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体操衰落、游泳崛起与中产阶级的身体观
文 | 张丰
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最能代表这一点的,就是中国体操队。以往都是夺金大户的他们,这次只获得了区区两块铜牌。不少媒体用“青黄不接”这样的传统眼光来分析这种现象,这种看法很有可能漫无边际。或许,中国体操队永远都不会再回复到它昔日的地位了。
本届奥运会与体操有关的新闻,流传最广的不是任何一场比赛,而是中国女子体操队主力队员商春松的悲情故事。三年不回家,一年只花3000块,用奖金给残疾的哥哥买房,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庭……尽管商春松对这种留言做了“回击”,她说的不过是“我哥哥可以自食其力”,对相关报道的细节,却没有否认。
这则“传言”在当下让人看着心酸而愤怒,但是放到十几二十年前,很有可能会“感人”。中国青年报8月16日05版的报道,沿用的就是这种思路。几个小标题分别是:“她从大山走来”、“体操改变命运”、“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看得出来,记者在努力讲述一个“感人故事”。但是,在傅园慧与宁泽涛走红的时代,这样的“感人”只会让人读起来分外沉重。
▲ 比赛中的商春松
贫穷,努力,改变命运,这就是商春松故事的核心,也是中国体操队尤其女队给人的印象。今年5月,腾讯·大家发表了王旭的文章《体操女童的存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和伤口》,对女孩练习体操所承受的苦痛给予了关注。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光是“不怀好意”的外国媒体,中国的主流媒体对此也有不少报道。这反映出,即使是心肠特别硬的中国公众,对那种靠苦难来争取成绩的做法,也有点于心不忍了。
中国体操队很能代表过去几十年中国体育的形象,它是一支战绩辉煌的队伍,曾为国人带来不少民族自豪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李宁来点火,就是对中国体操光荣历史的总结和褒奖。体操比赛曾经是最获关注的赛事之一,90年代一直到北京奥运会前,体操运动员尤其是形象阳光的男运动员,一度也是广告商的宠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一切在里约都被颠覆了。中国体操队不再有英雄,关注度也大为降低,这和成绩差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心已经发生了巨变。在当下的中国,扶贫已经不再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人们最关心的议题,比如房产、养老、教育、医疗,本质上都是中产阶级议题,这些话题的燥热,是中产阶级焦虑的表现。对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城市中产阶层而言,体操不是他们喜欢的运动。
所有的运动,都是有关身体的使用,但是体操那种强调扭曲、变形,做出常人难以完成的动作,是趋向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中产阶级所不能接受的。中产阶级是中国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他们的身体观,也和“发展就是硬道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强调拥有更长时间的生命,这是一种有关身体的发展主义,占据核心地位的观念是健康。“健身”,不但是内在的“健康”,还要求外在的“健美”。
我家附近2公里内,上规模的健身房就有4个。健身房的各种器械,都让人想起体操,但是其实没有一个是想练那种竞技性的体操的。前女子体操冠军程菲如今是一个地方大学的副教授,她会指导大家健身,但是却经常对她的学生强调,不要碰竞技体育。以中产阶级的审美看,女子体操队员的身体是不受推崇的,这么多年,也就一个刘璇,看上去是“健康”的。体操比赛有其特殊性,高大强壮没有优势,但是当你看到美国选手西蒙·拜尔斯腾空飞起时,你不会意识到她身高只有1.45米。相比之下,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队员们,则柔弱到让人担心。
这就是中产阶级的身体观。这也能解释,在里约奥运上,最受欢迎的中国运动员,是傅园慧、宁泽涛与孙杨,他们甚至超过了能极大满足民族自豪感的马龙与张继科。游泳不仅被视为非常有益健康的运动(不伤膝盖,所以有人认为比跑步还好),还是一个有门槛的运动。游一次几十元,这很对中产阶级的胃口。除了运动,它还必须是消费,对中产阶级来说,即使是跑步,也不能追求免费,一双上档次的跑鞋是必备的。
▲ 比赛中的宁泽涛
对中国人来说,体操的衰落和游泳的兴起,是里约奥运会上的大事件。傅园慧和孙杨都是在杭州长大,兴奋剂事件缠身的陈欣怡则是房价最贵的上海浦东姑娘,宁泽涛是郑州人,父亲是军官、母亲是媒体高层——广义上说,他们都是中产阶级的儿女。他们都是城里的孩子,而不是“从大山走来”,尽管大山里也有河流可以游泳,但是用来规范身体动作的游泳池,则是城市文明的产物。本届奥运会上,外国记者“刁难”中国体操女队员,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上去这么年轻?”,记者问的并不是她们的年龄,而是她们远比正常人瘦小得多的体型。相比之下,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看上去都是健康的,当傅园慧说特制泳衣要把她的胸抹平的时候,另外一层意思是,她发育得很好。记者采访她的家人,发现她从小就非常爱吃牛羊肉,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育儿方式。
“中国游泳的兴起”,当然并不是指成绩,过去的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曾经夺过更多的金牌。这种“兴起”,更多是身体的兴起,用更直接的话说,他们呈现的是一种完美肉体。健康,健美,健壮,这是中产阶级身体审美的核心,在游泳运动员身上,完美地呈现出来。孙杨的外号叫“大白杨”,宁泽涛则是城市女性心中的完美小鲜肉,而傅园慧,传递了“洪荒之力”,这一切都正中中产阶级心窝。同样穿得很少,但是体操运动员很难给观众带来这种身体消费的狂欢。
▲ 傅园慧
澎湃的记者去探访了孙杨和傅园慧的母校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这个体校是专门练游泳的,曾培养很多世界冠军。和传统意义上残酷的体校不同,这所学校实行走读制,学员大多是杭州本地孩子,他们平时在其他学校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只有在节假日和每天放学后,才来这里接受游泳训练。家长不抗拒孩子将来当专业运动员,但是很多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能有一个更健壮的身体。这些“走读”的孩子,全部都营养足够,甚至过剩,他们所追求的是一个更发达的身体。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和那些体操女童比起来,可谓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前几天,吴强先生在《管不住自己身体的中国人》一文中,直陈中国人身体的丑陋,“葛优瘫”“宜家躺”的流行,让中国人对宁泽涛这种肉体的欣赏有一些望梅止渴的味道。梦想高于现实,也许这正是中产阶级身体观的一个特点,但是这种对完美身体的渴望,将改变中国体育未来的流行趋势。尽管有兴奋剂丑闻,也并不影响游泳队成为最受追捧的团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趋势都不会改变。
【作者简介】
张丰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媒体人。
【精华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