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子琳源于经典、几十年反复验证的4个验方,可治“眩晕、前列腺病、皮肤病、月经病“等


中医书友会第4058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张子琳这四个验方,都有经典方剂的影子,镇肝息风、导赤散、八正散、四物汤、胶艾汤等等,经典方剂适用范围广,要根据证候再作加减,而在化裁、合方以后,可以更方便地适用于一些特定的临床场景。


—本文约2988字,预计阅读8分钟—

张子琳验方四则

作者/赵尚华 徐秀峰
文中人物介绍:张子琳(1894~1983),男,字桂崖,号弘达,山西省五台县人。著名中医临床家、佛学家。幼承家学;稍长受业于本县儒医刘采成先生门下;因其父供职于大同观察使署所属医院,后在家开设药铺,自任坐堂医。从1957年始任职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1956年当选为五台县人民代表。1978年张老亲自主持,赵尚华、张俊卿等整理的《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一书出版。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张子琳,一生行医,医德高尚,作风谨慎,用药平淡轻灵,组方非常严谨。今所出四方乃张老几十年临床上反复验证,组成比较固定、药无虚设、用辄有效的方剂。

一、平肝清晕汤

组成:生白芍12克,生石决明15克,生地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水煎服。

适应证: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眼花,或头中热痛,面赤心烦,脉弦有力。

  • 方解
本方系张老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道理,从张锡纯的建瓴汤推衍而得。主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风阳上扰引起头晕目眩,昏花胀痛。
方中石决明乃镇肝潜阳治疗眩晕之要药,为君,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兼有滋阴之功。
生白芍、生地滋阴养血,合而用之,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又可潜上亢之阳,乃方中治本之品。
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而兼去头风,起引经报使作用,此乃方中治标之品,为佐使之药。全方七味标本兼顾,合成滋阴平肝,潜阳清晕之剂。
  • 加减
眩晕甚者,加钩藤、天麻、玉竹;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秘结加当归、火麻仁;恶心者合二陈汤加竹茹、赭石;食少纳呆者去生地。
病例
马××,男,46岁,1974年4月17日初诊。
患者头晕、耳鸣15年,伴眼干目糊,心慌失眠,口干恶心,前额头痛,手足心烧,腰酸腿困,食少纳呆,舌红少津,苔薄白,脉沉弱。
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方用平肝清晕汤进退12剂,头晕耳鸣蠲除,眠食俱佳,多年痼疾痊愈。

二、清热通淋汤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栀子9克,赤茯苓9克,甘草梢5克,生地12克,木通9克,竹叶9克,滑石12克,萹蓄9克,瞿麦9克,水煎服。

适应证:由于气化不利,膀胱湿热之小便涩痛,少腹急满,淋沥不畅,咽干口渴,大便秘结等。

  • 方解
本方证为三焦气化不利,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而设。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患者,按中医之淋证论治。治当养阴清热,利湿通淋。张老用五淋散、导赤散、八正散数方加减化裁,多年来反复验证,组成逐渐固定。
其中以赤茯苓为君,清热利湿,通利三焦;伍栀子、木通、萹蓄、瞿麦清热通淋,合而为臣;当归、白芍、生地养血活血,育阴化瘀;滑石、竹叶降心火,清利小肠,使心肾之湿热,从小便排解,合为佐药;甘草梢直达茎中,甘能缓痛,为使药,合而有清热利湿正气化,育阴和血通涩淋之效。
  • 加减
少腹抽痛加香附、乌药;会阴憋胀或血淋者,加牛膝、郁金、桃仁、小蓟;浮肿加黄芪、防己、茯苓皮、冬瓜皮;心慌惊悸者加龙齿。
病例
李××,男,63岁,干部,1980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小便频数,尿道灼痛两年多,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因惧怕手术,前来求诊。现尿道灼痛,小便频数,伴腰困溺黄,五心烦热,周身乏力,纳谷无味,寐差多梦,苔黄少津,脉象细弱。
此乃脾肾虚弱,湿热下注之证治以清热利湿,育阴通淋。用上方加白茅根15克,菟丝子15克,焦杜仲12克,远志6克。
服药10剂后,尿道灼痛减轻,小便频数改善,尿不黄,腰困见轻,纳增眠安。唯服药时则诸症减轻,停药后诸症如前,原方稍事加减,嘱继续服药。
患者守方调治一年多,共进200余剂,诸症皆除,精神好转,而获痊愈。2年后又遇患者,询及病情,知其已停药半年而病未复发。
注:张老用本方加减治疗了许多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经多年观察,凡坚持长期服药的患者,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四物消疹汤

组成:当归尾2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12克,蛇床子12克,苦参12克,水煎服。

适应证:感受风、热、寒、湿之邪而致的风疹、湿疹、荨麻疹、癣疮、皮炎及药物过敏所致的皮肤瘙痒,红白斑疹,干燥脱屑,渗水频流等症。

  • 方解
本方证为肌肤受风、热、寒、湿侵袭之证。治当养血润燥,祛风清热,燥湿止痒。
方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能泻血中之热,善治湿热生虫之药,是为君药。白藓皮寒以清热,苦以燥湿,配合四物汤(以赤芍易白芍,生地易熟地)养血和血,既有润燥止痒之效,又有行血灭风之功,合而为臣。
蛇床子散寒祛风,燥湿杀虫,其性温,可制诸药大苦大寒之弊,是为佐药。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善入皮肤,用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收补血润燥,祛风燥湿止痒之效。
故不论何种皮肤疾患,有是证则可加减使用。
  • 加减
恶风自汗,疹块色白者,为卫气虚弱,加黄芪;上肢疹块色白为风寒,加荆芥、防风;疹块色红为血热,加丹皮、浮萍;瘙痒难忍者,加蝉蜕、白蒺藜;皮肤干燥起屑为风燥,加何首乌。
搔破流黄水为湿盛,加苍术、薏米;疹块肿痛焮红者,加银花、连翘;因药物过敏而致之药疹,重用银花、连翘、甘草,并应避免接触所过敏之药。
病例
王××,女,30岁,教师,1973年3月20日诊。
患者右乳头周围肿胀发痒一年多,搔破流黄水,全身窜痒,影响睡眠,经中西药物多方治疗,不见好转,舌苔薄白,脉沉。
此为风湿之邪侵袭肌肤而成给予四物消疹汤加荆芥、防风各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甘草6克。
服药4剂后,乳房肿胀基本消失,流黄水亦好,瘙痒减轻,遵前方进退又服4剂,乳房肿痒皆消。

四、加味胶艾汤

组成: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5克,地黄15克,阿胶(烊)9克,焦艾叶6克,仙鹤草15克,炙甘草6克,黄酒少量。

适应证:妇人冲任不足,血海虚寒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经色浅淡,或月经淋漓不断,或妊娠胎动漏血,产后出血或小产下血淋沥不断等症。

  • 方解
胶艾汤原系张仲景名方。凡属冲任虚损,阴气不守之下血者,用之皆可。
原方阿胶为君,功能补血润燥,止血育神(“津液相合,神乃自生”)。配甘草能增强止血之功。艾叶为臣,其性苦辛而温,入肝、脾、肾经,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之功。
今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温肝肾之经。两者合用,阴阳维系,为调经安胎,治崩中漏下之要药。
张老加仙鹤草亦为臣药,加强止血作用。归、地、芍、芎即后世之四物汤以补血活血为主,为辅佐之品。加酒少量以宣行药力,为使药。
诸药配合,共奏温经升举,固阴和阳,补血止血之功。
张老将此方适用范围扩大,常用来治疗子宫肌瘤之出血者,亦每每收效,甚至有血止之后,肌瘤亦治愈的案例。
  • 加减
偏血热者,加生地;血虚甚者,加熟地;出血多者加边棕炭、鸡冠花;甚者加三七参5克(不超过6克);腰酸困者,加川断、焦杜仲;食欲不振者,地黄炒炭用,加陈皮、鸡内金;小便频数者,加菟丝子。
少腹胀痛者,加香附、乌药少许;汗出过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心慌惊悸者,加茯神、龙齿;出血过多、气短促者,急煎独参汤灌服。
病例
赵××,女,54岁,五台县人,1975年2月15日初诊。
月经未绝,每月按时来潮,月经量多,色暗有黑块,经行十余天始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舌淡少苔,脉象沉弱。
经西医诊为子宫肌瘤,曾服西药治疗无效,建议手术摘除。患者不同意,遂请张老诊治。
张老认为此证属气血虚弱,冲任不固治以加味胶艾汤加茜草6克,棕炭6克,鸡冠花21克,炙黄芪21克。
守方调治5月余,服药百余剂,不仅出血止,月经正常,而经西医妇科检查肌瘤亦消失。1982年追踪随访未见复发,月事已绝。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山西中医》(1990)本文作者/赵尚华、徐秀峰
•荐稿/小贾丨排版/宋衢丨校对/黄药子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值班、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医书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