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宗重庆火锅为什么是九宫格?缘由来了!

记住乡愁 CCTV4 2019-08-27

说到重庆,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正宗的九宫格火锅,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每一口下去都让人酣畅淋漓。但为什么正宗的重庆火锅的锅里却要用九个格子分开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838j7fdla


重庆地区的人们无辣不欢,

辛劳之余,

就喜欢吃上一口

热辣鲜香的火锅来御寒果腹。



可是,

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富裕,

锅底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美味,

当地人发明了拼桌吃火锅的方法。

几个陌生人共坐一桌,

桌子中间摆着共用的锅底,

食客们一人占用一个格子,

在当中烫熟自己的食材。



无论你来自哪里,

从事什么行业,

在火锅面前,

食客们都能像

亲戚朋友般把酒言欢。

共同的味觉,

连接着人们共同的情感,

用餐结束后,

开放包容的氛围,

却并没有随之结束,

重庆人将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

融入生活,

带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怎么样,

你是不是对重庆文化的了解,

又更深刻了一点?

但要想真正读懂重庆人,

还有一个地方非知道不可:

 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这条渝中老街,

坐落在重庆最繁华的

经济文化中心,

是重庆母城的核心区域。



千百年来,

老街居民就在

江岸的坡坡坎坎间谋求生计,

并依托长江、嘉陵江

及其支流的水系,

突破阻隔而通达四方。

南乡北地的商贾,

也因水运便利在此往来贸易,

客栈、商铺、民房等建筑,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老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繁华景象。



然而,

明末清初的战乱,

却让四川地区遭受劫难,

为了恢复民生,

朝廷颁布《招民填川诏》。


来自十几个省份的几十万移民,

千里跋涉来到四川,

历史上称为“湖广填四川”。



移民们在这里建起了

湖广会馆、广东会馆等

八省会馆,

在这里扎根生活、繁衍生息。


大移民

带来了文化的大交流

和民风民俗的大融合,

不同地区的语言、饮食、建筑

和风俗习惯,

逐渐与重庆本土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演变,

这种开放与包容,

使得各地移民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形成了一个新的重庆,

老街繁华得以重续。



1891年,重庆被迫开埠,

面对洋货的涌入,

商人汤子敬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开门学习“洋技”,

变革图新,

在这场民族资本与殖民资本的较量中,

汤子敬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到了民国年间,

他累积的财富

占到重庆总额的三分之一,

重庆也被称之为“汤半城”。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大量外地人再一次涌入老街。


国家危亡之际,

老街人二话不说,

纷纷“让出厅堂、腾出客房”,

安置了许许多多的逃难同胞,

老街人以他们开放包容的胸怀,

与逃难同胞共同生活、共度时艰。



对于今天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来说,

开放,不止是接纳和包容,

还有开拓和创新……




2011年3月19日,

老街人江彤作为首发火车司机,

带着一座城市的腾飞梦想,

驾驶机车缓缓驶出站台。

连接重庆与欧洲的,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

自此正式开通运行。



这条全长11000多公里的

“新丝绸之路”,

不仅为“重庆造”出口欧洲

提供了便利通道,

更使重庆一跃成为

中国对欧出口货物的

主要集散地

和欧亚国家对华出口的

重要中转站。



开放则活,包容则兴,

无论是餐桌上的包容,

还是向整个世界敞开怀抱,

面对困难与竞争,

老街人没有选择固步自封,

而是用自己的智慧与胸怀,

做出了热情的回应,

也因此缔造了一座城市的繁华。


 更多精彩内容 


1、这是一条具有“神秘力量”的生意经!一般人我不说!

2、“一门三苏”成功背后的女人原来是她!

3、就因为特别好吃,这道茶点被慈禧太后钦点进御膳房!


【本文编辑:刘诗元】

来源:CCTV4《记住乡愁》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