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改启动,上海这两个著名工人新村的居民将住上高颜值新屋!曾经,能住进这里是无上光荣

上观新闻 2021-01-05

提起工人新村

上海市民都不会陌生


这种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居住社区,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已成为上海最具特色的住宅类型之一。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工人新村都是上海城市住房建设的主体,与石库门、花园洋房、新式里弄一样,成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形式。它既是几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也承载着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众多面向。




而随着房龄越来越老

厨卫合用的老屋

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于是,最近有两个大型

工人新村启动了改造

也触发了上海人民的集体记忆



“中国第一工人新村”曹杨新村


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曹杨一村首批20幢房屋近日已取得开工许可,并正式开始成套改造施工。预计明年中期将建成,居民可回搬。


曹杨一村,又称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乃至全国修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虽然以今天的标准看,曹杨新村很不起眼,但在上海市民心中,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


曾经:一人住新邨,全弄都光荣


解放以前,曹杨新村为上海西北郊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毗邻原真如镇,包含十几个自然村。



上海解放后,迫切需要改善全市工人群众的居住环境,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由副市长潘汉年主持,统一筹划全市建筑工房的各项工作,有步骤解决职工住宅困难的问题。市工务局局长赵祖康兼任普陀区市政工程建设推进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1年9月,曹杨新村工程开始动工。次年4月,新村全部竣工,5月验收完毕。第一期工程占地13.3公顷左右,新村共有砖木结构、立帖式二层楼房48幢、167个单元,可分配给1002户人家居住。


曹杨新村总设计师汪定曾说,新村的总体布局是依自然地形而设,房屋顺着道路与河流走向呈扇形排列。


新村的二层房屋,总高度为6米,房屋前后间距13米,为房高的2.17倍,保证了冬季室内有充足的阳光。每户分一大间和一大一小间两种,大间每间净面积为13.38~13.86平方米,小间为5.2~8.25平方米。每层有两套卫生设备,但无洗浴设施(另建有集体公共浴室)。每六户布置一个院子,为洗衣洗菜之用,灶台3户合用,洗衣6户合用。



首批入住的工人来自普陀、长宁、江宁(今属静安区)等,以纺织、五金、轻工业、食品和化工行业为主。当时入住工人的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


1、在工厂中从事技术创造发明、合理化建议、对生产上有显著贡献者,生产上一贯带头的优秀先进工作者。


2、工龄较长的老年工人,生产上一贯积极,住房情况特别拥挤之职工。


在同一单位中,具备同等条件者,按下列次序办理:(1)住宅离工厂路远的职工应优先于离工厂近的职工。(2)工龄长的职工应先于工龄短的职工。(3)职工中的烈属及国营厂中新提拔的工人行政干部应适当照顾。



1952年6月25日,首批114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乘着十几辆卡车正式入住。值得注意的是,入住的工人中既有来自国营工厂,也有私营工厂的。《解放日报》曾刊登私营新亚卫生材料厂的工人分得三户住宅的消息。


入住曹杨新村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首批工人搬家时,原先居住的里弄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挂上了“一人住新邨·全弄都光荣”的条幅。



1952年,在首批居民入住新村庆祝会上,潘汉年副市长指出:“曹杨新村工人住宅的建造,只是兴建工人住宅的一个开端,政府将继续在沪东、沪西、南市等地建造更多的工房,通过这一工程,为我们将来兴建更多的工人住宅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1953年8月12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定名新村为曹杨一村。


改造方案:注重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



而近70岁的老房不再宜居。建于1952年的老房子这些年里修缮、改动过多次。1962年,48幢房屋由两层加建为三层;1979年,2工区加建145号甲、170号甲一梯两户三层砖混结构单元住宅;2011年,小区进行厨卫改造,政府对合用厨房卫生间装修一番,卫生间虽然分割成独用,却没在套内。

去年,区房管局的检测结果表明,房屋结构总体安全,但部分结构因长年乱搭乱建,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件损坏及安全隐患;此外,房屋墙面装饰层,因自然老化、年久失修,开裂、渗水等损伤较严重。


曹杨新村采用了邻里单元的规划结构,造型平缓、谦逊,有中国传统文样的细部,被列为四类保护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本次改造在“注重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恢复历史建筑原貌、遵循原有城市肌理”的总体原则下,保持南立面历史风貌不变,减小北立面内凹尺度,重新布局楼梯通道,放宽放缓踏步,并对公共厨房、卫生间、楼梯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改造后给予每户独立厨卫。


由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特殊身份,曹杨一村成套改造前期手续办理需经规划、消防、环保、绿容、交通等多个部门联合审批,整个流程环节多、耗时长。在政府相关部门努力下,曹杨一村二、三、四工区首批20幢房屋在国庆假日前夕顺利取得开工许可,正式施工。



上海知名工人新村“彭浦新村”

将“消灭”辖区内的非成套住房

彭一小区建于1958年,记录着彭浦新村乃至上海工人新村的光荣,当时“够资格”住进彭一小区的都是劳模、先进工作者家庭。彭一小区的居住环境在当时算得上优越,小区门口的闻喜路上是窗明几净的饮食店、粮油店、食品店等各类商店以及新华书店、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小区内小菜场、幼儿园、中小学、医院、邮局、银行和公园等一应俱全。彭一小区曾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其外宾接待室接待过来自40多个国家的630批外宾。
曾令人羡慕的住房
如今面临诸多问题

但以今天的眼光衡量,彭一小区在设计上有“硬伤”:多为三房大户型,当时受住房条件限制,一套三房户型往往分配给两到三户人家居住,这造成了多家合用厨卫的情况。
随着岁月变迁,当年别人羡慕的工人新村,经过60多年的风雨已面临着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结构老化、管线老化、屋顶漏水、地面积水等诸多问题,加之合用厨卫导致邻里矛盾频发,居民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要求旧房改造的愿望十分迫切。

居民胡老伯与老伴的家,老伴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但做饭还是要去脏乱的公共厨房。
原址拆落地改造后秒杀很多老商品房

彭浦新村街道从2005年起率先在全市试点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先后改造旧公房51幢,建筑面积65847平方米,让1919户居民受益。2018年完成的彭三小区四期项目,创新地由原来的多层变高层,“腾出”更多空间,在改造后,房屋不但变成了独门独户,还有了电梯、停车库、小区绿化等设施,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程度更大,该项目被称为上海改善程度最大的旧房成套改造项目。


已改造完毕的彭三小区前后对比↓

彭三小区改造前。彭浦新村街道 提供
改造后的彭三小区。唐烨 摄
未来,彭一小区改造后的变化还要大,甚至“秒杀”很多老商品房。小区将拆除40幢老房,新建7幢19层、5幢18层、1幢17层等共计17幢高层建筑,全部配备电梯。居民不但能住上独门独户、有独立厨卫的新房,每户根据租赁房与产权方的性质以及居住面积,还能平均增加2到20平方米的面积。

小区还将配备1700多个地下车位,地面看不到机动车,全部种植绿化。租赁房的居民拿到新房卡后,可以按公有房屋出售政策买下产权。彭一小区改造时将同步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中心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三个中心将设置羽毛球房、健身房、游泳池、大剧场、早教中心、社区食堂、社区医疗服务点、便民服务站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场馆,满足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全年龄段的各类需求。这些新增设施不仅仅覆盖彭一小区居民,也将辐射周边居民。


俯瞰彭一 蒋迪雯摄





本文综合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房管
作者:唐烨、汪珉、李东鹏、杜晨薇、栾吟之、曹伟等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沛沛

◢ 猜你想看↓↓

老兵亲历丨朝鲜战场上,美国飞行员随身带一块布,写着:我投降,请求优待,给我面包和水

是他!照片里手握抗美援朝医疗队大旗的上海人,多年后雕像出现在重庆

真额来赛?驾照即将取消年龄上限,网友热议:高龄老人驾车安全吗?

张文宏直言:二次感染不值得讨论!全球4000万人确诊新冠,二次感染仅9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