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公房加装电梯吵翻天?“懂经老法师”教你装电梯,避免邻里战争

2017-11-21 上观新闻

住新村住公房曾是上海市民的荣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村房子变成了老公房

老公房里的居民也从年轻人变成了老年人

从7层楼爬一爬无所谓的年纪

到了腿脚不方便的年纪


摄影:李茂君



所以,很多老公房的居民都想装电梯

然而...

要让每家每户都同意安装是个难题

钱谁出呢?也是问题所在


小观曾经报道过:上海市中心某社区有一幢“超级老人楼”, 30户居民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4户,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7户,其余17户中60岁以上老人也很多。 


为了给楼里装上电梯,一位83岁的老先生已经奔走了6年,到了最后关头,还是卡在了底楼住户不同意这个问题上


那么老公房加装电梯,怎么做才好?

长宁有个加装电梯"能人工作室" 

众多老旧小区来取经


20多年老小区连装两电梯


三泾南宅小区建于1994年,属于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单元作为商品房出售。


小区大门位于武夷路,拥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个门牌号。


周家桥街道中五居民区书记黄丽飞告诉记者,三泾南宅小区是典型的老龄化小区,小区面积不大,但46栋居民楼共有1100户人家,居民总数达3025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小区人口1/3以上,80岁以上老人更是达到182人。


“重阳节发慰问品,人家小区从70岁以上发,我们只能从80岁开始发,不然发不过来。”


中五居民区书记黄丽飞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深度老龄化,让加装电梯在三泾南宅小区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去年7月,位于小区最北侧的一幢7层居民楼成功加装了崭新的电梯,并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的24万元政府补贴。


今年7月,小区里另一幢同等规模的多层居民楼也迅速拥有了自己的电梯,这让其他楼道的居民都开始羡慕这些能够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邻居们。


进入大门笔直往里走,三泾南宅第一栋加装电梯的居民楼就在最北侧的角落里,高7层的武夷路727弄21号。




记者在小区现场看到,21号的大楼外立面与其他居民楼无异,唯一不同的是,原本为楼道窗户的一侧被一栋灰色的建筑包裹,这就是加装的电梯井


走进居民楼,由于加装了电梯,因此一楼大厅的采光稍显不足,但基本不影响居民进出。记者发现,使用电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会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楼层。



小区第二栋成功加装电梯的住宅位于武夷路709弄1号,与早诞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号一样,电梯井依旧包裹在居民楼外,小区大门外同样铺设了坡道和玻璃雨棚。



记者注意到,每层居民楼与电梯井之间开设了窄窗方便采光,最重要的是,电梯井与楼道之间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实现平层入户。



居民上下楼方便多了!

这不但得益于政府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政策

更得益于社区内的一群能人


原来,这些能人不仅让自己所住的楼栋成功装上了电梯,还及时总结经验,自发成立了加装电梯咨询工作室,为社区内拥有同样苦恼的小区居民们出谋划策。


在政府部门的助力下,工作室如今注册成为了“慧加美”民非组织,


来自普陀、徐汇等外区的老旧小区也纷纷来取经,甚至有小区愿意全程委托他们,帮忙申请加装电梯。



75岁的李祥玉就是这样一名社区能人。



我们楼装电梯

总比买房省钱


今年75岁的李祥玉1994年起就在小区居住,但近两三年来他发现不少老邻居都盘算着到别处买新房,尤其是住在高层的居民。“年纪大了实在爬不动楼梯”是老人们的普遍担忧,这给了李祥玉很大的触动。


“所以我就带头鼓动大家,给我们楼装电梯,总比买房省钱。”


于是2015年6月,三泾南宅小区第一桩老公房加装电梯的征询启动。三个月后,区房管局正式立项,但直到2016年4月才开始施工,三个月后正式运行。


“加装电梯涉及计划立项、规划审批、房屋安全认证、施工许可、质量技术监督、竣工验收,流程非常复杂。”李祥玉说,虽然上海已经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申请所需的公章从46个减少至15个,但大多数居民仍需要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指导。


好在李祥玉本身就是做工程出身,拥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加上居委会干部的从中协调与沟通,加装电梯的意见征询很快获得了大多数居民的同意。


前后一年多的时间,2016年7月,李祥玉所在的楼栋成功加装电梯,而这也激发了小区内其他楼栋居民加装电梯的念头。


 

“看着身边这些先享受了电梯带来好处的邻居们,对其他楼栋来说是最好的宣传。”


中五居委会书记黄丽飞告诉记者,在李祥玉的帮助下,小区另外一栋楼因此也成功加装了电梯。目前,有近十栋楼在咨询加装电梯事宜,在46个门栋的小区内,占到了四分之一之多。



“工作室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的。”


李祥玉表示,自从小区两栋楼成功加装电梯后,不但有兄弟小区的代表前来咨询,还有不少外区的小区请他去分享经验,因此,在周家桥街道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一个社区工作室,主要为大家提供加装电梯的经验分享。


现在,自治联盟已经发展为由8名成员组成的社会组织,取名“慧加美住房咨询服务中心”,挂靠在长宁区老牌物业公司仙霞物业旗下。长宁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加装电梯咨询服务,以及代理工程、流程、预算测算等一系列加装电梯必经的程序。



走过一遭

才知不易


如果仅从技术难度上说,星火大厦的电梯加装工程可能比一般的老旧小区更难。因为先天设计的局限,导致电梯轿厢无法和建筑本身相连,需要在建筑外加装5层钢结构连廊,才能从电梯走到居民家中,因此,这也决定了星火大厦加装电梯的费用远远高出普通的电梯加装,总计180万余元。


按照“谁得益,谁付费;多得益,多付费”的原则,星火大厦采取了阶梯摊派付费的模式——3楼分摊10%,4楼15%,5楼20%,6楼25%,7楼30%。其中1楼与2楼是商业裙房,不在费用支出范围。这样一算,7楼的4户居民,户均摊派费用达112000元。“而普通的多层公房加装电梯在撇去政府补贴后,费用最高可能也就两三万元。”


面对这样的局面,以4楼居民朱明乐为代表的加装电梯小组心中有些打鼓。好在整个楼内的老龄化程度很高、居民加装电梯意愿十分强烈,加上整个工程设计、收费全部透明,大家都觉得比起置换房屋的麻烦,出这点钱能够大大改善日常生活,值。于是,方案获得20户居民的一致通过。因为有着工程管理上的经验,朱明乐被选为了项目跟进人,那年,已过七旬的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本以为进入到施工阶段总该没什么意外了,没想到的是,星火大厦这栋7层公寓的西侧楼道是居民出行必经之地,等到打桩机进场作业后,才发现居民没了出行之路。在居委会协调下,隔壁小区伸出了援手,为大厦居民临时开辟出一条通道,让他们借道隔壁小区。由于整个安装工程的特殊,需要现场打下11根28米深的灌装柱。如果场地充足,打桩机一周就可顺利完成。但因为空间狭小,每打下一根柱子,打桩机都要挪动一下位置,如此反复,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才完成灌装柱工程。


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当电梯于今年春节正式投入运行后,楼内的居民无一不拍手称快,而前后跟进3年的朱明乐直叹:“太难了,但也太好了!”电梯投入使用后不久,7楼有个居民突发疾病,拨打120后,被电梯直接送到救护车上,大家更是频频点赞,“这部电梯装得太及时!”


此后,朱明乐也成为附近一些小区加装电梯前上门取经的“老法师”。对于这些小区提出的各种问题,朱明乐始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走过了一遭,才知道不容易,因此更愿意用自己一点点经验帮助他们。”


巧合的是,无论是李祥玉所在的中五居民区,还是朱明乐所在的星火大厦,都属于长宁区周家桥街道,正因为来自街道层面的支持,目前所辖小区中已经成功加装了3部电梯,还有1部正在施工中。



人情问题成最大难题


“政府无法包办所有事,但开个好头、搭好平台是政府的分内之事。”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伟荣坦言,如今政策瓶颈和资金缺位已不是老公房加装电梯的首要难题,“统一老百姓意愿才是最难的。”




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中就对加强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提出了指导,明确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居民楼加装电梯。但目眼下在上海,加装电梯依旧遵循“一票否决制”,需要整层楼居民的同意。


今年67岁的陈红阿姨居住在武夷路709弄1号6楼,她告诉记者,自己居住的这栋居民楼在征询加装电梯意见时,本应分摊加装成本的一户居民表示自己不需要使用电梯,因此拒绝承担费用,因此其他住户经过协商,决定根据楼层高度按比例分摊这一部分成本,使得电梯能够按期开始施工。


武夷路709弄1号居民陈红


“居民愿意体现高风亮节当然好,但每个小区、每栋楼的实际情况都不同,的确并非每位业主都需要安装电梯,矛盾点也经常由此产生。” 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业科科长王嘉俊表示,由政府主导,善加利用社会组织和社区能人,无疑能够为解决“人情难题”增加说服力。


王嘉俊告诉记者,从加装电梯政策明朗化以来,他们共对21件计24部电梯的立项申请进行了批复,仅2017年,就办理了12项立项批复。目前,整个长宁区共有4个项目8部电梯加装完成(其中一部等待竣工验收)。


 “从中不难发现,居民们加装电梯的意图越来越强。”王嘉俊说,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好事,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因此,电梯是否能够成功安装,居民意愿是否统一是第一步。只有拥有这样的基础,李祥玉、朱明乐这样的社区能人才能有发挥的余地。他向记者表示,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搭建平台,把有经验的能人聚集在一起,为那些确有需求的小区提供经验与智慧,帮着一起促成电梯加装成功。


周家桥街道在“李祥玉们”身上看到民间能人在解决社区难题上的潜力,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门针对居民区难点痛点解决问题。


每一桩成功的案例,都为有需求的人增添了一份希望。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新闻晨报

相关作者:舒抒、李芹


你或许还想看↓↓↓

老公房电梯梦碎,全因底楼反对!该少数服从多数还是“一票否决”?

华山路“老人楼”装电梯6年不成,全因底楼反对,网友为此吵翻了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