货币的质量会不断提升,导致“良币驱逐劣币”。 


“反格雷欣法则”(良币驱逐劣币)的出现,有两个前提:政府不强制规定劣币与良币的交换比例,民间对钱币的质量讯息对称透明。政府提供“标准货币”的样本让民间遵循,民间赚取“铸币成本”与“钱币面值”之间的铸币利润。这样,政府不必支付铸币成本与发行费用,没有了负担,而且,钱币质量越来越好,币制自然统一。相反,如果铸币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就会在财政考虑下(为了赚取更多的铸币利润),降低钱币的质量,因而掉进格雷欣法则的陷阱里。 


我想大家都会问:如果放铸能让良币驱逐劣币,为何古今中外的政府,大都选择“禁铸”,放纵“劣币驱逐良币”?他们是不是傻?原因还在贾山的那句话里:放弃了铸币权,政府赚不到“铸币利润”,收不到“铸币税”。 


一方面是眼光,能制定真正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胸怀,能放下手上的利益。要同时具备这两者,并不容易。


这个版本的汉文帝还蛮符合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边地皇子气质


说起来,汉文帝没有他的父亲刘邦那种打天下的功业,也没有汉武帝那样开拓西域的功劳,但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老百姓很多年都没有缓过来,汉武帝晚年,国家财政濒临崩溃,不得不下罪己诏。而汉文帝呢,开创了“文景之治”,这其中,允许老百姓自由铸币,是基石级、世界级、历史级的政策。汉文帝,恐怕是最有远见的一位皇帝。


汉文帝也是一个节约型皇帝,在位23年,宫殿园林仪仗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饮食是萝卜青菜,平时穿粗糙黑丝绸,皇后和妃嫔也是粗布服饰,上面连花绣都没有,为了节省布料还不允许穿拖地装……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陵墓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他们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都是瓦器。徐寅写过这样一首诗:


旧历关中忆废兴,

僭奢须戒俭须凭。

火光只是烧秦冢,

贼眼何曾视霸陵。


皇上,其实您没那么多江山

做时间的好朋友 | 每天一千字第十季邀请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阿赖耶识:窦婴比窦娥还要冤屈,死的还有点惨
    因相术封侯,一言定生死的天下第一女神算,是真实存在的吗?
    通往自由与繁荣: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
    大汉的幸运:名将名相中兴汉室,大国崛起
    读书笔记:从汉武帝到哈耶克,中央集权与货币发行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