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收入超全国份额三分之一,他们还能更“火”一把吗?
三尺戏台舞春秋,一纸浓墨画城楼。但热烈精彩的场景并不仅限于此,在幕布后、舞台下,很多人对“长三角城市戏剧节”的举办抱有更深远的期待,希望借此吹响长三角文化演艺一体化发展的冲锋号。
沪苏浙皖,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往来密切。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文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演出票房收入占全国份额的37%。
第二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开幕至今,江苏省演艺集团推荐的昆剧《瞿秋白》无疑是最受戏迷关注的热门剧目之一。就在《瞿秋白》在中国大戏院上演前几天,主演施夏明凭借该剧一举问鼎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
2021年,江苏省演艺集团参加了以“红”为主题的第一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这两年,集团的主要工作就是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江苏精品剧目,用艺术精品讲述党的故事,用舞台艺术生动展示党的光辉历程。而《瞿秋白》是江苏昆剧近三十年来首部创排的革命题材现代剧目。”江苏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建锋告诉记者,除《瞿秋白》外,江苏省演艺集团近年来还创排了昆剧《梅兰芳》、京剧《沙家浜》、苏州评弹《大浪淘沙》《钱学森》等多部剧目。
亮眼成绩之下,夏建锋的眼光却投得更远了:“长三角城市戏剧节的举办,使沪苏浙皖得以拓展合作深度,未来我们可以借这个平台对剧目进行联合制作、联合出品,实现长三角地区联动效应。”
在夏建锋的构想里,沪苏浙皖四地能够针对已有的剧本尝试独立创排,实现同一剧目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并通过戏剧节等平台进行同台竞演,驱动长三角演艺创新升级,积极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四地紧密协作共同制作优质的原创剧目,也是浙江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阿勇的期望。“在打造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一体化的过程中,上海一直发挥着引领、带动的作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周阿勇指出,联合创作有利于将地方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提升整体演艺市场的发展质量,逐步实现长三角区域演艺资源的流动与布局。
如何“借力打力”,打造“出圈”剧目?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红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近年来,宁波在剧目创排、人才培养、艺术产业、场团资源等方面,与国家大剧院等“国”字号合作联动,打造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剧目。
“宁波和上海血脉相连,上海就是我们的大码头,每年我们都有大量的剧目来上海演出,并且形成了常态化的演出机制。”林红特别提到,除现代甬剧《柔石桥》受邀参加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外,最新创排的舞剧《东方大港》也将在10月来到上海,这是国内首部展现大港这一工业领域现实题材的作品。
“宁波有着浓厚的港口文化,如何将有宁波辨识度的文化元素做成中国故事,仅仅靠宁波人自己未必可行,我希望通过长三角城市戏剧节这个平台,大家共同研发创作好的剧目和项目,并最终从这个平台走出去,让宁波在世界舞台上亮相。”
把长三角演艺行业从每个省市的“小圈”,走向三省一市的“大圈”,最需要的或许就是一个能汇聚长三角演艺资源的交易平台。而这样的平台,大世界就有。
在这座百年建筑的3楼“数字盒子”剧场,每当一出好戏落幕,数字产品就会即时生成,这也意味着该剧登上了“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随时推介给有购买演艺资源与产品意愿的企业。通过接驳这一交易平台,上半年举办的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云上采购大会,共有1228家参与企业达成意向总金额1亿余元。
未来,黄浦文旅集团计划将“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升级至2.0版,开通演员、编剧、导演等更多内容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品牌共创、效益共赢”。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中国大戏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