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行实修第五修法——思维次第之数目 | 扩展内容

2017-05-08 索达吉堪布 达玛妙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76if080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前行实修第五修法【引导文】

暇满难得——思维次第之数目


丙五、思维次第之数目: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一切众生次第的数目: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的星星,而饿鬼众生如同白天的星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的星星,而旁生众生如同白天的星星;旁生众生犹如夜晚的星星,而人类如同白天的星星。 


在人类中,不信佛教、恒造恶业的数不胜数,而信奉佛教的极其稀少。比如在汉地一个大城市里,人口有几百万、几千万,其中信佛教的却寥寥可数,尤其能如理行持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正法者,更是绝无仅有。我如今已获得珍宝人身,并遇到了殊胜的上师、殊胜的正法,自己也对三宝生起了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因此,一定要精进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扩展内容学习】


每一入座,也都包括前行、正行和后行三部分。前行也分为前行的前行和真正的前行两个阶段。其中前行的前行阶段,要擤好鼻涕,洗好脸,里里外外一切要办的事务必完成,总之要保证在入座期间不需要中断打坐而往外跑。随后,坐在床上身心放松,稍加休息,接着立下誓言:我这一座期间,纵然是大恩大德的父亲来到,我也绝不中断入座而随着迷乱所转。指甲掐着肉发下坚定誓言:“宁死也不舍弃此誓愿!”


真正的前行


1、 身的要点,作毗卢七法,也就是双足金刚跏趺,双手结定印,脊背好像铜钱般挺直,臂膀放松舒展,颈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颚,眼睛垂视鼻尖。


2、语的要点:排除垢气,左右鼻孔轮番排三次,同时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时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时排三次。以上三种除垢气法,做任何一种都可以。具体做法:左手握金刚拳,压在大腿根儿上(即腹股沟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刚印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业、烦恼、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现昏愦、沉陷、迷茫错误这一切都变成黑气,向外排散,呼气时就像青稞粒一样,从小扩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这与洗涤器皿相仿。


3、心的要点:调整发心,观察现在我修的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发心,还是牟取利养赞叹的善愿发心。假设是这两种发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抛弃。倘若是无记的发心,就要调整过来。小士道的发心是世间俗人的观念,并不是入道者我所观修的法,中士道的发心也是成办一己私利的心态,因此也要予以断除。而必须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净发心,也就是在心里思维: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我才观修暇满难得。


接着祈祷上师:在自己的头顶上清清楚楚明观,十万瓣白色莲花的红黄色花蕊上,狮子座层层叠放的柔软绫罗垫上,自己的根本上师身穿出家法衣或者咒师装束,怀着“上师是佛”等五种了知,默默祈祷,念诵“三世诸佛……”或者念诵四种厌世心前后的那些祈祷文,满怀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深情祈祷,结果上师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浑然成为一体,处在这种状态中,不跟随过去的分别念,不迎接未来的分别念,也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尽可能入定安住。这以上是入座的前行。



思维次第之数目

扩展内容


第五修法是从果上——得暇满人身数目的差别来思维的。首先观察现在六道的众生,真正获得暇满人身的数目太少太少了。《前行》原文中,从两个侧面来比较:一个是上一地和下一地两两相比较,一个是整个六道众生数目相比较。


比较发现,越往上面走众生的数目就越来越少,呈金字塔的形状。 《前行》原文是这么说的,若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数目实在是微乎其微,太少太少了。

一、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弟

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晚上特别是夏天秋天的夜晚,天空布满了星星,而到了白天要找到一颗星星都很困难,所以白天的星和晚上的星相比较少之又少 。) 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 ,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数目又比饿鬼少);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 , 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善趣人天的数目远远少于旁生的数目)这是两两相比较,上上地的众生远远少于下下地的众生数目。


此外,整个六道众生的数目相比较,佛经中又说:地狱的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那么多。(以凡夫的眼光看大地微尘是太多太多,数起来非常困难。)而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恒河沙跟大地的微尘相比就太少太少了,相当于大地的几百万亿分之一,但仅仅恒河沙的数目也很多很多。)旁生犹如酒糟(酒糟是酿酒的酒渣,在相同体积内,酒糟数目跟恒河沙相比就太少了。)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同一体积内,漫天的大雪数目跟酒糟数目相比很少,但下雪时漫天大雪也是非常多的数目。 )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这就太少太少了,指甲长得再长也存不住多少的。)


所以,上上地和下下地比较,越往上面走众生的数目就越来越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六道众生数目就是这样呈现金字塔的形状。人天指甲的数目跟大地微尘的数目比,地狱最多人天最少,悬殊太大了。(三恶趣众生一方面感受的痛苦是非常强烈、种类也繁多、寿命也很长,一方面数量也非常多。 )这是佛经的教证宣讲,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佛陀以智慧眼观就是这个样子。


此外《文殊大圆满》中也有比喻:我们坐在悬崖顶尖上比喻人天的数量少,下面深渊是三恶趣的众生比喻人身难得而易失稍不留神就堕入三恶趣。为什么人天的数目这么少而恶趣众生的数量这么多呢?果是这样的悬殊,可以从因上观察的到。现在造恶业的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行持善法者可谓少之又少。


再者,现在末法时期五浊恶世跟初劫、圆满劫时相比,越往后行持不善业的人们数目越多,越来越严重。以前初劫或圆满劫时,人们的烦恼少,造恶业很少,不会造十不善业,据《俱舍论》的观点,那时根本没有地狱众生。后来随着道德败坏、人心腐化,造恶业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当今末法时代,众生造的罪业极其可怕。诚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从因上可以看出以后的果会堕入三恶趣,造恶业的众生多堕恶趣的就多,大多数人死后会堕入恶趣。中观《四百论》教证也说:“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现在很多人不懂因果,不相信前后世,也不相信轮回,及时行乐,以此造恶业的人多之又多。


所以从现在人们行持善恶业的情况,就可以推出三恶趣的众生数目远远多于三善趣。另外,《杂阿含经》中也有比喻说:“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在《涅槃经》也记载道: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微尘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上土般众多。”对佛经中的比喻细心琢磨,就能明白人身有多难得以上是根据佛经论典推之,下面我们再实地的观察一下,(我们看不到地狱、饿鬼,但是可以比较旁生和人类):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


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显而易见。与旁生相比,人类数量更为希少,人类之中,生于暗劫者与生于光明劫者相比,后者更为希少,同生于光明劫,生佛法不兴盛时期与生于佛法兴盛时期者相比,后者又更为希少,了知佛法的人类中,不通达佛法扼要者与通达者相比,后者又更为希少,通达佛法扼要者中,不实修者与实修者相比,后者又更为希少,实修者中,未证悟者与证悟者相比,后者又更为希少。


由以上可知,暇满人生极为希少,而依此暇身修行成就者,更如林中如意树,天中帝释,人中转轮王,众山中须弥一般。



二、思维人身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



相似人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虚空宝经》中云:“以昔善业之因,既生于人间亦具足诸根,虽转生于恒行正法之境,却不知业与业之异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恶业,此等虽名为人,实乃庸俗之辈,死后将堕入无边恶趣之故。



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虚空宝经》中云:“于众生界中,未入正法或虽入正法,然因善恶混杂而行并沉于散漫中而使身语意蛮横放荡,勤造堕恶趣之罪业将堕入三恶趣之此等众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远后解脱之种子,故称为中等人身。”若善恶混杂而行,仅仅以精勤听闻词句则不能摆脱恶趣。《三摩地王经》云:“失毁戒律堕恶趣,彼以多闻不能救。”《涅槃经》中云:“迦叶且看,比丘提婆达多虽听闻受持经部如护地大象所负之担,却因不善业而堕于恶趣。”《双部经》云:“药部,任何众生临终时虽出哀号之声,然而除所造善业之异熟果外,无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颂云:“虽见佛出世,已闻犍槌声,亦闻寂灭法,然自未修持。彼人复言说:我心诚愚痴,随诸恶友转,以贪迷惑心,造作诸罪业。我曾依贪欲,杀害有情众,唐捐诸僧财,感受难忍苦。我以损害心,毁坏诸佛塔,亦言诸恶语,殴打自母亲。我今知以身,所造诸罪业,已睹生难忍,大号叫地狱。”



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安住于瑜伽中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并非仅仅身著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相,都称为珍宝人身。《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持而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劝他人行善之方法,《广大游舞经》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应当行持胜妙法。”或如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以此种方式劝人行善。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之法器。《虚空宝经》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观待暇满?'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要遵照此中所说来掌握。

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拥有修行佛法的机会,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假如暇满的所有功德完整无缺,那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倘若你对具足十八暇满、远离十六无暇还有缺憾,即便在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地位显赫、智慧超群、美名远扬,但也称不上是珍宝人身。充其量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返一样。


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如颂云:“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三、利用暇满人身获得实义


1.思维暇满人身之因


这样的暇满人身,并不是平白无故或偶尔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福慧二资的果报。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凡夫投生情形有四种:恶趣死后生恶趣,善趣死后生恶趣,恶趣死后生善趣,善趣死后生善趣。其中前二者数量多如大地之土,后二者数量少若指甲上尘,可见,善,恶趣中死后转生为人之机会极其希少。

2.思维行善还是造恶,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比恶趣众生还下劣。

诚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所说:“本来佛讲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因为往昔的善业,如今获得了暇满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的精华,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了宝贵人身。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手抓胸口、追悔莫及,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啊!《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3.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依靠人身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很难再获得这样的人身,一旦转生于恶趣中,到时根本没有正法光明,对取舍之处也懵然不懂,则很难从恶趣中出来,只会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深渊,故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暇满难得的道理,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4.当思正法之理由


有了难得之感后就会有珍惜它,精进行持佛法。假如没有这些觉受就会随随便便空耗人身,结果是来世能去三善趣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解脱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观修,并且观修不是几天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活到老学到老修到老。我如今已获得珍宝人身,并遇到了殊胜的上师、殊胜的正法,自己也对三宝生起了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因此,一定要精进修法。 



四、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见此情景,善知识仲敦巴怕他身体受不了,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金厄瓦格西回答:“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我一想到暇满难得,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终生没有睡眠,总共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在相续中没有生起人身难得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入座的后行


以这一座里观修的善根为例三时的一切善法、佛菩萨的无漏善根、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根,心里观想把它们合而为一,综合起来,为了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珍宝佛果作回向。


回向的方法,佛菩萨们如何以三轮清净的回向方式作回向,我也这般普皆回向,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之后,不要一跃而起,要反思一下:这次我从早晨的一座开始就立下誓愿,到底有没有随着迷乱所转。假设刹那也没有受迷乱所控制,觉得这一座修得很成功,会沾沾自喜,生起慢心,因此必须要断除我慢。要暗自反省:啊!你现在这一座修得成功,这也来源于一点不定的福报,你有什么可傲慢的,你真的这么好吗?我还要看你下一座。务必要除去慢心。


再者,如果因为心随着迷乱所转,不能思维一念善法,就会悲观失望,认为我现在修不成了,于是懈怠下去。对此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励:哦,你现在落入迷乱的控制中而没有修好,但又有什么可悲观的呢?其实你从无始时以来一直迷惑至今,正因为这样,如今才需要分成入座和座间来观修。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曾迷惑,那为什么没有成佛。现在这一座已经被迷乱左右了,务必要下定决心:下一座绝不随着迷惑所转。然后慢慢从坐垫上起身,进入座间的事宜。倘若在座间,没有一一考虑前面的八闲暇,那么就像用火烬在火里燃烧的铁取出的同时又会变得黑乎乎一样,入座期间心稍稍有所改变,但是如果在座间时对今世红尘的景象心怀欢喜之情,那入座当中有没有观修闲暇等都无有用途了,有着沦为法油子的危险性。


以上观修内容,引用《大圆满前行广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前行备忘录》



前行实修第四修法——思维难得之比喻 | 扩展内容

前行实修第三修法——思维恶趣之险地 | 扩展内容

前行实修第二修法——思维差别之圆满 | 扩展内容

前行实修第一修法——思维闲暇之本体 | 扩展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