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现场|收音机里的异想世界

杨一 杨一 2022-05-21
关注我 一起去现场


点击上方图片

跳转到JustPod小程序收听本期节目


32

主播:杨一


今年11月2日是世界上第一家持牌的商用广播电台KDKA成立100周年,标志着人类商业无线电广播走过了一个世纪。本集《去现场》我和收音机爱好者何小伟聊了聊收音机这个有些“古老”的物件。无线电广播里蕴藏着大世界,中波频率可以收到跨越千里的信号,一张QSL卡如何连接电台与万里外的听众,短波广播中飘忽的那些神秘的数字电台,这集节目将从何小伟玩收音机的历程,讲述好玩的无线电世界。


【嘉宾】何小伟,收音机爱好者



01 会休台的电视,不会休息的广播


杨一:今年其实非常有意义,因为2020年刚好是世界上第一家持牌注册的商业广播电台KDKA成立100周年,基本上可以认为无线电商业广播的历史有100年了。今年我也很想跟大家回顾一些与无线电相关的事情,虽然这个媒介离我们已经有点远了,像无线电收音机,从原来可能每家每户一件必备的家电,变成了现在只有少数人才会使用的物件。但是无线电广播的这段历史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去记得。 小伟,你自己最早开始玩收音机大概是因为怎样的契机?

 

何小伟:最早开始玩收音机,应该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1997、1998年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电视基本上没什么好看的,电视播放到一定时间也会休息嘛。

 

杨一:对,那个时候每个礼拜二下午会休息一下。

 

何小伟:会休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功课,也不会像现在的学生负担那么大,要去上培训班,就只能在家里玩。电视有时候会休台,那就只能玩收音机,所以在这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之下,就慢慢地去玩收音机。当初我家买的收音机都是珠江牌,珠江牌收音机是只有调频和中波。而且那时候地方台也不像现在那么发达,频道特别少,你只能听到地方台、省台,就没了,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地方都是没有落地的,那时候听央广都是要用中波来听。

 

杨一:因为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离深圳也不是特别远,那个时候应该也会有很多香港那边的电台,它的电波是可以传过来的吧?

 

何小伟:对,在那时候还有模拟信号,所以不仅是香港的广播电台,香港的电视台都是看得到的。那时候亚视还没倒闭,所以还能看到亚视;另外还能看到TVB,比如明珠台、翡翠台等等。收音机的话在深圳、珠三角一带也都是能接收到香港那边的信号的。 

 

杨一:你后来开始玩短波的收音机,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呢?

 

何小伟:玩短波收音机就是因为初中时候有一些零花钱了,存了一些零花钱就可以买了。我记得我当初买短波收音机是比较贵的,300或者400多元,德生BCL-3000,这款收音机现在已经停产了。那时候通过那部比较名贵的收音机就了解到了短波,听到了比如说BBC、VOA。读初中的时候,老师还经常跟我们说要去听VOA的慢速英语(VOA Special English,现称Learning English)

 

杨一:那个时候书店里还有卖《VOA慢速英语》的学习教材,是吧? 

 

何小伟:对,像《走遍美国》什么的,这已经暴露年龄了。

 

杨一:你是怎么知道短波广播,你对它的这种印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何小伟:我算是接触互联网比较早,在2003、2004年的时候,上网就发现有个BBS论坛,叫做“广播论坛”,有时候就会去那些论坛里面“瞎逛”,你就会看到收音机好像不单单只是听本地调频广播,或者是通过中波听临近省份的电台,你还可以听到短波的电台。你听短波广播不仅仅是听,还可以去了解到它的信号,让电台回馈QSL卡给你。现在也有很多人去收藏这些QSL卡,包括有些人在炒这些QSL卡的价格。

 


02 QSL卡:广播电台与听众间的“小游戏”

 

杨一:可以跟听众朋友解释一下QSL卡是什么。 

 

何小伟:就是“收听接收报告卡”,听众听到一个电台的信号以后,听众会给电台反馈,你听到是什么内容,信号的质量怎么样,然后电台就会跟听众确认,你听到的是不是这家电台。如果确认的话,电台会通过航空邮件给你邮寄一张实体的QSL卡。

 

杨一:我原来看到过这种QSL卡,它其实就是长得跟明信片很像。

 

何小伟:对,就像明信片贴一张邮票。有些不怎么讲究的,就直接贴一张邮票给你寄过来了;讲究一点的会有一个信封塞进去,然后加一个邮戳寄过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部于1987年签发的一张QSL卡(左)

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曾使用的QSL卡(右)


杨一:所以QSL卡我觉得可以理解成,在无线电时代,听众帮助电台去确认的覆盖范围,去确认他听到了什么节目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听众和一家广播电台之间互动的很重要的事情,广播电台也很需要世界各地的听众,帮助确认他们的信号能够覆盖到哪里去。等于是听众告知了一个电台想要的信息,电台再给听众一个纪念品。



03 听中波电台,是听本地的生活与风土人情 


何小伟:玩收音机不管是短波也好,还是中波也好,让你能有接触到未知的感觉。打个比方,可能中波999kHz,这个频率可能今天晚上听到是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后天晚上就是听到日本那边一个当地的中波电台传过来,所以这种未知感会给你一种惊喜。我从小就会喜欢去折腾这些东西,然后甚至会去架更高的一些天线,然后去接受这些信号。其实很多时候接收这些信号并不是为了去听它的内容,我有时候反而不关心它播的是什么内容,可能更关心的是我能不能接收到这个信号,通过地波和天波的结合,能不能传播到我所在的这里,我觉得这些是非常有趣的。


杨一:这里可能需要跟我们的听众做一些常识性的补充了。刚才你提到了调频、调幅,然后提到了中短波。他们的区别大概是什么样?

 

何小伟:像你现在汽车上面的收音机广播都是调频的,就是FM。

 

杨一:是,现在感觉到处都用FM这个词。

 

何小伟: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像那些日本的皇冠车(Toyota Crown),包括日产公爵王(NISSAN Cedric)的车,它里面是有短波和中波的。我很纳闷的就是,因为车的发动机会干扰,但是这些车播出来的短波特别清晰,所以我觉得是“黑科技”。

 

杨一:调频就是一般大家说的FM。因为调频的传输方式是直线传播,地球本身是有弧度的,所以它的传播范围就比较有限。

 

何小伟:撑到最大就是200公里。

 

杨一:所以一般是一些地区性或者城市内的广播会用调频,但它的好处就是信号稳定、可以做到高保真。

 

何小伟:所以调频都是有立体声的,有些人为了听调频会买索尼的收音机头,戴高保真的耳机,或者买个功放,听出来就是非常澎湃的感觉。

 

杨一:但调频技术反而是比较后期才诞生的,调幅是更早出现的。

 

何小伟:像二战时期的通联基本上都运用到短波通讯,所以调幅是比较早期的技术,调频这些技术的出现都比较后期一点。

 

调幅囊括了中波和短波。中波在白天是靠地波传播的,可能你临近的省份还能听得到,但到了晚上,中波就变成地波和天波相结合,反射得会更远一点。以深圳为例,在这里就能听到湖北、河南,甚至是山东那边的电台,像福建的就肯定会听得到了。 再晚一点,过了凌晨一两点钟,你甚至可以听到韩国,像KBS的一些地方中波台,还有日本NHK的地方中波台,传过来的信号都是很清晰的。它也是有规律的,比如夏天的时候,中波的传播距离就不太好。

 

杨一:它还是跟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


何小伟:我觉得是跟气候有关联,比如秋冬季就传播得很远。玩中波的爱好者是特别喜欢秋冬这个季节,这时候甚至可以不用太长的磁棒天线,就是小小的一台中波收音机,已经能接收到像日本、韩国的中波台。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特别有意思,会有一种惊喜感,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你调到的台是什么台。

 

杨一:中波其实它标准的说法是MW,但是因为在国内的广播电台很多就直接把它泛称为调幅 ,就是AM,大家平常听广播会听到AM多少千赫,其实就是中波。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所以基本上中波电台也都是地区性广播会比较多。

 

何小伟:中波是不会去“加工”的,像你听NHK或者VOA,这些很多是政府背景或者政府经营的,它多少会代表政府的立场做对外宣传。但中波电台就比较少这一类的“加工”,它播出的新闻都是符合当地居民的口味的。像日本的那些中波电台里,甚至有一些当地的摩托车比赛、赛车或者赛马的直播。如果你听得懂那一门语言,再去听当地的一些中波电台的话,就能了解到当地人的生活,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 

 

杨一:你过去听中波电台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经历吗?

 

何小伟:像广东这边的环境,接收日本和韩国的电台,在夏天是很难接收到的,但是秋冬就比较好接受。有时候我会熬夜起来,可能凌晨3:00起来,打开收音机的中波波段,然后调一调,看看有没有信号。如果听到那种远距离接收到的信号就很兴奋,然后立马把它记下来,或者录下来。如果确认是没有听过的一个广播电台,自己就会很开心。生活有时候就太缺少这种惊喜的感觉,这种惊喜的感觉只有这种从无线电或者收音机里得到的。

 

其实调频也可以,调频有一种叫做FMDX,就是调频的远距离传输。比如说在广东经常可以调频远距离接收到日本那边的信号。这个就是要在夏天的时候。

 

杨一: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何小伟:就是通过电离层的远距离传输。电离层不稳定,有时候它会反射的更远。比如说地波有时候也会跳到电离层上面去,反射到更远的地方,然后传过来,但这个一定要在模拟信号中才能做得到。DAB这种数字广播是不能的。现在不是说模拟电视要取消嘛,其实我们这些爱好者都是有一种不甘、不开心,少了很多乐趣。其实电视的模拟信号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深圳这边,在夏天如果运气好的话,你是可以接受到广州甚至是济南的地方电视台的模拟信号。它的原理跟收音机和广播是一样的。

 

杨一:你说到这我倒是想起来,小时候我家里有一个大的老的收音机,我晚上听调频广播会听到江苏徐州的电台,我老家在安徽淮南,两个城市的直线距离应该有400公里了,但是也可以收到,所以其实这件事情是可以发生的事。

 

杨一家中曾使用的广州红棉电子厂生产的SE939收录音机


何小伟:是可以发生的,我接触到的有听到过河南、山东,包括安徽、南京的电台通过FMDX收听到这些电台,特别神奇。它能持续只有几分钟,或者是只有一两个小时,然后过了那个点全部没了。下午黄昏的时候,电离层会比较活跃,它传播的距离会比较远,所以我们经常能接收到济南的电台,然后还有像天津的电台。


杨一:因为调频的频率,现在在电台的官网上都能查到。

 

何小伟:都是固定的,所以如果远距离接收到的话,我们可以立马去查频率,然后再去对一下这个电台里播报电话时候的区号等等信息,基本就能确定到这是哪家电台,这也是一些识别电台频率的小技巧。


杨一:最后是短波,短波也是我自己在中学时候听了最多的广播,那个时候就是用一台德生的收音机。

 

何小伟:在东莞生产的。


杨一曾使用的德生R-909短波收音机 


杨一:所以先跟我们听众大概解释一下短波的传播原理是什么样子的?

 

何小伟:短波也是和中波一样,晚上会比较活跃,因为它是靠天波折射,折射一个大V字形,这样就可以传播到很远,比如说阿根廷发射的短波信号,在秋冬季节,夜晚在广东沿海地区都能接受的到。它不像调频或者是地波是靠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衰减会特别快,天波有个折射,就能远距离传播到上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都没问题。 

 

杨一:我们成长的20世纪90年代到00年代初期,电视已经很普及了。尤其在广东,你刚才也提到珠三角地区整个电视的生态和内地还不太一样,这里可以收到很多来自香港的电台和电视台,而且其中很多频道都是可以合法落地的。我很好奇,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那时候会一直想要听广播,你觉得它吸引你的东西是什么?


何小伟:后来了解到广播文化之后,就会对收音机硬件产生兴趣了。以前只知道德生牌、珠江牌德生,深圳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品牌叫德劲。后来年纪越来越大,经济条件更好一点,又经常去看那些广播论坛。你就会发现生产收音机的品牌,索尼也有,松下也有,然后索尼最好的收音机是日本经济泡沫繁荣的时候生产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候就感觉收音机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漂亮。因为现在索尼的收音机已经停产了,它的中波、短波、调频合在一起的那种全波段收音机已经不生产了。那时候我就感觉挺可惜的。那时候我了解到的在产的索尼收音机只有两个型号了,一款是Sony ICF-SW7600GR,一台是Sony ICF-SW07,剩下的都已经停产了。我就立马去买,买回来当作收藏也好,自己玩也好,就是一种安慰。

 

那时候看论坛,看一些杂志,你就会觉得索尼的收音机特别棒,松下的收音机特别棒,还有一个是在葡萄牙生产的根德(Grundig)收音机特别棒,还有更高贵一点的就是德律风根(Telefunken)的收音机,声音特别好听。那时候就会有一种意愿想去买收音机这些硬件。现在可能都已经停产,甚至被人炒到很高的价钱,在闲鱼上面经常看到一些玩家、炒客在炒,有时候就会感觉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这种收音机产业从辉煌到没落。所以现在国内你能买到最好的收音机就是德生和山进(Sangean)的。


德律风根(Telefunken)收音机

 


04 能接收到的台越来越少


杨一: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玩收音机到现在,你觉得整个无线电广播世界和环境,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吗?

 

何小伟:其实最大的变化就是电台越来越少了。在2000年的时候,像新加坡这些国家的电台都还有针对中国大陆的中文广播。但现在像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或者BBC这些机构的对华广播都没了,短波广播都取消了,或者是转到互联网上去了。你会感觉到一年一年,你能接收到的电台,或者是能索取到的QSL卡越来越少,所以导致现在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去索取日本当地的中波电台的QSL卡。而且现在家里面电器也很多,干扰特别大。 

 

杨一:你曾经在短波收音机里面听到过的最有意思的内容是什么吗? 

 

何小伟:大概2000年左右的时候,大陆跟台湾的关系不太好,所以那时候台湾会有一些数字电台,有些人应该会知道叫做“星星广播电台”,它会播一些乱七八糟的数字,所以调短波的频率经常会听到这些谍报电台的。以前苏联也有一种数字电台,听起来就像那种蜂鸣器一样的,据说也是一种神秘电台。这也是为什么说无线电是很神秘的,因为你不知道它后面是什么人在操控。

 

杨一:在我的印象当中,短波广播比较集中的功能就是几种,一种你刚才也提到就是,很多政府会兴办对外广播、海外广播,这也可能是整个短波广播历史上最长远的一种服务之一。最早的海外广播,都是像荷兰、英国这种有很多海外殖民地的国家,需要通过无线电广播把消息传到各个海外领地去,然后这个服务就一直延续下来。还有一种其实是一些宗教电台,比如说包括像基督教、天主教都有很多电台可能是从香港录制,然后从像关岛这些地方对东亚地区发射信号。 

 

何小伟:中波广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有时候能接受到台湾那边一些本地的中波台,也是对内广播的。它完全没有什么新闻资讯。节目内容就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卖药,好像全世界的本地电台都会卖药;还有就是放歌仔戏,放那些闽南语的歌曲。


其实还有一些比较好玩的,比如说接收国际空间站的SSTV慢扫描电视。有个软件是可以查,只要国际空间站经过你上空的时候,你就可以拿一个叫做宽频滤波器,类似于接受航空波段的那种接收器,然后对着接收,国际空间站会发出信号,你把那个信号录下来,播给一个解码器听,电脑就能下载一个软件当解码器,它就会把空间站传输的那些图片,有时候是一个宇航员的照片,然后传输过来。

 

还有一些人会接收无线电传真,接收一些气象传真,包括中国的、日本的。这一点也是无线电在实际当中比较广泛运用到的,特别是渔民,有时候信号不好的话,他只能靠这种方式来接受到一些气象的信息。日本共同社它发出来的新闻会使用无线电传真,这是全世界目前仅剩的一家。

 

杨一:以前可能主要的通讯社都会用这个技术,现在可能只有它一家在做这个事情。 

 

何小伟:只要你知道它的频率,你把它录下来,放到解码器里,它就会像报纸一样出来,日文的,特别有意思。所以无线电它并不是只传输声音,图文也是可以的。

 

杨一:你原来听这些节目的时候你会录吗?

 

何小伟:会,就是台呼。特别是改版,比如说改版前去录一集,新版再去录一集,作为收藏。我周围是有一些小伙伴去录这些东西的,就是留作一个纪念。比如说之前,新加坡广播电台对华广播结束,最后一期的时候他们就会录。 

 

杨一:是,我记得那个时候BBC中文广播结束的时候,也是做了一个小时的节目,当时网上也有很多人去把它录下来。像B站上也有很多Up主会去上传国内电台台呼。

 

何小伟:我觉得二次元文化跟广播文化,其实有挺多交集。因为我认识很多玩广播的人,他们也是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他们有些甚至是B站的Up主,我觉得这两个应该是有重合的。

 


05 无线电爱好者的“小圈子”


杨一:无线电爱好者这个群体平常是怎么交流呢?

 

何小伟:有些人更厉害一点,就会去考一个无线电的执照,然后自己架设电台。比如你考了执照以后,你就可以合法地架设短波电台,然后就可以跟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做通联。

 

杨一: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的通联到底在什么?是对讲吗?

 

何小伟可以对讲,也可以发电码。但一般来说,国内之间的通联基本上都是在固定的一个频率上,比如说短波7050兆赫,然后上面去跟一些爱好者侃大山。当然我们这种没有执照的,你只能去听。有些高端的收音机,它有单边带调制(SSB)的功能,你能去听他们聊什么。就是一些私人的聊天,比如说“你们那边啤酒不好喝,青岛啤酒不好喝,可能我们这边的珠江啤酒更好喝”,有时候你监听他们说话,会感觉挺有意思,有种生活气在里面,不是很做作的那种聊天。

 

杨一:它不是一个节目。

 

何小伟:对。还有经常听到,比如说突然之间FMDX调频远距离接收到了一个信号,可能大家都是深圳或者是广东的,就会分享。可能频率是76.5,那里有一个好像是日本飘过来的信号,大家可能都会去打开收音机调到76.5,听一下有没有日语的声音,然后大家会再做鉴别,大家会搜索资料,就是把整个日本的调频频率库拉出来,去慢慢找这是哪里的,是大阪的,还是北海道的,还是哪里的,因为这种地方台特别难找,特别是你又不了解他当地语言的这些环境下,你可能连他们的电话号码你都听不懂。所以大家会去努力,一起去找这个频率究竟是哪里的,所以这一点也是爱好者之间会去分享的一些事情。

 

杨一:你们会有线下聚会吗?

 

何小伟:我还小的时候,小学、初中的时候看他们网上会有聚会,但是现在都是一些老人了。但其实我们这个圈子里面还是有新人进来的,比如说我最近了解到有一些很多95后,包括B站上面有很多95后都是对这一些事情感兴趣,我觉得挺好的。其实也没有大家说那么严重——“短波要消亡”。

 


06 无线电广播或许很难完全消失

 

何小伟:你要知道汶川地震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是靠收音机去接收信息。因为你电视看不到,手机也是没有信号的。所以很多时候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都是靠收音机去获取信号的。还有一个数据就是日本日经广播那边来的,就是疫情导致今年在日本当地,日经广播的收听率是一直往上涨的,可能是因为听众都在家隔离。所以对广播这件事情我觉得不用看得太悲伤,它肯定是不会消失的,它是最有效的一种传输和传播的方式,哪怕最后它可能真的是没有用了,但是它在关键时刻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杨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两年好像就开始做国家应急广播,就是要它在这种灾害时候可以用得上。

 

何小伟:对,特别是国家应急广播,它是每个城市都要落地的。其实我不知道你们听众里面有没有 Hit FM 的,因为北上广深就剩下深圳没有落地,其实我就是很想 Hit FM 在深圳这边落地,我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因为频率不够分了。

 

杨一:也有可能。

 

何小伟:因为珠三角这边的特别是深圳这边的广播可以收到四五十个频率。

 

杨一:因为还有香港的进来。

 

何小伟:所以有时候我会想会不会因为频率干扰或者是频率不够分了,因为只有FM 86~108 那一个段,我就感觉是不是频率不够分了,导致它进不来。


杨一:而且因为像深圳湾对面天水围这边,香港电台他们还是有单独的发射站,会在这里面有信号。

 

何小伟:因为香港它太大了,而且它很多山会阻挡了信号,影响了信号的直线发射,所以它就会在一些地方或者山的另一边有一些单独的发射塔。

 

杨一:然后像天水围这边的话,它就离深圳非常近了,就都是肉眼能看得到的。

 

何小伟:所以深圳湾那边是能比较好地接收到香港那边的电台,因为他们靠海水,然后因为靠水的地方,它传播都会比较远的。有时候我们去户外去接收,他们就说要去湖边海边。因为水本身就是个反射的载体就是能接收到更遥远的一个信号源,像我都是随身带收音机出门的,比如说我出差去了哪里,我都会第一时间看一下当地有什么好的一些电台,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这一点是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本来出差是很乏味、苦闷的,增加一点小乐趣,我觉得也挺好。 

 

杨一:早年在前智能手机时代,有些手机也是有收音功能。

 

何小伟:啊,我很怀念诺基亚那种带FM功能的手机。

 

杨一:对,所以我有时候也会用那个听一听,看看当地有什么。而且更小的时候,比如中学的时候可能真的是会带一个索尼的那种便携式收音机,到一个地方听当地的广播什么的,就看看有什么台。我觉得是因为前互联网时代,其实很多时候你的信息交换没有那么的便利,虽然它都是一些大众媒体、公开媒体,但是它还是受到很多这种传播的限制,可能还是需要人实地到那里才能看到当地的电视,听到当地的广播。

 

何小伟:这一点就比较有意思,你要去当地实地的才能接收到当地的一些信息,现在就不一样,你打开地方公众号可能就能了解到很多当地的一些新闻。

 

杨一:互联网它我觉得它增加了很多便利性,然后也增加了这种信息传播的广度。

 

何小伟:但是就仪式感少了太多,比如说就拿收音机这一块,你要去当地才能收听到。比如说以前我们出去玩,小时候跟着爸妈出去旅游,都是看当地的电视。去酒店一定打开电视,看看当地的电视跟我们那有什么不一样,看看能收多少个,有线电视台,还要跟我们比——啊,还是这个城市好,这个城市能收36个台,我们那里只能收20个台。我就觉得很苦闷,为什么不多那几个台。

 

杨一:那个时候我每次到长三角这一带旅游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城市像什么苏州、无锡、南京这种我就觉得特别好,因为它的有线网里既有当地市级的台,然后有江苏省的台,然后还有上海的台,然后另外还有中央,这是四套台。这个套的意思就是,你能同时收看一个级别的电视台下面就有五六个频道或者七八个频道。有的星级比较高的酒店,再加上境外频道,一下子就能有100多个频道,就很开心了。

 

何小伟:所以那时候出去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视,我觉得去哪里的景区都不好玩,都是看电视,所以现在我出差带一个收音机也是可能落地之后第一时间先把当地的频率收一下。

 

杨一:就扫一遍看看有哪些台,可能听那个东西也并不会意味着说你回家之后还能继续听到,但是可能它就是一个乐趣。

 

何小伟:我也会把它记下来。我有个小本子,我会把当地收到的一些电台记下来,频率都记下来。

 

杨一:但你要想对频率的名字是不是很难,因为你听它得听到它整点报时,或者是主持人偶尔提一句,说“你正在收听是——”

 

何小伟:我跟你说以前移动互联网没那么厉害的时候,真的是只能听准点报时,赶紧拿笔记本,手速快一点,然后赶紧看一下是什么。

 

杨一:这样的话等于你意味着你一天也就24次去确认这个频道的机会,

 

何小伟:但是现在感谢互联网,因为很多人会上传他自己当地的一些频率到自己的博客、微博,我就可以去对一下。然后当我到当地的时候就可以对一下,基本上八九不离十。然后整点的时候再快速的滑动齿轮去检查一下,所有的那些频率都记得下来。刚刚说了生活里找点乐趣,找点惊喜,我觉得出差也带收音机这一点,我觉得也是这样。

 

杨一:你刚才一直在说你们会去查频率表,因为国际电台的话,它知道有很多海外听众,所以它每年会主动在各个地方去发布频率表让你去查。如果是当地的电台,你们有什么渠道去查,尤其是这种非英语的。

 

何小伟:关键词加频率,网上一搜索,基本上就能八九不离十。一些前辈已经整理好了一些中波的频率表,然后再去对两下、去搜索一下,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杨一:中波的频率其实也更换得不多,尤其是本地电台的。

 

何小伟:是固定的,基本上就是十多年都不会变的。

 

杨一:对,我觉得可能我们很多听众不是特别了解这个背景,就是说刚刚前面我们提到说调频的频道很稳定,它的稳定是基于它的信号本来就很稳定,然后短波实际上它变动是非常大的。因为基本上你刚才说这一年至少有两张频率表,有可能有几个主频率不会变,但是其他的频率基本上就是全部都会调整。但是中波这一块也是一样,它因为是服务当地的民众为主,为了要让这些人更容易记住。所以它也会基本上长达几十年都不会变。所以其实你们就要往那个表里面不停地填这些信息就可以了。

 

何小伟:对,所以有时候有一些前辈他可能已经填好了,然后我们只要去搜索这些数字,比如说909基本上就能出来,中波是9个隔间1个频率,所以你就特别好找,其实反而不费劲。更费劲的就是你不知道信号什么时候能飘到你这边来,因为信号也是有衰减的,每天的那种衰减度是不一样的,可能你秋天听得到,然后你夏天就听不到,是因为玩的就是那种不确定性。

 

杨一:我其实一直有一个脑洞,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在科学上是不是有这个可能性,就是无线电电波它有可能出现历史上的信号一直在这个地方回荡的情况,就是非即时的信号。 

 

何小伟:这一点我也有时候也会想,因为以前我有看过《海尔兄弟》,有一集就是复活节岛。

 

杨一:他说沙里面有那个磁,所以他会记录下,像录影带一样把它记下来,然后有雷电就可以把它激活。

 

何小伟:我觉得这时候会令人更加幸福。因为你现在能收到十多年前那种信号,我觉得这样的话收音机又会被人炒作起来就又会火起来。我觉得第二次收音机的广播复兴就是靠你刚刚说的,能不能听到历史的声音。

 


07 收音机爱好者在电波里发现无限乐趣

 

杨一:现在你自己手里有多少台收音机?

 

何小伟:20多台。不多了,我周围有些人他有个书柜全是收音机。

 

杨一:那些收音机你们真的会偶尔用一用吗,还是说只是生活的乐趣?

 

何小伟:有生活的乐趣,就是一周轮一次来用。

 

杨一:当然它的功能还有一点细微的差异。

 

何小伟:对,我觉得生活乐趣就是,我会比如这个星期用德生,下个星期可能用索尼这一台,接下来一个星期再用松下这台。 

 

杨一:实际上你们喜欢无线电广播,但是可能你们并不是通过一个消费内容的心态在听这个东西,对吧?你会怎么向不熟悉这个圈子的人去解释?

 

何小伟:我们这种小圈子,其实有很多种划分,比如说有些人是专门喜欢去发现中波的一些陌生信号的;还有一种就是喜欢FMDX的,他们就最喜欢夏天,越热越好,然后中午的时候在空调房里拿个天线放出去,然后就能接收到一些远距离乱七八糟的电台;还有一种就是热衷于收集收藏QSL卡的,然后他们很爱护拿个相册一封一封这样摆好。 

 

杨一:我原来有一个同事就很喜欢搜集,而且他搜集的是那种历史的QSL卡,他会去eBay上淘,非常贵,什么四几年那个时候国府时期的中央广播电台的QSL卡什么的。

 

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于1934年签发的QSL卡

 

何小伟:那是好贵的。还有一种收藏硬件的就是收藏收音机了,专门有人去淘,像索尼的70年代、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他们日本泡沫经济繁荣那时候产的收音机就应该是最好的,用料也是最好的,他们有专门去买这些收音机,买回国内然后来收藏。不使用,就摆在柜子里面,然后偶尔通通电听一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还有一种就是为了更好的远距离接收,然后去折腾天线的,架设更好的八木天线,然后接收更遥远的调频信号,突破200公里,然后买那种进口的收音机头,加功放,然后来接收。还有一类人就是玩软件无线电的。最近这几年玩软件无线电,就一台笔记本电脑,加个接收器解码器和天线就可以了。

 

杨一:我们其实一开始提到说今年是可以说是人类有历史上商业广播,或者是说有政府牌照的无线电广播100周年,所以你觉得你这个兴趣还能维持多久,有多少空间维持?

 

何小伟:从调频来说,数字调频这一块我觉得还不会像数字电视这样那么快地被覆盖掉。因为模拟电视今年年底都要取消了,模拟广播这一块我觉得不会那么快消失,我收藏的收音机奋斗好几年、好几十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数字短波、数字调频,但是现在我了解到的情况都还是试验的阶段。

 

杨一:它跟模拟调频、短波的区别是什么?它需要专门的解码器?

 

何小伟:对,像我收藏的索尼、松下、德生的那些老机子就接收不到这些数字广播。

 

杨一:因为我原来在香港的时候,有看到朋友家里的数字广播的收音机,他会比德生的那种调谐收音机更轻巧一点。它的核心是一个电子屏,等于频率当中会负载很多别的图文信息,比如说一些歌名,所以你其实在听的过程当中,它还有一些补充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何小伟:其实我跟你说DAB这个事情香港已经没了。

 

杨一:已经全部结束了,我记得好像牌照都收回去了。


香港使用的便携式DAB数字广播收音机,摄于2013年3月

 

何小伟:对,所以载体那么多,你要突然之间更换。如果没有大力的做推广,就像是数字电视这样从2000年左右就一直这样推,20多年时间才能把这件事情落地。所以广播这一块,你要大力的去推数字化,我觉得是任重而道远的,

 

杨一:因为它本身已经不是一个特别刚需的媒介了,很难让大家有意愿去买一个新的设备,他老的设备可能都不想用了。

 

何小伟:因为你始终都是需要一个接收信号的载体,你说有多少个人会去听数字广播。但是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数字广播它的声音音质会是更好的,传播的距离也是更好的,像传播的覆盖的频率的范围也是更广的。不像你传统的调频广播只有86~108兆赫,那就太短了。我觉得这一个肯定是趋势,但是趋势也是要慢慢地去改变,但是我内心还是连模拟电视都不想让它取消,因为接受模拟信号那种乐趣是接收数字信号不能带来的。因为有时候那种希望接受到远距离的远方的信号的感觉就是特别好。所以我反而是不希望它那么快消失。



|||END|||


制作总监:王若弛 

Logo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 节目运营:得闻

文稿编辑:杨一 | 排版:李文浩







《去现场》节目小宇宙APP专属邀请码:LIVE


---往期回顾---

▷ 去现场 | Newsletter又红了,这次它能拯救新闻业吗?

▷ 去现场 | 一个钟表记者却看穿了明星“长红”的秘密

▷ 去现场 | 腾讯千万美元“抄底”版权与英超在中国的十八年

▷ 去现场 | 高远:电视能做的很多东西,平媒是做不到的
▷ 去现场 | 高远:「东方时空」里的年轻人


《去现场》是播客与数字音频企业JustPod的一档原创播客,关注与媒体相关的人和事,也尝试从媒体与传播的角度观察世界。



订阅节目


Apple播客 | Spotify | 小宇宙App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蜻蜓FM | 荔枝FM | 芒果动听

搜索《去现场》订阅收听


粉丝群


微信搜索“qxcxzs”,添加“去现场小助手” 进群

或在后台回复“ 进群”,获取小助手微信二维码






在看,一起去现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