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雨思的成功,给做名校梦的孩子熬了一碗毒鸡汤 | 大家

荣筱箐 大家 2019-05-16




赵雨思现在成了一个笑话了,但我很同情她。2017年她被斯坦福录取以后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自己从一个小学考过30分、中学被老师质疑学习能力的“学渣”长成一个弹琴、骑马、被斯坦福录取还拿到奖学金的“美国高考状元”的经验。现在她被牵扯进美国史上最大大学录取贪腐案中,已经灰头土脸的被斯坦福开除了。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青葱年纪、于全世界的眼皮底下,经历如此重大的变故,不管是自己走错了路还是被人带到沟里,都是值得同情的。栽这莫大的跟头多少都会留下点永久性损伤,特别是在记忆永恒的网络时代。以后还有那么长的路要带伤前行,这肯定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


再说,美国公众对这个中国孩子多少也有点不太公平。这桩被联邦调查局一锅端的大案,始作俑者是个叫威廉·辛格(William Rick Singer)的考大学辅导机构业者。他可以搞到心理医生的疾病证明让考生在高考中获得加时,操纵考官帮考生递答案或改分数,从大学运动队教练那里搞到体育特招名额。当然全是靠行贿,不同的套餐价格也不同。有的几千块美元就能搞定,赵雨思的爹妈出了650万,是目前所知的其中最高的一笔。



威廉·辛格


至今这桩丑闻已经波及11所美国名校,从行贿的到受贿的,总共50个人被起诉,其中包括来自26个家庭的33名父母,有些家庭不止一个孩子通过后门进了名校,Singer以前还曾跟人夸口说他通过后门搞进名校的孩子有800多人。但这些孩子至今无人被起诉,被媒体有名有姓曝光出来的也屈指可数,被曝光的大多缘于父母或孩子本身已经是公众人物,比如演艺明星Lori Anne Loughlin和她的时尚设计师先生Mossimo Giannulli的两个女儿,其中之一本身就是网红。涉事大学对这些牵扯其中的孩子也并不是一概开除,有些学校已经决定让他们继续就读。公众评论提到这些孩子也都小心翼翼,大都会说明他们中很多人可能对父母的操作完全不知情。


然而这点手下留情的善心远隔重洋的赵家一点都没沾着。赵雨思和她的父母并不在被起诉的50人之中,至今没有证据表明她,甚至是她的父母明确知道他们是在行贿,而她却成了继Loughlin家两个女儿之后被媒体曝光最狠的一个。


但引发我对赵雨思同情的主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她发的那段网络视频。说实话这位“美国高考状元”的经验分享内容空洞,几乎没有干货,看完以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主讲人不停的重复“其实”“就是”“怎么说呢”,以及从头到尾在镜头前摆弄她的长发。但她一上来就开宗明义,告诉观众:“考上斯坦福不是梦,只要有自己坚定的目标,然后努力去拼搏,就会实现了。” 就是这句话,让我觉得我,或者你,都有可能是赵雨思。



这倒不是说我们有朝一日都可能拥有赵家那样的金山。事实上,如果你爹妈或你自己现在对那样的金山尚不能望其项背的话,不管你怎么努力拼搏,你这辈子得到它的机会恐怕是微乎其微。在中国亲历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大概都能感觉到,随着“拼爹”这个新词的诞生,那个靠一点孤勇、一个灵活的脑瓜和头悬梁锥刺骨的狠劲就能点石成金的年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个进入了成熟期,体系完备的社会,每个零部件在合力运作的同时也必是互相掣肘才能保持社会的稳步发展,风口少了能借力扶摇直上的空间当然也会变窄。在美国,研究人员早就发现人们向上流动(upward mobility)的机会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下降,1940年代出生的人,这辈子收入高过父母的比例为90%,而对1980年出生的人这一比例已经降到50%。到1984年,最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比最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已经高出75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挣扎在底层的人,向上流动更多要靠的是政策调整和社会扶持。“努力拼搏”当然也还是必要的,但努力与结果已经不再是“只要……就……”的必然关系,单凭这个从泥淖沟渠里飞上枝头变成金凤凰已经不太可能。可中国人对个人奋斗宗教般的笃信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执迷,这种笃信曾经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动力,但到了这时候却有可能害到我们,让我们在迟迟达不到目标时过分自责,崩溃绝望,怀疑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雨思的那段视频其实是给很多像她一样做着名校梦的孩子们熬了一碗毒鸡汤,让他们以为不管在哪里落地,只要不停地挖,总会挖到金子,让他们在筋疲力尽不得不放手以后还要为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挖而后悔一辈子,却不知道这位“普通女孩”的成功之路——如果这也能算成功的话——永远不可能靠这种方法复制。



但我相信就算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赵雨思,从小也被灌输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老理儿,她或许曾经真的为了进入名校花过额外的时间和心力,真的以为梦想实现是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很多涉案的美国家长为了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都曾编出各种藉口向孩子解释录取过程中的蹊跷之处,就像他们当年悉心呵护那个圣诞老人的童话一样,没有理由相信赵雨思的父母不会这样做。


如果是这样,我们可能都能从赵雨思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没有650万美元,我们中有几个人能肯定的说,你不曾像她一样,对那些在背后推过你的手,那阵把你送上青云的风,那条被别人踩平了的路,那班不迟不早按点到达的车从未留意过,对他们在你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毫不知情,而以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你够聪明、够努力,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这个世界如此蛮横、残酷、不讲逻辑,如果她刚好对你开了恩,让你如鱼得水,你得记着这不是常态,很多跟你一样聪明一样努力的人,从一开始就被注定会一无所获。如果你刚好混到大富大贵,你得知道所谓“回报”不该是随性而为的点缀装饰,而是义务。你必须伸手去拉一把在沟渠中挣扎的人,因为这个给了你无限风光的世界,欠了他们的。


大家一周阅读排行

1.苏琦 | 靠低欲望社会和极简主义生活缓解不了年轻人的奋斗焦虑

2.闫红 | 宝钗和黛玉的友谊能地久天长吗

3.侯虹斌 | 谁来回答颜宁之问:我们的女科学家都去哪里了?

4.杨早 | 那一代青年,最终是如何让先生们失望的

5.许倬云 | 美国文明进程中的罪恶,今天仍在支配人类命运

点击文末在看,帮喜欢的文章冲榜


原标题:《我们都可能是赵雨思》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