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朝 | 2017年阅读书单——读书盘点
十一之后,日子进入“加速”模式,年关在即,一年之事大抵落停,可以笨鸟先飞,大略盘点下这一年的读书目录,如果能对各位朋友有所参考,也算一点点新年礼物啦,🎁
2017年大约精读图书46部(约60册,含多卷本)。不多也不少吧,明年还得继续努力,
先说明一二:
以下书目陆陆续续填补完成。
所录书目,只分两种:
一种是,本年度读到的最爽的书(标记颜色者,为本人希望重点推荐的书
一种是,读了一部分,尚未读完的书(老实说,经常这样~~
哦,还有——排名不分先后,
还有,后面列一些2018想读的书,
读后感?抱歉,手懒;来年在沙龙或讲座中再说吧~~
第一部分:本年度最爽读物
《罗马人的故事》(共15卷,【日】盐野七生)
《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英】尼克. 莱恩)
《生命的季节:生生不息背后的生物节律》(【英】罗素.福斯特 / 里昴.克赖茨曼)
《孔学古微》(徐梵澄)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美】史景迁)
《虚构的犹太民族》(【以色列】施罗默. 桑德)
《阳明学述要》(钱穆)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英】罗宾. 邓巴)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美】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 )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加】卜正民主编;【美】陆威仪著)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加】卜正民主编;【美】陆威仪著)
《中华文化史通释》(余英时)
《大汗之国》(【美」史景迁)
《如何思考会思考的机器》(【美】约翰. 布罗克曼)
《怎样读汉译佛典》(金克木)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
《当泡利遇上容格:心灵、物质与共时性》(【美】戴维. 林道夫)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 W. 克罗斯比)
《匈奴通史》(陈序经)
《成为黄种人:亚洲种族思维简史》(【美】奇迈可)
《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美】史蒂芬. 平克)
《古典重温:徐梵澄随笔》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郭良鋆)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葛兆光)
《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吴以义)
《机器崛起:遗失的可知论历史》(【德】托马斯. 瑞德)
《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美】佩德罗. 多明戈斯)
《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和布局》(罗家德)
《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美】麦克尼尔 父子)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日】小谷仲男)
《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读》(【美】马文. 明斯基)
《输血的故事:科学革命中的医学与谋杀》(【美】霍莉. 塔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混沌、复杂性、课程与文化:一场对话》(【美】小威廉. 多尔/杰恩. 弗利纳等主编)
《基督教会史》(【美】布鲁斯.L. 雪莱)
《蒙古帝国的兴亡》(上下卷)
《量化历史研究》(第一辑,第二辑; 陈志武 / 龙登高 / 马德)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李德毅)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三卷本【日】冈田武彦)
《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美】孟德卫)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韩茂莉)
《马丁. 路德时代》(【美】威尔·杜兰)
《夷夏先后说》(易华)
《中国中古门阀大族的消亡》(【美】谭凯(Nicolas Tackett) )
《见修法鬘》(谈锡永)
整体都不错,但每个人偏好不同,可能感受也就不同了。
以上图书中,如果一定说,只推荐三本,我选2、28、34三本。
其实17、35也相当精彩;关于佛学的23、24,反复读了多次,次次都有新意。
钱穆老先生的书,值得重读了,我觉得是。
几本有趣的小书,篇幅不大,趣味十足:比如 8、18、26、31、37、41、44
明斯基的书,和多明戈斯的书,可以对照着看,他俩在死磕啊——单独看都有道理;加起来看,我更倾向于多明戈斯。
罗马人的故事,我前后读了一年半,不过2/3是今年读的,就算在今年的账本里了。
最后一点心得:选书真的很重要;宁可买错书,也不能读错书,您说是吧~~~
第二部分:半拉子读物
《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美】梅维恒)
《原始佛教思想论》(【日】木村泰贤)
《印度与世界文明》(上下卷【印】辛加尔)
《训诂学读本》(许威汉)
《音韵学读本》(刘晓南)
《人在自然界的位置:论人类动物群》(【法】德日进)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文明的滴定》(【英】李约瑟)
《世界语言简史》(【德】汉斯. 约阿西姆. 施杜里希)
《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美】马丽加. 金芭塔丝)
《西域考古记》(【英】斯坦因)
《印度哲学通史》(上下卷,黄心川)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
读了半拉子的书,绝不止这些。前阵子小伙伴们帮我搬书,就清理出一大堆夹了签字笔的书,据她们说,怎么也有大十几、二十多吧。
读书必拿笔,这是40年的老习惯;书里必夹笔,这也是个老毛病。读到无趣处,就撇到一边,再捡起特别想读 的书来。感觉又想读了,再翻出来继续,或者重读。
前面吕澂先生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郭良鋆先生的《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两书即是如此,反反复复,好几年了,看一点,放下,又看一点,又放下。今年重读,总算完整读完。心情畅快之极啊,向两位先生致敬
以我的体会,选书、买书、读书(精读和略读两种),大约也符合林德曼定律(请自行百度;这也是我讲互联网社群运营时,喜欢提到的一个有趣的生态学规律):
如果想精读10本,大约得购买差不多100本;而这100本,又得从上千本中精选出来才好。没有那么多精力怎么办?一个土办法:对作者、出版机构就要格外挑剔。侧重名家名社,留意朋友们的推荐,大致是不会错的。
第三部分:屯了一些,打算来年认真读的书,也列在下面(也不一定真能精读完哦):
《超越正义》(【匈】阿格妮丝. 赫勒)
《历史哲学中的现代性反思:赫勒的后期思想研究》(范为)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加】卜正民)
《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德】阿莱达. 阿斯曼)
《维科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朱光潜)
《个性伦理学》(【匈】阿格妮丝. 赫勒)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德】扬.阿斯曼)
《新的旧世界》(【美】佩里. 安德森)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衣俊卿)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日】河本英夫)
《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德】理查德. 大卫 . 普列斯特)
《晚学盲言》(上下卷,钱穆)
书单拉完了,多少交代几句,如此杂食啃书,到底是咋想的。
这些年来,系念于心的,依然是一个问题: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或者问:互联网到底在改变什么?)
这个问题,是我2010年,在北大一个讲座上,讲《互联网:碎片化生存》那本书时的演讲题目。这个题目直到今天,还不时地出现在我演讲的题目中。“到底”改变了什么?我觉得还没有想清楚;或者说,越想越觉得问题太大,太复杂,远远超出我的能力,只有一法,继续读,继续想。
头五年,我整理出一个说法,叫做互联网思想的三大支柱:复杂性、网络科学、公共空间。这只是个拼盘。虽然也以此为纲,在北大新传开课,撰写《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但依然觉得并不通透。
这两年,我又整理出一个说法。此前叫做“认知重启”,后来改称“我的互联网房子:新史观、拥抱不确定性、悖谬丛生的世界、意义互联网”,依然是个拼盘。
找这些书来读,有三个考虑(或者说三个主要的纠结):
1、对传统史观(史学思想)的怀疑。线性史观、进步主义、宏大叙事,虽然已收到学界的反思和批评,进而提出从新史学的框架(比如麦克尼尔父子)。于是,再读历史,成为一门基本功课。不是单纯地“读史”,我希望了解,那些被我们今天视为“历史文本”、“历史记忆”的内容,是如何“书写”的?从“对话”、“交流”的角度,从流动的、迁徙的角度看,文化思潮、文明形态是如何孕育、生发、涌现、变异和冲撞、消弭的?
当然,我也关心技术史和商业史。“史观”问题,我认为是一切价值观的基础。
既然互联网对史观有巨大的冲击;那么,我感兴趣的,就是“我们的史观是如何被铸造成这个样子的?”
在这个有趣的阅读体验下,我认为才能够想象“史观重塑”可能会发生什么。
2、中亚是我越来越感兴趣的一个区域。这方面学识浅薄,所知甚少,亟待补习。
那些曾经灭绝的文明,以及被认为是世界文明的摇篮的大河流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以及黄河和长江,在文明孕育和文化迁徙、交融的大背景下,到底在日常生活层面发生着什么,是颇为令人兴奋的问题。
思考工业文明对生活文明的侵蚀(“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奴役”,哈贝马斯),以及互联网对生活世界潜藏的更大的奴役的可能性,以及重新回到生活世界的希冀(个体化的生活世界如何可能?阿格妮丝-赫勒),以及虚实空间交织之下未来世界的想象,必须首先学会重新审视那个霸道的“轴心文明”。
恰好看到德国哲学家Richard David Prechet在《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抄录于下:
维特根斯坦的梦想,是创造一种能够客观掌握并描写一切生活世界的精确语言。他的这个想法首先启发了恩斯特-马赫学会,这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家和哲学家在维也纳组成的团体,他们于1922年共组了“维也纳学圈”,并试图执行维特根斯坦的计划。虽然这个学派努力了14年,计划终究还是彻底失败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大概可以松一口气说:幸好!
是的,幸好!
幸好的事还有:罗素撰写一本贯通数学的大全著作《数学原理》,也失败了;法国布尔巴基学派试图“纯净数学”的努力,也失败了;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于统一场论,也并未获得成功~~~幸好,炼金术2000年以来从未成功过;幸好,柏拉图设想的“哲学王”从未真正出现过~~~
真正的“幸好”是,那些试图一揽子、一劳永逸将人类终极真理一网打尽的图谋,从未成功过。
可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文明”以来人类的所谓觉醒,不正是这种勃勃雄心的觉醒吗?不就是这种贪求终极真理并坚信其存在的所谓觉醒吗?
我把这个叫做“定居文明以来对确定性的偏好和迷恋”。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一切努力,无不带有这种被佛家准确辨识出的贪嗔痴的味道。这是为什么?
“霸占这个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笛卡尔的语言),是500年西方文艺复兴播下的所谓文明的种子。互联网思想将在如此雾霾深重的土壤上重新崛起,如果不去重读那些已经干涸、正在干涸的远古文明谷地,不再重思那些被深度格式化之下的文明“水印”,对未来的想象,可能就是个笑话阿!
这是我愿意读原始佛教、佛教源流,读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原初动机。我知道,这很难。
3、技术思想类型的书籍,坦率说,满意的真心不多。绝大多数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前沿相关的书籍,绝大多数是操作型的(这当然有用)。我非常乐意了解,AI、VR、区块链、大数据、基因工程等等,背后蕴含的思想内容。一方面只能从比较硬的书里,去捞;另一方面,也只能搜罗更贴近技术思想的文章和书籍了。也特别希望各位朋友推荐,多谢多谢!
拉里拉杂,这篇文字,竟然从国庆节后,写到元旦节前。有时间,片段写几句,没时间,可能一周都顾不上。请原谅前后也不连贯,写得也比较随意。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同道书友多交流
顺便说,封面图是我的“书堆儿”一角~~~读书也是个力气活儿哦,隔段时间,就得倒腾一遍,
来年在即,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也祝各位读书愉快,愉快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