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潜在强奸犯”,但别代表所有男人

凤凰新闻 2021-06-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周刊


微博大V@科学家种太阳


污名化男性,不但无法给女性带来安全感,还很有可能助长部分用心不良的男性的恶念——“反正男人都是潜在的性犯罪者,我的犯罪冲动也只是本能反应呀”。


——————

 

最近的一期《奇葩大会》,请来一位“心理学大V”分享人生经历,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微博名叫做“科学家种太阳”(以下简称“种太阳”)的网络红人,讲述了他在13岁时,与好哥们突然萌生了侵犯一个女生的念头,还差点就实施了。




“种太阳”说,当他和哥们走到女生房门时,两人幡然醒悟,并就此“见到了人性的深渊”


最后,哽咽落泪的“种太阳”表达了人们要正视人性之恶、大家携手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望,得到了蔡康永、赵又廷等嘉宾的安慰。


台上台下,氛围一度十分感人


但最让人如鲠在喉的一句话,出现在讲述的开头,这也是他从这段经历中总结出来又反复宣扬的“教训”——“男人都是潜在的强奸犯”。




别耸人听闻了,那只是他自己心理阴暗

————————


如果仅仅看过这段几分钟的视频,可能会觉得开头给全体男性下的那句判断没头没脑,不知从何而起。


不过,有着六百多万粉丝的“种太阳”,曾不止一次提及这段往事,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有着更详细的描述。


原来,他当时已经思索好了整个施暴过程的步骤和细节,甚至连“她不会说,也不敢说”“她爹要是知道了说不定直接把她打死”这样的后续发展都想好了,对自己实施犯罪并逃脱法律惩罚胸有成竹


“种太阳”谈起当时如何策划犯罪,对自己的逻辑颇为自豪。


仅仅13岁,就拥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冷峻的思维、冷血的盘算,实在让我们都感到恐怖——毕竟大多数人的十三岁,还是叼着辣条上蹿下跳、掐着弹珠玩泥沙的年纪啊!


读完他的自述文字,再回过头来看“种太阳”在聚光灯下的哭泣,我们难免对他那几滴泪水的真诚产生怀疑,还有他反反复复推销的那个结论,也显得耸人听闻


当然,也完全存在另一种可能性:这段发生在13岁的陈年往事,掺进了讲述者的很多脑补、渲染、夸大,今天一遍遍地叙述只是为了帮助贩卖他的理论。



在场的男人们,真的认为自己是“潜在的强奸犯”吗?


无论如何,“种太阳”的个人行为和观点,根本无法代表广大男性,它唯一能够说明的,仅仅是他本人少年时的阴暗心理,或者他成名后为了博出位,对自身经历的消费和再加工。


更应该警惕的是,“种太阳”所描述的,绝对不是一段简简单单的少年幻想。


正如很多人所指出,他们两人当时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步骤(拿了封嘴的胶带),后来只是因为客观条件和法律的约束,才没有继续进行侵害行为,在刑法上,这有可能构成了“犯罪中止”。



图/中国人大网

 


不是看见人性深渊,是给自己洗地

————————


由于最近网上都在热议高校性骚扰事件,“种太阳”的言论着实蹭了一拨热点,收获了不少点赞。


根据他对全体男人的预设,“种太阳”贴心地叮嘱女性:小心提防身边的一切男人,如果他们没有犯罪,那么防范也没什么损失,如果他们真的动了歹念,没有防范岂不是完蛋了?


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套理论简直是胡扯:如果男人都是潜在的性犯罪者,情侣是不是也有背叛另一半的可能,朋友是不是也有出卖自己的可能?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对情侣和朋友视若仇雠般戒备?



“种太阳”说自己发现了人性的深渊。


当然,“种太阳”面对这些质疑时,是毫不留情的,他不会把舞台上的泪水带到网络来。但凡遇到反驳,都是轻则飙脏话,重则拉黑挂网,忠实粉丝则跟着群起而攻之。


在我们的社会里,女性确实在很多时候处于弱势地位,但是这些刻意激化群体矛盾、造成两性关系紧张的过激言论,除了拉来更多粉丝之外,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污名化男性,不但无法给女性带来安全感,还很有可能助长部分用心不良的男性的恶念——“反正男人都是潜在的性犯罪者,我的犯罪冲动也只是本能反应呀”。


污名化男性,没有任何好处。


当“种太阳”把自己的越界行为定义为“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时,他就完成了对自身行为的去道德化


这种给自己洗地的逻辑,正如网友@貴船口的瑛Zwei 所说:他无法接受自己停止犯罪不是因为良心发现的事实,只好把所有男人贬成潜在的性犯罪者,再自我催眠说“自己不过是垃圾中的沧海一粟”



把所有男人贬成潜在的性犯罪者,就部分地豁免了自己的责任。


综艺节目蹭热点,也要有底线吧

————————


假如“种太阳”真的相信这种对于男人的假设,为什么只是呼吁女性小心,却不提醒男性收束自己的恶念


只叫“潜在的受害者”(也就是女性)注意安全,没有提“潜在的施害者”需要做什么,是什么意思?


万一女性没有尽到“注意安全”的“义务”而受到伤害,是女性自己的错啰


如果男性都是“潜在的施害者”,那么女性就成了“潜在的受害者”,女性无端受害岂不是变成了理所当然?


互联网言论本就是一门生意,偏激程度是它的底价,捧一踩一是惯用的手法。骂走一批受众的同时,也强化了另一批受众的信任。


事实也证明,“种太阳”的死忠粉的确不少。在一个关注者的声援文章里,有这样的句子:“你阅读黑暗,还要对抗黑暗。你对抗黑暗,还要引领600万‘僵尸粉’集体发光。”颇有些“传销体”的架势。


我们不知道,蔡康永、马东们给他的掌声是出于礼貌,还是发自真心。如果是后者,那真的叫人遗憾——这个曾经用自由辩论来启发我们思考的节目,如今为了蹭网络热点、迎合网络情绪,也退到“把言论当生意”这条底线之外了。


女性不安全,不是因为女性没有学会防狼术!


有人说,“种太阳”讲这个故事,是为最后那个“让世界更美好”的倡议做铺垫,他的用意还是好的啊。但是抱歉,在这种以偏概全的立论上,只会结出有毒的果实来


年入百万的“种太阳”不蠢,反而是太精明了,知道用怎样的话术和态度,能让他在互联网时代如鱼得水。


那些背了黑锅还不能还嘴的男同胞,不必太窝火,“种太阳”的言论只是给了某些猥琐男性一个假装好人的机会:只要勒紧裤头带,就远离了人性深渊,就抵御了人性之恶,这门槛该有多低啊!


最容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不就是拿着屠刀的屠夫吗


来源 | 新周刊

小凤特选(戳下方标题)



 ■ 跟8岁女孩“谈恋爱”?比恋童癖更可怕的,是把它当成爱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