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访】吴浩斌:数载科研弹指过,不染纤尘是初心
人物介绍
吴浩斌,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双专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15年4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7月加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小米青年学者资助。
从事微纳米结构及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催化等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高比能二次电池和含能小分子电催化转化。近年在Nat. Energy, Science Adv., Nat. Commun., Matter, Chem,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130篇,引用超过30,000次,H-index为82。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际知名材料化学类期刊Matter和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编委,Chem青年编委。2022年6月,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十佳专业导师。
守其初心,追求真理,他是躬耕材料化学领域的青年学者;鼓励创新,正确引导,他是尊重学生兴趣想法的良师益友。他始终怀有风云之志,在国内外求学任职中取得斐然成就;他支持学生敢想敢做,担任竺可桢学院专业导师尽职尽责。
初次见到吴浩斌老师,我们就被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深深感染到。说明来意后,他很乐意同我们分享十余年来自己求学与科研的经历;在融洽舒适的氛围下,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吴浩斌老师在国内外的珍贵时光。
兴趣催人进,初心得始终
“物华时变更,兴趣日相续”,当问到吴浩斌老师为什么选择能源纳米材料这个研究方向,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这是始于天然兴趣。
采访中的吴浩斌老师
“我本科是化学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对新材料的化学合成以及在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大二暑假进入了当时复旦化学系系主任唐颐教授的实验室,唐老师课题组在分子筛等功能材料合成和催化应用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和丰硕的成果”,在交流中,吴老师坦率地同记者们分享了促使他研究这一方向的契机。但兴趣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引子,促成吴老师最终研究方向选择的因素是多元的。从主观角度上说,这是结合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点所在来决定的;从学科发展的客观角度看,这是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动态发展驱动的。
兴趣为科研埋下一粒种子,而初心是支撑吴浩斌老师一路求学的重要原动力。他讲到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重的人,尤其喜欢看科普类读物。而科学研究的本质也是不断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最开始是好奇心驱动,你对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你去找到答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吴浩斌老师这样解释着初心的含义。
吴浩斌老师与实验室同学的合影
除此之外,吴浩斌老师还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技术去改变这个世界。如他所说,在坚持探索的过程中,自然会接触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这样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和氛围会促使自己制定目标并不断突破科研道路上的艰难困阻,由此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
以尊重为体,以沟通为道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成功学子的背后离不开导师的悉心帮助与指导,这也是竺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与初衷,那导师制和一位好导师能给予本科生的好处与帮助具体体现在哪方面呢?针对此问题,吴浩斌老师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吴浩斌老师指出,导师制实际上就是学校在学生培养层面通过不同的渠道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本科生专业课的学习安排和生活上的问题,有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来负责;而涉及到一些比较长远的人生规划时,本科生导师则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
“亦师亦友”是吴浩斌老师对于导学关系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学生跟随导师的学习科研实际上是一个互相成长,互相反馈的过程。因为在日常相处中,同学们与导师交流分享问题对科研项目的推进来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与导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会愿意去分享问题,也才有了后续交流的机会。而正是秉持着这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吴浩斌老师才能够成为这样一位桃李天下,春晖四方的导师。
吴浩斌老师带记者们参观实验室
除了在科研上的研讨,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吴浩斌老师的态度也是充分尊重。他同记者们分享了一段在担任竺院导师期间的难忘经历。他指导的第一个竺院学生曾萌生过在研究生阶段更换专业方向,申请经管类专业研究生方向继续深造的想法,并咨询吴老师的建议。吴老师与该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充分了解该学生的想法后,鼓励学生在交流互鉴和自我探索中确定内心的选择,作为导师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支持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可为其后续深造撰写推荐信。经过与吴老师的探讨以及后续多方面的了解,这名学生感觉在相关专业深造更适合自己,最终前往清华读研。谈及这段经历,吴浩斌老师感慨万分,“因为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为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觉得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作为导师都会给予大力支持。”他对学生意愿的尊重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从小父母就不会过多干涉吴老师的决定,这种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深深影响了吴浩斌老师的育人观念,并在他与学生的沟通中持续发挥着作用。同时,吴浩斌老师认为,一个人愿意为自己下决心去做一些重要的决定,然后全力以赴地为这个决定去努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和品质。在这决定与选择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收获成长。
生活中的吴浩斌老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专业知识作为科研的一个基础性元素,是科研金字塔承重的底端。大一大二的本科生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欠缺,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呢?对此,吴浩斌老师给出了一条很实用的建议——学好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会决定你们的上限。”如果学生在本科期间没有及时将一些艰深的专业课程内容理解消化,那么就会存在一些遗留问题;而这些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很可能会成为其在将来专业科研发展上停滞不前的关键原因。因此,吴浩斌老师认为,在大一大二打基础的阶段,科研只是锦上添花,它本质上是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助力。本科生最重要的还是专注当下,将时间与精力投入专业课中将核心课程理解参透。
生活中的吴浩斌老师
当被问及是怎样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时,吴浩斌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很多同学在和导师初次交流时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我一般会跟他们简单地聊一下,鼓励同学们自己先选一个点去了解。如果说没有很好的想法,会给他一两个建议让他先做做看,做的时候觉得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就继续做下去,如果说不感兴趣,或者是兴趣有改变也可以去调整。”吴浩斌老师支持有明确想法的学生的意愿,而对于暂时迷茫缺少方向的学生,他更加希望学生们能够去深入了解这个专业并逐步萌生自己的见解。同时,吴老师强调了拥有专注的一段思考对于科研人的重要性。只有用一段时间去专注地深入了解一个领域,你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有收获。如果对所有的东西都浅尝辄止,最终是很难学到实际知识的。“要学会甄别信息和适当放弃一些部分,很多时候只要follow your heart就好了。”吴浩斌老师笑谈到。
采访接近尾声,吴浩斌老师再次叮嘱学生勿忘初心,重视选择。科研上,他永不停歇,探索奥秘,即使可能寻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吴浩斌老师仍然矢志不渝地寻觅真理,追求真相;教学中,他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担任竺院专业导师期间,吴浩斌老师凭借自己平等的教学态度和渊博的专业学识成就了诸多抱负不凡的竺院学子。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吴浩斌老师是一位学者,同时更是一位教化学子的师者,从教多年,他仍饱含热情,心怀期待,等待着更多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到来。
吴浩斌老师和全媒体中心记者的合影留念
2021级竺可桢学院导师制已经启动,最后让我们听听吴浩斌老师给同学们的寄语吧!
往期精选
竺可桢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采访 | 吴禹璇 邵柔怡 廖一勰 李晟榕
文案 | 吴禹璇 邵柔怡 祝志杰
排版 | 祝志杰
摄影 | 李敏亦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余跃洋
审核 | 林一威 顾小雨 周盛廷
部分图片来源于导师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