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竺推广】院友专访 | 杨牧:寄深情于苍穹,盼满天星斗璀璨




已是深夜,杨牧院友和他的许多同事一样,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他们工作的刻苦与艰辛可见一斑。镜头前,他穿着一身干净整齐的蓝色工作服,严肃而又和蔼亲切,为我们缓缓描绘航天蓝图。



01

夯实基础,持戈试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访谈中,杨牧院友向我们指出学对坚实学科基础的重要意义。学校的很多课程让他受益匪浅,很多知识对未来的工作也大有用处。本科期间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一再强调课业是根基与源泉,学会时间管理尤为重要。他坦言,自己也曾面临绩点的“恐吓”。学生会主席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竺院课业压力也十分繁重,有段时间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因此,他花费许多时间来弥补课业的漏洞。回忆这一过程,他说:“面对竞争环境,你最大的对手永远是你自己。要想打破壁垒,首先要懂得合理规划时间,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其次,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往直前。勤奋加上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保证课内学业的稳定,为自己的持续发展助力。”


在学业上稳扎稳打的同时,杨牧院友尝试提高综合能力。在大一时,杨牧院友便参加了蒲公英杯创新创业竞赛,更是凭借此斩获了2004-2005浙江大学研究创新一等奖学金。这次竞赛,使他对实际项目运作有了了解,收获了跨专业的团队合作体验,认识了很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学长和老师,开拓了学科交叉的视野,接触到了更加真实的世界。“在大学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多尝试,多体验,方能全方位成长。”


爱国,是杨牧院友投身国防军工科研事业,筑梦大国重器的初心。回想竺老两问,他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很爱国,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行动上表达出来。随着学识的积累,他愈发地渴望回报祖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而投身于国防军工领域便是他最质朴而深情的表达。


杨牧院友生活照


02

十年磨一箭,今朝试锋芒


耐得住寂寞,才看得见繁华。正如杨牧院友所说,坐得了冷板凳,是航天领域最需要的品质。“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航天的技术研究,反反复复地经历着失败,又重新站起向前。”国防军工不是一个物质那么富足的行业,更多的,航天工作者能体验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当地震来临,卫星的遥感图像准确判断灾情,指导救援,挽救千万人的生命;科研人员攻坚克难,让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更精确地预判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大幅地减少经济损失。在这个领域上走的每一步,都能切实推动社会的发展,它带来的帮助是可以用数字准确估量的,它带来的成就感是脚踏实地的。


这个领域关乎国家利益,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所以需要我们秉持万无一失的态度。“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是周恩来总理对国防科技工作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其中,“万无一失”并不是指永远不出错,而是在任何时候把能够想到的问题都穷尽所能去解决杨牧院友回忆道,他们当初做通用通信协议,一个看似并不那么复杂的任务却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因为需要保证在它可以应对全部可以预见的失效模式。秉持万无一失的态度是解决“最大程度减少失败、控制损失”难题的重要密码。


航天是复杂系统工程,跨学科攻关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运行需要对有限资源封闭系统的机、热、电、磁、姿态轨道等进行完备的管理控制,涉及的专业至少包括机械、热能、动力、电气、通信、计算机、控制、可靠性等,事实上是非常典型的多学科融合最优化问题。而一群抱有同样信念的人通力合作显然比一个人埋头苦干更令人振奋。杨牧院友回忆道,有一次卫星测试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花了三个月才找到症结。能成功度过这段艰难时期,靠的都是队友之间相互的支持、鼓励。





2021年1月杨牧参与研制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定点成功



03

人生有梦,行于当下


望向浩瀚的天空,无数人的梦想凝聚于此,成为航天工作者是他们心中的无上光荣。他们渴望在航天领域做出贡献,又该如何坚守初心,找到进入航天领域的康庄大道呢?杨牧院友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低年级本科生,不太推荐专业书,可以与航天航空学院联系,了解、参与例如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和其他研究所组织的科研性质的部分工作,从实践中收获基础认知;对于高年级本科生,推荐阅读《大国重器》系列丛书,有助于结合本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有一定深度地了解真实世界里的工程。


道路选择和自我定位是我们在校的学生首先应该明晰的事情。这个阶段我们面临无数的可能、选择、诱惑,很多时候可能会不知所措,便跟风随大流,丧失了自我。世界越精彩,越要努力地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希望做什么,然后不遗余力地去达到心目中的自己。


夜空中,抬头望见闪亮的卫星高悬于暮色之中,在孤寂的夜晚带来光明,似明亮的双眼俯瞰大地,透过它们,我们仿佛看到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亦当不忘初心,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潜心探索。


专访现场(右上为杨牧院友)


往期精选

1.【竺推广】“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师生百天打卡共读党史活动总结

2. 竺可桢学院2021年十佳专业导师:古莹

3.【毕业季·竺人物】“神仙寝室”:携手并肩,顶峰相会

4.【竺资讯】喜报 | 竺可桢学院张帆老师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二等奖

5.【毕业季·竺人物】孙张诚:笃行致远,不负韶华

6. 竺可桢学院2021年十佳专业导师:王酉


图文转自“竺院院友会”公众号

文案 | 杨文静

排版 | 丁建蓝

责任编辑 | 危宇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