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令东莞 | 大暑盛夏,石排塘尾古村觅人间清凉

东莞市文化馆 文化莞家 2021-10-15



今年大暑时间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庚子年农历六月初二


小暑不算热
大暑正伏天
大暑是24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
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解》
“大暑,乃炎热之极也”
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
故名曰大暑 


小暑无龙眼,大暑无荔枝

——东莞方言节气农谚小暑



 “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
不同地方自有趣味各异的习俗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每到大暑,广东多地流行“吃仙草”

“烧仙草”更被认为是消暑佳品

为了祈求平安

浙江沿海地区会送“大暑船”
此外,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

也是民间过大暑的习俗


人间大暑至,盛夏正当时。小莞家带领小伙伴来到景色秀丽、历史悠久的千年红石古镇——石排,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拥有“一国保四省保六市保”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东莞唯一、广东仅存两处之一的红砂岩采石场遗址,东莞有30个镇街的历史建筑采用的红石都产于此;塘尾明清古村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

而今天,小莞家要带大家寻找被誉为岭南建筑“活化石”的塘尾古村落,这座始建于宋代,有着800多年历史,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的古村。
塘尾古村落位于石排镇西南部。由于当时属水乡,莲叶田田,古称“莲溪”。到清乾隆年间,村前有一狭长水塘,广种莲藕,人称“莲塘”。后因村围居莲塘之尾,故名塘尾。
据《塘尾李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著名理学家李用的曾孙李栎庵为了避难从东莞白马来到了塘尾,在此开馆教书,并娶黎氏女子为妻。经过元、明、清几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塘尾村也发展成为以李姓为主的宗族村落。
在来塘尾古村落之前,小莞家也做了不少功课,学习了古村的历史,看过了古村的鸟瞰图,村落整体坐向为坐北朝南,背倚红石山,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
来到塘尾,村前静卧着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里的两口古井代表螃蟹的眼睛,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使得塘尾村历经数百年沧桑,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富裕祥和的村落。而两棵古榕树立于塘边,枝叶繁茂,遮挡着正午的烈日,村民们或坐或躺,在树下纳凉,谈论家常。
沿着塘边小径进入古村,高大的古城墙遮住了视线,只有一座碉楼矗立在蓝天之下,占据了整个眼球。这是塘尾古村的东门楼入口,两层青砖砌筑的镬耳山墙搁檩建筑,顶层是岭南独具特色的帽冠状楼顶,围门之上镶“秀挹东南”匾额,与长约861米的古围墙(现基本保存完整)和南北西3个围门组成完整的防御设施,保障塘尾古村落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古村落的谯楼(当地乡民称楼斗、炮楼)、门楼、巷道门楼一共28个,以28星宿命名,围墙设有瞭望、射击孔108个,也暗合了36天罡、72地煞之数。这些似乎都预示着天上的众神在守护着古村落,保佑着塘尾人民世代的安康。
穿过东门楼进入古村,小莞家仿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那般豁然开朗,眼前的世界似乎直接更换了一个年代。一条条蜿蜒的石板路,几片翠绿的青草地,左右两边整齐划一坐落着各式的宗祠公祠、古民居、书室,与岭南所有的古村落一样,民居、祠堂、古巷、古井、祠堂、门楼等元素组合成各异的古村风貌。不由得想起那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还真有几分《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意境。
面积将近4万平方米的塘尾古村落现存古民居约268间,祠堂21间,书室19座,全村遍布古井。其中梅菴公祠、景通公祠、李氏宗祠、宝卿家塾、惠宗书房、守善堂等都是极具岭南特色的明清建筑。
在东围门内不远处一口古井呈现在我们的眼底,井壁用青砖砌筑,井沿则用整块红石挖空而成。据管理人员介绍,目前村里现存古井10眼,分布在各巷道旁公共使用或民居、家祠天井内私家使用,一口古井,世代滋润和哺育着村人。而在古井旁是一家名为“古围美食”的餐馆,这是村落里唯一的餐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按人头收费,没有菜单,厨师“随心”准备。这为餐馆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还没上菜就已满心期待。
踏上石板路,步入古巷,脚步踩在笔直狭窄的麻石路上,一深一浅,咯咯作响,反衬出古村的寂静。从整体上看,塘尾古村的巷道成“井”字形网状布局,主要巷道有南北走向的直巷7条,东西走向的横巷4条。
巷道由红砂石或麻石条铺砌,宽2米左右,巷道下面有完整的明、暗排水渠,与村前水塘相连成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漫步古巷,静听水渠流水,感受着田园般的古朴和宁静,耳边仿佛在听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塘尾古村里的老房子,大多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多以三间两廊的金字屋,三间一边廊的明字屋为主,随巷道变化而有所不同,是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
房子的面积不大,但是都非常精致精巧。这些古建筑大多以采自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的红砂岩做门窗、柱子和基础,用豆青色青砖砌墙,形成独特的建筑色泽搭配。据了解,东莞大多数的镇街的历史建筑采用的红石都是来自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如果说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是黑白两色的水墨画,那么塘尾的岭南建筑就可以算是一幅秀气多彩的水彩画。目前,巷子深处依稀住着一些人家,安静祥和,给人一种悠然空谷的感觉。
除了古民居,古村落少不了的当然是古祠堂。我们来到了梅菴公祠和景通公祠,它们之间仅隔着一座文革年间所修建的老人活动中心。
祠堂布局均为三开间二进院落,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同样以红砂石作基础,精美的木雕、石雕、灰雕等作装饰,尤其是梅菴公祠檐下彩绘壁画是关于“黄大仙叱石成羊”和“刘伶醉酒”的神话故事,祠堂内至今仍保存着李氏家族从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颇为罕见。公祠内还摆放了塘尾民间信仰的康王神像,因而又称“康帅府”。
康王是北宋抗辽名将,叫康保裔,他的战功显赫,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 )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在800多年前,他从人变成了神,而500多年后,这个有着忠心报国、勇猛杀敌英雄气概的“康王”从中原来到了岭南塘尾,不仅出神入化,也成就了一方百姓的精神慰藉。
 而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的康王诞。从每年的七月初一至初七,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康王宝诞”——康王大巡游、供奉拜祭、唱大戏、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千人宴、竞投神灯等,热闹异常,而这一传统习俗已延续了近三百年。如今,塘尾村的“康王宝诞”已成为岭南地区典型的传统庙会民俗之一,被称为“活化石”,并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了祠堂,我们随意在村落里逛了起来,小莞家发现古村落的格局保存得非常完整,不仅保留了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还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此外,村落里的民居、祠堂和书室分布得错落有致,民居与书室、祠堂与书室相结合也成为古村落的一大特色。
塘尾自建村以来学风兴盛,明清两代共有举人2名,秀才42名,通过考试选拔的贡生2名,还有众多的国学生监生。自明至清,先后建有书房30间,家塾3间。而今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是宝卿家塾,早期为家祠与民居结合的建筑,由民国年间李冀南扩建祖居而成。在宝卿家塾,小莞家还能看到由东莞清未探花陈伯陶1919年题书的“宝卿家熟”红石门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与宝卿家塾仅一巷之隔的守善堂则是家祠与民居结合的典型代表。家祠与民居是光绪年间建造的一体建筑,有侧门相通。家祠为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民居为三间一边廊建筑。民居建筑规模和装饰工艺稍逊于家祠,家祠屏风、梁架装饰精美。
我们继续沿巷道由南往北走,来到“惠宗书房”,这是一处民居与书房融为一体的建筑。在天井照壁处,一簇盛开的万年青枝叶茂盛。据了解,这是书房主人、塘尾富商李惠宗种下的,已有100多年,至今常开不败。
书房上下两层,楼上室内分设书房、休息室,书房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入门设琉璃花窗,室外两侧有走廊通往天台。整个书房面积虽不大,但空间结构却显得层次丰富。小莞家走进李惠宗的住房,发现屋顶梁架做了加密处理,设竹制防盗网,檩条密集,防护严密。
出了惠宗书房,往西北方向走,一座宏大的李氏宗祠便呈现在眼前。除了东门楼的镬耳堡外,这是村里唯一带有镬耳山墙的宗祠了。
李氏宗祠是塘尾村“弘文兴教,鼎立书香”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塘尾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其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其后经多次整修,民国时曾开办新式学堂追远小学,次年升级为县立第16小学,为石排第一所也是当时唯一的一所县立小学。据说,这里曾走出42位秀才,2位举人以及李配经、李植忠、李荫枝等众多富商巨贾。
祠堂的红砂岩门窗框,夔纹镬耳、彩绘灰塑的屋檐,以及锈迹斑斑钟声悠悠的铁钟依然见证着祠堂曾经的辉煌。如今,李氏宗祠既是塘尾村的合族宗祠,也是塘尾村的村史馆。门外庭院前立有一对旗杆石,上面刻着“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李衍广立”。
走出塘尾古村落,村外围完全是一幅新农村画卷。村落外是新建的塘尾村牌坊广场公园,一座高大的塘尾牌坊立于广场中央,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广场的凉亭,古香古色,幽雅典朴,是忙碌的人们避暑纳凉、谈心小憩的理想之所。我们看到鱼塘被改造成了小湖,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叠水景观,一旁古朴的文化长廊贯穿其中,相映成趣。
沿着文化长廊往上走,转入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又是一番景象:凉亭、假山、湖水环绕,一派岭南园林的景观。公园还打通了衔接塘尾古村落和云岗古寺前广场的滨水环湖空间,形成两大文物古迹的综合游览片区。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历经时间洗礼所沉淀下来的文化标记,不仅承载着似水流年的记忆与沧桑,更透露出富含地域文化的独特气息,给人以情感上的回归与心灵的慰藉。炎炎夏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隐藏在闹市之中的古村落,感受800年古村风烟流年,领略原始的美!

地址:东莞石排镇塘尾

自驾可在导航上搜塘尾明清古村落

门票:免费

打开高德地图扫一扫即可导航

“烦夏莫如赏夏”

炎炎夏日,正值暑假期间

是广大小伙伴们旅游的旺季

似乎只有尽情玩乐

才能不辜负夏日的大好时光

更多时令精彩



(点击作品名即可查看详情

时令东莞 | 今日立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切都会美好

时令东莞 | 雨水至,春雨润万物,破土为新生

时令东莞 | 莞香四溢的寮步,居然隐藏着如此绝美的古村!

时令东莞 | 燕子呢喃春分至,桥头藏着个古色古香的好去处!

时令东莞 | 梨花风起正清明,岁月江边承追忆

时令东莞 | 暮春谷雨时,邂逅东莞醉美“世外桃源”!

时令东莞 | 立夏景愈深,南社韵渐浓时令东莞 | 小满静好,虎门370多年古村堡,诠释传统文化智慧时令东莞 | 今日芒种,去中堂,品潢涌古韵赏龙舟民俗时令东莞 | 夏至又逢父亲节,携所爱之人至寮步韵会横坑百年风物时令东莞|小暑时节迎高考 ,带您领略古时盛产“学霸” 的东城余屋

END


出品:东莞市文化馆
鸣谢:东莞市石排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村民委员会
编辑:罗清云  杨展铭  黄国煜  黄嗳仔 

集合!美女局长带

圆梦行动 | 光影极客——徐龙彪油画作品展


中国著名诗人东莞万江采风行作品展播① | 丘树宏


培训报名 | 东莞市文化馆常平分馆五大主题文化活动陪你过暑假




有趣的人儿,你在看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