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远举:香港收紧“自由行”,损人不利己

2015-04-17 刘远举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香港实行“一周一行”,并未完全关闭水货市场,实际上只是从水货客市场中挤出深圳居民,为香港人留下更多的市场空间,使水货市场的利益向香港底层倾斜。


风传已久的香港收紧自由行终于落地,由香港政府提出后,大陆公安机关正式出台政策,收紧自由行,停止向深圳市居民签发赴香港1年多次“个人旅游”签注(简称“一签多行”),改为签发赴香港1年多次(限每周一次)“个人旅游”签注。


对此,很多深圳居民提出,既然香港限制深圳,深圳也应该对香港实行“一周一行”,且不说这在政治上没有可行性,从经济上讲,这也是不划算的。


随着香港实行“一周一行”,深圳居民从事水货运输活动,必然无法继续下去,不过,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两地的税收、商品质量监管还存在差异,需求就会一直存在,需求存在,市场自然会弥补。弥补的方式就是更多的香港居民从事水货运输。


香港实行“一周一行”,并未完全关闭水货市场,实际上只是从水货客市场中挤出深圳居民,为香港人留下更多的市场空间,使水货市场的利益向香港底层倾斜。


只要每天还是有那么多人“蚂蚁搬家”式的运输水货,那么,免税、质量好的香港货品仍然会源源不断流入深圳。所以,香港单方面的“一周一行”,对大多数深圳人来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至于那些去香港旅游的其他地区的大陆居民,一年最多去几次,则更感受不到影响。


所以,新政策实施后,对于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来说,并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如果深圳跟随对香港居民实施这个政策,则会彻底打击水货市场,对香港水货客、香港零售业与深圳市民来说,这都是双输的局面。


当然,实施“一周一行”之后,短期之内,市场无法快速应变,更多的香港底层居民从事水货客业务有一个应变过程。所以,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香港的莎莎、卓悦、周大福、百利等零售企业,在这一两天,跌幅一度超过10%。


不过,长期来看,虽然有更多的香港人从事水货运输,但没有太大影响,并不等于没有影响。政策本身的经济意义,可以单独抽离出来分析,但长期来看,政策除了经济意义还有社会意义,甚至情感意义,社会与情感上的影响会反过来影响经济选择。


必须正视的是,香港零售场所中,充满了水货客,地铁拥挤,商场人满为患,一定程度影响到了香港居民的生活,尤其是靠近深圳的上水、元朗、屯门一带,更是如此,甚至导致了地租上涨,使得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民生店铺关门歇业,影响了当地居民原本的生活。所以,控制水货客的负面影响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控制水货客的负面影响绝不等于控制水货客,更不等于单纯的控制大陆水货客。


实际上,香港市民生活环境受到较严重影响的上水、元朗、屯门等地,都是靠近深圳的区域。显然,不管是水货客还是以购物为需求的大陆游客,他们并无意舍近求远,进入到香港岛、九龙。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提议在与深圳接壤的落马洲与罗湖兴建大型、甚至简易的零售中心,从而极大地缓解水货客的压力。对此,香港社会看得非常清楚,香港《明报》在社论指出:从长远来看,想要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政府应该积极策划,增加配套设施,例如推动边境购物城等,打造‘二元市场’,从而减少水货客对居民正常生活的滋扰,同时本港也不致流失生意,可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


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且解决的办法如此明显。遗憾的是,长久的水货客、自由行之争中,香港政府并没有采取这些几乎可以说立竿见影的分流措施,而是首先想到如何在大陆居民身上想办法,不顾及大陆居民的感受,原本可以通过积极措施完善解决的问题,最终却被不正确的、过早的、在未采取其他措施之前,被导向大陆居民。这种方式不免令人想起之前的双非之女之争,最终,变为检查大陆妇女的肚子。


“一周一行”政策实施之后,特首梁振英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说“一周一行”是单纯针对内地水货客的,希望大家不要误会,不是香港人不好客,不要误伤了陆港居民的感情。


但是,这只能是掩耳盗铃。正如前面分析,政策的实质是不反水货,只反内地水货客,要说不伤感情,又怎么可能?更重要的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限制深圳居民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甚至是最坏的办法。


所以,不管是出于主观的群体情感,还是基于客观的逻辑推理,“一周一行”伤害大陆居民的感情是不可避免的。显然,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外向性经济体,这绝非好事。不断的政策释放出的不友好信号,会改变一个城市形象,并最终改变它对游客、资本的吸引力。


如果从来就是“一周一行”,对于两地的零售业务来说,无非是更多的香港水货客,而在双方争议的情况下,已有明显的解决办法而不采用,先放松,再收紧,就必然变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甚至两地对立问题。


这必然会损害两地居民的感情,进而影响到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在一周一行之前,随着反水货活动的进行,香港的一些水货客集散地的生意已经变味冷清。


这个局面并不奇怪,情感、趋利避害,都会加大水货客的成本,进而提高他们对于运输水货的要价。他们的要价高一点,香港的免税优势就少一些,零售额自然就会随之下降更多。更何况,还有大陆居民转变购物地点,拒绝购买水货等应对行为。


如果仅仅算经济账,也许很多香港人认为少赚一点钱也值得。根据《明报》报道,香港立法会议员方钢,一方面承认新政策对零售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希望香港零售业能够做出一点牺牲,以换得民众心情舒畅,否则一旦发生更激烈冲突,将造成更大的影响。这种舍小我顾大家的说法,大陆人是非常熟悉的,对于其中隐隐约约露出的多数人暴政的影子,香港应该有足够警惕。


(本文原标题《收紧“自由行”,损人不利己》)



作者:刘远举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文章推荐

背《道德经》还是背《独立宣言》?

崔永元战胜科学家是新闻之耻

验证码世界里的革命无用论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