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创论坛干货第二弹 | 饶锦兴:如何引入社会创新理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08-08 广州社会创新论坛 807创新空间


7月29日-30日

广州社会创新论坛

两天时间,12位嘉宾,3场论坛,2个工作坊

让我们一起用创新改变世界


上周末

2017广州社会创新论坛

在广州大学城成功举办

12位跨界导师+50个社创团队+50个公众

齐聚一堂大开脑洞

在接下来几天里

小编会把每位嘉宾的分享内容整理成篇

把干货投喂给大家


今日是第二弹

干货关键词 

#社会创新的应用#

让我们来重温

7月29日主论坛上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

饶锦兴先生


带来的

———从研究的视角实证创新时机———

 如何为大湾区的建设方面注入社会创新理念


不缺流量的朋友们可以直接观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34icpok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字党的朋友们

先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目录 >

让思路更清晰

(点击查看大图 更清晰)


一. 西方社会创新发展过程回顾

首先,饶锦兴老师简要地回顾了西方上世纪至今的社会创新发展过程。




/ / 起点:现代慈善事业的兴起/ /


西方上个世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兴起。


按照过去的马克思理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人身上,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差距,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把私有制消灭掉,要实现另外一种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但是像第一代的卡耐基、洛克菲勒这些大资本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在不推翻现有的制度之下,有一个缓解社会矛盾的方式,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通过资本家去处理这个社会财富,由此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催生了现代公益事业,促成了很多私人资本去注册人基金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在西方社会创新的起点。

洛克菲勒(左) 卡耐基(右)



 / / 福利国家及其危机应对  / /


随着更多带有社区信托的模式社区基金会不断地出现,带动了很多社区做公益的资本积累,包括社区资本的培育。这个发生过程当中导致了很多人贫困和社会矛盾。


因此政府也在思考对应之策,那就是现代福利制度的建立。政府也在探讨,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冲突之下社会矛盾怎么去缓解,如何延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我们看到美国制定了《社会保障法》,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推动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两股很重要的运动。一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原因是应对当时福利国家政府财政的巨大压力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后带来的新挑战和冲突,所以政府在思考如何通过民营化的形式来教育市场,激发市场的活力。


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另外一个运动,就是全球性的结社革命,很多非营利性组织从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也是同样的原因,基于政府对福利国家的反思,为了走出这样的危机,特别是非盈利部门的成长。


在这样一个运动之后,在西方社会发达国家形成了三个部门的格局,非营利部门,根据萨拉蒙教授的研究,构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经济部门,它解决了很大的就业问题,而且在GDP的创造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这个过程来看,特别是在美国看到了这样一个发展,看到很多非营利机构有巨大的创收,有些大的突破了我们能够理解的状态,这个收入能够跟一个五百强企业的收入一起排名。

英美NGO组织模式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特别让我们震惊。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部门是一股非常想强大的力量,他们在推动社会的公共服务。特别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构建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除了美国的这样一个以合同形式购买社会服务进而提供社区服务以外,我们看到了英国、加拿大的模式,看到了政府与社会非盈利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本世纪初,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特别是在英国,出现了社会企业的模式,政府也在大力推动。2002年他们发布了第一项社会企业战略,在推动社会企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006年政府总理办公室专门把过去非营利的部门独立出一个第三部门办公室,发布了一个新的计划。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又在推动影响力投资,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合作。

所以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技术推动之下,社会创新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往前推动。


/ /  社会创新概念的提出 / /


管理大师德鲁克最早提出来社会创新概念。他对社会创新的理解和阐述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今天去理解社会创新。


管理大师德鲁克


他觉得创新分两类,一是技术上的创新,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了人们的需要,对自然界加以控制的能力,这是一种技术创新。这样一个创新,我们理解得非常好,特别是我们在这些年的科技创新的政策推动下,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和它的魅力理解得非常透。


但另外一种创新,就是我们今天谈的人类自身的创新是一种社会创新,它在分析这个社会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创造这个理念和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创新,德鲁克认为不同于旧的革命,是一种推翻旧制度的方式,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修修补补的方式,它是以一种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去探讨社会问题的解决,所以他强调是一种社会企业的理念。他举了很多例子,他举的这些例子非常有意思。比如二战以后马歇尔计划他认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创新,包括IBM在个人电脑时代的突破,还有保险业在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方面,他认为都是一种创新。



二. 中国社会创新实践的现状

接下来,他将中国社会创新现状与西方国家做了对比。



中国的社会创新实践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以前一直在北京工作,2009年我跟着一个代表团去了一趟美国,第一次听到“social innovation(社会创新)”这个词,觉得很好奇。


他们基本上把公益圈内的福特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认为是传统慈善。走到西海岸,到了硅谷的基金会,他们认为是社会创新。


今年春节前我们还去了麻省理工学院,他们认为社会创新是一种创新模式的改变。这些认识,对于我们去理解这个创新都有很好的意义。



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的社会组织里面,创新的推动力量还是政府。我们最初对社会的推动,也是基于改革开放以后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建立一个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释放社会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直到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创新社会组织治理。在创新社会治理里面,除了社区的治理和创新以外,还包括社会组织创新。


所以我们回顾全球的发展过程,虽然我们不是从福利国家走出来的,但我们过去是从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的,政府也一样地在释放社会的活力。这个过程我认为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 两项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创新的制度

随后,他介绍了当今中国两项推动社会创新的制度。



我在这里今天特别要讲的是,我们有两个个重大的变化在去年和今年发生,所以我认为这个制度的出现,对于我们未来的社会创新会注入巨大的活力。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 /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我刚才讲过了,在国际上慈善事业的发展催生了非营利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制度的立法,未来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这里面确定了慈善组织法定类型,依然是过去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过去叫民非)这三种登记类型,但这里面有一种“符合更高条件的登记或认定为慈善组织”这样一个制度框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过去我们的《民法通则》把法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企业法人,第二类是社团法人,第三类是事业单位法人,第四是机关法人。但今年《民法总则》对法人的分类做了重大的调整:第一,营利法人;第二,非营利法人;第三,特别法人。


我认为这是在中国具有革命性的一个立法。从民法典上,确立了我们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地位,把事业单位法人、社团法人和捐赠法人都归为非营利法人。这样一个制度设计,对未来事业单位改革或公共服务提供体系的改革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推动,我认为它奠定了未来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



我认为《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两大文件至少是建国以来对社会组织的政策上的最高规格的意见。虽然学术界以及我们在实践中可能对这个会有一些误读,但这个意见里提出了大量的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可以落地的政策和措施,也包括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里面,强调我们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在资金运营方面,鼓励社区基金会组织的发展。我们整个中国的制度环境这几年的变化,我认为会奠定整个中国未来社会的格局。


四. 如何将社会创新理念注入大湾区建设

最后,他就如何将社会创新理念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



我们看到现在的协议框架更多地还是围绕着经济、科技、金融这方面在做,当然也有很多提到了专业服务,但社会的资源还是有点少,包括我们现在推动的一些重点领域都是基础设施、市场、科技创新、产业,有一些可能会涉及到宜居、社区。但社会的元素还是少了一点,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要怎么样把社会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去。


/ /  将社会创新融入大湾区建设的5点建议 / /

1

在促进社会融合方面,我们要在政策上做一些推动,促进粤港澳社会融合,把大湾区建设成一个共享发展的大社区,一个真正的大的生活共同体。


要加强这三地的融合,现在特别需要对应更紧密的社会关系,要作出制度安排。虽然香港、澳门已经回归了,但这些年社会的隔阂还是很严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好地加强社会的合作、联络。



首先,在慈善资源的流动方面是否可以实现一些流动,包括我们的慈善活动能否更加便利化,尤其是粤港澳的非营利组织之间,要建立进一步的合作交流。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三地的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港澳地区的社会工作做得非常好,这些年来,在广东有很多成果落地,但这方面的推动还是不够。

2

第二,我希望整个大湾区不仅是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而是要打造全球的社会创新中心。


我觉得可以吸取香港的经验,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社区经济、社区金融、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新型经济类型,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当中,促进经济、金融、科技和社会的跨界整合创新。在这一块,十八大以后中央强调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所以在这一块我们有很多功课要做。


当然,我们还呼吁在粤港澳地区能够推动社会体制的改变,包括传统的事业单位的改变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改变。


另外,有没有可能推动三地的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的发展?能不能合作开展大湾区的一些社会创新的专项行动计划?比如引导社会资本时,在一些具体领域里,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方面做一些创新的投资类型的推动,包括国际的一些交流合作。

3

第三,要发展、壮大非营利部门。


这里还是依然呼吁我们的政府都能像广州一样,具体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社会组织的政策,能有一些具体的行动策略。尤其是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后,慈善的税收优惠政策要落地,要鼓励企业家愿意真正投资于慈善事业,包括要借鉴香港的经验,大力发展内地的社会服务业。


现在社工是一个很基础的工作,特别是深圳,现在这个队伍太弱。并不是说这个社工制度不好,而是我们投入太少,发展得不足。现在老百姓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需求已经出来了,但我们的供给没有。香港、澳门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特别希望在大湾区能够有更多社会资本去捐赠建立创办大学、医院、科研院所。社工一块要发展,首先要把大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起来。

4

第四,应该创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圈。这不光是一个城市群,就是说这些城市之间应该有一个生态的链条。



在这里面,我们特别鼓励社会非营利组织能参与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当中,在这里面做一些探索,比如低碳的社会企业的培育,包括影响力投资。

5

第五,我们希望能够支持社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首先可以在现代的平台里面植入社会创新的空间,拓展一些空间,包括一些项目的对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地方打造社会创新的示范社区,特别是在人才服务方面建立一些专业人才的服务平台来推动这一块。


在平台建设方面,我特别期待深圳和广州两地能先动起来,依托目前各类"双创空间"首先把社会创新的火种点起来,通过一些专业机构的推动,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将社会创新的理念和行动做一些资源连接。我们可以从加强各地慈善专业人才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交流入手,共同促成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本文为饶锦兴院长在2017广州社会创新论坛的发言,文字有删节)

听了饶锦兴老师的讲解

对于将社会创新融入到大湾区建设

有没有了新的理解呢?


点击标题阅读 社创论坛干货系列 

第一弹:社创政策是怎样?李锐老师话你知!

敬请期待明天的干货

关键词剧透#社会企业#

点击蓝色字打开

2017广州社会创新论坛的总回顾

👇

2天时间,关于“社会创新”他们讲了啥?



2017年7月29与30日,通过论坛

推动国内社会创新资源整合的平台搭建

促进致力于社会创新的同行交流资源共享

连结更多专业和优质社会资源

解决社会创新项目资金问题助力

形成该领域从倡导到行动的长效联动机

制推动社会创新进程



【“木棉花开”广州社会创新家培育工程是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 资助单位 —



— 指导单位 —


— 实施单位 —



— 合办单位 —



— 支持单位 —


— 媒体支持单位 —

— 协办方 —

— 特别鸣谢 —

2017广州社会创新论坛

用创意让公共生活更美好

用创新改变世界



图文编辑&视频剪辑:807创新空间(ICS807)

图片来源:807小伙伴、社会创新论坛志愿者、研究院摄影师、堆糖

 807创新空间  

多元×跨界×公益×生活

以空间为平台

传播有趣另类的公益文化

遇见多元跨界的公共生活


 用很酷的方式改变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2017广州社会创新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