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冉莹颖,替邹市明出拳的女人

王鸿宇 刘洁 界外编辑部 2021-05-26
在有3000万用户、被称为“最大直男社区”的虎扑论坛上,用户们奉高圆圆、刘亦菲、佟丽娅为女神,但在选择什么样的女人结婚的问题上,六千多人点赞了冉莹颖:“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说的就是她这样的女人,邹市明捡到宝了。


···············
 



1


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


车牌号带数字“2008”的轿车停在“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门口。车主是贵州人,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拳击金牌得主,邹市明。
 
四年前,邹市明和妻子冉莹颖结束漂泊定居上海,圈定了黄埔江畔的废旧老码头,作为重新起航的落脚点。
        

“当时的白莲泾码头,荒芜一片,垃圾成堆,就连进来的路都是我们自己出资修的。” 冉莹颖向界外回忆着这里最初的模样。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沿江的一个特色建筑,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道路旁每一个“zouboxing”标识都指向拳馆。
 
巨幅海报、拳王金腰带、签名手套、奖杯,拳馆中央大屏幕循环播放邹市明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拳馆如同邹市明的半个博物馆。冉莹颖主导了所有的设计,就连拳套、金腰带的摆放位置、方向,她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比她更了解邹市明。
 
邹市明和冉莹颖的办公室都在“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里,作为世界拳击理事会WBC大中华区主席、四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冉莹颖说自己全年无休,每周七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采访当天,冉莹颖带着一行人上上下下参观,上千平的训练馆,她知道这里近百种器械的使用方式。当我们走进一间漆黑训练房,冉莹颖立刻打开了角落里的电源开关。
               
7*7拳击台衍生出一座综合搏击运动中心,与主楼相连的附楼,临江的落地窗里,是以冉莹颖名字命名、主打贵州菜的“冉味一号”餐厅,菜单配文记录着夫妇俩的故事:“我和他都生于贵州.......三生姻缘,四季风光,五谷杂粮,已慢慢烹成我们的燃情岁月。”
 
入口处陈列着邹市明和冉莹颖的自传,遵道、行义、拉斯维加斯、夜上海——每一个包间的名字,都见证了拳王邹市明的战斗,也记录了冉莹颖走过的人生“战场”。
         邹市明为冉莹颖在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办生日派对/图源微博@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
 
 

2


遵义


冉莹颖与邹市明一样来自贵州遵义。
 
两岁,父亲离家,冉莹颖与母亲相依为命。冉母要强、严厉,教育冉莹颖一定要做独立坚强的女人,小莹颖年幼时学会洗衣做饭,寒暑假里,她常常被母亲安排在自己主管的米粉厂里打工,大学里也很早就兼职实习。
 
大三,面容姣好、才艺出众的冉莹颖获得了“贵州旅游形象大使”的称号,也是在这一年,她与邹市明相识于家乡的一个商业活动,2006年邹市明刚拿到亚洲冠军,他将这次相遇描述为“两个贵州名人的初次相遇”。
 
“物质女孩”是邹市明对冉莹颖的第一印象——只因为这个年轻女孩披了一条昂贵的皮草披肩。但这个印象很快被打破,遵义四月的骄阳下,冉莹颖在敞篷花车上始终保持标准姿势,邹市明多少被她的坚韧打动了。在随后的交往中,冉莹颖的聪明大方让运动员邹市明坠入爱河。
           冉莹颖曾担任央视证券频道节目主持人  

相爱并非易事,对于一个冲击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来说,更是如此。2008年奥运会,邹市明为了集训备战提出分手,冉莹颖立刻答应并完全消失,直到邹市明捧着金镶玉出现在她面前求和。二战伦敦奥运,巨大的压力让邹市明几乎崩溃,一年内他提了23次分手。已经入职央视的冉莹颖,一次次坐早班机去贵州探望、安抚甚至道歉,再坐当天晚上的航班回京,花光时间,耗尽积蓄,只为挽回自己的爱情。
       邹市明与冉莹颖于2011年大年初三举行婚礼

就连结婚的大喜之日,二人也没有良辰吉日可选,在大年初三举办婚礼——还有半年就是奥运会卫冕战,邹市明没有时间给冉莹颖。
 
时至今日,问到总是保持着昂扬状态的冉莹颖,有什么会让她情绪发生变化,她告诉界外:“只有邹市明,我们相爱相杀。”
                
 

3


拉斯维加斯

这是邹市明和冉莹颖第一次坐私人飞机,加长林肯载着他们驶入拉斯维加斯,邹市明立刻喜欢上了这座神奇的城市。3年后,邹市明在这里加冕世界拳王,站到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
 
2013年年初,已有两个月身孕的冉莹颖陪同邹市明飞赴洛杉矶,开始一段未知的旅程。
 
邹市明手握两枚奥运会金牌,但奥运拳击比赛采用业余拳击规则,在职业拳击的舞台上,他只是一个32岁的大龄菜鸟,大批从业者准备看他的笑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最怕听到的,就是别人说他“业余”。
 
冉莹颖的一些举动也遭到了丈夫的反感。邹市明不喜欢她噙着泪水,拿纸巾上拳台给自己擦汗。他甚至一度不乐意冉莹颖去现场看比赛。
         冉莹颖观看邹市明比赛

人生的前27年,冉莹颖与拳击毫无瓜葛,但在美国陪邹市明冲击职业拳王的过程中,这位孕妇不仅是邹市明的厨师、按摩师、翻译,更开始慢慢了解拳击运动,及背后的相关产业。
 
彼时,“小巨人”姚明已经在NBA开创了大场面,国内的体育产业也开始起步,但拳击领域约等于是一片处女地。
 
邹市明常在夜里看到冉莹颖捧着书,一个人念念有词。他开玩笑地问:“你想继续读博士吗?”
 
“是的,研究拳击的女博士。”冉莹颖是认真的,因为家庭的经历、母亲的影响,以及与生俱来的胜负心,让她不太甘心只待在家里。
         冉莹颖陪伴邹市明在美国训练时,也曾担任一些采访、报道工作/图源微博@冉莹颖

在美国陪伴邹市明3年多,冉莹颖不仅见证了爱人夺取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职业拳击的无限种可能。
 
“在美国,职业拳击所属于的大文娱产业对GDP的贡献是31%,而中国是0.94%,”冉莹颖是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出身,还在北大读了MBA,对数字格外敏感,“我们看到了别人那么好的模式,却不把它带回来,那是我们没有做好该做的事。”
 
邹市明曾说,冉莹颖原本是一个独立的天体,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轨道,而冉莹颖自己却说:感谢邹市明为我开启了一个新世界。
         2016年11月,邹市明拿到WBO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成为职业拳王。

 

4


上海

邹市明多年前曾畅想在上海成立自己的拳击馆。他把职业拳击比作赌博——一旦开始,就要周而复始地打下去,永远地赢下去,哪怕贵为拳王,输一场,金腰带也不再属于他。
 
2015年3月,邹市明第七场职业赛,他遭遇首败。失利后,邹市明在冉莹颖的安排下参加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尽管节目中可爱的轩轩吸粉无数,夫妇二人的做法还是引来了很多非议。
          邹市明与儿子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

“不务正业”、“消费孩子”、“混娱乐圈”、“炒作”........机场街拍里,冉莹颖性感、自我的外表也不断被攻击。
          冉莹颖与丈夫邹市明及两个孩子/图源微博@冉莹颖

“人家讨论,我觉得很正常,做什么难道还不能让别人说么?”36岁的冉莹颖穿着粉色套装接受界外的专访,她觉得自己可以Hold住各种类型的服装,那些非议也是一样。
 
打赢一场比赛,靠得是实力,勇气和运气,但推广一项运动,需要更多的作用力,关注度是其中的首要问题。冉莹颖深知拳击在中国的小众程度,她希望用综艺节目为拳击和邹市明增粉。
          图源微博@冉莹颖

邹市明后来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冉莹颖是对的,有一次去参加活动,他介绍自己是奥运冠军,掌声稀落。当他说自己是轩轩爸爸,现场就响起了尖叫声。
 
在中国,人们对娱乐圈总是心怀芥蒂,“闯娱乐圈”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入流的行为,与运动员为国争光有云泥之别。
 
2016年,冉莹颖率先回到上海为邹市明“铺路”,深夜,在一场谈邹市明归来规划和合作的商务酒局结束后,喝多了的冉莹颖哭了:“其实我还是有点委屈,我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坏。”
                
对于邹市明和冉莹颖这两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没有背景,想要过上真正体面的生活、实现梦想,他们就要争取所有的资源,无论体育还是娱乐。并且,冉莹颖并不认为它们是两件事,“不破圈,你就出局。”
              
冉莹颖知道,邹市明不可能打一辈子拳。二十多年的拳击生涯里,由于长期挨拳,他左眼周围的骨头都裂了,视线范围只有右眼的四分之一。
 
没有永远的拳王,更没有人能保证永远赢。冉莹颖说,如果邹市明累了可以随时转身,因为她会送上一份“礼物”。
 

 

5


冉味

冉味餐厅的菜单首页,是邹市明和冉莹颖的合影,照片中的冉莹颖眼神坚毅,她摆好姿势,准备出拳。
       

北京奥运整整10年后,冉莹颖的“礼物”如约而至,邹市明的拳击馆落成。“他太累了,是时候享受生活了,”冉莹颖告诉界外。邹市明目前在公司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她才是操盘手。
 
 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记录了他们的创业经历,冉莹颖可以一身运动装,和工人们一起,将笨重的器械搬进正在建设的拳馆,也可以换上高档套装,为来自比利时的外宾介绍马上就要完工的场馆。
                 
 
“邹市明光荣与梦想都在拳台上,那么作为妻子,当年那个名校高材生的价值在哪儿?”
 
她用双重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丈夫:“如果没有认识邹总没有认识市明哥,我对体育产业的了解和学习不会像今天这么深,我感谢他。”在冉莹颖看来,她和邹市明不存在所谓夫妻之间的贡献,“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就是各自价值的体现。”
       
 
如今,冉莹颖拥有美满的五口之家,经营着以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为基地的公司,还是世界拳击理事会WBC全球第一个40岁以下的女性(区域性)主席。
 
保姆、经纪人、董事长……当记者请冉莹颖选择一个她最喜欢角色时,她脱口而出:“女王”——能hold全场。
       
图源微博@冉莹颖
 
伴随着邹市明生涯的起伏,冉莹颖自述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人生。她不认为自己外貌出众,唯独对学习能力自信,她买车会研究轴距、发动机、设计师,开发系统也能和程序员聊底层逻辑。对知识的渴求和敬畏甚至让她觉得自己不够格当女强人,但她坚信学习改变命运,从经济学学生到主持人,再到家庭主妇,成为体育产业商界精英,“我告诉孩子,爸爸是一拳一拳打出来的,妈妈靠学习一步步走到今天。”
 
1984年出生的冉莹颖说其实自己的内心已经五十多岁,她像所有普通职场女性,有焦虑和疲惫,只是相比沮丧,忙碌到连“睡觉都没时间”的她更多地选择去承认它、迎接它,“我并不是天生的乐天派,也是在生活中摔打的。”
           图源微博@冉莹颖

在美国陪伴邹市明的日子里,怀孕八个月时,她开着七座的商务车行驶在比弗利狭窄的山路上,倒车的时候,方向盘顶在她的肚子上,在座的人都很紧张,“他们都在抓脚指头,只有我觉得很飒很正面刚。”
             
“拳拳爱意,拥爱一生”,冉莹颖曾在赠书上如是留言。 

有人说,做奥运冠军、职业拳王的妻子,冉莹颖没必要这么辛苦,但冉莹颖说“痛”并爱着是她自己的选择:“人都会老去的,我宁愿在奋斗当中去收获,安逸地看着太阳升起落下,我觉得有点无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