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乡村的24小时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2-05-17



  生猪随身戴“身份证”、出租房智慧管理、乡村建设3D实景建模……在桐乡,当数字遇见乡村,互联网因子撒向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就在眼前。


  那么,数字乡村的桐乡模样究竟是怎样的面貌?让我们通过24小时,来感受数字乡村的桐乡魅力吧!


7:00

洲泉镇湘溪村

#随身戴“身份证”的小猪猪,起床了#


  初秋的清晨,阳光照进位于洲泉镇的华腾牧业智能化猪舍里,猪猪们在一片哼唧声里开启美好一天。


  它们的“饮食起居”,全由电子芯片来操心。1万多头猪,耳朵上都戴有专属于自己的智能耳标。



  硬币大小、7.9克重的分量,对生猪来说随身携带也丝毫没有负担。关键是,每个耳标都印有独立编号和二维码,并装有电子芯片,可以说舒适度和精准度兼具。


  有了它,每头猪的体温、体重、日运动量,以及存栏、出栏和定位等情况,能全流程记载和掌握,同时配合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实现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精密智管。



  依托智能耳标的信息采集监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功能,桐乡在全省第一批开展农业农村多跨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建设应用于生猪企业的服务端和应用于部门监管的治理端。


  小小耳标,浓缩的是桐乡产业数字化的提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红利不断释放,桐乡农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升,已建成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4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四。


  产业数字化发展,离不开服务的提档升级。得益于数码识别、活体登记,全省首创的数字畜牧活体抵押“智牧贷”,成功破解畜牧活体抵押难题,为养殖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数字+产业,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12:00

凤鸣街道环南村

#慕名“旅馆总台”而来的新居民,安家了#


  “屏幕上点一点,就能选到心仪的房子”,这是来自湖南的方福长,走进凤鸣街道环南村后,感叹“百闻不如一见”的事情。


  在环南村,像方福长这样的外来人员有近2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倒挂村。全村95%以上的住户都将家中房屋出租。



  面对出租房屋管理难度大、租住人员复杂、环境秩序较差等问题,村里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把分散的出租房屋作为“虚拟旅馆”的客房,设立“旅馆总台”,同时打造“智慧环南”平台,构建起数字化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


  在“旅馆总台”,方福长经工作人员指引,在触控大屏上挑选房源,经过远程初选,很快就找到了合心意的房子。办理完相关手续,老方手里除了出租房钥匙,还多了一张门禁卡。


  村里的每幢出租房,都安装了智慧管理门禁,租户必须先到旅馆总台登记信息,办理门禁卡后,才能入住。



  想着置办电动车的老方,还有个发现。村里有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区和充电区,便于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


  电动车乱停放、乱充电一直是出租房管理难题,该村开辟电动车专区,既为新居民提供了便利,又为安全充电上了道保险。


  另外,安装的多个高清监控,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随时掌握该区域及周边公共区域的情况。


  数字+管理,构建起了乡村“智”治的崭新格局。


15:00

梧桐街道桃园村

#看了实景建模的村民们,顾虑消了#


  下午的阳光,依然炙热,正如距离环南村不到10公里的梧桐街道桃园村里,村民议事会上的氛围。


  “建挑空栈道,对我的土地没有影响吗?”“这个平台造起来,影响到我家槜李树的采光,怎么办?”“这个栈道的口子,万一对着我们家房子呢?”……会议室里,村民们聚在一起,对于村里计划建设的空中栈道,直言各自的顾虑。



  为此,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凌峰“搬”出了实景建模议事厅。在这个议事厅里,村民可以根据1:1还原的实景建模系统,清晰地看到栈道的具体走向、出入口位置,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凌峰边展示,边耐心地向村民作解释。


  借力这个智慧“议事厅”,村干部和村民们之间的互动,也“精准”了起来。通过1:1还原栈道3D模型,工程各环节也一一展示出来,村民们提的意见,村干部一一讲解,“这里我们做了镂空处理,光可以直接照过去,两个玻璃观景平台也是透明的,对槜李树的采光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作为槜李唯一的原产地,桃园村在做强槜李产业的同时,将数字乡村平台视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设置包括党建一张图、红色代办员、实景建模议事厅等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一图感知、一键链接、一网综治。


  数字+治村,铺展开可视化的乡村振兴全景图。


18:00

屠甸镇荣星村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用“芯”了#


  在乡村的各个领域,都能找到“数字化之手”。就连傍晚饭后扔个垃圾,也富含着互联网的智慧因子。


  在屠甸镇各村(社区),专属的“垃圾分类数字档案”,是每家每户的标配。村民们每次投放都被实时记录到“智能芯片”上,根据程序设置为投放赋分,最终作用到“智能账户”显示积分新增。



  茶余饭后,荣星村的村民们还多了一个好去处——荣星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这里有垃圾分类史,能了解到常见的生活垃圾降解所需时间、垃圾中所蕴含的资源等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垃圾分类数字游戏、拼图玩具、视频节目,更是孩子们的“心头好”。


  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屠甸镇的数字化探索开拓了一条特色新路。该镇前期采集的智慧收运数据,被统一传输至“屠甸镇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经数据平台分类汇总,全镇生活垃圾分类重量、参与率、准确率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也有效助推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监管。



  数字赋能下,垃圾分类实现了村村有特色。海星村以秀园小区为试点,率先开创了特有的智慧收集方式方法,建设分类互动体验基地,打造独居特色宣传品牌;屠甸社区率先实现“撤桶进箱”,有效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数字也让村民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向,受益最大的,自然还是村民自己。


  数字+民生,智享乡村幸福的新生活已在眼前。


24:00

石门镇民丰村

#无人农场里的南瓜苗,有“数”了#


  夜深了,位于石门镇民丰村的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里,排满南瓜苗的温室大棚可没闲着。一个个传感器“照看”着种苗的长势,温度、湿度的异常变化,都能被它灵敏感知,将信息传输到中控室和管理员的手机端。


  如果种苗“渴了”,自动喷灌车沿着轨道前来补水,不多也不少,刚刚好是种苗需要的分量。



  冷了热了,这个智能育苗温室也能在黑夜里调整成适宜的温度。


  这个“无人农场”,是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打造现代化科技互联智慧农业园,专门招引的现代化农业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77.38亩,以果蔬种苗为主。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无人化栽培管理,建成产业链条完整的技术创新示范和农业创客孵化平台。


  把“不确定性”变得可预测、可掌握,数字化转型正在滋养更大范围的乡村土地。


  眼下正值水稻生长黄金期,在乌镇谭家湾云上试验农场绿油油的稻田里,小环境数据实时“上云”“上链”,稻田边,巡检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正对病害、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



  另一边,落户桐乡市高桥农业科技园区的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由桐乡籍中科院院士朱永官领衔。环境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健康土壤诊断与培育中心、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等五个研发中心,聚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项目,现代农业的桐乡示范样板正在形成。



最新动态:


浙江“最强大脑”落成!“桐乡造”首台服务器来了!

抢占新赛道!浙报点赞桐乡打造百亿级智能汽车特色产业链

现场直击!超炫“黑科技”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视频|数字桐乡的互联网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