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骨灰的人:跑遍台湾20座灵骨塔53座乱葬岗,只为一句“回家”的承诺

今日头条 2023-04-06



时隔74年,田发春终于回家了。


3月29日,他和妻子葛秀贞的骨灰被并排安放进北京朝阳陵园的一座墓穴。墓前,儿媳轻声嘱咐:“爸,妈,今天给你们找了新家。爸可能还不习惯,没关系,好多亲人都在这儿,以后你们一块聊天、喝茶,慢慢会熟悉的。”合上棺木,她放声痛哭。


1948年,23岁的田发春以空军部队文书士官的身份前往台湾,从此一去未返。3月27日,他的骨灰被装进抖音寻人(原头条寻人)志愿者刘德文的背包里,从台北飞回北京。


3小时20分钟的飞行,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乡。离开时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如今已是卧病在床的古稀老人。回家这天,只有儿媳和孙子田念春早早守在机场,给他送来后辈的第一次跪拜。


这一幕,刘德文太熟悉了。过去20年,他护送过200多位老兵的骨灰返回故土,最多时,一年在台湾和大陆间往返29趟,被称为“灵魂摆渡人”。每把一位老兵的骨灰交还到亲人手上,他都会在心里默念:请保佑我帮更多在台同胞回家。


田发春安葬后,刘德文为他的墓碑系上红绸

01

 “愿有一天相聚,心才能不冷”

田发春的一生,曾有两次“纠正”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1948年。接到赴台命令时,上级示意可带家眷。当时,儿子田科仅八个月大,妻子以为丈夫出差几天就回来,便未一同前往。不料,田发春一去便没了音信,妻子独自将儿子养大。

田发春(右)年轻时与友人的合影1981年,北京家中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打开一看,竟是田发春托友人辗转寄回的家书。阔别三十余年,获悉彼此还活着,且都未组建新家庭,田发春和妻子开始了漫长的通信。田发春寄回的每一封家书都以“秀贞我妻”开头,诉说着思念与亏欠。其中一封写道:“这里没有家乡那么冷,但我心中冷,但愿有一天相聚,才能不冷。”第二次是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田发春决定回大陆与妻儿团聚。返乡前一晚,他却在上街采买伴手礼时遭遇车祸,抱憾离世。那年,田发春的孙子田念春4岁,对于爷爷在大时代里经受的风雨,他一无所知,只隐约记得,“有一回好像说谁去世了,大家都很悲伤。”长大后,田念春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正是素未谋面的爷爷起的,“希望我一直念着他。”

田发春在家书中为孙子取名“念春”工作后,田念春托台湾的朋友帮忙寻找爷爷的墓碑,始终没有消息。2020年10月,终其一生没有等回丈夫的奶奶去世。临终前,她嘱托儿孙,将骨灰撒到家旁边的公园小湖里。但田念春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先留着奶奶的骨灰:万一找到爷爷,好让他们在地下团圆。2021年5月,田念春偶然看到关于头条寻人(现抖音寻人)志愿者刘德文的新闻报道,“看到他帮助了那么多在台老兵落叶归根,我就觉得有希望了。”他立刻向台湾的朋友打听刘德文的联系方式,很快得到了回音:“里长(刘德文)说没问题,一定会把你爷爷找出来。”

02

“背骨灰的人”

在台湾,刘德文是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里长,相当于大陆的居委会主任,但不属于公职人员,也不拿薪水。

在祥和里,很多独身的大陆老兵被安置于此。17岁那年,刘德文与父母哥哥一起搬到这里,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当地的一家银行,业余时间义务帮老兵们打扫卫生。2001年祥和里改选,他成为里长,连任至今。

刘德文称老兵们“伯伯”。只要有空,他就帮伯伯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03年4月,一位叫文开发的老兵请刘德文回家喝酒。第一杯高粱酒下肚,伯伯开了口:“里长,有件事可以拜托你吗?我87岁了,如果我死了,可以把我背回家,葬在我父母的坟前吗?”

刘德文心头一动。每年春节、清明、中秋,他都会看到老兵们往各自家乡的方向祭拜,泣涕如雨。分离多年,很多老兵与家人早已失去联络,即使知道亲人在哪,贫病交加的他们也不愿回去成为家人的负累,只寄望于在死后回乡。他当即握住文伯伯的手承诺:“没问题。”

半年后,文开发去世。次年3月,刘德文抱着他的骨灰从香港转机到长沙,再坐大巴回到文伯伯老家常德。文家在农村,后辈都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妹妹留守,刘德文自己掏钱,赶在清明前将其安葬在了父母墓旁。

那之后,越来越多的老兵拜托他送骨归乡。刘德文不忍拒绝,眼一红,心一热,“好好好,没问题”脱口而出。为完成承诺,他常常请假,后来干脆辞了工作,成了专职“背骨灰的人”。

在台同乡为逝去的老兵举办葬礼

渐渐地,“刘里长”的名声从祥和里传遍台湾,又从台湾传到大陆,他开始接到大陆的来信,拜托他帮忙寻找老兵的下落。

老兵们在台湾的后事几乎都由朋友或志愿者操办,坟墓分散各处。且早年台湾实行土葬,很多墓地年久失修,成为荒山野岭。为找到一个个被亲人挂念了一辈子的名字,刘德文跑遍了台湾的20座灵骨塔、26个寺庙、53座乱葬岗,拍下6000多个无人祭拜的墓碑。

2018年,刘德文了解到今日头条开启了两岸寻亲项目,想借助科技力量更高效地找人,便申请成为寻人志愿者。日常,刘德文会将自己掌握的老兵讯息和工作日常发布在头条号@头条寻人 和@劉德文里長 上,期待有缘人的回音。五年来,刘德文与头条寻人(现抖音寻人)项目合作,已成功帮助110多位老兵落叶归根。

刘德文的个人头条主页

03

 

“再偏一点就没命了”

2021年5月,田念春找到刘德文,说当年同乡寄回的讣告中提到,爷爷葬在嘉义县中辅乡的“顶六净园”,但地图上查不到,当地的朋友也未听说过。

隔天,刘德文便从高雄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嘉义,挨个向当地人打听顶六净园。问三四十岁的年轻人,都没听说过;五六十岁的人,也都摇头;去乡政府查资料也一无所获,工作人员说那可能是个私人墓园,没有登记在册。他只好打道回府。

但刘德文不死心,整理完心情再次出发。既然年轻人不知道,就找老者。来回几趟后,终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伯给了他想要的回答:你说的墓园就在那个山坡上。

刘德文顺着伯伯手指的方向找去,却发现山坡上的野草已长至一层楼高,完全看不到墓园的踪迹。他找了根棍子,拨开野草往里走,走了近6个小时,才看到一块墓碑,但上面并不是田发春的名字。

刘德文在荒废的墓地中收集老兵信息

回到高雄,刘德文反复研究田发春葬礼的照片,从礼仪车上找到殡葬公司的电话打去,那头说号码已经易主,所幸新主人刚好认识殡葬公司的老板。他又按照那人给的号码打过去,终于确认:田爷爷的墓碑就在山坡上,上面所刻的“田发祥”其实是田发春二哥的名字。原来,当年他还没毕业,以哥哥的身份去参军,并用这个身份在台湾生活了一辈子。

此后,刘德文不断往返于高雄和嘉义,去山坡上清理墓园并寻找田发春的墓碑。

时值7月,天气闷热,进草丛中五分钟就大汗淋漓。过去,刘德文曾在寻找墓碑途中中暑过七八次,妻子担心他,几次请假陪他。田念春也劝他:里长,等天气凉了再去,我们等了这么多年了,不急这一时。但刘德文不肯放弃:答应你的,我一定会做到。

比这更危险的情况他也经历过。2018年,他在荒山里寻找一位名叫杨祥贵老兵的墓,不小心摔进了被野草覆盖的深坑,“当时只觉得疼,沿着长藤爬了上来”,继续在乱坟中寻找,终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墓碑。

下山路上,疼痛越发剧烈,呼吸变得困难,他去医院挂急诊,一查发现断了两根肋骨,还擦伤了脾脏,医生说“再偏一点就没命了。”

废弃的陵园杂草丛生

为了让顶六净园尽快露出来,刘德文使上了割草机,但草太粗太韧,机器也割不动,只好雇了四个工人,生生砍出一条路。2022年3月27日,在接到田念春委托十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刻着“田发祥”字样的墓碑。

从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田念春强装平静,告诉坐在沙发上的父亲:爷爷找到了。父亲愣了几秒,没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等田念春转身往里屋走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父亲的哭声。

田发春儿媳在落葬现场泣不成声

04

“只要背得动,会一直背下去”

田念春一直想给刘德文一些报酬,但都被拒绝。不仅如此,从寻找骨灰的路费、割草工人的工钱,到骨灰离台的各类手续费,再到往返机票,刘德文都一力承担。而且机票一定买两份,住宿必须是标间,“不能把长辈当作一件行李带回家,那是对他的不尊敬。”

起初,这些钱来自他在银行工作时的积蓄,后来全靠务农的父母支持。刘德文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村里谁家需要帮忙,父母还会出钱出力。父亲总说:“人穷没关系,心不能穷。”

长大后,他才明白:“一生中要多做有价值的事,就永远不会穷。”

刘德文在节假日前去看望健在的在台老兵

这份价值的背后,也有沉重的代价。一次送老兵骨灰归乡,返回台湾后,他才得知妻子流产了:因为他不在家,怀着身孕的妻子一手抱着四岁的大女儿,一手拎着重物,在楼梯上摔了一跤。

在女儿6岁、儿子4个月大时,刘德文又决定辞掉银行中层的高薪工作,全职为老兵服务。这次,一直支持他的妻子也觉得他疯了,提出离婚。两人吵了半年,又冷战了半年,最后刘德文说,你陪我一起把这位伯伯的骨灰送到山东,回来我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到了山东,老兵90岁的弟弟在村口等候,一见他们,便跪在地上磕头。老人握着他的手痛哭流涕:“里长,你圆了我们家几代人的心愿。”刘德文回头一看,妻子也在身后默默掉眼泪。回程的大巴上,妻子对他说:“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孩子们我来养。”

对家人,刘德文始终有亏欠。他每次出发去大陆的前一天,都会回农村帮父母做点家务或农活;返回台湾时,会给妻子儿女带点小礼物。

令他欣慰的是,女儿常常回家讲:“爸爸,校长今天又提到你了,说你做的事情很伟大,我好光荣!”儿子刚上初中时,就主动跑去帮助同小区的老兵打扫卫生。

这些年,祥和里的老兵陆续逝去。从1970年代鼎盛时期的3800多人,到刘德文刚当选里长时的1800多人,再到如今仅剩下20多人。最多的一年,刘德文参加了120场葬礼。尚在人世的老兵中,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96岁。“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他们都送回家乡”,刘德文说。

不过,刘德文今年也57岁了,身体不似从前硬朗,一个骨灰坛重十几斤,全程背在胸前,肩和背感到吃力。但他说,只要还背得动,会一直背下去,等到背不动了,就把这份事业和这只背包一起传给儿子,“已经跟他说好了。”

装骨灰的红书包是刘德文在十几年前买下的,尽管团聚背后有太多泪水,但他觉得“能回家就是喜事”。


往期回顾 

 

找到生母后,他成了一名头条寻人志愿者

295万网友“云护送”跨省转运,只为圆他的心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