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复兴:永远消失的北京地名“墙缝胡同”

2015-11-30 肖复兴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如果墙缝胡同还在,不也是一样可以一巷穿心,和历史有一个别样的邂逅?如果董德懋诊所还在,后院的那座二层小楼还在,小楼一夜听春雨,不也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墙缝胡同,是一个有意思的胡同名字,是为了形容其窄。在老北京,和它一样窄的胡同有好几条,比如同仁堂制药厂边上的乐家胡同、珠宝市街上的钱市胡同,都很窄,但没有一条叫墙缝胡同的,只有它叫墙缝胡同。何其原因?

墙缝胡同,在前门地区,是位于西打磨厂和崇真观之间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它的名字后来叫做翔凤胡同,从墙缝到翔凤的飞跃,其实,就是这条胡同形成的历史。据我考察,翔凤胡同是明末清初建立起来的。明嘉靖年间《京师五坊胡同集》里,没有它的名字。一直到清《京师坊巷志稿》里,才出现了它的名字。以我来看,是因为到了那时,前门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导致了外地进京做买卖的人多了起来,明朝建立起来的打磨厂和崇真观这样两条东西走向主要街道上的住房,住着好多买卖人家,因为住在这里,离前门很近,进出方便。但是,这时候显得有些挤了。于是,就要见缝插针,向两侧进军,在空地上盖房。这一点上,和我们现在房地产开发的思路大致相同。

因为向北是护城河,余地有限,便向南,在打磨厂和崇真观,也就是现在的兴隆街之间大兴土木。如今这一片的洪福胡同、乐家胡同、堂子大院、南深沟,包括翔凤胡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续建起来的。翔凤胡同,可能要晚于那几条胡同。为什么的原因,恐怕要说到未能列入《京师五坊胡同集》翔凤胡同的前身墙缝胡同名字了。

墙缝胡同的叫法,是当地人的叫法,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了建国以后。我小时候,家住打磨厂,和它只有一步之遥,那时候,大人孩子还是这么叫它。称之为翔凤胡同,是书上的说法,是地图上的标识,大概嫌墙缝胡同不雅,取谐音,弄了一个学名,墙缝胡同成了它的小名。




人们还是觉得叫它墙缝胡同更习惯,也更形象,因为它窄如墙缝。可以想象,是由于两边盖的房子,才把它挤迫成这样的逼仄。特别是胡同的南端,一尺来宽,只能走一个人,如果对面来人,双方得侧着身子,才能擦肩而过;如果来人是胖子,那就麻烦了。这一段并不长,但到了晚上很黑,还没有路灯,小时候走这一段很害怕,有同学专门蹲在这里扮鬼,吓唬女同学。

还有一点,可以帮助佐证,便是它胡同的样子很特别,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弯曲形成一个不规则的T型,人们把它分成北墙缝、南墙缝和西墙缝三条盲肠似的小胡同。便也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四周盖起房子的挤压,不会挤出来这样一条分出岔来的胡同。它的样子和成因,和我们后来在大杂院里纷纷盖出了小房后,过道变得越发狭窄,只能过一辆自行车那样的情景,好有一拼。

这一点,在胡同南口体现最为明显,因为那里最窄,别看窄,却内藏玄机。胡同西端是一家油盐店,东端是一家中药店,如哼哈二将为它站岗,正对着草场三条的北口;紧把胡同口朝南的小院,院子很深,院墙几乎占满南翔凤胡同西侧的一面墙。在我的记忆中,高台阶上两边蹲着抱鼓石门墩的那扇木门,似乎从来就没有开过,不知道里面住的什么人,对于我一直是个谜。不过,也说明,后来在墙缝胡同里盖的房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样化,甚至不乏大宅院。

《京师坊巷志稿》里有关于它的记载:“翔凤胡同,或作墙缝。旧有泸溪会馆。”泸溪会馆应该是当时的大宅院了。不过,它早已不存,猜想大概是它当时应该是最辉煌的院落了。但它的院落肯定是藏在翔凤胡同的背后,不过是把门开在翔凤的胡同里罢了。这一点,应该和墙缝胡同北口西侧的董德懋诊所是一样的。董德懋诊所的院子很大,院子前面是诊所,院子后面的一座二层小楼是其住房。诊所的大门冲着打磨厂街开,住人的院子小门却是冲着墙缝胡同开。所以,别看墙缝胡同表面很窄,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里面可以藏龙卧虎。

在我小的时候,墙缝胡同最出名的早已经不是泸溪会馆,而是董德懋诊所。老北京有句歇后语: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冒儿呀!这和把墙缝胡同谐音翔凤胡同一样,意思是嘲笑那些什么也不懂的去非要充大帽钉的人。其实,人家董德懋的家,门是开在墙缝胡同的,并非开在打磨厂。这句歇后语实在太伤害董大夫,一直非常苦恼。董德懋是位有名的中医,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董大夫向老师诉说苦恼,想改名字。施大夫不同意,觉得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关键看的是自己的医术和心地。董大夫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坚持了自己的名和姓。我小时候见过董大夫,穿西装,行中医,住小楼,坐轿车,为人和蔼,举止儒雅,非同寻常。董大夫高寿,一直活到90多岁。


董德懋先生与研究生一起研究医案,1982


他的这个旧宅院一直存活到十一年前2004年我造访墙缝胡同的时候。不过,他家这个宅院早就卖掉了,曾经一度是街道的纸盒厂,后来几经易手,在2005年前后拆除的时候,听老街坊告我很便宜就卖掉了。那次我去的时候,他家那座典型的四合院还在,开在北翔凤胡同的院门还在,我还进去看看他的二层小楼。前面旧式小楼是董大夫的诊所,水泥沙砾抹墙,一派西式风格,依稀还在,只是房子出租给外地人,经营水果和日用百货了,而房前原来方砖铺地的空场,已经变得认不出来了。不过,还种上了两株小松树,感觉怪怪的。

第二年,我又去了一次,这一次,董大夫诊所前的空地都被竖起的铁栏杆围起来了,不知要做什么用场。我走进墙缝胡同,里面已经开始拆迁。走到墙缝胡同南口,对面的草厂三条的西侧的一面房子,基本上都已经拆干净了,草厂胡同一下子变宽了。一打听,才知道,整条墙缝胡同也要拆干净,和变宽的草厂三条取直,直通到两广大街上。这样一来,和要打通的前门东侧路,新开路和草厂十条,以及早已经打通的祈年大道,起码有这样四条连通前门大街与两广大街南北新大道了。打磨厂和兴隆街这两条明朝古街,就被腰斩成四截了。老街的肌理被彻底破坏,墙缝胡同也彻底消失。

当时,我一连写了三篇文章,陈情利害,希望能调整这样扩路计划,不仅保护下墙缝胡同,也能保护下这不足一平方公里老街区的文脉。

但是,计划依然进行。十年过去了,前两天再次去那里,墙缝胡同和董德懋诊所已经没有了。一条宽阔的大路横贯南北,从前门大街直通两广大街,这条新街道的名字,被命名为草厂三条,彻底将墙缝胡同连胡同带名字一起覆盖。




站在这条新时代的马路上,阳光灿烂的格外刺眼,路旁停满了小汽车,忍不住想起在江苏同里古镇看到的和翔凤胡同一样窄小的巷子,叫做穿心弄。如今,因其窄而出名,全国各地到那里专门在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一走穿心弄的人很多。如果我们的墙缝胡同还在,不也是一样可以一巷穿心,和历史有一个别样的邂逅?如果董德懋诊所还在,后院的那座二层小楼还在,小楼一夜听春雨,即便不再有明朝深巷卖杏花,而只剩下关于董大夫的那句歇后语还回荡在墙缝胡同里,不也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同里古镇的穿心弄


可是,墙缝胡同没有了。董大夫的诊所没有了。岁月如流,浮生若梦,繁华事散,人老景老,谁知兴废事,今古两悠悠。

2015年11月12日写毕于布鲁明顿




作者:肖复兴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中国著名作家。

【作者文章推荐】

前门老火车站哪里去了

梁实秋的致美斋保不住了

这些年毁在我们手上的老建筑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



《大家》在此等你来!

成为大家读者成员,留下你们的声音

当前,《大家》平台互动通道有:微信后台消息、文章评论功能、大家读者信箱及官方微博等,另外还有日渐壮大的读者微信群,该群旨在聚合更多读者朋友,进行线上交流,即时互动,活动参与,福利回馈,等等。

即日起,微信群向读者敞开大门,有愿意加入我们编读交流群的读者,请通过微信后台发送消息“微信号+申请加入大家读者群”,我们会尽量及时回复并安排。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