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学术论坛
小编:由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学术论坛”将在11月27日下午13:30开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腾讯会议+B站直播),B站直播报名正在进行,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加线上会议
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
学术论坛
中国上下数千年的历史、纵横数千公里的空间、数十个民族的智慧探索与融合创新,孕育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底蕴厚重的文化遗产。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于精神家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行精心的研究、保护、活化、利用与传承。随着“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卫星导航、多元遥感、3DGIS、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空间信息技术支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正在经历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智慧化”的方向演进。
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学术论坛,旨在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需求、技术体系、模型方法、价值阐释、虚拟修复、典型案例等方面,与文化遗产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同行交流最新成果,以便更好地探索未来文化遗产的智慧化保护与发展,助力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服务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
会议主题: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
会议形式:免费线上(腾讯会议 + B站直播)
会议时间:2021年11月27日,13:30-17:30
报告摘要
开场报告: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进展
报告人:党安荣,清华大学教授、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报告摘要:报告梳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工作站所开展的工作,融合第28届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全球双年会(CIPA 2021 Beijing)的学术交流成果及两项出版成果(ISPRS Archives和ISPRS Annals),将文化遗产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进展总结为一个核心缩写词CHIM(文化遗产信息模型),实质上是四个核心字母所代表的多维度内涵,其中:C的基本含义是文化(Cultural),并有多重扩展含义,如协同合作(Collaboration);H的基本含义是遗产(Heritage),也有多重扩展含义,如高质量(High-Quality);I的基本含义是信息(Information),也有多重扩展含义,如集成(Integration);M的基本含义是模型(Model),同时有多重扩展含义,如技术方法(Methodology);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专题报告1: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报告人:乔云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副院长
报告摘要:基于我国文物多、灾害多的基本国情,梳理了灾害理论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现状和当下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应对措施。通过多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建立符合国情的“不可移动文物-致灾因子-孕灾环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框架;优化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要素信息采集技术与应用;制定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与标准;按照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周期,选择适宜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技术,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管理方案。根据灾害发生前、中、后的不同特点,形成以灾害风险管理周期为指导原则的面向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主体内容。并以山西省为例,做出应用示范。对推动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专题报告2:地理信息技术在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
报告人:袁守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报告摘要:地理信息技术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与保护规划编制中有着广泛应用。以本单位项目为例,如在价值研究和遗产辨识方面,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西湖十景”的视域景观分析,对良渚古城、元上都等史前或古代城址的规划与选址特征研究等,并最终指导保护措施的制定。又如在编制遗产保护规划过程中,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分析,为制定保护措施或划定保护区划等提供依据。地理信息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专题报告3:空间信息技术在区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报告人:刘业成,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所长
报告摘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文物认定数量的急剧增加,文物的区域整体性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区域文物总体规划”为这项工作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报告以《西藏边境地区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赤峰市域文物保护管理总体规划》为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等空间信息技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进一步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规划编制效率和区域文物管理水平的推动作用,以及未来深化应用的前景。
专题报告4: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探索
报告人:信泰琦,北京帝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报告摘要: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人类创造物,是对当时社会生产、文化等各方面的记录和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资源长久保存并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报告以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银川贺兰山岩画数字化成果案例,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别就文物价值研究通用方法、数据获取技术方法、文物健康监测、数字虚拟修复设计、高光谱技术、多源数据管理、三维可视化平台等方面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的关键技术方法探索。通过文化遗产数字化实现文物由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转化,使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可永久保存,可持续再现,在可持续保护、研究、利用中不断增值的文化资源。
专题报告5:结合信息技术方法的黄河流域传统村落适应性研究
报告人:汪 芳,北京大学教授、故宫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报告摘要: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传统村落如何保持适应性?研究选取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案例对象,将其视作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通过自然环境遥感(RS)数据、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矢量数据等,构建旅游适应性循环三维度下的自然-人文综合指标体系,分析旅游发展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时空耦合、演化过程和内外机理,探索结合信息技术方法的传统村落遗产的有效适应模式和评价技术路径,为村落遗产科学化保护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专题报告6: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信息技术探索与应用
报告人:张 弓,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报告摘要:报告针对我国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求,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以“英招”聚落文化遗产信息采集平台、机器学习辅助传统聚落识别技术在浙江名城镇村保护体系专项规划中的应用,以及福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平台、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等实践为例,分享团队在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域中多维信息采集、空间数据分析、监测管理应用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思路和实践探索。
专题报告7: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正,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报告摘要:最近几年,得益于无人机系统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本次报告主要阐述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多源数据融合,在考古调查、发掘、文物数字化建模保护、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系统等不同场景下的客观背景需求、难点痛点、关键技术路线、应用现状,最后以案例的形式展示新型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专题报告8: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探索
报告人:张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本质特征和长城学理论,首先明确空间信息技术方法作用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涵;并借鉴数字孪生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型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方法;以“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部分为关键内容,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技术方法、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定量分析技术方法、虚拟修复技术方法、展示利用技术方法等五个方面。期望不仅立足于解决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表观与外形,更能揭示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实质,服务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长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及永续利用。
专题报告9:数字人文支撑下的文化遗产虚拟修复与3D打印
报告人:侯妙乐,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摘要:数字人文属于“交叉学科”,已涉及到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学、考古、测绘、计算机等领域。虚拟修复是指在计算机中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实现文物几何形态和纹理的自动化复原,实现文化遗产永续留存。虚拟修复可为实体修复提供科学修复依据,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要找到全面科学的修复依据,数字人文的兴起给了虚拟修复很大的支撑。本报告系统梳理了虚拟修复Virtual Restoration和的数字人文定义、起源、及虚拟修复基本科学问题与数字人文的关系,同时将虚拟修复效果和三维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用于文物本体保护修复。
专题报告10:新型地理计算模式-DAS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报告人:周文生,清华大学副教授,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
报告摘要:新型地理计算模式-DAS(Document As a System)是清华DAS团队针对目前GIS软件操作复杂、编程人员缺乏、开发与应用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GIS应用模式,2021年该研究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并入册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报告回顾了新型地理计算模式的产生背景、关键技术、应用状况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通过“景德镇历史街区动态监测”案例展示了DAS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承办: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
协办: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人:党安荣 教授,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联系人:龙瀛 副教授,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
联络方式(邮箱):ylong@tsinghua.edu.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更多内容,请点击微信下方菜单即可查询。
请搜索微信号“Beijingcitylab”关注。
Email:BeijingCityLab@gmail.com
Emaillist: BCL@freelist.org
新浪微博: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微信号:beijingcitylab
网址: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
责任编辑:孟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