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有回响:黄宾虹作品《黄山汤口》拍出3.45亿

2017-06-20 青藤艺术

编者按:6月19日晚,对艺术拍卖界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沸点,中国嘉德2017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黄宾虹绝笔《黄山汤口》以3亿元落槌,加上佣金以3.45亿元成交,刷新了春拍记录。

这个数字令现场沸腾,落槌后人声鼎沸、掌声不断,一时间此画与宾虹老人被朋友圈刷屏。一向被市场低估的宾虹老人,此次画价扶摇直上,也是对宾虹老人艺术价值的肯定:


黄宾虹 《黄山汤口》立轴 设色纸本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文:王林娇


必须老实的说,我尚没有踏入过黄山,更别提汤口,所以只能翻遍一切网络上的美照,PS过的、美图秀秀过的、实景攻略中的照片等等,但是再无黄宾虹笔下的莲花峰胜景。


莲花峰:黄山第一峰


其实,直到今天,莲花峰作为黄山风景区境内的第一高峰,36大峰之首,海拔在1864米,但因为黄山风景区的人流多过大,以及莲花峰对于普通游客存在一些危险,所以和天都峰是轮流开放,只有光明顶是常年开放的。


各种美图下的莲花峰


就在茫茫网络海洋中翻到的各种美照来看,莲花峰主峰突兀,四周均是小峰簇拥,但是更多表现的是莲花峰最高处的胜景,多数是一种远观平视的角度,或者是一定要站在对面一个差不多高度的地方,才能看到莲花峰的状态。

而至于小峰簇拥的“莲花”形状,除非是去到现场,否则只能被图片中的一个孤零零的主峰挡死。


烟云缭绕中的莲花峰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能够把一切生活或者自然中的事物通过画家的视角,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但更加准确的说,对于黄山形象的表达,只有中国山水画家才具功力去完美的表现。只是,不知道一生曾经九次登顶黄山的黄宾虹,曾经去过几次莲花峰?以至于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还能对黄山的各种景致了然于心,并且留下这绝笔巨制《黄山汤口》。

在黄宾虹《黄山汤口》中,从直观的图像角度去看,黄宾虹显然是经过了一番艺术剪裁。


“资深黄山导游”黄宾虹留下的线路攻略


“三十六峰天都莲花前海胜景由汤口入”,这是时年92岁的“资深导游”黄宾虹留下的“路线图”,这位“导游”在画面中尽可能的安排了多个黄山胜景,并且错落有致的进行排序,从桃花溪拾阶而上,途径观瀑楼,人字瀑和百丈泉的美景尽收眼底,顺着弯弯绕绕的山涧小道,一路就到了紫云峰,终至莲花峰。


实景中的桃花溪


黄宾虹笔下的桃花溪


画面的最下端应该是黄山美景桃花溪,是在黄山桃花峰的北侧,这条小溪集合了桃花峰的水流,形成一个最为开阔的溪谷,传闻桃花峰旧谷有桃树万棵,到了花期的时候,满山都是粉红的桃花,而到了花谢的时候,这条小溪都被落花覆盖,极为美丽,这等美景,当然在黄宾虹几乎要“黑作一团”的画面中,难以看到咯。


黄宾虹笔下的观瀑楼


实景中邓小平所到的观瀑楼内景


  顺着黄宾虹在画面着所营造的路线,左侧的高山流水,长松下两人盘腿而坐,在对谈着什么,这显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观,而不是现在黄山风景区里密密麻麻的游客,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坐下来欣赏旁边的人字瀑和百丈泉以及九龙瀑。


实景中的百丈泉


黄宾虹笔下的百丈泉、人字瀑、九龙瀑

(三条泄流而下的瀑布)


  古人就是这么的有闲情逸致,或者是黄宾虹就是这么的有心情,按说,旁边的观瀑楼应该是观看人字瀑和百丈泉最好的位置,可是黄宾虹偏偏让两个人在相隔不远的长松里席地而坐,位置略微的低于观瀑楼。


实景中的莲花峰


黄宾虹笔下的莲花峰


  不管“任性”的黄宾虹如何去安排,人字瀑上面肯定是黄山另外一个名胜紫云峰了,同时也是《黄山汤口》图里的仅此于主峰莲花峰的一个山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紫云峰海拔在1665米,略微低于莲花峰,常年被云雾笼罩,阳光照射的时候呈现一片紫色。


紫云峰


  其实,从莲花岭到莲花峰之间的距离大概是1.5公里,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一些黄山知名度最高的美景,但是爬到莲花峰顶大概是需要1.5至2.5个小时。

在黄宾虹的画面中,艺术化的把紫云峰和莲花峰几乎是“无缝对接”,因为黄宾虹省去了上山必须要经过的慈光阁、半山寺等景观地,直接把莲花峰呈现在画面上端的位置,再在莲花峰的后面简单的抹上几处错落有致的远山。


黄宾虹在写生中


至此,黄宾虹在92岁那年,患有严重的眼疾,凭着记忆,勾勒出了《黄山汤口》图中的美景,也许,这正是黄宾虹在生命弥留之际,最为留恋的地方吧,也或是他终登上的高峰吧。

很多去黄山游玩的人,迷恋于桃花溪等地的美景,又忌惮于莲花峰的危险,常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种山间小溪中玩耍,又或者是种种理由并没有去到莲花峰,当然,我们也不知道黄宾虹究竟有没有登上过莲花峰,但是显然,从这幅《黄山汤口》图中,黄宾虹早已登上了“高峰”。

“ 从某一角度讲,画人和运动员有相似处。有些画人早年就崭露头角,才华锐发,在百米、二百米的一、二十秒间即见优劣。有的要人到中年才渐入佳境、四、五十岁方见驰誉画坛。颇如中距离的赛跑运动员。有的大器晚成,年届六、七十岁始呈精妙,仿佛运动员跑万米,在最后一千米冲刺时才见分晓。尚有极少数的人,要到八十开外,始见内蕴外发,轴射光华,黄宾虹在绘画征尘中跑的路程最长,他跑的是“马拉松”,到寿登耄耋才突破旧框,创立新貌,登上了新的巅峰。”黄宾虹弟子、画家邵洛羊曾经撰文说到。


黄宾虹  南高峰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的确,黄宾虹是一座全民性的高峰,书法、理论、花鸟、山水、鉴赏乃至于收藏等各方面的高度都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也有人抱怨,时代不同了,中国画所讲求的那些个意境什么的也早就不存在了,这世间不可能再有另外一个黄宾虹了,甚至连传统山水画都不再有了。

这叫什么道理?黄宾虹终其一生的探索,期间甚至还一度成为革命分子,即便是在那样战乱的年代里,他还能保持一颗古人的心,到了今天,山还是米芾笔下的山,还是黄宾虹笔下的山,同样是存在于世间的山,而今天画家心中的“山”去了哪里?除了会“对山写生”之外,还能不能师吾心?

 

黄宾虹 高阁清话  镜心 设色纸本


“黄宾虹当场写生性的东西往往是线性的,经常在西湖栖霞岭一带边走边画,拿着很小的本子,一支铅笔,后来看到黄宾虹写生的作品多了,就会发现他其实往往既是对景写生,又不是对景写生,山川都不一定是具体针对性的一模一样的去写生,这个概念和我们现在说的写生是不一样的,他在写生的过程中其实很快的把自己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结合在一起,这才是黄宾虹在山水创作中的写生,等于是先生自己的印象创作”,画家吴山明如此说到黄宾虹的山水写生。

记得在前几年,浙江突然出现了一些“骂”黄宾虹的声音,有人说“黄宾虹是垃圾桶”,这个言论一出,立马成为众矢之的,黄宾虹究竟是大山还是大坑?


黄宾虹 山川卧游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后来在2015年,黄宾虹诞辰150周年之际,这个话题再度成为热议,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正如何光锐所说黄宾虹既是中国山水画离我们最近的一座新高峰,同时又能成为“危险的大陷阱”,这无疑是一个难以解释的矛盾。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美术史推远到一定的距离,看清黄宾虹在山水画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意义所在。

当然,就《黄山汤口》来看,这件曾经入藏故宫博物院的作品,无疑是黄宾虹晚年集大成的作品,其实,严格看起来,并不是“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的水墨创作,这也是我们在看黄宾虹山水画时经常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

正如在《黄山汤口》图中,轻快的山林间,并没有黑黢黢的一片,淡淡的设色和笔墨是最为突出的。  

放眼看过去,莲花峰全是乱石,但是仔细看来石块有大有小,有亮有暗,色彩在浅绛的基调上,却于峰颠之一块竖石上,敷以淡青之色,顿使莲花峰出现“万般赭红一点绿”,产生了轻快感。尤其是在溪畔泉边有一段山石,破墨和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画得美嫣潮润,水石俱活。 49 30743 49 15287 0 0 3987 0 0:00:07 0:00:03 0:00:04 3987乔松下一片绿荫之地,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


黄宾虹 《溪山访友》


谈到黄宾虹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一般都会用“黑密厚重”、“浑厚华滋”来形容。还因为其早年山水画较疏淡清逸而称为“白宾虹”,以凸显其晚年“黑宾虹”之“黑”。然而黄宾虹的山水画不仅仅是黑,从早期的“浅绛”到“青绿”,以及晚年“水墨丹青”的作品,轻快的颜色和笔墨一直都存在,这幅《黄山汤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也许是黄宾虹对黄山有着太多的感情寄托,才会念念不忘。 

也许是终有回响,我们得以在嘉德春拍领略到《黄山汤口》的震撼。


青藤艺术往期精彩,可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雁山艺坛】首届活动将于6月25日举行

吴冠南:如何写出有质量的线条?

他是“俗人”,可他的画绝对不俗

八大山人:以书入画,以画入书

中国画为何如此受欢迎?

了解这个时代背景,才能更了解他的作品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丰子恺那样!

白汝:承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余绪

他被推为“宋画第一人”

潘天寿:一生痴恋指墨画

吕雪峰:上古书法经典中寻觅艺术的语言

这本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呈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