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我毫无办法,但可以做张meme取笑它
meme是什么?么么?密姆?
你可能还不知道这个词怎么读,但它已经包围了你的生活。
因为,万物皆可meme。
当弱小无助的你被生活扼住咽喉时,你可以说:
当卑微社畜面对工作重压,却只想裹在被窝里时,你可以说:
当社恐患者碰上迎面走来的同学,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时,你可以说:
这些虽然画质粗糙但能精准狙击到每一个微妙情绪点的图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meme。
meme/ˈmiːm/,词源是希腊语mimema,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
他认为meme类似基因(gene),是文化传播的小单位,通过复制和模仿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了让这个词看上去和“gene”相似,他还去掉了词头的mi,于是就有了今天的“meme”一词。
不要读成“么么”哦!
点击就听正确读法:
诞生近50年的meme,遇到互联网之后,才真正迎来了出圈时刻。
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为meme的病毒式传播创造了完美的环境,meme又对互联网的参与文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于是,一场狂欢就开始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网络流行语、B站上那些经典的鬼畜视频,都属于广义上的meme。
当然还有一种最重要的meme,就是上文中出现的这些“梗图”。(以下出现的“meme”均特指图片形式的网络meme)
meme的前世今生
全世界第一个meme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定论。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1921年爱荷华大学所发行的讽刺杂志《法官》中的漫画。
这幅古老的漫画中运用的是经典的“期望与现实”的梗,而这个梗在今天的meme中也仍在被广泛使用。
但是BBC的记者Tom Gerken追根溯源这幅漫画时发现,这种格式的漫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它还有个类似的早期版本,目前能找到较早的这一幅,是在1919年或者1920年出版的。
到了网络时代,天才网友们的智慧让meme越来越出神入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meme不能表达的。这其中有一些广为流传的著名meme模板,你一定见过:
被加工成各种版本的“女人吼猫”,其实是两张毫无关联的图片产生的奇妙反应:一边是激动的咆哮,一边则是一脸懵的无动于衷。
右边的猫是一只讨厌蔬菜的网红猫,左边女人的故事就比较悲惨了。
2011年,这位名叫Taylor Armstrong的演员正在参加真人秀《比弗利娇妻》的拍摄。那段时间,她一直受到财务问题和家庭暴力的流言困扰,受到前夫严重的虐待,甚至被殴打致眼眶骨折。
这些都是让Taylor难以启齿的私事,谁知,同组演员Camille竟然在摄影机前嘲讽起了Taylor痛苦的婚姻,状态本就不佳的Taylor便和她争执起来。
2019年,一位Twitter网友将这两张图放在一起,并配文“These photos together is making me lose it ”,引来疯狂点赞和转发。
很快,这张拼接图就作为meme火了起来,还衍生出各种版本,京剧版、浮世绘版、古埃及壁画版……
再看看这张“走神男友图”,它被广泛用于各种“喜新厌旧”的场合。照片出自一位西班牙摄影师,他用这种夸张、戏谑的方式来表达“不忠”的主题。
照片里的三个人被贴上各种名字,可以代表一切新欢和旧爱。瑞典的一家公司蹭热度用这张照片作为招聘广告,图中男子被标记为“你”,女友被标记为“你现在的工作”,漂亮女孩则被标记为该公司的名字。
然而这次二创却引发了“性别歧视”的抗议,抗议者认为这样的标注物化女性。
不过这张图还有一个番外版本,结局走向了另一个迷幻的方向……
其实这张meme里的“走神”梗,70年前就有了。早在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杂志就有了类似照片,不过这次走神的是一位女士,她走在年轻的水手身边,目光却被军阶更高的中士吸引。
还有这位在电脑前苦笑的爷爷,也是memer们的经典素材。
爷爷名叫 Andras Arato,原本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大概10年前,因为纯天然的苦哈哈表情,他po在社交平台上的生活照吸引了摄影师的注意。
于是他被邀请去拍了各种职业扮演的照片,有穿着手术服的,有扮演油漆工的,有扮演大学教授的……
起初,他的照片被用在各式各样的广告上。但是几个月后,他再次搜索时发现自己被做成了meme。
也许是因为每次都扮演不同角色,很多人还以为他的这张脸是电脑合成的,于是肆无忌惮地在他的照片上开起了不礼貌的玩笑。
他很恐慌,开始逃避一切出现这些meme的网站。但那些拿他照片制作meme的网友,并不知道他的反感。
几年之后,他在网上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当大家知道这位爷爷就是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后,他的meme依然在传播,但侮辱性的那些逐渐消失了。
他也渐渐接受了自己成为meme的事实,也意识到自己是个名人了:当他走在大街上时,会有路人邀请他带着经典的苦笑表情一起合影。
上面这些经典的meme模板基本都出自国外,而中国网友们也创造出了自己的meme。比如最近因《乘风破浪的姐姐》出圈的“变脸”meme,原本只是姐姐们一场公演的ending pose,但被配上文字后却别有一番意味。
还有琼瑶阿姨在世纪初创作的情感纠葛大戏《情深深雨濛濛》,也被当代网友们“常读常新”,成为meme素材产出大户。
或是漫画,或是影视截图,或是个人写真…… meme 的来源千千万。在无数次的再创造和病毒式传播下,你永远想不到下一个著名 meme 会出自哪里。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虽然meme包罗万象,但它可不包括表情包:
meme中的图文结合在一起是会产生一些情节起伏的,而表情包则倾向于直白地表达图片内容。有时候二者的界线其实比较模糊,如果你误发了表情包,可能还会招来“meme警察”。
meme到底有多火?
制作一张meme非常容易。memers最常用的一个制作软件是meme generator,提供了大量流行的模板,只需要在文本框里输入想说的文字就能快速生成一个meme。
meme的制作如此方便快捷,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需要酝酿完整的逻辑和遣词造句,只用几个简单的短句配上传神的画面,就能让对方心领神会,而且还避免了社恐患者过度表达的不适。
有这么多优点的meme,自然而然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
光是在google里面搜索“meme”的图片,就会出现几十亿张图。
发展过程中,meme还衍生出不同的流派,一个比较成体系的流派是“Surreal Meme”,也就是超现实风格meme。
比如这张风格有些荒谬怪诞,用3D建模制作出来的meme man就是超现实流派的主角。
别看只是一个粗制滥造的3D人头,“Surreal Meme”可是有一个复杂宇宙和独立世界观的。在B站搜索《石之谜题》,就可以看到很多关于meme man的超现实动画。
你会发现meme man有自己的历险故事,有朋友还有敌人。
meme阵营的壮大,不止体现在内部意义的延伸,它还在打破越来越多的圈层。
国外已经有了专门的互联网meme节。2018年,印度举办了第一个meme节,那些经典meme齐聚一堂,人们和各种meme的立牌合影。
还可以逛逛路边的meme周边集市。
带着meme面具伴随着露天音乐节跳舞。
时尚圈也常常从meme中找寻灵感。2017年,Gucci发起了名为#TFWGucci的线上营销活动,鼓励网友们带上Gucci产品图自由创作Gucci meme。
当meme病毒式的传播效率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时,也会被某些人恶意利用。
比如非常好用的meme素材悲伤蛙Pepe,有极端的种族主义者给它P上纳粹的标志。
被染上这种色彩后,Pepe成了象征仇恨的符号,美国ADL(Anti-Defamation League,反诋毁联盟)还将它列入种族仇视数据库。
2017年之后,网上越来越多声音在开始感叹Pepe已经“死”了,那些曾经用它热情创作的网友们也纷纷为它默哀。
meme,年轻人和世界对话的方式
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爱meme?我们和meme爱好者聊了聊。
Gene再过半个月就要开始读研。和很多人一样,还不知道meme这个名词的时候,meme就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她的生活。
她的朋友圈里出现得最多的一张meme,是只被刀扼住咽喉的猫咪。
猫咪是“我”,刀是“生活”。
这是Gene觉得最好用的一张meme。她常常想发一条朋友圈讲讲最近的心事,但又觉得很多都是不那么熟的人,没必要让他们知道细节。并且,生活中的压力和矛盾常常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力感”,几句话也讲不清楚。
不讲出来,难受。讲出来,又嫌麻烦。讲的太具体,万一被人截图八卦怎么办?会不会有人觉得我爱抱怨,矫情?
这种时候,发一张能够概括心情的meme,就是最佳选择了。
后来,Gene就加入memers小组,熟练使用起了meme generator,成为“专业memers”的一员。她觉得和这里的网友们沟通比现实生活中和熟人沟通还要无障碍,因为大家都很熟悉那些meme的“梗”,可以快速get到她的点。
做meme的过程,本身就很解压。有好几次Gene遇到烦心事气冲冲地想进组发帖吐槽,结果做完图的那一瞬间就没脾气了。
“用meme吐槽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用开玩笑的态度调侃出来的过程,当你发现一切糟心事皆可调侃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什么事也都可以一笑而过了。”
有段时间,Gene给一个七夕活动项目做海报设计,上司因为审美代沟,让她反复修改。看着“亮眼”的定稿,她着实有些无语。出于“跟同事吐槽老板总归有风险”的顾虑,她用苦笑爷爷的素材做了一个meme发到memers小组。
很快,帖子下面陆续有网友做了各种“方案被否”、“老板又找我了”之类的meme回复。
虽然那条帖子已经找不到了,但Gene却一直记得这件事:“我们的现实生活毫无交集,离开这个帖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再有联系,但通过画质这么差的一张小小的图,就可以隔着时空达成某种奇妙的感同身受,这种感觉还挺温暖的。”
对于不懂meme文化的“外人”来说,它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你很可能有过这种经历: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meme,父母看到之后小窗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但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交流方式。只需要一张图,哪怕对面只是陌生的网友,你也能迅速明白他现在的处境和心情,并隔着屏幕会心一笑。
除了方便易懂之外,meme这种交流方式还和当今的网络社交环境非常匹配。现代人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越来越多临时、生疏的交往。meme这种粗线条式的交流方式,恰好适应了这种背景下的社交需要。
虽然不必那么亲密,虽然不必构建多么牢固的关系,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发言以证明自己的在场,依然需要互动以获得团体的归属感。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变化越来越快,不可控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些高尚的价值、宏大的叙事……很多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们难以把握的。
那么,不如先发张meme。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豆瓣memers小组。
[1]BuzzFeedViedo:I Accidentally Became a Meme : Hide The Pain Harold
[2]Know Your Meme : Distracted Boyfriend
[3]Know Your Meme:Woman Yelling at a Cat
[4]Know Your Meme:Meme man
[5]BBC NEWS :Before ‘distracted boyfriend’, was there ‘distracted girlfriend’?
[6]The Guardian :Distracted Boyfriend meme is sexist , rules Swedish ad watchdog
[7]BBC NEWS :Is this 1921 cartoon the first ever meme ?
[8]THE OPRAH MAGAZINE : What is The Cat Meme,and Why Is That Woman Yelling ? An Explanation of the Hilarious Viral Moment.
[9]Mashable:Surreal memes deserve their own internet dimension.
[10]Time:Pepe the Frog's Creator: I'm Reclaiming Him. He Was Never About Hate
[11]The Meme Fest - India's premier fest on memes
[12]#TFWGucci: A collaborative Meme project
作者 | 罗雪妍
编辑 | Raku & Tantalus
运营 | 鸡血
bilibili长期招聘作者
稿费千字500到10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