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炸弹降落后才去了解他们 | 书单
巴黎发生恐袭后在朋友圈读到不少分析文章,不乏真知灼见。微信的好处是无用信息过滤机制优于微博(当然也是因为朋友都比较靠谱)。但阅读深度长文需要的是脑力和判断力,各种信息浏览一遍后,田书君决定不再通过路边社来了解过去与未来都如此复杂的宗教。自己开了一份书单,也推荐给在各种极端观点轰炸中快要失去耐心和观点的你。跟之前的书单一样,没有任何权威性,主要依靠一名出版者的判断和对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本书首次从中国历史发展整体上,对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大跨度的系统研究,依时间顺序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具体包括「唐朝伊斯兰教政策产生的社会依据」;「关于唐代穆斯林宗教活动缺乏记载的推测」;「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政权伊斯兰教政策的特点」等内容。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公元651年就传入了中国,对于我国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有广泛的影响。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概述了伊斯兰教的历史,中编下编,全面记录了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和四大苏非学派及其门宦的各项制度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内容都是通过大量实际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一些教派、门宦负责人的口述和家史和地方志,真实可信,极具参考价值。本书附录还收集了伊斯兰教大事记、教派与门宦概况表,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传教世系,便于读者查阅。本书的最新版本是2000年版,与最早的1983年版本相比,内容有增加,马老师的观点亦有改变的地方。
Samuel Laurent是法国国际战略顾问,常年关注圣战士所控制的地区,并且在这些地区的组织里拥有许多秘密人脉与消息来源。本书独家揭露了伊斯兰国运作模式,ISIS为何能够快速窜起?其雄厚财力由何而来?如何打造高效能官僚体系?它的网络如何攻势掠夺人心,让圣战士们蜂起效忠?究竟这是一个恐怖组织?还是一群危险狂徒?或是一个真正的哈里发国家?本书抽丝剥茧,深入剖析,直窥ISIS伊斯兰国奥秘核心。图书专门有一章为「法国该拿伊斯兰国怎么办」。
本书作者派崔克.柯伯尔尼(PatrickCockburn)目前是独立报(TheIndependent)的资深记者,驻派在中东已达36年。经历过海珊崛起、波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到伊拉克后海珊时代的贪腐伊拉克,柯伯尔尼不但深入险境,也透过各种管道汲取各种消息。书中揭露伊斯兰国能在2014年立国,要谢谢美国;911的国会报告被删除28页,抹去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当中的足迹。他从伊拉克的高阶将官处探听消息,确认摩苏尔战役为何百万大军敌不过6000人。他直接与圣战士对谈,还原中东局势的真正面貌。
伊斯兰国不只是一群侥幸得逞的暴徒,而是透过现代化急遽壮大的恐怖强敌。不幸的是,西方国家错看伊斯兰国的发展,造成了一连串的灾难,甚至沦为伊斯兰国招募圣战士的宣传。而伊斯兰国所开创的全新模式,极有可能激发其他武装团体群起效尤,对世界秩序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肤浅新闻不会告诉你的真相!他们精密计算自杀任务成本及庞大收支,宛如跨国企业财报;
他们熟知「恐惧」是最有利的武器,极端暴虐才能操控媒体上头条;他们攻下的领地比英国还大,凭借全球化和现代科技浴火重生,撼动世界……带你透视第一个恐怖分子建立的国家!
罗柏.D.卡普兰(Robert D. Kaplan)是美国知名记者、《大西洋月刊》资深主笔、地理战略学者,被《Foreign Policy》杂志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在《世界的尽头:种族与文化的边境之旅》一书中,他亲身走访战火冲突不断的第三世界,从西非的赖比瑞亚、狮子山国到近东埃及,再转至伊朗、印度,最后到达东南亚,试图透过近距离观察来探讨这些国家从过去到今日所面临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种族等问题的真相……这是一本融合旅行见闻和国际观察的作品,作者卡普兰一直坚持的旅游写作是,应该必须面对真实的世界:「对于那些仍不相信我们正处于革命时代的人而言,我希望一份旅行文件能成为一种电击治疗。」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1年年度选书,基辛格视若珍宝的经典巨作。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更是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与全球畅销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相比,伊朗女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这部姊妹篇回忆录更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前者讲述的是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后者讲述了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而是着力于刻画成长中的人与事,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正如书评人维舟所言「这也是民国初期中国第一代独立女性所曾有过的遭遇:她们在受到良好教育之后,却发现在社会上很难立足,没有什么适合她们的工作机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婚配对象,甚至受到讥讽而被敬而远之。」
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平克认为,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作者斯蒂芬·平客是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关于他的其他作品可以看这篇:平克写作八原则 | 21世纪脑力工作者写作指南
常问「我是谁?」是否能保留内心的谦卑?如果所有人类懂得仰望星空,是否现实就不会如此残酷?
When you feel confused, ask yourself why does the world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