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回顾06 | “ 人人公益”、“imin我在”联合创始人何雪峰:移动互联时代的公益传播

2017-05-03 807创新空间

公益与跨界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新媒体时代有什么传播技巧?

赋能具体有哪些能力?

聚合公益小伙伴到底有什么意义?


4月19日晚

我们邀请到了“ 人人公益”、“imin我在”

联合创始人何雪峰老师

解答我们的疑问


为我们带来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第七期分享会

移动互联时代的公益传播



分享会中何雪峰老师

为我们举出很多切身的例子

并且用四个关键词

跨界、传播、赋能、聚合

为我们讲解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公益传播

一起回顾一下当晚的分享吧



内容为王和移动互联的时代

恰恰是我们做公益项目最好的时代


传统传媒渠道垄断时代,读者看什么完全由编辑决定,电视播什么完全由渠道决定。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就算再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果我们不认同它发布的文章的价值观,我们就会取关。这说明了移动互联时代已经由渠道为王转变成内容为王


移动互联时代内容为王,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由内容决定,而内容背后就是价值观,我们做公益传播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认同这个价值观,并且想把带有这些价值观的项目去展示给公众。所以内容为王和移动互联的时代,恰恰是我们做公益项目最好的时代



关键词一:跨界



到底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公益界贡献点什么?这个行业特别弱势,各种政策对这行业的限制,民众对这个行业的误解...种种导致公益行业难以发展起来。


于是我们就想办法引入其他行业来帮助这个行业。


这就是跨界,拉动其他行业来帮助公益行业。而最容易推动跨界的就是媒体行业,所以人人公益成立了培训班来推动媒体人来关注公益。

"GOOD

培训班的好处

1、很多记者其实对公益行业很关心,但他并不了解这个行业,成立培训班把这群人聚在一起,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就可以了解这个行业;


2、不仅让他们了解这个行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聚在一起,一个记者可能觉得我没什么力量,但是成立培训班把50个记者聚在一起,就能做成一些事。


△当时从2011年开始,做了五届的培训班



设立奖项是第二个影响更广泛的媒体同行来关注参与公益行业的方法,如设立安平奖,安平奖是对每年关注公益传播的优秀报道进行评奖,令更多的记者关注到公益行业,影响了更多的记者。


就这样人人公益通过培训班、安平奖,以及种种资助计划,推动媒体人真正的跨界到公益行业。



关键词二: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自己的品牌传播和公益项目做有效的结合,这意味着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找到与它匹配的公益项目就可以给它非常好的价值内容。


所以很多企业希望把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或者是和它寻找的匹配的公益项目做结合,一方面让这种价值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非常有效的传播,另一方面让用户非常好的参与到它的项目中,这样企业、公众和公益组织就能以传播为纽带形成三方受益的循环体




分享案例雅安三周年公益骑行项目


雅安地震项目是壹基金一个灾后重建的项目,在设计这个项目时为了让公众去参与、去体验、去传播,人人公益就将公益项目与现在公众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话,所以项目设计时选择了骑行。现在很多的市民将骑行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经常参加各类骑行项目,如果把骑行和公益结合,赋予它公益价值时,那么这就成为了很好的公益项目。


项目推出后,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首先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并且活动开展后他们都主动为雅安地震项目做宣传。其次是因为这个项目有传播亮点,所以一些旅游卫视以及新媒体平台都联合传播这个项目。可见如果你将公众生活方式、新媒体传播的需求和主力媒体传播的需求相结合,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支持



关键词三:赋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要很好的使用新媒体传播的方法、新媒体传播的平台,还要使用好移动互联的技术


一个公益机构或公益项目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它的产品,而公益项目就是公益机构的产品,其中包括活动和筹款,而这个产品一定是公众愿意参与 、用户愿意反馈的产品

△公益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机构就需要使用好移动互联的技术,何雪峰老师举出imin产品作为例子。


举例说明imin产品


imin能够一站式解决公益机构从活动到筹款、到社群、到传播整个移动管理的功能,它可以有效的解决公益机构她的日常所有活动,然后把所有数据有效积累转化成定期核心志愿者和定期的捐款人的数据,通过这样一个工具它就可以有效的为公益机构的发展形成一个赋能


还有每个机构imin发布出来的活动再汇集成这样一个活动平台,对于想成为志愿者的公众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他想参加的活动,同时同行活动的汇集必将有效的给行业里面提供行业了解汇集平台。以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有效的给这个行业提供赋能的功能


关键词四:聚合


聚合不仅是简单在物理层面的把各种公益组织、公益活动聚合在一起形成能量,更重要的是公益与公众的聚合


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归到这次分享会的主题——移动互联时代的公益传播来理解。

怎么理解移动互联时代

在这个消费升级时代什么才是公益



公益在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不再是传统公益时代简单的捐钱捐物,因为用户消费升级,用户需要得到这样的产品,他就需要去体验它、去消费他,所以何雪峰老师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公益产品会成为用户参与度最高和用户持续去支持的产品。


举例说明小天使项目


何雪峰老师在杭州的合作伙伴郑壹零老师做了一个公益小天使项目,这个项目是可以让孩子来参加的,他们发现家长都来参与了。


因为家长有需求让孩子参加公益项目, 而且孩子参加活动了,家长也会跟着孩子一起来参与。这个项目设计从孩子入手,所以参加的人数远远高于从市民阶级入手。自此公益小天使项目的参与度和推广度大大改善。

从这个项目可以发现,公益机构通过设计满足消费升级的人群而设计的公益项目产品,如果这些公益产品满足这样一种需求的话,能够聚合很多家庭,这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难道不是更好的公益吗?

 

这就是真正在消费升级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东西,而公益必将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就是第四个关键词聚合。

总结


在移动互联时代消费升级时代,公益的四个关键词跨界、传播、赋能和聚合所发生融合的反应就是赋予公益全新的东西,让公益在消费升级时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赋予人人公益能够形成的基础。



互动回答


Q1、亲子活动不能直接是商业活动吗?怎么和公益挂钩?


A、亲子活动当然可以是商业活动,现在很多商业项目有很多是亲子类的,我讲的是因为亲子类的项目很容易商业化的,这就说我们公益机构在设计这类项目的话可以很好的使用商业手段。对于公益机构来讲,大多来自公益筹款这一块,另一方面,如果你有很好的项目,能用商业手段实现的话, 对你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会很好,所以很多公益机构的项目会设计成亲子类的活动相结合。


Q2、目前如何改变传播渠道,从报纸、网站向微信、微博靠拢?在众多传播手段中,排位如何划分?


A、其实传统媒体的渠道价值不一样,如果做的是项目申报,那么传统媒体有用;自己去做的话,做好自己的微信、微博到达自己的垂直人群,其实微信、微博是蛮好的。

另外一个,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机构有不错的内容生产的话,还可以用好自媒体的平台,像头条号、一点资讯、凤凰自媒体,使用好自媒体渠道会有很不错的传播效果,像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你很容易得到他们的推荐及引导,你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几万或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读者的阅读,对机构传播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微信文很难达到的。

另外一个是垂直人群,其实和你机构、和你定位、项目相关的那些垂直的社区媒体和兴趣媒体,用好这些渠道也很重要。


Q3、如何让商业和公益完美的结合?


A、其实谈不上是完美的结合,而是说公益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公益的外延基金扩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公益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越来越可能用商业手段实现公益。

我们可以看到公益也可以生产出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产品,这是因为我们可以用商业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公益,这就是我讲的有效结合的方向。但是我们要记住其实我们是用商业的手段去实现公益,但最终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我们公益的本心。



至此本次的线上分享回顾就到此结束了

想要了解更多公益传播的知识?

请关注我们的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每月第三周的周三

一月一次的线上沙龙

期待你的加入!

 

往期传播官线上沙龙

(点击图片了解)


第一课

中大男神教授周如南:

“公益+新媒体”产生的化学反应

第二课

公益慈善论坛”创始人张以勋:

参与和传播公益需要基本常识

第三课

“CM公益传播”创始人诸在飞:

公益组织品牌传播,一个不断探索的旅程

第四课

 壹基金传播经理冒冒:

新媒体传播小技巧

第五课:

时隔一年,关于公益策展牛一力

怎么看,怎么干……


  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用1年时间,为公益机构培训传播官,每上1次头条发600块奖金!》

全年课程:3名拥有媒体经验的每周导师+12名线上跨界分享嘉宾,为15家公益组织的30个品牌项目提供传播策略;每月TOP10项目传播文案在26个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联合传播。

作者:“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主办方


「807图书馆」


聚焦人文体验与思想交

倡导知识共享与公共参与



 807创新空间  

多元×跨界×公益×生活

以空间为平台

传播有趣另类的公益文化

遇见多元跨界的公共生活


加入我们,一起涨姿势,聊公益


👇去年两会他说:展览就是我们的提案。时隔一年,关于公益策展牛一力怎么看,怎么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