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560条原创内容,这位医生为70余万头条网友讲解肿瘤知识
视频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端坐在诊室内,仔细翻看着女患者的报告单:“胃癌中晚期。”
听到妻子的病情,一旁陪诊的丈夫失声痛哭。“别哭,还有机会,你得先挺住。”医生一边安慰,一边给出治疗建议,“可以考虑先做化疗,等肿瘤缩小,再做手术。”
看到家属满脸不解,医生解释,不立即手术不意味病人已失去治疗价值;相反,他想借助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视频中的医生叫赵东兵,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医师。行医30多年,类似的胃癌、胰腺癌患者,他每年平均接诊数百位。在病人和家属眼里,赵东兵温和耐心,解析病情专业细致,愿意和患者平等对话,是可以带来心理慰藉的好医生。
2020年5月,赵东兵把诊室搬上今日头条,开始在头条号@医咖道 上发布坐诊视频实录。视频里,赵东兵延续着惯有风格,将各类肿瘤的治疗方案娓娓道来,为患者和家属分析利弊。他希望公众通过视频正视肿瘤,了解疾病,减少恐惧,“没病的懂得防病,生病了知道如何规范看病,少走弯路。”
如今,超过74万粉丝跟着他学习肿瘤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耐心、专业、通俗易懂,是评论区里的关键词。
01
最真实的肿瘤门诊
55岁的赵东兵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行医30多年,有一件事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多年前,一位身患胃癌的远亲来北京看病,赵东兵建议他先化疗再手术,家属当场接受了。两个月后,患者女儿说家人担心肿瘤扩散,父亲已在老家做了手术。但术后恢复不好,食欲减退导致体能下降,再也无法化疗。“不到半年,人就没了。”听到这个消息,赵东兵又气又悔,懊恼自己没将优先化疗的原因向家属解释得更清楚。
自那以后,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坐诊时尽可能仔细地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所有疑惑。
“手术切除了胃,吃下去的食物还能消化吗?”“化疗如果效果不好,肿瘤反而长大了,再手术还来得及吗?”在消化道肿瘤门诊,这些是患者和家属最常提出的问题,赵东兵几乎每次都要花上七八分钟讲解一遍。
他还尽可能让病人多表达。有时一次诊疗下来,病人说的话比医生还多。“听他们说出疑问,我才能给出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通常情况下,一位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医生一上午能看四五十个号。赵东兵留给每位患者的时间更长,一上午只能看完20多人。
工作中的赵东兵
两年前,一位朋友旁观了赵东兵的出诊过程,觉得这位医生“很不一样”:他和患者、家属对话时平等、友好,就像在唠嗑;他还会详细介绍治疗方案,甚至打听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给出性价比最高的治疗建议。朋友建议赵东兵把诊疗实录拍成科普视频,可以让更多人学到癌症知识。
起初,赵东兵有些犹豫,担心泄露患者隐私。但他看到一些营销号介绍的肿瘤及治疗知识并不专业,甚至有患者被误导,错将胃炎当成肿瘤医治。而自己的门诊实录或许可以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情绪、明白就医流程。对患者来说,总好过轻信医托。
2020年5月,赵东兵征得医院许可,开始在头条号@医咖道 上发布坐诊视频。每次拍摄前,他都会同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看对方是否同意。让他意外的是,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愿意拍摄——有人想借视频或录音记清医嘱;有人希望通过视频,更准确地传达病情。
赵东兵的头条号个人主页
截至目前,@医咖道 已发布380余条门诊实录视频。每条视频中,赵东兵都会耐心、专业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今年9月5日的一则视频里,一位病人家属前来求医。家属说,母亲得了胰腺癌,在当地医院检查时被当作胃炎治疗了几个月,病情有恶化趋势。
赵东兵看了病例单,认为做手术有些困难,“早期检查时,手术成功的几率是50%,现在只会更低”。他建议先做化疗,缩小癌症的病灶,等身体条件好一些再手术。
家属有些着急,追问能否进行靶向治疗。赵东兵说,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一般不作为一线治疗,目前应首先考虑化疗。此外,靶向治疗前,必须先做基因检测,临床上的有效人群并不多,“能做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几率10%都不到。”几番商议后,家属决定采用他的方案。
除了详实的病情分析,赵东兵有时还会询问患者的家庭情况。因为肿瘤治疗周期长,花销大,普通家庭很难承受。作为医生,他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在一条视频里,他劝一位68岁的胰腺癌患者回山西老家治疗,“一来经济上能负担,二来家属照顾更方便。”
02
治,不如防
赵东兵在科普视频中为网友消除“小病不断,大病不犯”的认知误区
03
安慰的作用并不弱于治疗
在赵东兵看来,医生最难的不是给出治疗方案,而是在事关生死的问题上引导、安慰患者和家属。视频中,有的患者已经问了很多问题,临走前,赵东兵仍不忘叮嘱一句:“我12点之前都不会下班,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来问我。”
在门诊,不少家属是哭着来的。遇到这种情况,赵东兵会让家属先哭一会,情绪平复后再交流病情。有的人知道自己或家人得了癌症后,第一反应经常不相信诊断结果,接着是沮丧或愤怒,有的病人甚至会抵触治疗。赵东兵会对他们慢慢劝说,“医学再发达,我们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治愈。对肿瘤医生来说,安慰的作用其实并不弱于治疗。”
在今年7月的一段门诊实录视频里,赵东兵判断一位身患胰腺癌晚期的女患者已经不治,生命至多只剩下3个月。此前的一年,她共经历了四期化疗和十三次放疗,后来病情恶化,神志不清。前来问诊的患者儿子后悔自己没在母亲确诊之初就决定手术,连连自责“我来晚了”。赵东兵安慰他,因手术风险过大选择保守治疗,是人之常情,“你们过去一年所有的治疗都是恰当的,对你母亲来说,并没有遗憾。”
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医生的话至关重要。同样一句话,以鼓励方式说出来,病人听到的感觉很不一样。
今年4月的一则视频里,一对内蒙古母子赴京求医。赵东兵判断母亲是胰腺病变,已转移到肝脏,属终末期,已顶不住任何治疗,只能尽快找一家医院输液,维持生存。对于这个结果,儿子难以接受,额头抵在桌子边上说不出话。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