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朝读书

其他

浅谈哥德尔之后数学思想的演变

【按】2022年8月起,对数理思想兴趣日增,遂设“下午茶”读书系列,钻研数理思想。缘由有三:1、基于大量二手、三手资讯的思考,终究是“思想的后手”。非但不能有丝毫的进步,还会陷入无休止的“意见之争”。2、数理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基石,也是无法绕过的硬骨头。3、认真阅读数理经典,舍却虚无缥缈之论,别无他途。浅陋心得,望求教于各位大家。直播回放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相应活动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张江:从规模理论,看城市的生长、创新与奇点

城市的人口增长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人口增长数量https://swarma.org/?p=12469Bettencourt
2019年7月29日
其他

《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引申书单

消费社会的思想家:鲍德里亚《消费社会》(1970)(消费社会实质是由物到符号),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197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德波《景观社会》(1967)
2018年11月2日
其他

影响世界制图史的九张地图

影响世界制图史的九张地图2017-08-30
2018年8月1日
其他

北大镜春园头脑激荡:第五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侧记

6月23日,由嘉兴赶回北京已是午夜,为的是不耽误第二天的研讨会。24日,在北大镜春园,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第五次开放时代工作坊在这里举行。会议日程,就直接上照片了。会议共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报告环节,有11个报告;第四小节有一个小时的讨论。非常荣幸在一个月之前,我收到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长江学者,北大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老师的邀请。邱泽奇教授师从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领域辛勤耕耘已超过30年,桃李天下、著作等身。最近10余年,他对互联网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观点。2016年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老师,一道推动“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活动(参见《读懂未来:信息社会北大讲堂》,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非常遗憾的是,24日的研讨会,邱老师出差了,未能亲耳聆听他对这个主题的见解。工作坊的主题是“技术与社会”,不过讨论的“技术焦点”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一天的会下来,突出的感受有三点:1、智能科技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已经急剧深化。与会老师从多个层面、多个学科探讨这一波智能科技的影响,包括类脑智能、智能与思维、人性的演变、复杂性思想、自组织理论等,很多议题触及对人、对智能、对思维的重新理解;也有老师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深入剖析智能科技的哲学含义。2、传统思维方式面临巨大挑战,是与会老师普遍的共识。比如“不确定性”问题,好几位老师都提到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中“确定性”的偏好。我对这一观点深感欣慰,这也是我近几年在不同场合发表演讲的一个主旨。此外,哈佛燕京学社黄万盛教授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哲学支撑,以面对急剧改变的未来;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认为,自然人类已不可避免地向技术主导的类人文明演进,技术统治正压倒政治统治;社科院哲学所赵汀阳研究员指出,超级AI自主意识的觉醒,可能产生高于人的智能存在。3、思考技术与未来,需要更高的视野。中科院自动化所曾毅研究员提醒,需要关心的不止是智能机器对人的影响,也要关心人对智能机器的影响;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杜链老师指出,亟待建立未来思维的价值评价系统;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呼吁从个体幸福、人类存续的角度关注人类命运的问题;哈佛燕京学社黄万盛教授认为,分布式计算、算法能力、自我生长的AI等,会带来巨大的观念变革,他特别提醒对区块链应给予极大的关注。正式的会议报告汇集,有待主办方后续的编辑整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听会笔记和理解,对若干老师的发言做一素描式的整理,以飨读者。相关内容未经各位老师审阅,如有误传责任在我。需要说明的是,个别老师的发言未能及时笔记,只好略去,期待更完整、更准确的文本早期与大家见面。1、中科院自动化所曾毅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类脑智能研究——从认知建模到智能演化。曾老师的团队通过对微米尺度大鼠脑建立全脑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获得了很好的成果。有两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结构决定认知”,另一个是大鼠脑模型中存在的前向连接、反馈连接所构成的局部环路。环路的作用不只是记忆功能,还有过滤功能。通过研究,曾老师认为有望构建协同数百项认知功能的AI引擎,并对智能机器的自我认知开展深入的研究。2、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深度学习之后人工智能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陈教授将智能问题划分为三个层次:现实层、数据层和知识层。陈教授简要回顾了AI的发展历程和机器人的演变过程,特别分析了AlphaGO
2018年6月25日
其他

段永朝 | 认知重启:互联网是女性的

【按】以下内容是我在2017年11月18日,《2017和讯财智女性Power
2017年12月22日
其他

段永朝 | 2017年阅读书单——读书盘点

十一之后,日子进入“加速”模式,年关在即,一年之事大抵落停,可以笨鸟先飞,大略盘点下这一年的读书目录,如果能对各位朋友有所参考,也算一点点新年礼物啦,🎁2017年大约精读图书46部(约60册,含多卷本)。不多也不少吧,明年还得继续努力,先说明一二:以下书目陆陆续续填补完成。所录书目,只分两种:一种是,本年度读到的最爽的书(标记颜色者,为本人希望重点推荐的书);一种是,读了一部分,尚未读完的书(老实说,经常这样~~)。哦,还有——排名不分先后,还有,后面列一些2018想读的书,读后感?抱歉,手懒;来年在沙龙或讲座中再说吧~~第一部分:本年度最爽读物《罗马人的故事》(共15卷,【日】盐野七生)《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英】尼克.
2017年12月21日
其他

“意义互联网与适当社会”研讨会全文实录

体验让人越来越认识到,大众传媒的众声喧哗与我何关,寻找生命的共同感成为了联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新媒介赋权所生产与再生产的主体性以及主体间性正是以生命感为基础的,而主体性是对客体性事物的布展。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王俊秀|互联网将如何改造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我们提“数字化社群”是想回答,“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因为互联网出现以后碎片化特征非常强,现实的单一权力是非常乐意看到这种原子化状态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社会团结。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胡泳|时间与网络

大家都在谈文明的转向,时间的作用,意义的再生产,哲学的最高范式。所有这些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经过后现代社会这一拨,经过解构主义这一拨,宏大叙事在这个潮流当中,是为这个时代所不齿的。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王俊秀|互联网将如何改造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我们提“数字化社群”是想回答,“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因为互联网出现以后碎片化特征非常强,现实的单一权力是非常乐意看到这种原子化状态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社会团结。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段永朝|思想的土壤(2)——大尺度看互联网:人之重启

人类毫无疑问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人造世界”。问题的焦点只是,如何为这个人造的世界重新赋予价值和意义?当然,“赋予”这个词还嫌太“工业化”了,不如退一步说,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是如何“涌现”出来的?
2017年1月31日
其他

段永朝|思想的土壤——共在的思想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2017年1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段永朝|未来三十年是“zuō"的时代|峰瑞CEO年会演讲

我们看到了几个变化。首先,分享经济这些年被炒得火热,几乎每个人都身体力行,比如摩拜单车、滴滴出行。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分享经济有个固化的认知:把盈余的东西拿给别人。比如说:我多一把椅子,让你一把。
2017年1月23日
其他

段永朝|看!这些打磨“认知”镜片的人~~

正常人的感知往往有一定的“盲区”,比如人的双眼水平视角是124度,人的听觉响度范围是0-140dB(分贝)。上述学者的哲学实验,简单说,就是通过目视场景的技术,让受试者“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
2017年1月17日
其他

段永朝|向鲍曼致敬

我立刻需要声明的是,大家千万别误会我在形容消费社会“行将就木”,它已成为僵尸了。恰恰相反。它已经赢了。消费社会不是理念,而是生活方式。它不但赢了,而且游戏结束了。我们已经完全身处其中,既怡然又自得。
2017年1月11日
其他

段永朝|Master重塑传统围棋

AI棋手进入了“在线”状态,意味着它并非如传统师傅带徒弟那样,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学习与实战在AI这里是合体的,但在人类棋手这里,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历程,才能进入“有意义的实战”。
2017年1月7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七幕:梵高的耳朵

段永朝:梵高我觉得他就是个苦命孩子,当年如果听老爸的话,好好当牧师,就没事儿了。但他不行,干不了,老是暗自流泪,一肚子苦水儿,在这个世界上,他高兴不起来,除了坐在画架前。
2017年1月5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六幕:“我不退场!”

我对“我不懂艺术”的所谓“声讨”初衷原本就是想讨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何种情况下不具有说“我不懂艺术”的道义自由(谦虚的不算),或者说知识分子对艺术的关注是否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义务。
2017年1月4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五幕:“精神分裂的气质”

最后一段“当艺术不再被视为模仿,而是艺术家的自我创造时,其后果会是什么。”这种简单的两分法归纳是相当有问题的,相当不符合实际的。说这话说明他的艺术史知识并不充分可靠。我只冲这话的理,绝不管他罗蒂的名
2017年1月3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四幕:被玩儿坏的世界)

举个例子:比如“我是流氓我怕谁”,当年的痞子文学即是如此。这种句式,背后的文化思潮,其实是贯穿于整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被父辈称为“垮掉的一代”对父辈的信念完全丧失兴趣。他们要与一个时代告别。
2017年1月2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三幕:火攻?机攻?)

季小枫:羅一,比如我在798经常能看见在里面干活儿的民工围着一个作品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人们对他者的主观期待基本上都会落空,期待的满足多半是因为被期待者的需要。所以,没有什么是应该被抱怨的。
2016年12月31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二幕:“鸡同鸭讲”)

季小枫:(转发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家丹柯.格尔里奇《艺术何为?》一文,并评论说)文章有点长,昨晚粗读一遍,给我的技术-艺术观念多少降了一点温。无论如何还是一家之言,还是很想听听各位大咖的深思。
2016年12月30日
其他

断裂与连接:艺术与思想的碰撞(第一幕:“后天”是个什么鬼?)

羅一认为,艺术有三个功能,一个是现实,“艺术家首先是人,他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说艺术承载思想是被误解了点的。最早的艺术发生学是天人合一的。人是器物。”羅一在多年前就提出“道、意、思、情”四条支柱。
2016年12月29日
其他

段永朝:“认知重启”课程参考书单129本

【注:结合课堂讲述,如果给一个最小阅读书单,我的建议是优先阅读这10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人类简史/黑色雅典娜/伊西斯的面纱/千面英雄/确定性的终结/复杂/人有人的用处/清教徒的礼物/说中国】
2016年12月28日
其他

阳明山未来学社“明天之后”专题会议速记

因为第一部分他花掉了太多的时间,所以第二部分讲得匆忙而又紧凑。在我听来,路平其实不是讲“格命”,而是在讲“命格”,或者“命被格”的悲惨境地。只不过他谈笑风生,荤素段子迭出,大家“开心就好”吧。
2016年12月24日
其他

段永朝|“未来30年”之我见(5):结语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么作不好玩儿,但没办法,作,还有一个语意,那就是胶着,大家彼此都被粘连在一起,没法不作。大家都知道有时候作起来很难受,代价高昂,但没办法,你不作,你就等着被作,那还不如自己作。
2016年12月23日
其他

段永朝|“未来30年”之我见(4)

索绪尔发现,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非“必然如此”,而且不是“一一对应”。这种对应似乎是任意的。庄子《齐物论》曾言:“万物无非一指也”,这“一指”的指称,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也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2016年12月22日
其他

段永朝|“未来30年”之我见(3)

当然,“解决”这个词语并不准确。很多问题其实不是被“干掉(即解决掉)”的,而是被“废掉”的。所以说,互联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降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来实现的(其实是降低人的重要性来完成的)。
2016年12月21日
其他

段永朝|“未来30年”之我见(2)

home,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命理对我们来讲,其实是一种嬉戏的状态,而不是寻求指路明灯的问题,它“不是个问题”,这个很重要。
2016年12月20日
其他

段永朝|“未来30年”之我见(1)

西方语境下“文明”的含义,就是“启蒙发愚,化成天下”的意思。东方也差不多(差在一个讲“文明”,一个谈“文化”)。最早的史书《竹书纪年》、《春秋左传》等,其实也是帝王将相编年史。
2016年12月19日
其他

在3画廊聊天小记

今天人们的“觉醒”已经有了一个名词,叫轴心时代。基本是西方压制东方(广义的东方)的过程:西方,秉持Logos理念的人,战胜Mythos的过程。一元论战胜二元论的过程。
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