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猫:海龙之死——总有一些人要失去工作和希望

2016-07-14 老猫 大家



文 | 老猫


我买东西,很少有跟人讨价还价的。差个三毛五毛,十块八块,不计较,大家都不容易,没必要那么较真。

只有两次,是真正的“砍价”。一次是某年冬天在豹房旧货市场(已拆除),买一个麻将桌,卖家要价115元,可我邻居90元买的同款。所以,我要把邻居比下去,就必须85元到手。于是,在寒风中,我和卖家对峙,甚至跟他讲了正德皇帝在豹房藏姑娘的历史。将近两个小时后,卖家小伙子流着鼻涕说,大哥你把桌子拿走吧,爱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吧。于是,我流着鼻涕,兴高采烈把桌子扛走了。

其实,买麻将桌是最忌讳砍价的。我在这张麻桌上就没赢过,几年下去输的钱买几百张麻桌都够了。最后搬家,麻桌干脆送了人。

第二次,就是十几年前在中关村的海龙大厦买笔记本电脑。那时候海龙开业还没多长时间,风光正好。但闭塞如我,也已经听说那儿的价格不靠谱,经常发生宰客的事情。加上我当时不富裕,不敢挥霍,于是就带上砍价能手我弟弟,哥儿俩一起去海龙。

最后找到一家看着靠谱的店,坐在人家店里,软磨硬泡。也是在僵持了将近两个小时、嘴皮都快磨破了之后,我们把开价三千多的笔记本,生生磨下了三百元,而且免费装了系统。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扛着我人生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回了家。



一开机,就傻眼了,电脑屏幕亮了一下,连桌面都没看仔细呢,就灭了。再怎么整,它也不亮了。

当时我认识的对笔记本最熟悉的人,是老六张立宪。我就给他打电话,各种咨询。老六说,你这状况,八成是主板烧了,拿回去换吧。

于是,背着电脑又回到海龙,一查,果真是主板烧了。人家二话没说,整机换了一台。回家后跟老六知会了一下,老六说:你是我知道的最快干掉一台电脑的人。那口气,就像我取得了世界杯最快进球一样。可这能赖我么?我就按了开机键,剩下什么都没做。

还好,我人生的第二台笔记本电脑用了好几年,再也没烧过。后来我把它给了我爸,据说现在偶尔还能用一下。

转眼,营业了十七年的著名的中关村海龙,就要歇了。看图片,大部分商家已撤,一些地方恢复了毛坯房的状态。用官方的话说,叫做“转型升级”,但实际上,大约就是变成写字楼,会来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意公司,最清楚的事实是,再也不会有“大卖场”了。

在中关村歇业的卖场中,海龙是第二个,中关村e世界是第一个。只不过相比之下,海龙更有标志性。

说句实话,这次海龙停业,情感上并没有其他卖场停业那么复杂。以前红桥市场停业搬迁,觉得少了个好玩的去处,接下来秀水街、动批什么的停业拆迁,包括最近潘家园撤出,又感觉少了好玩的去处,多多少少觉得遗憾,觉得不舍,觉得那么好一个品牌,就这么完了,怪可惜的,决策也太混不吝了点儿。可海龙停业,倒是觉得顺理成章,似乎它就该停业一样。

外在方面,为缓城市拥塞,将一些卖场之类产业外迁是政府的固有思路。“大卖场”迟早都会在市中心消失。内在方面,感觉海龙这样的电子产品卖场,并没有其他卖场那样的历史感,卖的东西贵贱都有,但易耗品居多,也没啥可留下念想的。

海龙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进电梯间,甚至在楼梯过道里,到处都能遇见递名片拉客的业务员,跟在人身后喋喋不休。这给人的感觉非常江湖,总觉得这里和火车站广场没两样,各种深不可测。反正,这些现象在其他类型卖场里并不多见。

据说,之所以有拉客和宰客的习惯,源于提成制。业务员卖出商品的利润,自己可以拿到一成,所以利润越高、客流越大,挣得越多,很多人也就顾不上体面了。不过,我倒觉得这不是主因。卖什么东西不是提成制啊?怎么到了这儿,就直接拽人袖子,照狠了忽悠呢?还是管理的问题。十几年还没搞定卖场秩序,那估计也就不用搞定了。

当然,海龙周边的交通拥堵,也是直接影响生意的因素。有时候车子开到四环上,海龙的大招牌近在眼前,可就是过不去,简直能急死宝宝了。

所有这些,似乎都和讲效率讲低碳的信息时代格格不入,更和数码产品的感觉不合拍。其实搁谁家旁边有这么一卖场,鱼龙混杂的,谁都不乐意。

所以,海龙的离开,还是自己的原因,档次有点low了,不是中关村的菜了。

有件事情不能不提。

若干年前,中关村这个高等学府云集、高科技公司云集,提起来高大上的地方,还有个“黄外围”。

那就是很多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她们会在路人身边低声问:“要光盘吗?要毛片吗?”

即便是和新街口、三里屯那些卖盗版光盘的人比起来,她们也显得过于不正规。那些地方,多卖些欧美大片或者文艺小清新电影,盗版不盗版的,至少能看。而这里的碟,大多被中年妇女们别在腰上,无包装、无说明、无文字。不要毛片,她说有大片,不要大片,她说有游戏,不要游戏,她还说有这样那样的软件。买回去,不少是CD,或者干脆是空盘,放不出影来的。

那些日子,我酷爱攒电影大片,去过很多城市的盗版碟市场,石家庄的、西安的,甚至山东临沂的,但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关村的“黄外围”这儿这么不讲究。

据说有关部门也打击过他们,可人家是游击战,春风吹又生的,总搞不干净,更何况,她们还会用孩子打掩护,哺乳期。

但后来,她们逐渐销声匿迹了。就和那些卖盗版的一样,都没了踪迹。

原因很简单,技术进步了,没人看VCD和DVD了。盗版的都在网上,想看啥片,网上就有。加上现在强调版权,许多人养成了在视频网站付费买会员的习惯,看什么片子,也不需要费劲巴拉冒着被骗的危险去街头买碟了。

我那几千张光盘,四大纸箱子,彻底成了收藏。

有趣的是,海龙们的萧条,几乎和“黄外围”们同步。当网购的商业模式逐渐占据主流,即使是数码产品也可以从网上买到以后,“大卖场”式的销售模式,也没了存在的必要。

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商业的成熟,似乎是压倒“大卖场”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这么说,中关村以自己擅长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中关村自己。

当然,影响到的,不只是海龙那几座楼,以及中关村“黄外围”,还有其他许多产业。我有朋友的朋友,在东部商圈著名购物中心租柜台卖世界名表的,最近一些年也生意惨淡。大多顾客,来了要块表,看了款式,试戴一下,说声谢谢,回家上官网买去了。

还有纸媒,处境大多也不妙。十年前在地铁上,几乎人手一份报纸在那里看,而现在,大家都玩手机了。技术就是这样给社会洗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让一些人获得了工作和希望,也让另外一些人失去了工作和希望。新陈代谢,海龙只不过是被洗掉的一张牌。



现在,许多店面干脆转型,都改成展示店或者体验店了,不销售商品,只提供些咨询和售后服务。不过再有几年,似乎这类店也无存在的必要,当VR设备普及,戴上设备,在家里虚拟着就能把商品翻来覆去看个遍,甚至拆了装装了拆,还要店面干什么?

再往后,大量的商业店面、超市、购物中心可能都会面临洗牌。城里那么多商厦空出来干什么?这是个问题,总不能全当写字楼吧?但愿这是杞人忧天。总有人坚持逛商场的,就像总有人坚持看纸书、坚持用毛笔写字、坚持不网恋一样。

80年代,我们都觉得计算机是个过于高精尖的东西,它至少有个衣柜那么大,必须是穿白大褂的专业人士才能操控的。90年代,我们想玩计算机,还得学各种“语言”,还要背五笔打字,还要动用立体的想象力才能在单色的286电脑屏幕上玩俄罗斯方块。00年代,笔记本电脑普及,接下来智能手机开始替代电脑PC端的大部分功能。这些,似乎都是在上一个十年里无法想象的。下一个十年,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能猜到端倪,但谁也想不出来。

而海龙,也许包括整个中关村,都可能是长河中的一段。它是必须的一段,但也是如过眼烟云的一段,它不代表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它只是个阶段。就像一个人,他想走到三楼,必须途径二楼一样,它只是楼梯上的一个台阶。过去了,那就是过去了。


(本文原标题:《写给海龙,一张被洗掉的牌》)


【作者简介】

老猫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名作家、媒体人。



【精华推荐】

你为什么总和我想得不一样

背叛了底层的中产足球还能走多远

努力半辈子,追不上五万一平米的北京房价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