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字干货】西北针王郑魁山详解:如何用一根针,实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中医书友会第400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不光药物治疗有经典的八法,针灸治疗也有;药有药的四味五性,穴也有穴性。针灸治疗不要只想着用某个病的特效穴,加上中医辨证的思维效果可能更好!这里每种治法都举了详实的例子,大家记得收藏了慢慢看哦。
“八法” 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
作者/郑魁山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医学入门》说的:“汗,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
在大吐、大泻、大失血之后不可用汗法;气虚、阴虚患者,必须要用汗法时,可先针足三里补气,或照海滋阴,然后再行发汗,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病案举例bing an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的:“其高者,因而越之”。
《医学入门》说的:“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
年老体弱、慢性病、妊娠期、产后、大失血后、气虚、气短、哮喘患者都不能用吐法。
病案举例bing an
父亲用左手拇食二指捏住两侧旁廉泉穴,用毫针点刺后,用左手中指抠天突穴(导痰法),听到患儿喉中咕噜一声,其母忙将患儿放在床上,患儿连续咳嗽、咯痰,咯出很多黏痰,吐后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麻疹又逐渐出现,神志也清醒了。父亲又取2个鲜橘,取其汁,喂给患儿,经调治,患儿恢复了健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盛者泻之”。
《素问·针解》说:“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
《医学入门》说:“下,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泻,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泻......”
表邪未解、妇女妊娠、产后大出血不能用下法。年老体衰以及虚弱患者应慎用,或攻补兼施。
病案举例bing an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灵枢·终始》篇说的:“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表邪未解或邪热传里均不能用和法。和法用于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此外和法还能调和气血、调和肝胃、调和阴阳,使机体达到平衡,是符合古人所谓“平则不病”的道理的。因此,和法在针灸的应用方面是最广泛的。
病案举例bing an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和“清者温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灵枢·经脉》篇说:“寒则留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即急进,慢退)。
《针灸大全》说:“有寒则温之”。
实热证不可用温法。
病案举例bing an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温者清之。”
《针灸大全》说:“有热则清之。”
《灵枢·经脉》篇说:“热则疾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即慢进、急退)。”
体质虚弱、大便溏泻的虚寒证,不可用清法。
病案举例bing an
《灵枢·经脉》篇说:“虚则补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衰而彰之”。
《针灸大全》说:“补则补其不足”。
《素问·针解》说:“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邪气实不能用补法,邪气未尽不能早用补法,虚中夹实不能单用补法。针灸补法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抗御病邪的治疗方法,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病案举例bing an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实者,散而泻之”。
《灵枢·小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和“邪胜则虚之”。
消法是针灸常用法之一,虽然没有重要禁忌证,但对体质虚弱的患者应当慎用。
病案举例bing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