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前陈鹤琴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幼儿园,至今令人羡慕

2017-12-19 謙士德漢學塾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正能量传递灵魂平台

学习幸福  传播幸福  走向幸福

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感恩轉發分享

存好心  发好愿  說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

養正氣  學正法  篤正行  存正知  行正道

謙士德漢學塾

分享经典国学精粹 I 探索宇宙生命奥秘

投稿学传统文化的经历:qianshide2017@qq.com

民国时期被称为教育四圣者,其中三位都是基督徒。专攻乡村教育的陶行知(1891-1946)与委身平民教育的晏阳初(1893-1990),早年都在内地会宣教士开办的学校读书,之后更在教会大学和青年会的影响下信主。而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陈鹤琴(1892-1982),则是在中学时期就受洗信主。自美国留学归来,陈鹤琴创办了中国首家现代幼儿园,是中国现代儿童及儿童师范教育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人生观的改变

清光绪二十一年,陈鹤琴生于浙江上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六岁丧父,家道中落,小陈小小年纪就需要帮助母亲为人洗衣补贴家用。日常吃食不过冷饭泡开水,偶尔拌点麻油调盐,佐以萝卜干,就甘之如饴。冬日棉衣里白胖胖的虱子,和垂涎火腿蒸蛋而遭到的白眼,都深深刺激了小陈,使他意识到“人生非奋斗没有出路。”


之后入私塾开笔。虽然童趣盎然,但小陈自己算来,是“拜了四位先生,换了三个私塾,读了六年死书。”块头字识了几千个,书中之意却茫然不知。所继承的,大概是千百年帝制以来普天下穷书生所共有的人生观:显亲扬名。说白了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于是,当14岁的小陈眼看着姐夫当了自己的皮衣服和姐姐的首饰,凑够了35块大洋,送自己去杭州浸信会学校蕙兰中学就读时,心里实是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古人鸡鸣起舞,他就鸡鸣读书;勾践卧薪尝胆以自励,他就冷水洗脸以自警。朝五晚九,一枚学霸之星冉冉升起。于是在缺少小学课程的情况下,他四年半内中学毕业。


伴随他毕业的,还有人生观的改变。小陈在蕙兰第三年,受浸礼做基督徒,“把身体献给耶稣,” 承认耶稣是他的救主和模范。在他自己说来,是当别人把“小我”变成“大我”时,他却把“小我”变成“无我”。校长美北浸信会宣教士甘惠德(W. S. Sweet)在礼拜天讲道,台下的小陈总会与台上的校长一同擦泪。甘校长不畏艰苦,离家乡,渡重洋,来中国传道,使小陈体会到耶稣那种爱人的热诚和牺牲的精神,并由此在他生命里滋长。

晚年的陈鹤琴和孩子

影响深远的书

为了济世救人,小陈先后求学于圣约翰大学(被拉丁文折磨惨了)和清华大学。1911年,小陈考取了庚子退款留美的名额,在经历武昌起义、民国建元之后,开始了在清华的三年学习(没改大学之前的清华学堂大体是留美预备学校)。他们几十个基督徒一进校,就在美国老师的会客厅里开始做主日礼拜,又请多位美国老师带领查经。第二年,几个同学联合成立了国立学校内第一个青年会,即清华基督教青年会,小陈任干事。一方面带领同学归信真道,一方面用教育服务社会,来证明耶稣博爱的精神。


这一时期有三本感动他至深的书,勾勒出他此时的世界观: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和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第一本书引起了他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在这国家贫弱之际激起了他深刻的民族意识;第二本书则加深了他对个人成就的认识,总之是非奋斗努力不可。有趣的是他对《天路历程》的解读:小陈认为班扬是一个宗教革命家,反抗当时英国旧教的专制与腐化。这本书,成了小陈做人的指南。


如果说小陈在童年是想显亲扬名,中学时代是济世爱众,他的理想在留美之际则进一步细化为救国爱民,完成了从穷小孩到救国青年的华丽转身。

陈鹤琴发明的摇船

独特的幼儿教育

小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1914-1918),则直接影响到他日后在国内幼教领域的独特创举。以创办幼稚园而闻名的他,在霍普金斯则醉心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究其关键,多半是美国教授新颖而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得这个世界透过学科训练活了过来。这在陈氏日后的教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在幼稚园的课程设置上异常灵活,努力结合此时此地的自然和社会作为教学设计和课程组织的中心。幼稚园的教学方法也活泼多样,多采用游戏法、故事图画法、歌谣表演法,自述法、老师指导儿童自由阅读法等,力图给幼儿以活的教育。这恐怕和当年他钻山沟采集矿石、观察青苔和兰花、研究果蝇繁殖和青蛙变形有关。霍普金斯那种以科学归纳法试验研究进而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在取得真经的喜悦中五体投地。


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活教材成为贯穿小陈日后幼教改革的主线。他所成立的幼稚师范学校不仅继承了这一点,所用的教法更取自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的威廉·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克氏作为当时哥大最受欢迎的教授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他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然后给出参考书,在学生分组阅读参考书之后,在课上充分发表意见,各自批评砥砺,最后由他老人家总结检讨。


按小陈的话说,这种教法简直是兴奋剂,全班几百个学生没有不竖起耳朵绞尽脑汁的。之后陈氏训练幼师的课程,也照样分做观察实验、参考阅读、发表创作、批评研究这四个步骤,其中联系,一看可知。


陈氏在幼儿教育上重视儿童习惯的养成,则很可能跟他在留美生活中与一众基督徒相知相遇有关。陈氏认为,教育的一部分功效就是使儿童在个人卫生、品德、待人接物、游戏、工作、学习、智力等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到美国经历了孤独、自卑和失败的小陈,正是在这些基督徒身上看到了爱的习惯。当时在巴尔的摩(Baltimore)有三家人待他如同亲人,是可以随时去蹭饭的。这三家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其中的萨顿老太爷(Sutton)常常对他说,陈啊,这就是你的家,你只要想家了就过来。每次小陈去串门,老太爷都会摸出一把巧克力糖放在他的口袋,笑嘻嘻的说这是治“想家病”的药。


果然,每次总是想家而去,尽兴而返。另一家桃氏(Doyle)老夫妻则成了小陈的美国爸爸妈妈。每次去“爸妈”家蹭饭,桌布刀叉餐巾之类的活都是小陈负责摆放。有时去中国店买点酱油和面条给“爸妈”做酱油炒面,总能取得他们欢心。饭后一边聊天一遍同“姐姐”洗碗擦碗,其乐融融好似家中一般。同时,在美五年,小陈每年都要赶去麻省的北田(Northfield)参加暑期营会。听约翰·穆德(John R. Mott, 1865-1955)这一学生志愿宣教的灵魂人物讲耶稣大道,人生的意义,救人的工作,学生的使命,无一不使他受感动。

“活教育”思想

五四那一年,陈鹤琴回到中国任教。1923年,他在南京鼓楼头条巷自家住宅不足30平方米的客厅里办起了幼稚园,两年后开始对外招生,正式成为南京鼓楼幼稚园。


孩子们在这个近百年前的幼稚园里,生活多姿多彩:搭积木、吃野餐、采菱角……足迹遍布南京的历史自然景观。陈鹤琴自己设计的摇船、动物罗盘、彩色拼图等等,与如今相比毫不逊色。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提出“活教育”思想,与小学、幼儿园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加上他前十几年陆续发表的幼儿教育方面的期刊和专注,在20世纪40年代末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幼教体系。


如今涉及陈鹤琴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当我们纪念他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成就时,应当重视他作为基督徒的信仰身份,和他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月所执着的盼望与情怀。

陈鹤琴儿童教育语录(来自网络)


 ●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陈鹤琴


 ●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陈鹤琴


 ● 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陈鹤琴


 ●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陈鹤琴


 ● 何为“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陈鹤琴


 ●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陈鹤琴


 ● 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


 ●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陈鹤琴

注:本文多取材于陈鹤琴自述回忆录《我的半生》


近来幼儿园虐童案频发,先是上海携程亲子园,紧接着北京和河北的红黄蓝幼儿园接连爆出虐童事件。我们在短短几天内看到了太多人性的丑陋,很多家长都表示“恨不得一把火烧了这家幼儿园。”


什么时候我们的幼儿教育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家长们交着昂贵的学费,自以为给孩子找了个可以得到悉心照顾、接受科学教育的好去处,结果宝宝却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没了保障。


但你知道吗,将近一百年前,留美硕士陈鹤琴先生(1892-1982)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本土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陈老的办学理念,提出的“儿童观”,放在今天仍然是先进并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


图源:网易


儿童教育理应是一个满怀“爱”的行业。乱象频发的今天,从业者是不是应当深刻反思?看看陈鹤琴先生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是否应该深刻反思,并找回丢失的初心?




这个留学生不简单



陈鹤琴1914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于1917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多位名家,获教育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的陈鹤琴接受了时任南高师校长郭秉文的邀请,担任该校的教授。1920年改造为国立东南大学的南高师,是与北大齐名的著名高等学府。


图源:百度百科


在东南大学,陈鹤琴教授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课程,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作为知名教授,他一方面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自身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中国儿童教育奠基人,首提“儿童观”



1920年,28岁的陈鹤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一年,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在南京出生。于是陈鹤琴将儿子每天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坚持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


图源:纪录片《大师》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这样的记录一共持续了808天,生动描绘出一个中国婴幼儿成长的轨迹。儿子的一哭一笑、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一个神态,都成为了陈鹤琴研究的重要材料。


图源:纪录片《大师》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在对儿子近三年的观察和记录后,陈鹤琴写成《儿童研究纲要》,作为他在东南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的讲稿。次年,《儿童心理之研究》正式出版。在书中陈鹤琴提出的“儿童观”问题,是我国研究儿童心理、进行儿童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图源:纪录片《大师》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打破“幼稚监狱”的禁锢,办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



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无知却又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可言。


彼时的中国幼教事业也还是一片荒原。幼儿园大多是外国教会办的,孩子们所接受的都是西洋的一套。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办的幼儿园,也是外国化倾向严重,民族特点不明显,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尊重。


图源:纪录片《大师》中国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形容当时的幼儿园为“幼稚监狱。” 幼儿园普遍存在模式僵硬、不思进取的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与大自然、外界的环境接触过少,功课简单;教师也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陈鹤琴就深受一个人的鼓舞——历尽艰辛最终创立了黑人学校的布克·华盛顿。陈鹤琴从那时起就深感教育可以改变人,进而改变一个民族。


图源:Share America


中国人也应当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幼儿园。


陈鹤琴站了出来。


1923年,陈鹤琴的大儿子三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于是这年秋天,陈鹤琴在自己家中办了一所实验幼儿园。后来幼儿园名气越来越大,家里狭小的客厅实在容纳不下。他就和七个好友募集资金,在住宅隔壁造了房子,开始对外招生,这也就是著名的南京鼓楼幼稚园


图源:百度百科


日常教学中,陈鹤琴要求老师和孩子一定要平等。和孩子说话时,老师要蹲下、弯下腰来。


他提倡带孩子们“走出去。”所以幼儿园经常组织孩子亲近大自然、去天文台看星星、到江边看轮船,去火车站看鸣笛的火车。


图源:互动百科


陈鹤琴还鼓励兴趣教学,寓教于乐。他开创了最早的“木偶教学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孩子们一边吟诵着《木兰诗》,一边学做牵线的木偶。


鼓楼幼稚园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里程碑式的幼儿园。它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民主化与中国化的轨道。



幼教者当以爱为本



当年的鼓楼幼稚园总有一盏灯会亮到深夜,那一定就是陈鹤琴在给孩子们设计玩具。幼儿教育的工作繁杂而忙碌,但他都事事亲力亲为。陈鹤琴办幼儿园不为盈利,只是为了“理想中的教育。”


在他看来,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具有现代意识与素质的“人”,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注意从小教好。幼儿园应为儿童提供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


幼儿教育者肩负的责任可见一斑。


后来他去世了,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自己1935年写的一段话:“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发展。 ”




幼儿教育到底怎么了?



陈鹤琴去世82年至今,无数的幼儿园在中国的大地上满地开花,但我们仍然不敢说陈鹤琴墓志铭上刻着的美好愿望已经实现。


不说“身心全面发展”的愿景,一些幼儿园的教育甚至让儿童“身心全面受损”。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最近热议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也牵引出一批类似的案件。扎针、揪耳朵、辱骂这样“教育方法”触目惊心。


一些在台面上标榜“特色素质教育”而收费颇高的幼儿园,面对家长是一套,面对儿童又是另一套。


记者刘清微就曾卧底四家北京幼儿园,看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她告诉《人物》,在收费比公立幼儿园还高出两倍的“黑幼儿园“里,孩子们像难民一样哄抢食物。园方给家长看的菜谱有荤有素,每天不重样。但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实际得到的食物很少,饮食营养严重不均衡。她说,一个生梨在半个班里平分,每个小孩只能得到一片薄薄的梨。


纪录片《幼儿园》剧照


卫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刘清微说:“A园将床单被褥收在一个没有窗的暗间里,老师会直接踩在上面。有的孩子吐在床垫上,老师就拿水冲一冲,也不清洗,然后就自然阴干,上面还是有味儿。”


这些案件虽然只是极端事件,但我们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做表面功夫给家长看”的问题确实值得反思。



教育学学者刘占兰曾经在全国11省市幼儿园进行调查,她发现虽然这些幼儿园拥有良好的设施条件,但过分强调特色教育,注重形式多于真正陪伴、关注、倾听孩子。


陈鹤琴在近百年前发现的中国幼儿教育中“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与大自然、外界的环境接触过少”的问题,现在仍然普遍存在。大多数幼儿园虽然拥有完备的活动设施,但是孩子的活动机会却少。


不少幼儿园纷纷将“中英文结合”、“国际化”、“特色教育”等标语和理念贴在大门和墙上讨好家长,取代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做法可窥见部分幼儿园以吸引家长为中心,而并非以陈鹤琴倡导的以孩子为本。


除了拔苗助长,培养各种才能的特色教育,很多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还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安排大量课程。教育学博士程秀兰的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园每天安排的课程包含英语、计算机、舞蹈、钢琴、数学、拼音等,布置大量家庭作业,占据了学龄前儿童应有的活动、游戏、交流互动的时间。



尽管国家曾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试图禁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但却一直难以落实到每一所幼儿园中。


这种违背孩子天性的幼儿教育也不能只怪幼儿园。程秀兰博士发现,家长抱怨幼儿园教育给孩子太大负担的同时,又不满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不够多,不足够考入重点小学。


程秀兰博士了解到,尽管不少幼儿园和教师愿意科学、正确地引导幼儿成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但一些家长更希望迅速看到的显著教育效果。


幼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园方,还是家长方面,都是因为没有考虑孩子的真实兴趣和需要。这样的幼儿教育,只是成人世界欲望扩张的结果。




那么,三岁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学者刘占兰发现,在我国的现代幼儿园里,孩子们自由活动、自我表达、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时间严重缺乏。而这些问题正是三岁孩子需要的教育方式。


无论是世界著名的美国教育专家杜威,还是我国的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教授,都更认为幼儿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活动、交流和实践。


杜威认为,幼儿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幼儿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孩子的社会活动,也就是孩子与孩子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孩子们需要的是与人和自然接触、沟通,观察和体验世界和社会。


他的一句话击中我国现在幼儿教育的痛点:“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现代的中国幼儿教育应该撇去华丽的噱头,回归最本真的教育目标,也即上世纪初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儿童观”教育。一切以孩子为本,一句简单的话,乘载着中国幼儿教育百年的希冀。


教育史说


辞掉大学任职,他开创中国本土教育家建立现代幼儿园的先河。

陈鹤琴办幼儿园的初心很简单,那就是:想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实现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1982年12月30日,他以90高龄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志铭上刻下他1935年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最近接连发生的幼儿园丑闻事件,打击了父母们那脆弱的舐犊之心。不少家长似乎已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的教育。可是你知道吗?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曾出现了这样一位男子,他不被国人所熟识,可他的教育方式直到现在还熠熠闪光。他本是大学教授却甘心去做幼儿园园长,看过他的故事,今日会有多少人羞愧地低下头!


他,就是陈鹤琴。



青年陈鹤琴



01


从小立志济世救人,成绩优异曾赴美留学


1892年3月5日,陈鹤琴出生在浙江上虞百官镇,这是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


6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他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每天帮母亲替人洗衣服赚钱,而童年的贫苦,滋养了他谦和爱人、艰苦奋斗的品德。


8岁起,他开始读私塾,后到杭州、上海和北京求学,中国的贫弱、列强的入侵,让他逐渐认识到要做济世救人的事业,而“要济世救人,非有学问不可。要有学问,非读书不可”。


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他读书格外用功,1914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他原打算学医,可又觉得:要挽救积弱的祖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就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必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从此,他许下了一个宏大的志愿,那就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将自己一生都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先是在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后又进入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门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


1919年,27岁的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踏上了归国的游轮,接受时任南高师校长郭秉文邀请担任该校的教授。


1920年改造为国立东南大学的南高师,是与北大齐名的著名高等学府,是近代教育最早的策源地和中心之一。在郭秉文的招揽下,蒋梦麟、陶行知等一批留美学者相继到来,他们深受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影响,在校内大力推动新教育运动,举世瞩目。这使年轻气盛的陈鹤琴更感踌躇满志,开始实践他心中“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的远大志向。


在东南大学,陈鹤琴教授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课程,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作为知名教授,陈鹤琴一方面努力认真地实践新教育各种主张,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自身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他对学生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非常注重小事与细节。


有一次,他带学生到上海做学校调查,他与一个学生站在人行道上谈话,看见那个学生的裤扣没有系上,就走上前去帮他扣好,然后微笑地说:“这是一种对人的礼貌啊!”这个学生脸红了,从此将这件小事牢记心间,以后一遇到陈鹤琴,就马上将自己的穿戴审视一遍,终身养成良好的习惯。



02


拿儿子做教育实验,完成《儿童心理之研究》


1920年12月26日凌晨,随着一声哇哇大哭,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儿子的降世不仅带给他“初为人父”的喜悦,也为他观察研究儿童行为、心理提供了最佳途径,使他的儿童教育研究探向更深处。


他给儿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一鸣”。家是他的实验室,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而他的“成果”就是儿子出生之后的真实记录。他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拿来做教育的实验,追踪观察、实验,探索、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



初为人父


经过长达808天的观察实验,他用文字和照片留下十余本详细记录。根据这些一手资料他写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本土化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研究著作,特别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不但在1949年之前一直是权威著作,就是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陈鹤琴运用的儿童早期发展的追踪研究仍然被视为典范。


在陈鹤琴看来,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教学原则,首先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他们将儿童作为学习与创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的“填鸭”或“暖水瓶”。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为知识的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有些父母常常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


种种观点,迄今仍振聋发聩。



02


主张“要教育好儿童,首先要学会怎样做父母”


当时身处封建积习浓厚的中国,面对举国上下对幼儿教育的无知,他曾愤然说出:“父母对小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而在对儿子的观察实验里,他还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做父母的教育理论。


他说:“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难形成了。”他主张,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成效,要教育好儿童,首先要学会怎样做父母。


第一,做父母的必须晓得,孩子的身体是怎样的状态。只有清楚孩子的身体,才能使孩子得到适宜的养护。


第二,做父母的必须晓得,孩子的心理是怎样的发展。


第三,做父母的必须明白爱小孩的方法。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往往因为自己的成见,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样,于是什么残忍、暴躁等恶性也随之长大了。错爱固然不妥,溺爱更加不妥。爱,一定要明白爱的方法,才能把小孩养得好、教得好。


第四,做父母的要改正自己错误的念头。比如:小孩是一个小人,小孩是父母的财产,小孩子是错的,父母是对的。他说,要把小孩看作小孩,不可妄想缩短他做小孩的时期,不可剥夺他在小孩时期中应该享受的权利。要尊重小孩的人格,不可把他当做资产看待,自私的爱算不得真爱,惟独不自私的爱才能算得真爱。


第五,做父母要以身作则。做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所以父母教养儿女,一定要以身作则。在他看来,儿童虽小,却最不容忽略,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与天真。而惟有能好好教养儿女的人,才配得上做父母的资格。这样,不仅孩子得到幸福,父母得到安慰,社会、国家也就受到不少的利益。



03


辞掉大学任职,建立第一所“中国式”现代幼儿园


在儿子3岁那年,他开始为儿子选择幼儿园,可当时南京都是西化的教会幼儿园,他感到很气愤: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办一所中国式的幼儿园呢?


就这样,他竟然大学里的任职也不要了,干脆自己办起了幼儿园。他先是募集资金买土地,1925年,在住宅隔壁造了房子,开始对外招生,正式成为南京鼓楼幼稚园,同年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这也是中国本土的教育家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幼儿园。



陈鹤琴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南京市私立鼓楼幼稚园儿童活动室


在当时的中国,儿童教育还是一片荒原,他自己亲任园长创办幼稚园的做法,遭到了不少人的笑话:“一个留学生,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但他办幼儿园的初心很简单,那就是:想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实现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他这个园长是事事亲力亲为,布置园地,种植花卉,订制课桌椅,添置秋千、摇船、摇马、大小积木、沙盘等运动器具。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种上冬青,俨然是个小公园。鼓楼幼稚园都成为了周围市民的一个游览之处。鼓楼西面,许多低矮的小山坡更是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白天,他会和鼓楼幼稚园的教师,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着重观察,进行实验总结。


他的重要助手张宗麟曾回忆说:“每晚工作完了,我们常一起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在一个内心充满了热爱儿童、热爱这份教育工作的人心里,这真的是无穷的快慰。


陈鹤琴发明的摇船



04


不断做总结,认为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园开办过程中,他不断地对幼儿教育做总结,在他看来: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他相信,凡是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为有成就的人。幼儿园就是为儿童提供好的环境,使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提高儿童的智力与德性。因为儿童在家里所接触的人不多,有许多家庭因为过分宠爱,孩子到了七八岁时还是唯我独尊、毫不知做人的道德。要培养德性,非把儿童放在人群中不可。


有一次,他问一个孩子:“你曾看见过松鼠吗?”她说:“看见过。”他再问她:“有多大?”她举起两手的食指来在空中摆着,回答说:“这样大。”他又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她说:“在书上。”这让他感到哭笑不得。所以他规定自己的幼稚园,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到野外活动三次,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环境,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孩子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能力也愈充分。但是,不应事事随成人意思去做,团体教授不应用得太多太滥。他曾看见有些教师,不管儿童愿意唱不愿意唱,总要他们一齐唱,又比方游戏,不管儿童喜欢玩不喜欢玩,总叫他们一起玩。


他时常和幼稚园的老师们说:“我们办幼稚园究竟为什么?我们教育儿童究竟要教养到什么地步?什么技能、什么习惯儿童应当养成的?什么知识、什么做人态度儿童应当学得的?以上这几种问题,如果办幼稚园的都不去想过,或想过而不去研究,那么结果就只能是,幼儿教师们天天虽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成效,儿童也没有什么进步。而一般做父母的也不去督察督察。这种无方针、无目标的幼稚园,哪里能够真正教育好孩子呢?”种种观点,迄今听来仍振聋发聩!



晚年陈鹤琴与孩子们



05


开办幼儿师范学校,为中国化幼儿园培养教师和人才


从1923年到1939年间,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实践和探索越走越深。


他和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团体幼稚教育研究会,提出幼稚园要适应国情、采取小团体教学法、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课程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幼儿教师应当经过专业训练、教师是儿童的朋友等15条主张。


受当时的教育部委托,起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标准课程规范:《幼稚园课程标准》。


创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中华儿童教育社……


抗日战争期间,他又积极呼吁全社会在战争来临时先救儿童,并响应发起“国难教育”运动。


1940年,因为推动“国难教育”,他被汪伪政府列入暗杀名单,可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在教育救国的路上,甚至开始更全面地实践自己的理想。


他意识到,想推动中国化的现代幼儿教育发展,必须加快培养现代化的幼儿教师队伍。于是,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战火纷飞,活下去都难的情况下,他却排除万难开办了幼儿师范学校,为中国化的幼儿园培养教师和人才。他还创办了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也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公办幼儿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教学楼的命名十分有趣,均以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命名,可见灌注了他多少的心血和期盼。



坚定不移地走在教育救国的路上



06


深知教师职业有多神圣,坚持亲自教育学生


他深知教师这个职业有多神圣,所以,他亲自教育学生。他还总结了一套如何做幼儿教师的理论:


首先是,“我的仪容”。我的仪容已尽我所能使人感到可爱吗?


二是,“我的康健”。我具有由康健而产生的充沛的体力吗?一个老师的心理和精神都健康吗?


三是,“我的谈话”。在公开场合或私人谈话中,我的谈话能予人以良好的印象吗?使之值得作为学生的模范吗?


四是,“我的待人”。我能常对学生笑,而笑得颇有风趣吗?我能对学生讲话委婉而和悦、不过分地率直吗?我遇致怒之事仍能保持心平气和,以免学生的感情受伤吗?


五是,“我的职业”。我已研究过并且能遵守我的职业规律吗?我能体味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并且熟知它的历史吗?


六是,“我的学生”。我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并且建立相互了解、信任和尊敬吗?我对每一个学生有真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公平无私吗?我的教室整齐清洁吗?对于我的学生们是一个可爱的儿童之家吗?……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中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节选:


注重习惯养成

强健的身体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根源,因此陈鹤琴高度重视儿童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父母要对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做刻意的训练和培养。幼儿的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可以长久保存,成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对此,陈鹤琴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一位风琴师写了一张招生广告——未学过琴的,学费一元;学过琴的,学费两元。因为学过琴的孩子往往存有一些弊病,再学时需要去除病根才能教好,比不会弹琴的孩子教起来费劲。


要训练孩子拥有好习惯,父母们自己也一定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


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定的希望和憧憬。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是好事,但严格不代表严厉。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不可过度,过于严苛,更不可溺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尤其当孩子以哭泣、耍赖来应付时,父母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可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误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过去。


陈鹤琴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教育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既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又要有一个既定的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父母双方的教育要一致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在这一方面,父母必须做好沟通工作,统一思想和口径,万不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因此轻视父母。父母两人定好一套既定的标准,在孩子做得好时一起称赞,在孩子犯错误时一起配合教育和纠正,给孩子一个相对稳定和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如果父母两人本身教育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此一时彼一时,很可能导致孩子习得看人眼色行事、欺软怕硬等坏习惯。


陈鹤琴主张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他将毕生时间与心血贡献于中国儿童教育,“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陈鹤琴先生真正地做到了。


晚年时,后来回忆道:


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为个人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


1982年12月30日,他以90高龄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志铭上刻下他1935年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看看一百年前他怎么办幼儿园

今天的我们该羞愧至死

01

1919年,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从美国启程,辗转上海、苏州。一路上,他看到的是一片贫困景象。穷人们找不到生计,苦不堪言,“仅靠一个草棚过着非人的生活,路上要饭的也到处都是”。而他此行的终点,是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的陈鹤琴。他接受时任南高师校长郭秉文邀请担任该校的教授。


1920年改造为国立东南大学的南高师,是与北大齐名的著名高等学府,是近代教育最早的策源地和中心之一。在郭秉文的招揽下,蒋梦麟、陶行知等一批留美学者相继到来,他们深受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影响,在校内大力推动新教育运动,举世瞩目。这使年轻气盛的陈鹤琴更感踌躇满志,开始实践他心中“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的远大志向。


在东南大学,陈鹤琴教授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课程,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作为知名教授,陈鹤琴一方面努力认真地实践新教育各种主张,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自身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他对学生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非常注重小事与细节。


有一次,他带学生到上海做学校调查,他与一个学生站在人行道上谈话,看见那个学生的裤扣没有系上,就走上前去帮他扣好,然后微笑地说:“这是一种对人的礼貌啊!”这个学生脸红了,从此将这件小事牢记心间,以后一遇到陈鹤琴,就马上将自己的穿戴审视一遍,终身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年陈鹤琴


02

1920年12月26日凌晨,随着一声哇哇大哭,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儿子的降世不仅带给他“初为人父”的喜悦,也为他观察研究儿童行为、心理提供了最佳途径,使他的儿童教育研究探向更深处。


他给儿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一鸣”。家是他的实验室,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而他的“成果”就是儿子出生之后的真实记录: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09分生的;生后2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 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生后2点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经过长达808天的观察实验,他用文字和照片留下十余本详细记录。根据这些一手资料他写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本土化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研究著作,特别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不但在1949年之前一直是权威著作,就是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陈鹤琴运用的儿童早期发展的追踪研究仍然被视为典范。


在陈鹤琴看来,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教学原则,首先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他们将儿童作为学习与创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的“填鸭”或“暖水瓶”。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为知识的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有些父母常常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


种种观点,迄今仍振聋发聩。

陈鹤琴发明的摇船


03

为了孩子的成长教育,1923年,陈鹤琴开始为3岁的儿子选择幼儿园,可是当年的南京基本都是完全西化的教会幼儿园,没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这使他萌生了创办一所中国式幼儿园的想法。


想到就做到,陈鹤琴真的办起了幼稚园,自己亲任园长,聘请了2位教师,招收了12名儿童,10个孩子是东南大学的教师子女,包括他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两个日本孩子。幼稚园的场地却很有趣,就在鼓楼头条巷自家住宅不足30平方米的客厅里。


他办幼儿园不为盈利,只是为了“理想中的教育”,幼儿园名气越来越大,狭小的客厅实在容纳不下。于是,陈鹤琴和7个有共同意愿的好友成立了董事会,募集资金以购买土地,1925年在住宅隔壁造了房子,开始对外招生,正式成为南京鼓楼幼稚园,同年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这是中国本土教育家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幼儿园。


在《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中我们可以领略当时幼儿园的情形:


在鼓楼公园西边新村中,有几亩空地,满布着绿草短树,一所矮矮的平房,放着几多运动器械,玩具恩物等。早晨九时起草地上就看到儿童的跳跃,听到咿呀的歌声,还有二三位富有儿童性的成人,跟着一群一群的儿童跑;有时候带着几个儿童到附近田野、公园、市街上去;有时钟声一响,大家都到屋子里去做室内活动。这样要到下午五时以后,方才静悄悄地,只听到办公室里几个人开会谈话的声音……


陈鹤琴亲自布置园地,种植花卉,添置如秋千、摇船、摇马、大小积木、沙盘等运动器具,又订制课桌椅。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种上冬青,俨然是个小公园。这样一来,鼓楼幼稚园竟成为周围市民的一个游览之处。鼓楼的西面许多低矮的小山坡更是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


幼稚园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三次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上课。白天,陈鹤琴和鼓楼幼稚园的教师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


陈鹤琴的学生和重要助手张宗麟曾深情回忆:


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在一个内心充满工作激情的人心里,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


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开办基本实现了陈鹤琴创建一所新型的、中国式的幼稚园作为新教育思想和主张的实验园地的愿望和理想,它是中国本土教育家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试验中心。不仅如此,鼓楼幼儿园还实现了陈鹤琴“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的教育初衷。


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成功后,陈鹤琴继而在南京市幼稚园及燕子矶、晓庄等乡村幼稚园实验,以后又在上海实验。这些教育成就,让陈鹤琴被公认为是中国幼稚教育的奠基人。


晚年陈鹤琴与孩子们


04

在鼓楼幼稚园的开办过程中,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也逐渐总结出来,在他看来:


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


与许多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家强调“儿童本位”与“自由教育”主张不同,陈鹤琴并不认为,儿童自由与个性发展可以独往独来、放任或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他指出,像鲁滨逊孤居荒岛并不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相信,凡是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为有成就的人。


幼儿园为儿童提供很好的环境,使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提高儿童智力与德性。因为“儿童在家里所接触的人不多,有许多家庭因为过分宠爱,孩子到了七八岁时还是唯我独尊,毫不知做人的道德。要培养德性,非把儿童放在人群中不可。幼稚园虽然不是大的人群,但是,对于四五岁的儿童来说,确是一个适宜的人群,可以在这个人群中养成许多人类社会的德性。” 


陈鹤琴指出:儿童的性情与情感是从儿童时期陶冶、培养的。在幼稚园,音乐、图画、文学和儿童的实际生是培养儿童情感、道德主要途径。陈鹤琴特别提出在幼稚园开设公民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培养将来做公民的基础,因此可以养成种种合作的精神,爱护团体、爱护国家的精神。同时又可以培养公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砌成一个稳固的公民基础。” 


在陈鹤琴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具有现代意识与素质的“人”,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注意从小教好。幼儿园应为儿童提供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


陈鹤琴将幼稚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十三个方面:


(1)丰富儿童的经验;(2)有用的动作;(3)完美的环境;(4)检查体格及智力;(5)与家庭合作;(6)游戏化的教学法;(7)暗示性的教学法;(8)精密的辅导;(9)充分的预备;(10)美术思想;(11)医药知识;(12)和蔼可亲;(13)公允的态度。


晚年时,后来回忆道:


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为个人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


一百年后的今天,面对这个没有任何现代教育根基的学生,这个曾在选择学医还是学教育之间犹豫的青年,这个用勤学苦读毕业于世界最优秀高等学府的教育硕士,这个一生经历了战乱、动乱期间虽遭受了打击、迫害甚至生命威胁,但因为坚信“教育救国”而为中国幼稚教育工作终身的教育家,这个中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人和奠基人,这个写下了第一部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著作学者,这个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本土教育家创办的幼稚园的实践者,这个首创中国“活教育理论”的理论家,我们该有多羞愧?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平台好产品链接

醋意人生之初尝灵芝醋

謙士德创意:让您回归自然的叶子餐垫

公益片《致癌的日用品》:你所不知道的化学伤害

【謙士德有机干果】桂圆是个宝,可惜很多人不懂吃

【謙士德有机干果】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荔枝干

背诵是孩子的第一等功力 (大师们小时候是如何背诵的)

推荐一款学习利器,汇集【智然老师】讲课资料,便携好用!!!

新法宝推荐丨钛金挂牌·阿弥陀佛(金身)【成本价结缘】

謙士德漢學塾【2018年挂历】家和万事兴——传统文化系列

别光盯着山珍海味了!没吃过大王集小花生的,算过什么冬天啊!

【孝道村石磨面粉背后的故事】邢台这个村子要火了!千人齐聚,场面十分壮观...

2018《修行日志》:净空老法师书法+刘素云老师偈语+超萌小沙弥形象!美到令人窒息!

【诚招代理】布施、供僧、药店、医院、诊所、养生馆、美容院、按摩理疗店、微商、淘宝、微店、朋友圈,怎么代理-欢迎加入正能量团队来!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本平台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他公众账号等平台,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等平台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义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我们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悉皆回向此文的作者以及所有读者、分享者、转发者。

以上内容仅作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原作者辛勤付出,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协商解决或删除!感恩!合十!



❤️↓ 欢迎转发 功德无量↓❤️

福慧双修🙏🙏🙏身心安康

推荐一个结缘法宝的好去处:謙士德漢學塾微店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一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