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专题采访】第二辑:栖遑未是终点,策定方显意义
送走春风,迎来灿阳。春夏学期的时光将至尾声,忙碌于学习科研和学生工作中的同学们也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周。
许多同学或许有这样的烦恼:大学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应该怎样平衡日常学习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呢?为此,竺可桢学院全媒体中心的记者们邀请了三位有着不同经历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经历。
人物档案
高明合,2017级混合班本科生,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浙江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热心公益,受支教经历启发设立313寝室助学金,曾担任多项学生组织工作。
王云舒,2021级公管英才班本科生。竺可桢学院学生会第22届文艺与体育中心干事与第23、24届主席团成员、竺院青马领培班第十四期副班长与第十五期副班主任。
韩越,2022级混合班本科生,混合2201团支书,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干事。
01
盛夏且将至,芒种杏便黄
对王云舒来说,在不同学生组织间的工作经历令她收获良多,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她在竺院学生会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在这之前,王云舒总是习惯于一个人工作。然而,一次毕业晚会的举办经历让自己改变了这种看法。出于疫情期间的健康安全考虑,原本计划在室内举办的毕业晚会改为在玉湖六七幢之间的室外场地进行。由于活动时间在晚上,策划筹备时需要考虑到在生活区举办晚会如何减少对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干扰,此外还有场地审批、活动宣传等,这就要求学生组织里所有人都配合起来,齐心协力完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分工合作,积极应对情况的变化,让她看到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而正是这点点星光汇聚成了整个部门的星辰大海。
“当整个活动落幕,灯光打在我们工作人员的身上,大家一起合照的时候,我确实感觉到:这是一个我的家,我的家人们一起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仍能从王云舒在讲述时的只言片语感受到她对于学生组织的深厚感情,那个一年一度却又很特殊的毕业晚会让现在的学生会主席得到了蜕变性的成长。
2023年竺可桢学院毕业晚会工作人员合影
王云舒(二排右六)
学生工作离不开与人的接触,在交谈的过程中三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沟通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明合和我们分享了他在贵州支教时的经历。不同于在学校内做学生工作时面向校内师生相对包容的氛围,在支教工作中的高明合,与人交流是更为谨慎的。在支教过程中和其他老师还有学校管理层、地方政府沟通的经历锻炼了高明合的社交技能,并且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境遇。除此之外,支教也促成了313寝室助学金的设立。在贵州支教时,高明合就曾资助过班级里的同学;而后校友会一篇关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的推文让他坚定了这颗设立寝室助学金的决心。联系室友,四人一拍即合,2022年9月起在浙大教育基金会老师协助下,高明合与室友共同设立“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助学金”,资助来自西部地区、有困难的浙大学生。正如高明合所说,“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高明合(一排正中)在支教的最后一课
在贵州支教期间,团队里的老师们开设了很多有趣的课程,而高明合则是选择教授羽毛球课程。这不仅能够给同学们活动、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让高明合有了更多和学生们接触的机会。“通过羽毛球兴趣班,我得以和全校不同的学生交流、沟通,我听到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们的困惑。”有了这样的机会,高明合所在支教团成员们也更好地了解了支教地和支教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支教团的工作进行一些修补,让他们的育人工作变得更加普适、有效。
02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当然,对于身兼多项工作的同学来说,学生工作与课程学业的冲突乃至于不同学生工作之间的矛盾都是巨大的考验。谈及此处,高明合认为我们要在做好“支线任务”的同时把握住自己当下的“主线任务”。对他自己来说,就是要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平衡好自己想做的各项公益活动。
混合2201班同学共同前往绍兴参观周恩来祖居
韩越(一排左二)
韩越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讲到当几项工作与课程学习任务堆在一起时,自己很容易感到烦躁。随着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平衡的方法。既然冲突难以避免,那就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有些活动分配工作的时间比较早,就可以先提前通知下去,为后面的事情节省时间。另外,可以关注相关网站和公众号,了解往年活动的举办时间,这样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活动到眼前了才手忙脚乱开始准备。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合影
韩越(二排右六)
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很多大学生的必修课,“摆烂”固然需要避免,“内卷”也绝非可取之道。诚如作家吴淡如言:“勤奋与松散必须保持平衡,生活的天平才不会歪斜”将重心放到眼前所做之事,力求将每一件小事都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我们常说,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永远没有“套用公式”这个选项。有的同学热衷于学习科研,有的同学钟爱活动交际.....人生丰富多彩,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尽一切努力将之做好,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03
初心不染尘 聚散仍从容
为什么做学生工作?做学生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是想寻找朋友,或许是想提升自己,又或许只是单纯觉得“好玩”。无论故事的起点是什么,无数机缘巧合还是将我们聚在了一起,踏上了学生工作的道路,并一步步将青涩和期许打磨为成熟和责任,于服务他人中提升能力,于忙碌奉献中获得成长,逐渐充盈起来,拥抱日渐剔亮饱满的自己。或许未来,站在某个时间节点的路口不经意间蓦然回首时,你会恍惚间明白,那段青春里的学生工作早已融入了血脉,所学所知远不止形而下的技能和工具,它们充盈自己的过去,建构了自己的现在,成为未来无比亲切的怀恋。
王云舒在第六届长三角高校荣誉学院青年交流论坛上发言
2023-2024学年,王云舒选择在学生组织中继续留任。对此,不少同学都好奇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她也在本次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在这里收获到了一份爱,我也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在这里我们做着不同的工作,但都是为了让竺院变得更好。我们想把这份帮助给我们的下一届,这是学生组织中我所感受到的最大意义。”正是在集体生活中的温暖,让许多像王云舒一样的人选择继续奉献,选择传承温暖。
高明合(二排右一)参加竺可桢学院社会实践
高明合在谈到对学生工作的感受时说:“通过今天的采访,我想借‘浙大竺院人’的公众号平台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件事:大学生活中,在学习之外,学生工作也好,志愿服务也好,是有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大学生活可以去选择、去尝试的。我们要打破框框条条限制的道路,走出自己赖以生活的舒适圈,永远记住生活的不确定性是一切希望的来源。
采访现场合影
春去夏至,光阴轮转,学生工作中的角色也在变更替换。尽管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一起,做不同的事情,但请怀同一片初心,记得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去感受大千世界的每一缕暖阳,去拥抱灿烂生活里的每一份美好。
往期精选
1.家长观礼邀请函 |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暨荣誉证书授予仪式欢迎您!
2.【社会实践】关于选拔竺可桢学院学生赴酒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3.【竺涯共语 | No.68回顾】午餐沙龙: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心理行为干预——记张锦涛教授专题分享
4.竺可桢学院举行第一期“教授学术小组”人工智能组导学进展组际交流会
5.【竺涯共语 | No.67回顾】严建平教授:走进大飞机的心脏——聊聊航空发动机的那些事儿
6.竺可桢学院举行第一期“教授学术小组”人文社科组导学进展组际交流会
竺可桢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采访 | 鲁新凯 徐夏颖
摄影 | 徐夏颖
文案 | 鲁新凯 危佳妮 李润州
排版 | 冯栩艺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徐夏颖 余跃洋
审核 | 林一威 顾小雨 周盛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