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司里吃剩的外卖往哪丢?马路上垃圾分类谁来管?车站医院走一圈,小观发现→

胡幸阳 巩持平 上观新闻 2019-11-23

再过20天

7月1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正式施行


此前,关于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情况

小观已经进行详细介绍


详情戳↓↓↓

小区垃圾投放点太少,要增加!但没人肯放在自家门口,怎么办?

市民疑惑:粽叶竟是干垃圾?定时定点扔垃圾,加班族怎么办?

想定时倒垃圾,难道要专门请假?政协委员:“垃圾分类是从不方便开始的”


除了各个居民小区

那些人流集聚的公共场所

垃圾分类开展得如何?

 

医院


医用垃圾向来严格管控

生活垃圾成为新的挑战


  • 医院里垃圾分类是一项常规工作


6月6日14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病房污洗间中,着统一蓝色工作服的张阿姨正坐着休息。她刚把分好类的四大袋垃圾拎到专用电梯口。不一会儿,电梯门开了,同样穿蓝色衣服的王师傅和三个绿色垃圾箱一同出现在面前。王师傅麻利地把垃圾袋扔进不同垃圾桶,再下楼运至固定回收点。


这样逐层收垃圾每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配餐室、污洗间、门诊大厅根据需求不同,也都配备了不同功能的分类垃圾桶。但医院环境的特殊性让这项任务更艰巨。“病人家属有时候跟我们吵,为什么要用这种小事去烦他们。我们没办法,每天挨个到病房里收两次垃圾,再自己做好分类。


王师傅乘专用电梯逐层收垃圾。巩持平 摄


  • 病人的入院通知里已有垃圾分类内容


院方介绍,每位病人在入院时都会收到一份入院须知,须知中最近加入了垃圾分类的内容。此外,宣传栏、展板、大屏幕……垃圾分类的宣传在医院随处可见。每个病区的污物间还安装了红外感应垃圾分类提示器,一旦有人经过,提示器便会自动播报,提醒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大厅,正对入口处的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显示屏下方放置了一个可回收物及干垃圾的“两桶式”垃圾桶,但显然,垃圾并没有被送到它们应有的去处:纸张、矿泉水瓶、果皮,在两个垃圾桶中均能找到。


瑞金医院的垃圾桶 巩持平/摄


高校


配置到位的硬件被辜负

扔垃圾从不看桶上的字


  • 没有垃圾分类的条件和习惯


一名女生拎着整袋垃圾从宿舍楼里走出,随手丢进干垃圾桶里。细看,垃圾袋里有废纸巾、塑料瓶、外卖餐盒等。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宿舍区,记者找到的三处垃圾点位多为干垃圾桶,没有可回收垃圾桶与有害垃圾桶,甚至连湿垃圾桶也只有一个。


有学生告诉记者,不是他们不愿意分类扔垃圾,而是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与条件。“连桶都没有,分完类又丢哪呢?


事实上,在校园里,每隔数十米就能见到一个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记者翻看了离附近的五处垃圾桶,发现里面的垃圾均未分类投放。在记者蹲守的半小时里,也未见到有学生专程前往可回收垃圾桶投放可回收垃圾。


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第一教学楼内,每层楼的楼道均放有一个垃圾桶,上面并无任何分类标志,里面则混有各类垃圾。楼外路边的垃圾桶倒是与同济大学配置相同,但当记者询问路过学生“手里有湿垃圾会扔哪里”时,大都得到“直接丢最近垃圾桶”的回答。


复旦大学东区宿舍里,一名男子正在分拣垃圾。胡幸阳 摄


复旦大学光华楼内设有四联排的垃圾桶,上方还贴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胡幸阳 摄


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记者先后探访宿舍区、教学楼、办公楼与食堂等不同地点,均能见到四种分类的垃圾桶,不同区域根据需求,还有不同的配比方式。

生活垃圾较多的宿舍区多见干垃圾桶及少量湿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与有害垃圾桶数量则少一些;

教学楼内则有四桶联排,垃圾桶上方还有大幅海报宣传垃圾分类方法;

办公楼内多为干垃圾桶,偶有可回收垃圾桶与有害垃圾桶;

餐厨垃圾较多的食堂以湿垃圾桶为主,另设有废弃油脂专用投放容器。


虽然硬件配置到位,可人们的实际行动似乎又“辜负”了学校的一片好心。一名学生无视头顶巨大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径直将塑料瓶丢进干垃圾桶内。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学生无所谓地答道,“扔垃圾时从不看桶上的字,不想多停留。


复旦大学内一处可回收垃圾桶内装满了属于干垃圾的外卖餐盒。胡幸阳 摄


在宿舍区,记者所见情况几乎与同济大学一模一样,学生们并不在意垃圾分类。在一栋宿舍楼下,一名中年男子正整箱整箱地分拣垃圾。宿管阿姨说,学生丢垃圾向来是“随便丢”,最后还是要靠人工分拣。她还说,虽然宿舍楼底贴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海报,但学校也没让宿管们监督学生垃圾分类。

 

写字楼


外卖照旧扔进大垃圾桶

反正有保洁阿姨会收拾


在写字楼里

保洁阿姨仍是垃圾分类的主力

↓↓↓


中午刚过饭点,记者来到达延安西路怡德大楼,保洁李阿姨正忙着整理垃圾:


要收拾吃剩的外卖→把剩菜从打包盒里倒出来

要在混投垃圾里找到可回收物→拣出矿泉水瓶

……


将几类垃圾打包好之后,李阿姨才能把这些垃圾推去楼下的垃圾房。


怡德大楼李阿姨把整理好的几包垃圾扔进垃圾房 巩持平/摄


“得赶在垃圾房关门之前扔进去。”李阿姨说,每天11时30分至14时为垃圾投放时间,“有人会在旁边守着检查,要是用过的餐巾纸混在剩饭菜里了,还要叫你拿出来。


垃圾分类这事,李阿姨看起来经验丰富,其实是“新手上路”。今年6月,大楼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原本放置在步梯通道的垃圾桶每层由一个增至两种、三个;一楼大厅外则是包括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的四分类垃圾箱;垃圾房也贴上了四种颜色的标识。


可是对坐办公室的白领来说,即使增加了垃圾分类设施,似乎影响也不大。小伟在11楼的律师事务所上班,他说:“点外卖会产生湿垃圾,但我们还是按着之前习惯统一扔进大垃圾桶,反正保洁阿姨会收拾。


显然,相较于设施达标,意识提升可能要难得多。

 

车站


人员众多无法提醒到位

没有强制措施很难落实


端午假期前夕,上海火车站与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人流量巨大,而人们产生的垃圾也随之增多。记者在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看到,无论是售票大厅还是大门口排队处,都摆着没有分类标识的小型垃圾桶里面什么垃圾都有。更多的则是按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桶内垃圾也未分类投放。


上海火车站候车室内,一名“游击队”正在从垃圾桶内拣出塑料瓶。胡幸阳 摄


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内,一个未贴有垃圾分类标识的垃圾桶。胡幸阳 摄


而上海火车站内的垃圾桶则全部为三联排,按纸类、瓶罐盒及其他垃圾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再次细分,减少后期分拣成本,这样的思路可以理解。不过,这也给丢垃圾的人们带来了困扰。


有人将用过的纸巾也扔到了纸类垃圾桶里,而其本应属于不可回收的“干垃圾”。遭记者询问后,他一脸无辜地反问:“垃圾桶上写着纸类,为什么不能扔纸巾?”


在蹲守观察期间,一名中年女子引起记者注意。她手提大号黑色垃圾袋,在每个垃圾桶前驻足,弯腰观察,然后捡出塑料瓶放入袋中。她告诉记者,自己捡塑料瓶好多年了,如果只从瓶罐盒垃圾桶里捡收获要少很多,“大家都是乱扔,每种垃圾桶里都有可能有瓶子。


上海火车站的保洁人员也确认了这一说法。据他们观察,很少有人会按分类扔垃圾,最后还是由火车站方面派人分拣。“不过,如果我们正好看到了有人丢垃圾,也会提醒一下他们。但我们也不可能全部提醒到位。垃圾桶那么多,丢垃圾的人也那么多,看不过来的。”她认为,没有强制措施,想要让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还是比较困难。

  

记者手记

最要紧的,还是习惯


公共场所垃圾分类难在哪里?硬件配置不是主要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漫不经心。


垃圾分类的概念虽很早提出,可推进却没多久,人们长年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多也不会自发地关心推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与益处,更不愿“麻烦”自己主动践行——记者在复旦、同济、上海财大这三家知名高校的探访就是佐证。


目前最紧要的,还是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采访时所见,基层单位每天都能看到;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基层单位也想得到,或干脆已在尝试。不少高校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效果还不错。可在人员流动性高的车站、医院,光宣传可能就不够了。至于用惩罚性措施进行硬约束,这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前还做不到,法规施行之后的执法,更需要付出精力。


现在距离《条例》施行,还有不到三个星期。这意味着,目前没能完全落实垃圾分类并不违法,基层单位仍有试错的时间与空间。不过,这不等于可以掉以轻心,或者“等等看再说”。习惯养成,考验个人自觉,考验社会氛围,也考验管理智慧。这种复杂而多元的考验,现在已经开始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胡幸阳、巩持平

微信编辑:胡雨松


◢ 猜你想看↓↓↓

抓到了!上海今晨高架上一大型槽罐车逆行致严重拥堵,处罚结果来了→

退款有多难?市消保委“卧底”实测31家平台,有几家竟拒不退款……

分类没做好,这家海底捞面临垃圾拒运?门店:自家垃圾桶被其他商户倾倒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