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3000字干货】西北针王郑魁山详解:如何用一根针,实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中医书友会第400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不光药物治疗有经典的八法,针灸治疗也有;药有药的四味五性,穴也有穴性。针灸治疗不要只想着用某个病的特效穴,加上中医辨证的思维效果可能更好!这里每种治法都举了详实的例子,大家记得收藏了慢慢看哦。 


—本文约13300字,预计阅读35分钟—


“八法” 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

作者/郑魁山


作者介绍:郑魁山(1918~2010),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出生于针灸世家,16岁随其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 20岁独立行医,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70年,一生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以其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和 “西北针王”之誉。历任甘肃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日本后藤学院客座教授、英国东方医学院教授,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管理局遴选为名老中医。

“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是笔者根据内难二经有关针灸治病的理论指导,通过临床实践,应用八纲辨证、八法治病的原则写出来的。

个人认识到针灸只要辨证清楚、配穴得要、手法精练,可以达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治病目的,1959年《中医杂志》第7号曾做过介绍。三十多年来,又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对原文作了某些修改和补充,现编入本书。
汗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就是病邪在肌表的,应用汗法外解的治疗法则。


《医学入门》说的:“汗,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开泄腠理、发汗祛邪治疗表证的方法。

1.发散风寒

取风池、大椎、身柱、风门、合谷、后溪,用烧山火法,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主治感冒,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的表寒证。鼻塞流涕,配上迎香、列缺用平补平泻法,以祛风开窍。

2.清透表热
取大椎、陶道、身柱、肺俞,用丛针扬刺法,刺之出血;列缺、合谷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发汗,主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脉浮数有力的表热证。如目窜面青,神昏不安,痰涎壅盛,配百会、印堂、人中、少商、商阳、中冲用点刺法出血,以清热宣肺,祛痰开窍。

# 注意事项 #

在大吐、大泻、大失血之后不可用汗法;气虚、阴虚患者,必须要用汗法时,可先针足三里补气,或照海滋阴,然后再行发汗,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病案举例bing an
(1)烧山火法治暑湿
1937年7月15日在河北博野县小王村遇一郝某,男,31岁,农民,在农田里干活,突然中暑昏倒,抬回家中,醒后患者头重剧痛,肢体酸困重痛,身热恶寒,有微汗,胸闷腹胀,恶心想吐吐不出,舌苔厚腻,脉滑,辨证系暑湿伤表,肺气不得宣降,采用发汗宣肺,祛暑化湿之法。

针风池、百会、大椎、列缺、合谷、足三里用烧山火法,使患者全身出汗,出汗后约一个半小时,身热恶寒、全身重痛逐渐消退。

第二天,患者仍感疲乏无力,脘腹闷胀,不思饮食,大便溏泻,辨证系湿热内蕴,升降失职,采用和中健胃,清暑利湿之法,针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3次,脘腹闷胀等症状均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又针曲池、足三里2次而愈。

此证先以暑湿伤表为主,故用烧山火法,促其出汗,以祛暑湿,汗出后身热恶寒得解;湿热内蕴为主,用和中利湿以调之,而病愈康复。

(2)透天凉法治高热
1938年4月12日在北平索家坟遇一徐某,男,8岁,学生,高热(体温40.3℃)惊厥,阵发性抽搐一天多,头痛,咽喉肿痛,咳嗽,有时神昏、谵语,脉浮数,辨证系风热犯肺,内陷心包。

采用泻热醒神,疏风清肺之法,针风池、大椎不留针,人中、尺泽、内关、合谷用透天凉法,使患者全身出汗,留针30分钟,出针后患者抽搐停止。5个小时后,高热退至37.1℃。

第2天,患者自诉:身上舒服多了,但仍有头痛、咽痛、咳嗽,体温38℃,又针风池、大椎、陶道、肺俞用凉泻法,不留针,尺泽、合谷用凉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治5天病愈。

此证以热陷心包,扰动心神为主,用透天凉法泻高热、醒心神,抽搐自止。
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的:“其高者,因而越之”。



就是病邪在上,胸满脘胀的,应用吐法催吐急救的治疗法则。


《医学入门》说的:“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催吐,引导有害物质吐出的方法。

1.涌吐风痰
取天突或旁廉泉用导痰法(图141)。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紧按天突穴,候至患者作呕时,速刺天突穴,欲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涌出。

如不能将顽痰涌出,再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紧切左右廉泉穴,候至患者作呕时,用指切速刺法针右旁廉泉速刺速出,再作呕时,再速刺左侧旁廉泉。欲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涌出。

如患者极力作呕,口吐黏液,而痰仍不能顺利涌出时,急将患者扶起,医者两手用力撑肋,拇指紧按两侧肾俞穴,就可以促其患者将顽痰涌出。主治中风闭证和小儿惊风,所致痰阻咽喉,不能吐出的险症。

如中风不语,配风府用凉泻法,针时让患者喊一、二,金津、玉液用“金钩钓鱼”法(图142)(用速刺法进针2~5分,找到感觉后,拇指向前捻,用针尖拉着有感觉的部位抖提几次),能起到清热开窍,诱导说话的作用。

2.通结催吐
取中脘、幽门用催吐法(图143)。即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右手持针刺入八分,找到感觉用关闭法,是中指压在针的下方,其他四个手指压按在左右两侧(称为“五穴取一”),右手持针的针尖和左手压按的指力,随其出气向胸部努力推进1分,随其入气左手减轻压按,将针尖提退1分。

反复操作几次,使感觉向上传导,欲使其气向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急速将针拔出。就可以将胃脘停留难以消化的食物呕吐而出。

如患者仍不能呕吐时,急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他手指压按在左右两侧,候患者作呕时,速刺右侧幽门,再作呕时,再速刺左侧幽门,即可促其患者呕吐。

主治食物中毒或宿食停滞、壅塞胃脘、欲吐不出的险症。如肝郁气滞,胸脘隐痛,两胁胀满,呃逆厌食,配期门、行间用凉泻法,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以舒肝理气。

# 注意事项 #

年老体弱、慢性病、妊娠期、产后、大失血后、气虚、气短、哮喘患者都不能用吐法。



病案举例bing an
(1)导痰法治麻疹不透
1935年麻疹大流行,有的患儿疹出不畅、高热不退;有的疹出即没;或疹色紫暗,口唇青紫,鼻煽抽风,痰堵咽喉,无力吐出和下咽。我和父亲用“导痰法”取天突等穴,挽救了很多患儿的生命。

1935年3月12日随父亲毓琳公去河北安国县西寇村出诊,遇一周某,女,4岁,出麻疹2天,体温突降,疹出突没,面色青紫,唇青鼻煽,全身皮肤片片紫暗,四肢抽搐,眼球上吊,痰堵咽喉,脉微欲绝,正处在危急时刻。

父亲用左手拇食二指捏住两侧旁廉泉穴,用毫针点刺后,用左手中指抠天突穴(导痰法),听到患儿喉中咕噜一声,其母忙将患儿放在床上,患儿连续咳嗽、咯痰,咯出很多黏痰,吐后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麻疹又逐渐出现,神志也清醒了。父亲又取2个鲜橘,取其汁,喂给患儿,经调治,患儿恢复了健康。

(2)催吐法治食停胃脘
1938年11月13日在河北安国县北娄村遇到4个20来岁的男青年,打赌吃花生米,一个青年郑某,连续吃了一斤多,即脘腹胀痛不能忍受,躺在床上翻滚,并说胸部堵闷想吐,但吐不出。检查时患者面色时红时白,痛苦病容,腹胀如鼓,拒按,脉洪大。

当即针双内关,用关闭法,使针感传到前胸,不留针,接着用催吐法针中脘,左手中指压在穴位的下方,其他四指排开压在左右两侧,进针得气后,右手持针继续顶着感觉,左手加大压按的指力,双手配合随呼吸向胸部推按(呼气时向胸部推按,吸气时减轻压),反复操作,激起内脏反射。

患者开始上涌作呕,将针拔出后,即开始连续呕吐,吐出大量不消化食物,其中有花生米。
下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盛者泻之”。



就是病邪在中焦,腹中胀满的,应用泻法攻下的治疗法则。


《素问·针解》说:“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


《医学入门》说:“下,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泻,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泻......”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泻热导滞,排除肠胃积结,通便止痛,推陈致新的方法。

1.泻热通便
取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下泻,主治胃肠积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数有力的实热证。如年老体衰、气血亏耗、肠失润养的阴虚便秘,则取支沟透间使用泻法,次髎、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2.清肠导滞
取中脘、天枢、气海、曲池、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通便,主治湿热阻滞、腹痛便秘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脉滑数的湿热症。如小儿食积痞块,取上脘、中脘、建里,用平补平泻法不留针,取三关穴用点刺法出血,以健脾助运,消积化滞。

# 注意事项 #

表邪未解、妇女妊娠、产后大出血不能用下法。年老体衰以及虚弱患者应慎用,或攻补兼施。



病案举例bing an
(1)泻热通肠治便秘
1938年12月2日去河北安国县中阳村出诊,遇一高某,男,26岁,脘腹胀痛,嗳气厌食,已3天不见大便,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心烦,唇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辨证系肠胃积热,耗伤津液,采用泻热通便、生津润肠之法,针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用凉泻法,使腹部和下肢产生凉感,留针30分钟。

针后不到30分钟即觉肠鸣,急欲大便,开始时便下干硬发黑如羊粪,继则泻下稀便,泻后脘腹胀痛消失,想进饮食,第2天再诊时,患者已能进饮食,身已不热,大小便恢复正常,惟仍唇干口臭,仍针上述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次病愈。

(2)通利膀胱治尿闭
1938年12月20日去博野县许村出诊。遇一戴某,男,64岁,小便淋漓疼痛2日,欲便不得,小腹胀痛、隆起、拒按、口干,苔黄,脉弦数。

辨证系湿热不化,下注膀胱,气化失调,气机阻滞而成。采用通调水道,疏利膀胱之法。

针水道、三阴交、涌泉用泻法,留针15分钟。用左手掌心压在肚脐上,中指压在中极穴上,随患者呼吸,用手掌向下推按,逐渐加力,操作2分钟,即有少量尿液排出,右手持针从中极向耻骨方向斜刺0.5寸,用提插泻法,出针后小便即自行排出,第1次针后,小腹胀痛减轻,共针3次病愈。
和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就是病邪在半表半里或阴阳偏盛偏衰的,应用和法和解与调整平衡的治疗法则。


《灵枢·终始》篇说的:“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调和机体在生理、病理、机能上的偏盛偏衰、扶正祛邪的方法。

1.和解少阳
取大椎、陶道、身柱、液门、外关透内关、侠溪用阳中隐阴法,使其先热后凉,主治外感病,邪传半表半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证候。如疟疾,在发作前1-2小时取大椎、陶道、身柱针后加灸10~20分钟,能起到扶正截疟的作用。

2.疏肝理气
取神封、上期门、膻中、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支沟、阳陵泉留针10-20分钟,主治肝气郁结的胸胁胀痛。如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失眠,取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有平肝潜阳,养阴安神的作用。

肝气下滞、出现疝气、偏坠、睾丸抽痛,配大敦针后加灸10-20分钟,照海、中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有疏经活血,行气止痛的功能。

3.和血调经
取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使其产生胀感,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如痛经,取关元、归来、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 注意事项 #

表邪未解或邪热传里均不能用和法。和法用于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此外和法还能调和气血、调和肝胃、调和阴阳,使机体达到平衡,是符合古人所谓“平则不病”的道理的。因此,和法在针灸的应用方面是最广泛的。



病案举例bing an
(1)振阳醒神治嗜睡
1981年3月6日在北京治一张某,女,18岁,北京大学学生。1980年11月10日从高处摔下,后头部右侧碰在水泥地上,昏迷了半天,清醒后感觉头部麻木沉重,头顶部胀痛,眩晕、耳鸣,记忆减退,疲乏无力,整日昏昏欲睡,不能看书和学习,北大医院外科诊断为脑震荡,休学治疗期间服脑复康、谷维素等药效果不显。

检查时患者表情淡漠,情绪抑郁痴呆,精神疲倦,面色无华,舌质淡,边有紫斑,苔薄白,脉弦细。证系瘀血阻络,元神失养,阴盛阳虚。采用活血化瘀、振阳醒神之法。

针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微出汗,不留针。百会、神庭、头维、合谷、照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针治3次,头即不胀痛了,头昏嗜睡现象好转。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太阳、神门、三阴交,每周2~3次,针治2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能每天看书学习5~6小时,但有时头晕。

再针风池、百会、神庭、合谷、神门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周2次。治疗30次后,头昏等症完全消失,记忆力也恢复了正常、每天看书学习10~12小时,亦无头晕疲劳感觉。

1981年9月复学后,能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成绩良好,1982年1月20日来信说,年终考试每门课程均优秀。

(2)扶正降逆治奔豚
1951年10月20日在北京治一秦某,女,42岁。患者1948年因战乱惊吓,每夜做噩梦恐惧发惊醒,1949年8月开始觉得有一股气从小腹经胸膈向上直冲咽喉,有时腹痛、恶心、胸闷、昏厥,经常反复发作已2年。

检查时精神不振,情绪郁闷,面色㿠白,无光泽,舌苔薄白,脉弦。辨证系惊恐忧思,损伤心肾,累及冲脉,而致阴气上冲,称为奔豚气。

采用扶正降逆、和中安神之法,针天突,将针弯成弓形,左手食指紧按针穴,右手持针弓背朝咽喉,不捻不转,沿气管和胸骨之间缓慢直刺1.5寸,膻中沿皮向下刺1寸,公孙、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针后患者自觉气已不上冲,咽喉也不堵闷。

第2天诊时仍有噩梦害怕,又按上述穴位和方法针治1次,腹痛、恶心等症明显好转,改针百会、神庭、印堂、内关、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周针治3次,针15次时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工作。1952年10月2日随访未再复发。
温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和“清者温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就是感受寒邪或形体虚寒的,应用温法温经散寒补气的治疗法则。


《灵枢·经脉》篇说:“寒则留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即急进,慢退)。


《针灸大全》说:“有寒则温之”。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消除沉寒阴冷、补益阳气的方法。

1.温中散寒
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梁门、足三里或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用热补法或留针加灸10-15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胃脘隐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脉沉缓的虚寒证。如胃脘剧痛,呕吐恶心,取内关、公孙留针20-30分钟,以疏调肝脾,镇痛止呕。

2.温肾壮阳
取肾俞、关元俞、次髎用热补法,使腰部产生热感,主治腰痛腿软,脉沉细无力的虚寒证。如腰背剧痛,不能转侧,配委中、秩边、人中用热补法,留针10-15分钟,以散寒镇痛。

3.温通经络
上肢,取大椎、大杼、膏肓、肩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肾俞、关元俞、次髎、秩边、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申脉;按顺序由上而下针刺(“通经接气法”),用热补法或针后加灸10~15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瘫痪、痿软、风湿痹症。

如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足趾,以温经活血,恢复功能。肩痛不举取天宗、肩髃、肩髎、天髎透肩井、条口透承山,用热补法,俗称“穿胛热”(图144)。能祛寒镇痛,舒筋利节。

# 注意事项 #

实热证不可用温法。



病案举例bing an
(1)温散寒湿治胸痹
1952年1月5日在北京治一李某,男,52岁,北京五星啤酒厂工人。1947年冬天值夜班,一夜寒不可耐,第二天开始胸痛,胸闷气短,不敢着凉,冬天加重,夏天减轻,每年犯病,一年比一年重。当时胸痛及背,咳嗽不能平卧,有时心慌、出汗。

检查面色苍白,慢性病容,抬肩呼吸,手足冰凉,舌苔白腻,脉滑。辨证系胸阳不振,寒邪侵袭,阴寒凝滞,结成胸痹。采用温痹振阳、散寒利湿之法。

针肺俞、厥阴俞、心俞用热补法,使温热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灸10分钟,内关、公孙用热补法,留针20分钟,针灸后胸痛减轻,每日针灸1次,3次后胸痛基本消失,但仍喘息气短。

改针百劳、大椎、肺俞、膻中、列缺、照海用热补法,留针20分钟,每周2~3次,治疗13次时,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工作。1953年1月10日随访未再复发。

(2)暖宫散寒治不孕
1952年3月20日在北京治一朱某,女,28岁,飞行员家属,结婚5年未生育,丈夫健康。患者14岁月经初潮,1946年秋天游泳后小腹冷痛,腰腿酸痛,经期加剧,月经量少色暗,舌质淡、苔薄白,检查小腹凉,关元处有压痛。辨证系寒邪侵袭,客于胞宫,采用暖宫散寒、养血助孕之法。

针关元俞、次髎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小腹,不留针,天枢、气海、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小腹和足趾,留针20分钟,每周3次,治疗到4月19日,针达12次时,月经来潮,血量血色正常,小腹冷痛明显好转。

休息1周,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到5月20日,月经未见来潮,亦无小腹冷痛、腰腿酸痛等症而停诊观察。7月1日其丈夫告之,经化验已怀孕,1953年6月寄来一男孩照片留念。

(3)过眼热治青盲症
1951年10月11日在北京治一张某,男,35岁,中学教员,视物不清已半年。患病前患者工作特别紧张,白天讲课,晚上看书,5月2日晚上突然两眼辨不清字迹,自想可能是太疲劳,即卧床休息,但第二天症状如故,去同仁医院检查,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服药效果不显。

患者两眼不痛不痒,视力:右眼0.1,左眼0.08,舌苔薄白,脉细。辨证系视物过劳,耗伤气血,气血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采用温通脉络,活血明目之法。

针风池用过眼热法,左手拇指押在针穴下方,其他四指排开押在针穴左侧,右手持针沿左手拇指指甲向对侧太阳斜刺,使热感传到眼底,不留针,内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瞳子髎、球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治疗到10月25日,针达10次时,视力明显好转,右眼0.5,左眼0.5。治疗到11月10日,针达20次时,视力恢复到右0.8,左0.7。改为每周针3次,治疗到12月8日,针达30次时,视力恢复到右1.2,左1.0,停诊观察到1952年1月25日,双眼视力保持在1.0以上。

(4)穿胛热治肩凝症
1952年12月15日在北京治一雷某,女,52岁,奉天会馆居民。患者7月暑天,洗冷水澡受凉,出现左肩臂痛,不能抬举,不能穿衣,不能梳头,夜里疼痛加剧,不能入睡。

天坛医院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用“封闭疗法”治疗后,肩臂痛减轻,但仍不能上举,肩肱连动,活动受限,插腰困难。辨证系外寒侵袭,凝结肩胛。采用散寒通络、舒筋利节之法。

针天宗用穿胛热法,左手固定肩胛下部、拇指揣穴、押在针穴下方,右手持针沿左手拇指指甲从冈下肌下缘、向上斜刺5~8分,得气后推努守气,同时左手五指加重压力,向肩部推按,使热感穿过肩胛到肩关节及手指,肩髎、肩髃、手三里用温通法使热感传到肩胛,留针30分钟。

出针后再针条口透承山,边操作边嘱患者活动患肩,针后,肩臂痛减轻,治疗6次后,肩臂痛消失,活动自如而停诊。
清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温者清之。”


《针灸大全》说:“有热则清之。”



就是病邪化热,耗伤津液,应用清法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


《灵枢·经脉》篇说:“热则疾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即慢进、急退)。”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方法。

1.清热开窍
取百会、人中、承浆、十宣用点刺法出血,主治中风窍闭,中暑昏迷,小儿惊厥,热极神昏,癫痫,脏躁等症。如疯狂、脏躁,在痰迷心窍、精神失常、哭笑打骂、不识亲疏时,取内关、合谷用赤凤摇头法,人中、承浆、百会、巨阙、中脘、丰隆、太冲用凉泻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凉感,以熄风降痰,清热开窍。

2.清热养阴
取尺泽、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排其血中毒热,主治霍乱腹痛,上吐下泻之急症。如呕吐不止,取内关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能清热止吐,如吐泻之后,津液耗损,正气大亏,脉细无力的脱证,取气海、神阙灸20~30分钟,中脘、天枢、足三里用补法,以疏导气机,回阳救阴。

3.清热解毒
取风池、大椎、颊车、翳风、合谷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留针20~30分钟,少商、商阳用点刺法出血,主治痄腮(腮腺炎)、咽喉肿痛、口唇生疮等温毒积热证。如项后发际疮疖(毛囊炎),取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用丛针扬刺法,使之出血,是采取“釜底抽薪”。

# 注意事项 #

体质虚弱、大便溏泻的虚寒证,不可用清法。



病案举例bing an
(1)清心醒神治疯狂
1943年3月21日,作者在北平遇一刘某,男,19岁,患疯狂症已11天,其母请我到前圆恩寺家中出诊。

当时患者被锁在三间东房内,进屋后主人将我也锁在室内,我坐在中间屋内的木椅上,见北边房间里的病人,面红目赤,两眼怒视,手持一根5尺长的铁棍(捅洋炉子用的铁捅条),胡抡乱砸,已将室内的桌、凳、烟筒等物砸烂,只有一个4尺来高的生铁洋炉子、一把椅子没砸坏。

病人见我是个陌生人,举着铁棍向我头部打来。当时院子里看热闹的人很多,听到屋内咕咚一响,有位妇女喊道:“了不得了,疯子举铁棍打伤大夫了,快救人呀!”众人将门打开见我还坐在椅子上,病人却躺在地上,只是呻吟,不能动转。

患者的母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说:“病人举铁棍打我时,我顺手点了他一下,扎了一针。”(用点穴法点期门、白虎摇头法针合谷)。我接着说:“你们请我来,却把我同病人锁在一起,如果我不把他治服,病人还不把我打死吗?你将病人的病情给我说清楚,给我道个歉,我就能给他治。”

其母随即介绍了患者的病情,“患者原是警察,病前有一天夜里站岗时,看见几个影,回家后他恐惧异常,过了2天就不分亲疏、见人就打。”

“父母不得不将其锁在屋内,昼夜各派6名青年轮流看守,从窗户孔送水送饭,6天来患者将碗全部摔碎、已6天未进饮食了。但病人的力量还很大,4天前6个青年给病人送饭,他将碗和盘子砸碎,饭菜倒了满地,6个人也被打伤了……”

我即给病人针人中,留针10分钟,患者稍微清醒后,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从此就不再打人、砸东西了。但患者的父母害怕再犯病,让患者每天吃住跟我在一起,左右不离。我每天给他针百会、合谷或内关、神门或中脘、丰隆等穴,用凉泻法,以清心醒神,祛风豁痰。

治疗约1个月,患者恢复了健康,后来跟我学习了针灸,1952年在北京市广安联合诊所参加了工作。

(2)清热化湿治黄疸
1943年3月15日在北平北新桥出诊,遇一朱某,男,42岁,患黄疸病已半年,因家贫无钱住医院,只好在家中,由14岁的儿子守候,供给饮食,检查时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被褥也被染黄,布面有黄色颗粒,扫在地上似黄沙,卧床呻吟,发热,口苦,不思饮食,消瘦,腹部胀满,舌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系感受湿热、内蕴肝胆,采用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法。

针期门、日月、中脘、阳陵泉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分钟。第2天身热即退,黄色减轻,口已不渴、不苦。又按上述方法连续针治5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皮肤黄色消退。

(3)透脊凉法退高热
1972年3月12日在成县医院会诊一徐某,女,3岁,患儿因麻疹后发热咳嗽2天而入院,入院后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用抗生素治疗1周,未见好转,体温一直在39℃以上,会诊当日病情恶化,出现心衰症候,抢救后虽有缓解,但仍未脱离危险。

神志不清,昏睡露睛,呼吸困难,口鼻周围发青,面色㿠白,对外界无反应,用鼻饲进食及氧气吸入,一天内泻下水样加不消化食物7~8次,腹胀如鼓,舌苔薄白、质红,唇干,无涕泪,脉浮数无力。

辨证系温邪入肺,热灼伤津。采用清热肃肺,扶正育阴之法。

针大椎用透脊凉法,左手食指押在穴位上方,右手持针向第一胸椎棘突上缘斜刺5分,得气后撤去押手,捻提守气,使凉感传到腰骶部,不留针,身柱、肺俞、人中、少商点刺出血。针后1小时体温降至38℃,神志清醒,呼吸转平稳,病情好转。

第2天复诊,体温已降至37.5℃,精神好转,未再腹泻,已撤去鼻饲及吸氧,舌苔薄白而润,脉稍数,又采用清肺养阴之法,针大椎、身柱、肺俞、鱼际用凉泻法,不留针。

14日再诊时,患儿精神已基本恢复正常,体温37℃,因时有咳嗽,再针大椎、陶道、肺俞、列缺用提插的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治疗后第2天患儿就出院了。
补法


《灵枢·经脉》篇说:“虚则补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衰而彰之”。


《针灸大全》说:“补则补其不足”。



就是形体衰弱或气血不足的,应用补法益气养血的治疗法则。


《素问·针解》说:“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扶正祛邪,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虚损的方法。

1.培元固本
取神封、幽门、中脘、列缺、太渊、足三里、照海用热补法,大椎、百劳、肺俞、心俞、膏肓、肝俞、脾俞、肾俞针后加灸10~2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喘咳气短、消化不良、自汗、盗汗等脏腑虚损症。如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取肾俞、关元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用热补法或针后加灸,以补肾益精,固本壮阳。

2.补中益气
取中脘、关元、天枢、腰俞、会阳、长强,用热补法或针后加灸20~30分钟,使腹部和肛门温热,主治久泻不止,脱肛不收,腹痛喜温,苔薄白,舌质淡,脉迟无力的脾胃虚寒证。如五更泄泻,神衰厌食,配脾俞、胃俞、关元俞,用热补法或针后加灸,以温肾暖脾,涩肠固脱。

3.固崩止带
取大赫、中极、归来、三阴交,用热补法,留针10~15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经行不止、赤白带下、脉细无力、冲任不固的虚寒证。如血崩不止,神昏不语,面白脉微的脱证,取隐白、人中用补法,行间用平补平泻法;大敦针后加灸10~20分钟,以回阳固脱,补气摄血。

# 注意事项 #

邪气实不能用补法,邪气未尽不能早用补法,虚中夹实不能单用补法。针灸补法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抗御病邪的治疗方法,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病案举例bing an
(1)补中益气治阴挺
1971年4月14日在成县医院会诊一李某,女,38岁,农民,因第三胎产后20天下地做重体力劳动,觉得腰部酸痛,小腹重坠,阴部闷胀,腿软无力,不能走路而入院,住院3天,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妇科检查:子宫呈III度脱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系气血虚损,中气下陷,胞宫不固。采用补中益气、升提下陷、固摄胞宫之法。

针中脘、气海,提托用热补法,使腹部有热感,会阴部有抽动感,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腹部,留针30分钟。第二天复诊,患者小腹重坠和会阴部闷胀感减轻。

治疗3次后,妇科检查子宫明显回缩,腰腿酸软等症也明显好转,共治疗6次,患者症状即完全消失,子宫位置也恢复了正常。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2)补肾壮阳治无子
1972年5月10日在成县医院治一张某,男,32岁,军人,结婚6年不育,8年来阳痿早泄,性欲不振,阴囊潮湿发冷,头晕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化验检查:精子成活率极低。

观其面色㿠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诊为男子不育症。系因肾气虚惫,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采用补肾壮阳、培元益精之法。

针肾俞、志室、关元俞、上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腰骶部和腹部,关元、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小腹和下肢,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休息3~5天。

治疗到6月8日,2个疗程结束时,阳痿早泄明显好转,阴囊已不潮湿发冷,精神体质也明显好转,化验检查:活精子数增加。治疗到7月4日,4个疗程结束时,症状基本消失,精神恢复,苔脉正常,化验检查:活精子总数已达正常值。1973年9月24日生一男孩,还送给我一张相片留念。

(3)升提摄血治血崩
1952年5月19日在北京某医院会诊一李某,女,41岁,患功能性子宫出血,已流血3天,血量多不止,经院内外中西医会诊出血仍不止,当时已用量杯接血6次,约2000ml,内有大血块。患者呼吸浅弱,气息奄奄,正在输氧及下肢静脉切开输血输液,共输血3400ml及大量液体。

下肢浮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不清,不能睁眼,六脉散细,频近死亡。辨证系脾失统摄,肝不藏血,气随血脱。采用健脾益肝,回阳固脱,升提摄血之法。

针隐白、行间用关闭法,左手压按针穴,右手持针向上推努,使针感向上传导;人中用指切速刺法,向鼻中隔刺入5分,以目中有泪为度,留针60分钟,患者苏醒后而不睁眼,神志渐渐转清,出血慢慢停止。

5月20日第2次会诊,患者病情好转,未再出血,精神转佳,能回答提问,舌质淡、苔薄白根厚,脉沉细,改用健脾益肝、滋阴养血之法,针行间、三阴交、气海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小腹部,留针20分钟。5月22日因患者精神很好,未再出血而停止针治。
消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就是气血积聚或痰湿凝滞的,应用消法软坚磨积的治疗法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实者,散而泻之”。


《灵枢·小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和“邪胜则虚之”。



就是针灸利用经穴消积化滞、破瘀散结的方法。

1.破瘀活血
取风池、角孙、曲鬓、攒竹、太阳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俗称“过眼热”(图145)。内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留针10~20分钟,使眼底有痒胀热感,能化散玻璃体内的瘀血,并使瘀血吸收。主治视网膜出血,暴盲青盲,云雾移睛等眼病。如身体虚弱、反复出血,配大椎、肝俞、肾俞用热补法,使其产生热感,以调肝补肾、益气养血、清头明目。

2.消肿止痛
取小节(腰部以上的取手小节,腰部以下的取足小节)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5~6分钟操作一次,使感觉放散传导,同时让患者活动肿痛部位,以缓解疼痛,主治创伤性疼痛。如红肿严重,局部用围刺法或施熨热灸20~30分钟,以活血散瘀。用局部灸法治疗冻疮也有显著效果。

3.消坚散结
取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胶状黏液,主治腱鞘囊肿。局部用围刺提插法,主治瘿气。

取扶突透天窗、天髎透肩井、曲池透臂臑,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主治瘰疬。如瘰疬坚硬,配阿是穴,但小似豆的,针向核中直刺,大如核桃的,用围刺法或针向核边斜刺,进至缝隙后用苍龙摆尾法,徐徐拨动,能活血散瘀,散结消肿。

# 注意事项 #

消法是针灸常用法之一,虽然没有重要禁忌证,但对体质虚弱的患者应当慎用。



病案举例bing an
(1)消肿止痛治乳痈
1951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治一栾某,女,31岁,小学教员,患者产后半月乳房出现红肿胀痛,排乳不畅,检查所见:乳房内上方有一个鸡蛋大小肿块,红肿热痛拒按,体温38.5℃,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系热毒壅滞,乳道不通所致。采用清热通乳、消肿止痛之法。

先用手指将乳房向乳头方向捋几次,捋出乳汁,然后针乳房肿块处,灵台、少泽点刺出血,膻中、期门、丰隆用凉泻法,使胸腹部和下肢有凉感,针治1次乳汁即通利。

21日复诊,乳房红肿胀痛减轻,体温降至37℃,又按上述方法,减去乳房肿块处阿是穴,针治1次,肿块和疼痛即消退了。

(2)消坚散结治石瘿
1952年3月16日在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治一朴某,女,31岁,印刷厂会计,结婚后因心情不舒,常生闷气,颈部起一肿物,逐渐变硬已3年,北京某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不显,医院建议手术切除。

检查所见:结喉下、天突穴上有一核桃大小、坚硬如石的肿块,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色㿠白无华,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96次/分),辨证系情志抑郁,气血凝结所致。采用理气活血、消坚散结之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提肿物,右手持针向肿块正中刺入,人迎透扶突,用左手拇食二指将胸锁乳突肌提起,右手持针沿左手拇指指甲向扶突穴透刺,内关、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治疗到3月27日,针达10次时,肿物逐渐缩小,精神面色好转,脉稍细(80次/分)。再配水突、合谷,与上述穴位加减应用,改为每周3次。治疗到4月25日,针达22次时,肿物完全消失,治愈停诊。1953年5月2日随访未再复发。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郑氏针灸全集丨作者/郑魁山•值班、校对/王勤莉丨荐稿/阿珓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审核/居业•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医书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