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想到我们的外滩源,居然也是电影源!”

上海黄浦 2023-09-25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30周年。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今年同时也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诞生110周年——1913年9月,一个叫郑正秋的潮汕人和合作伙伴张石川一起,自编自导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无声电影,拍摄地就在今天外滩源附近的香港路上。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郑小秋、沈浮纪念碑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揭幕。



6月11日下午,距离香港路咫尺之遥的黄浦区虎丘路27号,一场主题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纪念活动在此举行,这也是中国中福实业集团和社区晨报联合举办的生命书屋“人生读书会”第四场,主办方将一组充满怀旧色彩的老电影海报和老报纸广告搬到现场,并采用圆桌论坛、数字科技等方式,追溯中国电影的过去,展望中国电影的未来。

 

走近郑正秋丨重现中国电影拓荒者们的真实影像


1913年,有感于家乡潮州地区妇女地位低下,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等社会现象,24岁的郑正秋自编自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据该片另一位主导者张石川后来回忆:“我和正秋所担任的工作,商量下来,是由他指挥演员的表情动作,由我指挥摄像机位置的变化——这工作,现在最没有常识的人也知道叫做导演,但那时却还无所谓‘导演’的名目”。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我们要致敬这些中国的第一代导演,他们是真正的拓荒者。”活动特邀嘉宾,上海艺言堂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顾晓东感慨地说。


“第一部中国制作的电影《定军山》出现在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电影工业发轫于上海。”另一位嘉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则对郑正秋参与发起的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影戏学校评价很高——巧合的是,这两大上海电影的重要历史地标,同样发端于外滩源附近的贵州路上。


1923年,郑正秋参与编导了明星影片公司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这部电影一经公映,即引起轰动。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国大小影院都在放映着这部电影。而又是整整十年之后,又一部他所参与的影片在上海乃至中国引起轰动——1934年春节,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演郑正秋编剧导演、胡蝶主演的有声影片《姊妹花》,并创造了当时的票房纪录。


在纪念“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的人生读书会观影环节,活动参与单位“慧想·元宇宙”双空间社区书院将郑正秋的《姊妹花》等老电影作了3D手段的特殊视觉呈现,让现场观众有了一次重新体验欣赏中国早期电影的机会。


走进外滩源丨以数字新科技畅想中国电影未来之路


110年前,郑正秋参与编导的《难夫难妻》由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投资拍摄。这家最初由美国商人发起成立于1909年的公司,原址就位于外滩附近的香港路1号,而《难夫难妻》的拍摄地,据考证就为亚细亚公司在香港路5号搭建的简易露天摄影场。



“我们日常所生活的地方,居然还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之一!”现场观众中,家住山北小区的一位居民表示,以往在电影里看到过无数关于外滩的影像,“但是没想到我们的外滩源,居然也是电影源!”



在万国建筑群间邂逅历史,在老电影海报中寻找记忆,在旧影像资料里致敬先驱……活动现场陈列了一批老电影海报及周边老物件,而讲述电影和生命主题作品的阅读大篷车也吸引了许多观众观展、阅读、打卡。



活动的沙龙环节,嘉宾们围绕上海电影的话题展开圆桌讨论,并与观众互动,共话早期上海娱乐空间与电影文化,分享爱上海、爱上海电影的集体记忆,中国中福实业集团生命书屋负责人李经衡就“数字新科技与中国电影未来之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活动以3D技术呈现旧电影,让经典光影再度流行,也让生命故事的讲述有了更多可能性,未来,生命书屋项目也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元宇宙与数字生命的结合。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外滩百年建筑变身当代艺术空间,在彩色玻璃穹顶下“陆上行舟”


2. 外滩音乐季、微醺市集轮番上演,黄浦魅力夏夜初体验



   JOIN 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