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记者”,他们走进法大讲述精彩故事
“新时代·好记者”
全国巡讲活动 “高校行” 走进法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们是记者,
亲历、亲见、亲闻、亲为,
用文字与镜头记录时代风云。
立足新时代,
如何成为一名好记者?
如何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八名优秀记者走进我校,
用他们的心路历程,
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3月27日下午,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开展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高校行”八名优秀记者走进我校举办专场报告会,我校副校长李秀云,中国记协国内部二级巡视员王同英、二级巡视员王桂玲,中国行业报处长侯胜华以及巡讲团成员出席会议,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琳琳,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400余人参会。报告会由李秀云主持。
(胡明会见巡讲团一行)
会前,我校党委书记胡明会见巡讲团一行,代表学校对巡讲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长期奋战在新闻宣传战线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致以敬意,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合作,聚焦学校法学学科优势,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李秀云致辞)
李秀云向巡讲团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根本遵循。此次巡讲也是我校“青春铸魂思政大讲堂”和“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大课堂”系列活动之一,希望与会师生从记者的讲述中感受时代声音、体悟中国力量;学习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者爱岗敬业、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职业风采;争做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的时代新人;凝聚奋进新征程、青春铸国魂的澎湃力量;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身体力行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法大智慧。
巡讲团报告
来自新华社国际部的高文成分享了自己作为驻外记者,见证中国声音、中国观点被世界听见、记住、认同的故事。驻外时,他总是用中国视角观察伊朗、观察中东,也深入伊朗社会,多去几个国家走走,去感知世界格局的演变。无论是在伊朗总统记者会上作为第一个外媒记者提问,还是被伊朗学习中文的大学生们围住,回答一个接一个好奇的问题,都让他真切感受到: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通过中国媒体,关注中国的态度,倾听中国的声音,参考中国的意见。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让中国声音、中国观点被世界听见、记住、认同,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更是我们的初心本色,我也邀请大家,一起加入这份伟大的事业。”他说。
曾获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的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田佳佳,讲述了自己和团队挖掘、推广“村BA”这场超级联赛IP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狂潮。她认为:媒体传播需要用实力去把别人想不到、看不到的拍出来;需要拥抱跨界技能,实现破圈传播。不用把自媒体当成假想敌,完全可以把他们当成有流量的新闻线人,接住他们发起的大流量,参与创造大流量、做好爆款、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打造自身品牌。路,就会越走越宽。
“焦虑和内耗是没有用的。想多了都是问题,干多了,全是答案。干,就完了。”她说。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赵洪潭以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爱情故事为引,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工作第二年,在南昌市新建区发掘古墓的跟踪报道中,因她在新闻行业内的坚守,才能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新闻报道中拿到一手资料。在两年间,她无数次踏着泥泞,去到偏远的考古现场;翻阅大量的考古文献,承受无数的质疑。直到引爆的日子来临,她那两年积累下的宝贝终于派上用场,她和工作团队连续推出120多条报道,其中她们集体创作的一组系列报道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她说:“记者一辈子很难碰到这么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也是一个记者最欣慰的时候!同学们,如果你们跟我一样,立志要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那就请加入我们吧!”
在讲台上,黑龙江省哈尔滨日报社记者牛宇琦讲述了自己和工作团队即刻前往抗洪前线拍摄记录的故事,那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到抗洪一线采访。她拍摄的那些画面凝聚起的,是抗洪救灾的群英谱,也是黑土地上的精气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出色地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讲好英雄的故事。
“如今,我也终于站在了他们的中间,立志做一名好记者。作为一名青年记者,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小小的共鸣,当你与平凡土地上最质朴的面容深情对望,他们的故事一定会给人温暖,一定能给我们薪火相传的中国力量。”她说。
第十七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分享了调查记者深挖几锹、把报道做扎实的思考。他讲述了济南违建别墅和祁连山非法采煤这两条新闻,从发现线索到采访实践的全过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做记者需要激情、需要热爱,更要有职业的敏锐感,而“笨办法”和“手艺活”都是为了采访中能拿得到新闻素材而采取的手段。
他说:“做记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做调查记者20多年了,我站在这里还在想,我想我会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坚持,我会始终秉持初心,永远勿忘人民。”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记者游凯讲述自己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在拉萨到林芝的铁路建设工地,进行半个月的蹲点采访,她们不仅将镜头对准建设中的难题,更聚焦到那些建设者们义无反复的忘我奋战;不仅写创新团队因一次次研发失败流下的泪水,更写他们反复试验永不言败的信心与决心。在成都到昆明的铁路建设工地,她骑着自行车跑了三天采访,在工人们简陋的工棚里,在建设者挥洒汗水的工地上,第一次直面劳动带来的无比震撼。于是,她用文字写下了他们的故事,让高铁记住他们,让世界记住他们。
她说:“战场在哪里,新闻现场就在哪里,记者就在哪里。希望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像游凯一样,在新闻路上一往无前。”
来自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张素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用情用力,记录更多人奋斗故事的经历。她从“被记录者”到记者,记录了国之交、民相亲,她的故事,与她记录的故事,汇聚成时代的点滴。
她说:“如果天赋不足,那就更勤奋一些;如果机遇未到,那就再坚持一下。即使没有令人羡慕的过往,也可以让未来充满力量。一起记录故事、传递力量,终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2016年,是熊捷入职人民日报的第一年。也是互联网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的那一年,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思考:新媒体之路该怎么走?作为一名最新的新媒体人,她和工作团队能凭借的就只有一个敢字——敢想、敢闯、敢干、敢首创。凭借这股劲,在入职8年间获得过6项中国新闻奖。在光环的背后,有迷茫有热爱,有很多个咬着牙的坚持,与无数个同选题较劲同作品较劲,和自己较劲的日日夜夜。
她说:“对我而言,新媒体报导也如同登山,带着攀登的勇气和坚韧,带着过了一山又一山的风景,苦并快乐着我们一路向前。新媒体人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因为新媒体的新是创造,是无限可能,是永远在路上。”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故事,伟大的时代更需要记录与见证。八位记者,八段人生经历,数不清的故事,这是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亲为,也是独属于记者的荣耀与勋章,不仅展示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也展示了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增强“四力”的生动实践。八名巡讲团成员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引起了我校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各位记者也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往
期
推
荐
法大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教师时刻 | 郝明英老师,您好!
“职”引未来,看赛场上熠熠闪光的法大人
法大微信【第20240401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张倩倩 樊银库
编辑:方舒婷
排版:韦泓辰
校对:扎西措 阿迪莱
责任编辑:谢翔宇
审核:米莉
分享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