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涯共语 | No.73回顾】导学见面会:经世以富国,求索为济民
❖
2023年8月8日,竺可桢学院第二期“教授学术小组”导学见面会通过钉钉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来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陈松年老师和张川川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会议由竺可桢学院学业指导中心金子淇同学主持。
嘉宾分享
陈松年老师作分享
陈松年老师是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引进的首位浙大青山讲席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主要从事理论与应用微观计量学研究工作。首先,陈松年老师从一篇论文出发,通过“少数族裔入学对城郊白人群体成绩的影响”这一现实的话题入手,向我们简单地展示了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经济学虽然属于文科,但是经济学研究却需要很多的数学知识,比如统计学和建模,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方程中的参数。陈老师巧妙地借助这篇论文,尤其是自己对于论文中公式的修正,从而引出了理论计算经济学研究的特点。有别于实证经济学,理论计算经济学往往不只着眼于某个具体的经济学议题,而是通过对特定议题下的变量选取、参数计算、模型构建和优化,以及公式修正等多种数理手段,打破政治经济概念和数理计算模型的藩篱,通过更直观,更具体的数字解释经济运行潮流之下的机制,从而解释当下,甚至预测未来。
陈松年教授学术小组欢迎希望有志于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对经济学浓厚的兴趣的同学前来联系。
张川川老师作分享
张川川老师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老师的研究方向则更偏向实证经济学。张教授提纲挈领,简要地介绍了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确定经济问题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参数,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求解,再根据现实修正答案。并简要地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成了三个方面:描述现象(是什么)、解释原因(为什么)和预测结果(会怎样)。而研究的重点则是落在要素的“因果性”上。随即,张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医疗、养老、教育、生育和就业问题研究,并用一个人的出生到逝去为线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研究方向上有哪些有价值的议题,从出生时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到长大后的补习班、学区房需求,到在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受到的待遇及其影响,如此种种,直到人的消逝。微观经济学就这么着眼于芸芸众生在时代大潮中的经济学角色,从他们的生老病死出发,希望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找到公共政策决策的方向,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张川川教授学术小组欢迎学习过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学习过或者即将学习计量经济学、有志于攻读经济学博士且较为勤奋的同学参与其中。
师生交流
在问答交流环节,同学们对两位老师所讲的内容表现出浓烈的兴趣,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积极和老师交流。关于如何判断一个经济学议题是否有价值,陈老师认为研究者需要具备较好的数据基础,同时对研究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储备。而对于如何使用自然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上,张老师认为人为的经济学实验浪费且有违道德,同时可能缺乏普适性,因而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存在开展的可能,而自然实验则往往来源于政策的冲击,因此需要研究者对当地的和此议题相关的政策具有较多的了解。
学生感想:
陈老师和张老师分别从具体案例和宏观认识上讲解了他们眼中的经济学,让我对经济学的分支及其研究内容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不仅明白了应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因果关系,也意识到经济学的内容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成长的。
——巴德年2103 索明宇
张老师说到的“我比较关心老弱病残幼的发展”与本期主题“经世以富国,求索为济民”相呼应,让我对于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在张老师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描述中,我理解了做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人社2201 车玉莹
对政策评估有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义,不管是选择导师还是深度参与项目,都会学到很多,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着眼当下,做好应该做的事。
——智慧能源2001 杨文静
交流互鉴,共话成长。此次“教授学术小组”导学见面会圆满结束。相信经过本次交流,同学们能够增进导学互动,明确学术初心,夯实科研素养,争取把未来的学术之路走得更宽、更稳、更实!
往期精选
文案 | 赵子铭
排版 | 余秋阳
责任编辑 | 徐夏颖
审核 | 林一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