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莫斯科去!
photo by Laurel Burch
契诃夫的作品,以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而闻名。他一生留下许多经典作品,《三姊妹》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中,契诃夫塑造了玛莎、奥尔加和伊里娜三姊妹,她们天性善良、极富涵养,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渴望。父母死后,粗俗、凶恶的嫂子主宰了家中的一切,她们怀想着莫斯科美好的日子,但是那种日子已经遥不可及,她们感受着生活的不如意,有着不尽的悲哀和深深的痛苦,但是,对生活、对未来她们始终充满了期待。
契诃夫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一名医生,他不仅擅长病态心理剖析,还能对人物复杂而细微的心理透视,他善于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 ,发现存在于人类精神的戏剧性 。有人说 ,契诃夫创造了“抒情戏剧” ,他的作品中最打动人的,是剧中人们对于生活的执念。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生活环境和自我之间的疏离,与今日生活相通。
以下分享8部不同版本的《三姊妹》,一起感受舞台上不同又相似的生活。
01
Stage director: Konstantin Bogomolov
Set Designer:Larisa Lomakina
Lighting Designer:
Larisa Lomakina, Ivan Vinogradov
康斯坦丁·博戈莫洛夫近年来凭借一系列备受争议的作品,成为莫斯科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三姊妹》中, 呈现一场了一场相对他不同以往、“安静”的表演。演员们被吊顶高的屏幕所包围,在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远处观察不到的细节。这版“三姊妹”中不会有象征意义,不会有抽象,也不会有哲学意义。这将是非常具体,极其平凡的,首先是在情感上平凡的普通人的故事,直逼人的心灵。
02
Stage director: Simon Stone
set designer: Lizzie Clachan
Lighting designer: Cornelius Hunziker
西蒙·斯通以他的方式重写、更新、“质疑”了这部契诃夫的经典剧本。三姊妹,奥尔伽、玛莎和伊莲娜也从沙俄时代的某个外省小城,“搬”到了21世纪瑞士地一栋现代别墅中。传统契诃夫的对白亦被颠覆改写,话题也围绕着美国大选、难民危机、ISIS展开等等展开,却依旧保留了原作的核心结构:剧中人物无休止地谈论着她们的希望、幻想,以及数不清的想法和见解。但这一切最终却被证明不过是滔滔不绝的空谈。
“契诃夫的剧场总在戏剧发生之前和之后的几分钟。这并不是说他的戏剧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发生在其他地方,我们看到的是他戏剧的前奏。“西蒙·斯通曾如是说。
03
Stage director:Timofey Kulyabin
Set designer:Oleg Golovko
Lighting designer:Denis Solntsev
克里亚宾的《三姊妹》,在舞台上被“禁声”了,准确的说,是换了一种语言——手语去呈现。手语具有一中自然表现力和戏剧性,手语呈现的《三姊妹》中,角色紧张地把手伸向高处、愤怒地殴打他们的胸部、轻轻触摸对方的手掌,时而沉默,时而发出叫喊。手语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力。就像乐谱,场景由声音和噪音组成的。能听到屋子里吹来的风,尖叫着候鸟,游行队伍随着音乐前进。这是一场感官盛宴,正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些感官,也将所有其他感官都提升了。契诃夫的潜台词似乎从舞台上更赤裸直接的被体现出来。
04
Stage director:Yury Butusov
Set designer:Alexander Shishkin
Lighting designer:Alexander Sivaev
尤里·巴图索夫具有爆发力和感染力的舞台表演塑造能力,使他颇受年轻一代的喜爱,持续活跃在世界最前沿的舞台之上。他的《三姊妹》与大多理解不同,他近乎刻薄地嘲弄着剧中人的自欺欺人。真正主角既不是奥尔加、玛莎和伊莉娜,也不是其他某个人物,而是对世界对人,对心灵与情绪的传递。如他以往的作品一般,这部《三姊妹》依旧充满诗意的,且不是以真实感而是以旋律和节奏的发展为指导。四个半小时地演出中,呈现的是完整的世界中的某个侧面。
05
Stage Director: Karin Henkel
Stage and Costumes Designer:
Nina von Mechow
Lighting Designer: Voxi Bärenklau
亨克尔导演的《三姊妹》中强大的演员,巧妙的文学材料运用,引人注目的导演痕迹,预示着一种带着观众走更复杂道路的信心。三姊妹奥尔加、玛霞、伊莉娜离开莫斯科,远离那摊死水,而过往依旧像噩梦一样困扰着她们。依旧是契诃夫笔下的《三姊妹》,她们依旧在谈论着心中的莫斯科,而陷入绝境的僵局该如何被打破呢?半张面具下隐藏的是三个女人复杂的内心。
06
Stage Director: Benedict Andrews
Stage Designer: Johannes Schütz
Lighting Designer: James Farncombe
本尼迪克特·安德鲁斯将《三姊妹》置入一个极简主义背景之中,演员们虽身着现代服装,却仍暗示着原作的时代背景。但从根本上讲,这是一部非常纯粹且近乎自然传统的契诃夫的剧本排演。但出色的演员表演和干净利落的行动梳理以及呈现,使演出鲜明生动。安德鲁斯的排演不是对文本的挑战,而是进一步挖掘文本中与现实的共鸣。
07
Stage director: Susanne Kennedy
Stage designer: Lena Newton
Lighting designer: Rainer Casper
苏珊·肯尼迪试图解放这对姐妹,并建议改变看法:如果时间是周期性的,而我们却一遍又一遍地过着生命中的每一刻,那会怎么样?在尼采中,永恒轮回的观念意味着时刻准备着,或者是绝对的肯定。也许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可能涉及到完全不同的影响。尼采问,如果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生活被无休止地重复一样,我们是否会做出其他选择――如果我们受到控制未来的欲望的影响,而不是解放的欲望的影响。未来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尽管“三姊妹”都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舞台上的命运好似陷入轮回的时间齿轮。
08
Stage Director: Robert Wilson
Stage Designer: Robert Wilson
Technical Director: Robert Wilson
罗伯特·威尔逊被称为“美国的,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锋戏剧艺术家”。在他广泛的职业生涯中,还担任编舞、表演者、画家、雕塑家,影像艺术家、音响和灯光设计师。 视觉形象一直是威尔逊的首要关注。一如他的风格,他的《三姊妹》不只讲诉着契诃夫笔下的故事,也从舞台的色彩、配乐、动作、灯光、服装传达着他对世界独特的认知。
曹禺读完《三姊妹》曾评价:“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是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 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伸展,却那样抓牢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
《三姐妹》的故事并没有将我们带往何处,也并没有将我们带往时间的终点。在契诃夫创作这部戏的时候,他正患肺结核,生活中充满了停滞的不愉快感。而我们不但看到三姊妹深刻的苦闷,更看到在这停滞的生活中孕育的希望。
“生活是艰难的,它对我们中间许多人是昏暗的、无望的。但是应该承认,天边已经亮了,生活变得完全明确的日子已经不久了。”
点击图片 阅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