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信兔朱迪,罗玉凤经历的才是真美国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在我看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解有一大半得归罪于好莱坞,而在好莱坞按照美式理想培植出的各种芳香扑鼻的毒草中,最近在中国大火的那部关于兔子狐狸老狼小羊的迪斯尼动画,算得上是最毒的一枝。它的毒,在于它太真实,真实到让你放下所有的防备,一心把它当成一个美国社会的可靠样本来膜拜欣赏。到最后那只眼大声甜又cute的兔朱迪,帮助她的狐狸哥们加入警界,冷不丁奏出响彻云天的美国主旋律时,你早就已经进入欣快飘飞的迷狂状态,难免不跟着一块儿唱赞歌了(这倒不是说美国电影都是毒草,太阳舞电影节上那些独立电影就不大会揪着耳朵给你灌迷魂汤)。
是呀,一个多元的社会里食肉和食草的动物总要共处,平日里大家聚居在各自的社区,但不管雨林还是沙漠都同属一个体系,一旦互动起来,歧视、刻板印象,甚至厮杀都在所难免,血雨腥风之后也总会有有识之士呼吁人们求同存异,从我做起。这些完全是现实美国的忠实翻版,无增无减毫发毕现。但这样一个冲突成为常态的社会,到最后如果仍然能让兔子和狐狸都当上警察,印证“Anyone can be anything”的社会理想,它无疑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社会,对吧?
可惜美国不是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个电影英文原名叫《Zootopia》,用“乌托邦”的词根造一个“兔托邦”可能根本就是良心未泯的导演给观众留下的最后暗示:美好的理念都是幻想。但咱们的中文版却给翻成《疯狂动物城》,这就更别怪咱们的观众会对结尾的主旋律信以为真了。
跟兔朱迪比起来,凤姐就老实得多了。她最近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一五一十地透露了自己来美国六年以后的状态:没有身份、不会英语、没有男友、没有固定工作。她说她来美国时曾经雄心勃勃,认为自己可以当美国总统,但现在她觉得自己“将来可能就是普通人”。
不管你喜不喜欢凤姐,这段话都值得你记点笔记,这样的话不常出现在媒体上。差不多每个中国人来到美国时都是雄心勃勃,但只用了六年就明白自己将来或许不能成就伟业的人却不多,而那些最终明白这一点的人大都选择了沉默。
其实中国人之所以容易上兔朱迪的当,以为美国是个机会遍地、人人都能大展宏图的“兔托邦”,就是因为我们听过了太多中国移民飘洋过海,艰苦奋斗,成就大业,衣锦还乡的故事,却不大听到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袒露心扉。这要说也不难理解,愿意站在镁光灯前炫耀的大多是春风得意的人,人们喜欢口耳相传的也大都是这类的励志故事。那些辛苦辗转的、泯然众人的、一蹶不振的、山穷水尽的,要么就在忙着收拾一地鸡毛,要么就因为理想破灭心还疼着呢,要么就还想藉着大洋的距离在对岸的亲友心里维持一个光鲜的幻影,谁有闲心跑到电视台去跟公众唠嗑?
但我格外偏爱这类故事,那些功成名就的故事里大多都掺杂着夸张和修饰,那些壮志未酬的故事里有的只是最朴素的真实。
我曾经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一个中国来的文学教授,拿着访问学者签证来到美国,千辛万苦转换身份留了下来,想在这个遍地是机会的国家做一番大事。几年后又在街头偶遇,他说他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以下是我跟他的对话实录:
我:“电脑公司,那不错啊?”
他:“不好,就是帮忙搬电脑,跟专业没关系。”
我:“这年头有个工作就不错了,先做着,以后再慢慢找好的。”
他:“找不到好的了,英语不行。”
我:“那就下功夫学英语吧。”
他:“年纪太大了,学不会呀。”
我:“别着急,以后慢慢会好的。”
他:“不会好了。”
我:“……”
引号代表什么呢?我居然在一次全中文对话中哑口无言了。
我还认识一个偷渡客,本来在福州市有个稳定的工作,90年代初福建偷渡潮中看到连乡下人一个个都出国发财,想着像他这样文化、技术都还不错的怎么也不能落于人后,就找了个路子来了美国。没想到转身份不顺,十几年都没拿到绿卡,感情到还算有了着落,找了个有绿卡的中国女友。虽然两人在中国都有家室,但长期分离感情早就淡了,两人一块儿在纽约过起了夫妻般的日子,一块儿存钱、买房,但因为他的身份问题,存折和房子都记在她名下。几年前,她的中国老公跑来跟她团聚,而他则在当天被他们踢出门。兜里没有一分钱,他住进了纽约无家可归庇护所,在庇护所里,他唯一的家当:几身衣服、一双鞋、几张中文影碟、一瓶药都被偷走了,他成了彻底的无产阶级。他坐在庇护所对面的马路牙子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然后抬起头对我说:“要是当初没来美国就好了。”
我还认识一个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大公司,想着凭努力工作进入公司高层,却在升职时屡屡被落下,多年后彻底死了心,找了个小学校的教职,打算安安生生地做到退休了。她说:“我45岁了,已经没了拼搏的心。”
我在美国的14年记者生涯中,采访过很多志得意满、叱咤风云的华人,但见到更多的却是第一代移民美梦并未成真。很多人看到这儿一定会问,既然混得不好,他们为什么不回国?这个问题乍听很有道理,但细想起来,其逻辑有点像当你说自己家区位不好时,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换房子?当你抱怨工作无聊时,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换工作?当你嫌老婆唠叨时,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换老婆?
正常的人都有趋利弊害的本能,但利与害是综合评估,新鲜的空气、放心的食品、孩子的教育、社会的秩序都有各自的分值。即使是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也都是在评估了各种因素以后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因为对他们来说狼狈地逃回家去丢了面子,大概比死更难受。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一种像敏姐那样的可能。敏姐的前夫曾是中国部队高官,家里有配车和警卫员。她1990年来美国,本想办好身份把家人接来团聚,但几年拖下来,儿子来了,老公离了。敏姐一个人在纽约撑着个小摊子养家,起早贪黑,上高中的儿子没人照料,变得抑郁暴躁,学校老师告到了移民局,孩子差点被政府收去寄养。她说那些年她找到一个没人的公园就会去大哭一场,甚至有几次想从楼上跳下来一了百了。
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敏姐把小摊子做成了家庭公司,儿子高中毕业后不愿继续读书,就去开了个小酒吧,生意也还算不错,敏姐就快抱孙子了。敏姐说她现在跟谁都不争,不羡慕、不妒忌、不抱怨,她对现在的日子挺满足,微信朋友圈里聊天,她觉得自己心态比在国内的朋友们好得多。
成就感大概不止来能自实现当初的雄心壮志,还来自能接受生活给自己安排的位置。五湖四海折腾一大圈,最终自己能跟自己和解也算值了。所以信朱迪痛一生,信凤姐得永生,不服不行啊。
(原标题:《凤姐比兔朱迪老实》)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