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岁男孩教唆10岁女孩“文爱”?母亲愤怒控诉,B站回应来了

2018-03-13 上观新闻

如果你有个10岁的女儿

如果你发现

有人唆使她“文爱”(文字做爱)

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


近日一篇帖子在网上热传,一位“心痛不已愤怒不已的妈妈”控诉了B站的一位UP主不断引诱自己的10岁女儿做各种不良的事情,从而导致母女之间对立的情形出现。


由于这位妈妈选择了报警,且其他用户的不断投诉,目前该UP主已经被封禁,3月12日,哔哩哔哩做出了官方回应,表示会在在团中央权益部的指导下,设立青少年维权站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引以为戒,多和孩子交流,别让孩子在成长路上迷失了方向。



通告全文



昨日(3月11日)我们收到用户举报,称b站用户(id:科里斯)对另一位青少年有极其恶劣的言论及行为。我们立即对事件进行确认,现通报如下:


第一,B站坚决反对任何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言论和行为。一旦发现,B站一定将依照社区规则从严处理,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目前,我们已在第一时间对用户“科里斯”的账号进行了永久封禁,同时对网友反馈的相关内容进行筛查和下架。


第二,涉事双方可能均未成年,出于对青少年的引导、保护和教育,我们正积极联系涉事方监护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解决问题。


就这一事件,我们与共青团中央等机构进行了密切交流,研究更为妥善的处理办法。我们计划在团中央权益部的指导下,设立青少年维权站,主动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自护教育和法律服务,从源头上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请广大用户相信,作为平台方,我们将尽全力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工作。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这位单亲妈妈的发帖(有所删减)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可能自己比较开明,所以在孩子接触网络方面,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如果迟早都会接触,不如在我的教导下,让她早点接触,以后也就不会沉迷了(单方面)。


半个月前,我突然发现了女儿的不对劲,经常半夜在我睡着之后偷拿我手机玩,早晨醒来手机会在她枕边。我就开始慢慢留意了,10岁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一切都有可能。我不反对孩子对异性有好感,但需要正确的引导,毕竟我们是单亲家庭,有好感也是属于正常。


3月8号那天早上,孩子去上学,我让她把手机给我,她表现得非常抵触,让我不得不更怀疑了。当天我确实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就是看了孩子的QQ。孩子QQ是我帮申请的,当时想着虽然我和她爸爸离婚了,但孩子是可以和爸爸联络感情的。我以前从来没看过,因为毕竟是孩子的隐私,我要尊重孩子。


在我看了孩子的QQ之后,我彻底的愤怒了:一个15岁的初中生,B站认识的一个UP主,和我女儿在QQ里老公老婆喊得火热。这不是重点,他们也许闹着玩,正确引导就好了。重点是,这个男生居然让我女儿学文爱陪他一起玩,还让我女儿给他买白丝袜,让我女儿养他。我是真的愤怒了,我女儿还小不懂,你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女孩和对方的聊天截图


在冷静了2个小时后,我找到了这个男生。对此他给出的解释就是玩玩而已,说我过激。



据这位妈妈讲述,那名up主把对话发到了B站,一度引来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怼她,评论里说家长看孩子QQ侵犯隐私权,甚至还教唆女儿离家出走、自杀。


为了把孩子从迷途中及时拉回来,这位妈妈给10岁的女儿写下了一封信,希望她能理解母亲的苦心:



事件在网上曝光后激起大量网友愤怒,目前涉事UP主的id被封,B站已无法查到涉事UP主的相关内容。网上流传着据说是这名up主的致歉声明:


目前最新消息是,妈妈表示,在自己的很多好友轮流来跟女儿聊天交流后,女儿已经懂得了自己的问题,“昨天第一次和我说了对不起,也第一次敞开心扉和我交流了,我确实也做得不够好,也反思了自己。”




然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未经他人允许偷看他人的信件、聊天记录等都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人。


有心理老师建议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

要注意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家长最好是经常与孩子沟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长是关注、关心他的,他在家里是最有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有愿望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维度是地点。除非孩子提出有很隐秘的话要跟家长私下里说,一般不宜跟孩子关起房门严肃对话。在那种情景下,孩子一般会有被审讯的感觉,因而,最好是在家里比较宽松的地方,一家人坐下来,轻松地说说话、聊聊天,既能融洽气氛,又能从中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第三个维度是内容。轻松活泼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学校生活、社会见闻、家庭建设等,这些内容能活跃家庭气氛,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深度会有很大的发展,关注现实社会、关注自我价值等方面精神需求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讲述父辈们的人生经历,阐明你的人生哲学,探讨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等。


第四个维度是沟通的态度。家长最好是感同身受、心平气和。父母要把自己当作孩子,去感受他的感受,体验他的体验,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同时沟通时一定要先心平气和,如果孩子出现了某些很让人生气的问题,家长最好将问题先放一放,等大家都比较冷静的时候再解决。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IT之家、@哔哩哔哩弹幕网

作者:棱角 等

微信编辑:大白


你或许也想看↓↓↓

血溅路口的米老鼠、开颅的爱莎公主....让孩子看这些视频?家长你心也太大了!

被性侵的孩子向妈妈倾诉,竟等来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有多脏?

请放过孩子!不止作业帮、小猿搜题…竟有约1/4学习类App涉黄?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