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得不说,上海是浪漫的!黄浦江畔电影画框的字幕从何而来?

上观新闻 2023-12-23
“人类的存在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
“那些微小的光点都带着历史的重量。”
“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但时间是一个狡猾的对手。”
黄浦江畔,西岸美术馆正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郭熙的装置作品《无尽影院》,借助在沿江公共开放空间搭建的巨大取景框,用天然江景作为影像,并配以字幕和声音,使得浦江两岸每天上演的自然景象成为了一部没有尽头的影片。自带诗意字幕的装置每天6时至23时不间断上映,一经亮相就吸引无数人驻足停留。
“无尽影院”
11月24日,西岸美术馆刚刚官宣与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达成新一轮五年展陈合作。细数2019年西岸美术馆开馆以来的“成绩单”,4年间吸引了近200万人次的海内外观众,举办近30场展览和千余场公共教育活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公立美术馆的既定印象。
开放、包容,专注现当代艺术的回溯与创新,或许正是这样鲜明的特色,使得无心插柳的“无尽影院”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关注。
文本在“人机聊天”中产生
“想法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目前常住杭州的郭熙在线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身为多媒体艺术家,他长期关注影像、电影等媒介的艺术作品。11月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办前,郭熙就确定将与西岸美术馆合作公共艺术项目“鸟类建筑计划”。有了“无尽影院”的创意构想后,郭熙首先想到用16:9的高清银幕画框框柱一段风景,西岸美术馆门前的黄浦江成为了首选。
西岸美术馆
但用取景框框柱江景的创意并不算新鲜。因此,郭熙根据以往从事的媒介艺术创作的经验,想到为这个天然银幕加入字幕,加深人们对16:9银幕尺幅的印象,让整个项目更有身处影院的感觉。画框好办,江景现成,可是字幕从何而来?
“一开始我想定向化创作文本,但思考后觉得字幕可以尝试更多随机性。”郭熙说,一千个人在滨江看风景,脑中就会有一千种所思所想。但文本能为风景赋予文学性,人们会调用脑中共有的观影经验,把眼前的自然场景转化为一段影像,看江景时的感受也会被字幕统一起来。他将“无尽影院”的艺术底层逻辑归纳为“经验调动”。而要让观众产生共鸣,文本如何具体落地是关键。
11月中旬的周末,不少观众来到“无尽影院”打卡
郭熙又想到了自己正在使用的ChatGPT4.0。“不采用现成的文本,而是通过艺术家与人工智能不断聊天,间接地引导文本的调性、氛围和方向,结合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
于是,他先将徐汇滨江以及浦东前滩、世博、陆家嘴地区的场景描述给AI大模型,再把“无尽影院”的方案设想告诉AI,接着让AI尝试写几句初稿,再提出修改意见。比如,一开始AI经常使用“每一个”这个措辞,郭熙给出的指令便是“减少重复”。然后,他又让AI将文本切换为历史上不同作家的文风,比如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到这一阶段,文本的意识流导向开始明确,AI大模型也开始产出更虚实相交的文风。
在与AI聊了一周左右后,郭熙收到了基本符合自己设想的文本——句子间的关联性不强,有离散感,像文学结合哲学的产物。在他看来,这是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相互配合后做出的选择。
“有点像产品经理跟供应商聊创意落地。”郭熙用雕塑家帮助观念艺术家实现艺术构想来举例,“我不断给AI塑形,让它向着我引导的方向‘流淌’,最终形成我们双方都满意的成果。”
热度没有预估
让郭熙和西岸美术馆都没想到的是,“无尽影院”在屏幕测试的阶段就受到关注,迅速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引发热度。
面对这一无心插柳的结果,郭熙很坦诚,“完全没预想过热度……如果知道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可能就不会这么随性地去尝试这个项目。”在他看来,黄浦江公共开放空间独特的环境、西岸美术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上海市民的热情与好奇心,都缺一不可。
“为大家眼中的黄浦江加上音乐和字幕,有点像开车时听音乐,车前的挡风玻璃就是电影的宽银幕,同样的夕阳在爵士乐和摇滚乐里会给人不同的心灵触动。”郭熙说。情感共鸣之外,“无尽影院”看似简单的画框其实蕴含巧思,画框位置经过了多次调试。
首先,要在西岸美术馆门前的滨江木质栈道找出一片空地,为欣赏作品保留一定距离。事实证明,观众都很有默契,到场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最佳“观影距离”。其次,画框框柱的内容要包含远处的陆家嘴“三件套”、卢浦大桥等一目了然的上海地标建筑。此外,画面还要尽可能与黄浦江的江面以及防汛墙的栏杆平行,四平八稳的画面展现出些微钝感与慵懒的氛围。
上述创意从萌发到落地完成,用时不到1个月,而引发的热度和观众共鸣完却完全超出预期。11月中旬,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举办期间,有观众拖着行李箱来徐汇滨江,看博览会、美术馆的新展览,也专门到“无尽影院”前打卡。记者在11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来到现场,年轻观众占了多数。在能同时框住东方明珠、卢浦大桥、世博央企总部园区的“黄金”拍照点,观众们会有默契地排队等候合影。作品内外的和谐,成为黄浦江畔温暖的时光片段。
艺术创作者会预设作品的热度吗?郭熙认为这不在“无尽影院”的设想范围内,也并非艺术家工作的目的。但大家的发帖和评论,他会抱着“吃瓜”心态去看。一位摄影师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组照片,“无尽影院”是其中的几张,其他照片还有波光粼粼的江面、坐在长椅上休憩的老人,这些画面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真实存在的印迹,也让郭熙看了非常感动。
“上海这几年的文化氛围、景观氛围越来越好,与城市整体面貌越来越漂亮、整洁有很大关联,也为公共艺术从室内走到室外创造了条件。”郭熙说。
AI大模型会“偷懒”
“无尽影院”的结束语是“时间不言,但它告诉我们一切(Time doesn’t speak, but it tells us everything)”,不少观众都拍下这一幕发到了小红书、朋友圈中。但这句话却是在“意外”中产生的。
“AI大模型很聪明,会偷偷修改你的指令。”郭熙说,最初他为AI设定的文本产出体量是8000字,但最后只收到1000多字。文本的英文翻译也由AI完成。但郭熙发现,AI认真完成了前60%的翻译,后半部分却开始用一些简短的词组排列组合。“时间不言”就是AI“聪明地摆烂”后产出的答案。
三年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来到西岸智塔,感慨徐汇滨江“AI+ART(人工智能+艺术)”的定位让关心科技和关心艺术的人能够在这里“碰撞出令人兴奋的火花”。今天,来到西岸的艺术家们确实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大模型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郭熙在ChatGPT3.0阶段就开始接触这一AI大模型,作为艺术家,他说自己天然地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尝试各种新技术。在他看来,从艺术创作角度,ChatGPT4.0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无尽影院”的文本创作过程就像跟一位网友聊天。但他不认为当下AI能取代艺术、文学的创作。“现阶段,AI大模型更擅长让修辞合理化,但在深度的内容创作上还远及不上人类。”
记者了解到,随着“无尽影院”的走红,加上持续到明年2月下旬的项目投放周期,目前已有商业推广项目表达了想要进行商业投放的意向。
这又引出了艺术与科技、商业之间的取舍和平衡。郭熙表示,从艺术家角度,他完全处于开放的心态,欢迎个人、品牌方等各种主体自创文本,或者也尝试通过AI大模型生成文本后来投放内容,但最终的选择权仍在郭熙手中。“我有点像一个杂志主编,接受投稿,把握项目的整体基调。”
人们始终会对“艺术到底赚不赚钱”感兴趣,而对一个意外走红的公共艺术项目来说,趁热打铁保持热度、靠流量提升潜在商业价值,是否会成为接下来的走向?答案是不尽然。
“顺其自然更好。”郭熙认为,一个位于城市露天环境中的公共艺术项目,从出现到高潮再到消亡,这个过程本身就能折射出城市和人的变化。眼下,他要做的是打开“无尽影院”装置旁留下的邮箱(),看看大家投稿的文本“盲盒”,可能会选出合适的新文本、标注作者后加入字幕中——一个旁观者、观察家的心态,才能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思考和创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舒抒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syl


◢ 猜你喜欢↓↓复旦博士、精英、学霸...每周日都去做同一件事,还有人弃报北大,就因这个合唱团→
短短几天,中国又多了一个短期互免签证的国家!这些国家中国普通护照可免签→
中央决定:他任国务院直属机构党委书记!
惊了!上海一火锅店当众用热水器冲调饮料,老板还说70度的水没问题...查!
拐卖11名儿童,一审被判死刑!她二审只提一个上诉理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