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子文:日本电影怎么又好看起来了
文 | 柴子文
身边的影迷朋友都在说,日本电影又好看了。这样说,是日本电影曾经是优质电影的代名词,有许多的大师级导演,也培养出许多的实力派演员和迷人的明星,辉煌一时。但九十年代后尤其是2000年后,电影产业似乎也跟随失落的日本经济一齐掉入寒冬。近年日本电影的复苏,不止来自老一辈导演,如山田洋次,勤力推陈出新,惊喜不断,更见到新一辈导演,如是枝裕和、西川美和等的异军突起。
值得留意的是,这一波“变得好看”的日本电影,似乎找到一条摆脱“青春残酷物语”的小清醒/伪文青、又连结真实生活的踏实方法——被称为“治愈系”的电影,颇有一股“小片崛起”的风潮。
以《恋人们》《深夜食堂2》这两部2016年流行的日本治愈系电影为例,它们全都聚焦小人物或边缘弱势人群,并将现实生活的沉重、残忍,人生命运的颠簸、艰辛,和习以为常的不公不义作为切入点,透过大屏幕,好好的、细腻的讲故事,摒弃单向度的自怜或说教。这类电影的力量在于,连结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变化,将生命、家庭和社会三者放大或缩小来做交替检视。
桥口亮甫的《恋人们》,由三个关于爱的故事串连起来,它们共同的主题是“寂寞”,丧失所爱的寂寞,同时是一种根植于日常生活与命运悲喜的寂寞。
影片的三位主角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他们不但在工作上不得志,也在爱情上失意落魄。一位城市水道建筑维修工,妻子被歹徒袭击无端丧命,却无法用法律为妻子报仇,时而抑郁,时而发怒,时而抱怨生活的不公,却无钱给自己买药,更令他痛恨的是自己的无能,想沉沦买白粉却买到了漂白粉,最后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一位做着公主白日梦的绝望家庭主妇,日复一日遭丈夫冷暴力,在枯燥的小镇酒吧以为找到了真感情,却原来黄粱一梦,被江湖骗子骗走感情骗走钱;一位暗恋儿时玩伴的同志律师,对着电话告白遭到心爱之人的歧视,却同样冷漠对待爱着自己的身边人。三个故事,三种不幸的深渊。
▲ 电影《恋人们》剧照
也许爱的寂寞太具有现实性了吧,即使三个故事并没有情节关联,导演却大胆交叉讲述、同时铺陈情节,但依然连贯流畅,丝丝紧扣。这当然得益于电影巧妙的剪辑,将脱俗的色调、光线和配乐,配合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酿造出独特的诗意。这种淡淡忧伤的诗意,带领观众进入两个半小时的幽暗隧道,经验了一段又一段寂寞,迎来尽头摇摇晃晃的曙光。
主角面对的是爱的副作用,但并没有现成的解药;但生活的谷底,本身就是一道生命的屏障,到了谷底,也就有了不计前嫌的希望。在谷底,重新拥抱自己,此前的深深的自我质疑,就立即变成自我救赎的完整过程,这正是电影试图教我们的事情——自我疗愈。
所以最后,当三位主角似乎恍然大悟的时候,没有讲出来的道理,观众却一下子明白了。正如电影片尾曲,日本男歌手Akeboshi所唱:“I will get back to usual life”,正是献给那些寂寞的恋人。
相比起《恋人们》的自我疗愈故事,《深夜食堂2》的三个故事,则以深夜食堂这个据点串连起来,无疑是“互助疗愈”。
低成本制作的《深夜食堂》改编自漫画作品,自2006年起一直连载至今仍未完结。连载漫画,可谓是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自2009年首次被拍摄成深夜剧播出,至2016年由Netflix出资制作第四季,让这部作品成功冲出国际。至今,《深夜食堂》已被拍成了四季电视剧和两出电影。
故事讲述在新宿街头的一条后巷,背景神秘的老板独自经营一间小食堂,营业时间由深夜0时至早上7时,被食客称为“深夜食堂”,招呼的自然都是“夜班人士”——从歌舞伎、黑社会、小摊贩,到出走的少女、迷路的阿婆,一整班都市夜归人,也是各有苦衷无处表的伤心零落人。
餐厅很小,餐牌上只有豚汁定食、啤酒、日本酒和烧酒这几样,但老板表示,只要他能够制作的食物,客人其实都可以点。
▲ 电影《深夜食堂2》剧照
“你只管点,我尽量做。”就是这句老板的名言,切中了忙忙碌碌却时常迷失的都市生活,点出了真正的主题。
深夜,是喧嚣去尽的时分。食堂老板未必是疗愈的医生,倒像个淡定的摆渡人,表情深沉含蓄,总是带点微微的笑。食堂里洋溢着平实素朴的人情味,老板与食客、食客与食客之间虽只是萍水相逢一刻,但经常互相鼓励和帮助。很多时候,只是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阵随意的攀谈之间,许多的无奈、苦楚与焦虑,就这样轻轻地。故事也自自然然延伸到不同的人生风景中,化解开来。
这次电影版第二集包含的三个故事,包括:喜欢穿丧服减压的出版社女职员,爱上了一名在丧礼上结识的男人,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寻得真爱还要苦等,等到寺中和尚为她动心;经营家庭荞麦面店的一对单亲母子,仍在读书的儿子想与一名比他大十五岁的女人结婚,遭到母亲反对,阴差阳错,口不对心,母子感情到了破裂边缘;从乡下来到东京的婆婆,中了电话骗徒的陷阱,但她却甘心被骗,原来东京之行是要了却一桩心结,当年为真爱离家弃子,老来心愿只想见到儿子家庭幸福,便可心无挂碍,全身而退,在爱的两难间得到些许安慰。
整体来说,《深夜食堂》系列的故事,短小精巧,别出心裁,真实呈现许多人生的无奈和遗憾,每一集的主角来自各行各业,经历高低起伏的各种人生难题,但人间有情,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就像,每个人总有一份自己喜爱的食物,而来到深夜食堂,老板总能端得出来。
疗愈系电影,未必温情脉脉,也有像李相日的《怒》以一桩杀人案激起亲密的人之间信任的深度缺失问题的刮骨疗伤式疗愈,有是枝裕和《比海还深》这样揭开一家三代人不幸的根源、却因一夜暴风雨彼此承认“只有爱,并不足够”而弥合伤口的反省式疗愈,西川美和的《漫长的藉口》也以麻木自大的成功作家丧妻后重新体验贫家少年艰辛生活,来自救对爱的冷血。
触及真实的伤口,而不加以掩盖美化,让电影成为心灵的显影剂,无论如何,都要去直接面对。这大概是这一波疗愈系电影能如此丰富、引起无数观众共鸣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小片,不是比大片伟大吗?
(本文原标题:《小片崛起:日本治愈系电影风潮》)
【作者简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精华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